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文人為何如此喜歡竹子?

2021-01-19 煮酒君

竹,禾草類植物,木質莖,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曖溫帶地區,廣泛生長於東亞、東南亞、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種類繁多。竹有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點,位列"梅蘭竹菊",又與"梅"、"松"並稱"歲寒三友"。

竹,人取其幼芽筍為食。筍的英文名"bamboo shoot",其中"shoot"一詞頗為形象,筍的生發極快,不經意間便超拔而上。

筍是竹的幼芽,深具嫩肥、短壯特點。作為傳統佳餚的一種,筍味香質脆,中國人對筍的食用和栽培歷史源遠流長,《詩經》裡便有所謂"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其籟伊何,惟筍及蒲"等詞句描寫,老祖宗們大約三千年前便開始四下裡挖筍了。

現代的對竹筍的培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包括選取園地、栽植時間及優良品種等,栽植後的鬆土除草、合理施肥、護筍養竹,防病蟲害等,乃至於各種風味的加工方法等,關於竹"應用"於吃的方面就到這。

竹的歷史底蘊

竹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內,出土了竹子的實物。也就是說,七千年前,竹子就已經開始為人所用。據記載,大約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西安半坡村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內出土的陶器上出現了可清晰辨認的"竹"的符號,說明那個時代人們對它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和廣泛的應用,因而人們專門創造出一個文字符號來對其進行指代。

竹的底蘊,在於它的應用。據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把竹了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簡,它間接地導致了"學富五車"這個詞的出現。

人們用竹片寫字,再以繩索將其串聯,便成了"冊"。竹簡與木簡的出現,尤其是竹簡,可以說是在文化上的一個突破。它較帛書之流成本更低,降低了讀書的成本,而竹簡較木簡要更為易制——大量珍貴文獻,包括《尚書》、《禮記》、《論語》等在竹簡上保存了下來。殷商時代,人們將竹簡書稱"竹書",以竹簡信為"竹報",甚至還發明了竹筆——這些可都是研究人員從士裡面扒出來的發現。

竹文化景觀

竹有一項偉大的歷史應用,造紙,這是在竹簡之上的另一層突破。九世紀的中國,人們開始用竹造紙,早於歐洲一千年,明代《天工開物》對竹紙製造技術進行了詳細講解,它還配了插圖。可以說,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有著竹的一份功勞。

在生產方面,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槓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又製作了灌溉的"高轉筒車";在軍事方面,從原始的竹弓到拋石機再到火藥箭、竹管火槍等。

生活方面,人類被竹大舉"攻陷",衣食住行,它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食就不說了,先說衣。竹作為衣,在秦漢時期,市面上就出現了竹製布,並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人們還經常取竹製冠;以竹作防雨用品,包括竹鞋、鬥笠、竹伴、竹傘等。

"不瓦而蓋,蓋以竹;不磚而牆,牆以竹;不板而門,門以竹。其餘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竹在建築方面的應用,漢代有甘泉宮竹宮,宋代有黃岡竹樓為代表,人類從巢居、穴居演進到房居地面的進程,竹在其中很是加了一把力。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車、筏、船,乃至於橋梁等。

竹器在人們生活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時期,人們生活中經常應用到的竹器已經達到二百五十多種,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筐、籃、笥、箱、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籌、算盤、竹尺、竹筒……等等,不可盡數。

竹與"文畫"人的交流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它帶來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首先說文。竹的生長特性及其廣泛應用,讓它與文人士子交流甚深,早在《詩經》上,便已經有了幾十首提到竹的詩,諸如《詩·衛風淇奧》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這個時候人們或許對竹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提到它卻是可以確定的。

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可見其人對竹的忠情,當然了,這也還是老頭兒借題發揮——文人的常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有言:"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雖然說法比較誇張,還是讓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竹的詩文傳承下來,難以盡數,略過不提,咱們再來來看看畫。

中唐時期,竹就已經成為了專門的繪畫題材,此後每代都有大家出世。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都是竹畫的傑出人物。

