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後期英國政壇雙雄之一:班傑明·迪斯雷利

2020-11-23 話說大地七千年
班傑明·迪斯雷利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

1、Disraeli: The Victorian Dandy Who Became Prime Minister

作者:Christopher Hibbert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2、The Philosophy of Benjamin Disraeli

作者:David Graham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

正文:

班傑明·迪斯雷利,第一位比肯斯菲爾德伯爵,保守黨領袖,作家,1804到1881,生於拿破崙戰爭期間,活了七十九歲,曾兩次擔任英國首相。他在保守黨的現代化過程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因為他確立了保守黨的政策,而因為他的政策,世人將保守黨,與英帝國的榮譽、力量聯繫在一起。

迪斯雷利是義大利裔英國人,生於倫敦,其祖先是生活在義大利的猶太人,十七世紀移民英國。他的父親脫離猶太教,迪斯雷利也在十二歲時受洗為聖公會教徒,因而,他是正統的英國人。

1837年,迪斯雷利在遭遇多次失敗後,成功當選為議員。

1839年,迪斯雷利迎娶富有的寡婦瑪麗·安妮,她比迪斯雷利年長十二歲,每年有五千英鎊的穩定收入,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那一年,他三十五歲,她四十七歲,大部分人都認為迪斯雷利結婚的動機是出於物質考慮,不過,瑪麗·安妮頗有姿色,因此,兩人都珍愛對方,婚姻關係一直都十分融洽。「迪齊娶我是為了錢」,她後來說,「不過,如果事情重新再來一次的話,他會為了愛娶我。」

瑪麗·安妮

1841年,保守黨上臺執政,但是,新任首相羅伯特·皮爾沒有給予迪斯雷利任何職位。1846年,羅伯特·皮爾廢除了《穀物法》,取消了針對進口穀物的關稅,迪斯雷利在下議院猛烈批評皮爾,逼迫皮爾辭去了首相職務。

實際上,自喬治·坎寧開始,託利黨就已經分為四派:喬治·坎寧的自由派、羅伯特·皮爾的溫和派、威靈頓的保守派、還有反對一切改革的極端派。早在二十年代,坎寧派就已經脫黨而去,投奔了輝格黨,而在廢除反動保守的《穀物法》方面,羅伯特·皮爾派也與輝格黨越走越近,1848年,迪斯雷利崛起,這意味著保守黨新勢力的出現。

迪斯雷利是新保守派,他贊同1838到1848的英國工人階級爭取選舉權的憲章運動,主張土地貴族與工人階級聯手,以對抗勢力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商人、企業家。這是英國社會當時的三大勢力

自1851年開始,迪斯雷利掌控了保守黨,德貝勳爵在五十到六十年代曾三次出任首相,組成政府,在保守黨執政期間,迪斯雷利擔任財政大臣,同時是下議院領袖。他在這段時間裡,自由黨的威廉·格斯頓結下梁子,雙雄長期爭鬥

威廉·格雷斯頓

迪斯雷利接手保守黨的時候,英國社會正面臨轉型期,十九世紀中葉,保守黨在組織上已經擴建成有中央和地方組織的全國性大黨,但是在政治上還沒有完成適應新形勢的轉變,它的政治路線已經不能適應在資本主義已經大發展的新形勢下的需要。從1846年皮爾內閣倒臺,到1874年迪斯雷利組閣的近三十年間,保守黨僅有三次短暫機會執政,即1852、1858—59、1866—68的三屆「德貝——迪斯雷利內閣」,時間總共不足五年。為了擺脫困境,迪斯雷利提出改造保守黨的綱領,主要是兩點:在不列顛,推行比較積極、靈活的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在海外,積極推進建立龐大殖民