總結

鄭板橋在其《題畫竹六十九則》中讚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歲友、四時春",蘇東坡亦愛竹,言及此君,"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在勞動人民漫長的生產實踐及文化活動中,其特徵形態已經與人的精神風貌結合在一起,與人的品格、稟賦及精神象徵產生深刻的聯繫,產生豐厚的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不可居無竹,盤點5種最適合家裡養的盆栽竹,你家種了嗎?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自古以來都頗受歡迎,而竹子的品種繁多,很多品種並不適合養在室內,但是又有很多花友想要在室內養盆竹,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盤點了5種適合家裡養的盆栽竹,一起看一看吧!
  • 竹雕:以竹為紙,刀刻風雅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們將竹子比作君子,「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編新春。」竹,虛懷若谷,中通外直,其被賦予堅毅、正直、謙虛和廉潔的特性,也被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竹為名人雅士所喜,「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於是他們以竹子為原料,創造出了與竹相關的各種雅致器物。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這樣概括「竹刻者,刻竹也。
  • 《蜀道風流》第五集《不可居無竹》播出
    四川廣播電視臺供圖   大文豪蘇東坡曾在詩作中寫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7月3日晚,由四川廣播電視臺、鳳凰衛視聯合出品的十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第五集《不可居無竹》播出,聚焦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蜀道,是人與自然不斷較量,同時又共生發展而誕生的。「和諧共生」的理念,一直深刻影響著蜀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川西林盤。
  • 寧可居無竹,不能食無魚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春城孤鶴來自中式精緻生活00:0004:33中式君語孟子《魚我所欲也》有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見,魚在古人的味覺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因此上升到思想的高度。魚雖好吃,要吃到也並不容易。《詩經·衡門》有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吃魚不一定吃最好的魴魚和鯉魚,娶妻不一定要絕世美女。對於宋人來說,另一個文化偶像蘇東坡也喜歡吃魚。
  • 家居花鳥畫鑑賞:畫家石開的竹子畫藝術欣賞
    竹子枝幹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備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都愛竹。因此很多人喜歡竹畫,掛在家裡不僅僅是為了裝點家裡的環境,更多的是為了薰陶品行,提高修養,展示品位。
  • 竹子品種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禾本目 Graminales禾本科 Gramineae       竹子
  • 為何「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都有竹?
    另外,《詩經》中也出現了將竹和松並列的句子,用「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比喻家門興旺。可見松竹「為友」之說,古已有之。   哲學家莊子也在有意無意之中抬高了竹子的文化地位。《莊子·秋水》曰:「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鵷雛」是與鳳凰、鸞鳥同類的鳥,「練實」即竹子的果實,「鵷雛」是最高貴的鳥類,它「非練實不食」,表明「練實」也同樣高貴。
  • 辣並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無辣不歡的人就是「痛並快樂著」
    蘇東坡曾經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是大詩人對竹子的特殊之癮。若是將這句詩移植到西南地區,或許就會變成「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辣」了。人們為什麼會喜歡吃辣?辣椒又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看似是「自虐」的吃辣,為何讓人如痴如醉?我們平時所說的「五味」,是鹹、酸、甜、苦、鮮,並不包含辣。事實上,辣是一種痛覺,而不是能通過味覺細胞感知的「味道」。
  • 5種盆栽竹,最適合家裡養,快看你家有沒有?
    蘇軾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幾句詩簡單直白,道出了居家生活中竹子的好處:令人脫俗。竹子也確實如此,竹竿挺拔,竹葉青翠,一叢叢栽在牆邊,給人以清逸出塵的感覺,見之即可忘俗。
  • 家裡養竹子,到底好不好,老花農道出了秘密
    家裡養竹子好不好,很多花友在心裡都有一個疑問。今天利利明確的告訴大家,家裡養竹子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竹子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有著不俗的地位,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竹子一直都是平安的象徵。所以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吃可以沒有肉,但是住的地方不能沒有竹子。關於竹子的成語也都是包含了美好的祝福,比如青梅竹馬,茂林修竹,勢如破竹,竹苞松茂。同時竹子也有高潔,剛直,有節氣等精神文化象徵。在古代,竹也是君子的化身,玉樹臨風,寧折不彎。
  • 家裡不能養竹子?最適合擺在桌子上的竹子,比花還好看!
    中國有句古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竹子象徵著剛正不阿,在中國還有節節高升和平安吉祥的寓意。中國人可是出了名的愛竹子,可住在繁花喧囂的城市中,到處都高樓林立,根本沒法養竹子,今天花花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种放在家裡桌子上就能養護的竹子——米竹!其實相比米竹花花更喜歡稱呼它為迷你竹,它矮小的植株非常適合製成盆栽放在桌子上養護。在辦公桌或者家裡的書桌上放一盆米竹,高雅大氣,增添了一絲書香氣息。另外,米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養護起來也非常簡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的養護技巧吧!
  • 你見過「竹子開花」嗎?為什麼民間認為竹子開花是兇兆?
    竹,是我國一種很常見的植物,尤其在南方農村,幾乎家家戶戶宅前屋後都會種竹。古人將竹比作君子,「值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高風亮節,雅俗共賞,故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說。此外,竹又諧音「祝」,有美好祝福的習俗意蘊;在風水上,也視竹為吉木,「四畔有竹木青翠,則進財」。
  • 中國第一竹鄉,這裡擁有世界最大,竹子品種最多的竹博園
    中國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竹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自古以來,從大量的詠竹詩文也可以看到人們對竹子的喜愛。俗話說「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在浙江的西北部的安吉縣,有一片茫茫大竹海,這裡被稱為「中國第一竹鄉」,這裡匯集了國內外400多種竹子,有世界最大,竹子品種最多的竹博園。安吉是全國首個國家級生態縣,境內水域豐富而發達,滋養出了縣內茫茫的竹海。
  •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它,這種長著「毛」的食物你敢吃嗎?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寧可三日食無肉,不可一日居無書」,短短十四個字,卻將古人對知識的渴求與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時至今日,如此愛讀書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相較於讀書,人們更看重的是今天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種外表長著「白毛」的食物。
  • 庭院設計:庭院中栽上幾棵竹子,打造氣質庭院,即是詩也是遠方!
    蘇東坡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疲,無竹使人俗。」由此可見,人們對竹子的喜愛達到了何種程度!而關於用竹來進行造園歷史非常悠久,使用竹造園不僅能讓庭院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同時也能富有山水畫卷的自然美!
  • 家裡養這3種竹子,大氣上檔次,誰見了誰喜歡
    本文看點:家裡養花養得多了,要想換點新鮮的,可以養點竹子。俗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家裡養點竹子也是非常好的,咱們平時能夠養在家裡的竹子也有好多種,如果你不知道該養點什麼竹子的花,花花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種,這些竹子不光養起來令人神清氣爽的,還特別提氣質哦~1、富貴竹說起養竹子,家家戶戶自然是少不了富貴竹了。現在也正是年下時節,花卉會場上各種富貴竹也都在熱賣。
  • 老人言「竹子開花,馬上搬家」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那麼危險嗎?
    自古就有句話叫做「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古時候人們都住的地方都會種的有竹子,很多詩文也都是關於竹子的,那些喜歡隱姓埋名的人也都喜歡住在竹林裡面,有錢人的家裡也會種幾株竹子,因為竹子不僅僅好看還有很好的寓意,尤其在農村最常見的也是竹子,人們都有著竹養家的說法,竹子不僅僅可以蓋房子做桌椅碗筷子桶之類的,還可以賣錢,可以給家裡帶來財運,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寓意。
  • 家裡養上5種「竹」,吉祥「好運」,清雅大氣,添福又添丁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在我國,竹子是堅貞高潔,正直,不屈不撓,節節高升,正直的象徵,在我國古代,竹子也象徵著君子之道,一直受的文人墨客的喜愛。所以在家庭中養花,如果想彰顯家裡高雅大氣平安吉祥,可以養上幾種竹。
  • 為何不能栽竹子?
    蘇東坡有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吃飯的時候沒有肉可以,頂多是沒有葷腥,而家裡如果不種竹子,那可就是俗氣了,可見他對於家裡種竹子的執著。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卻跟大文豪的說法相悖,「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告訴我們家門前不能栽竹子,房後最好不要栽樹,那麼兩者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呢?
  • 室內適合種的6種「竹子」,聽說有格調的人都養了幾盆!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在中國人的心中享有較高的讚譽。它,自然純粹、高風亮節、樸實無華,人們常把竹子的形態特徵總結成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素有四君子之稱。竹子的品種繁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最室內適合種的6種竹子,聽說有格調的人都養了幾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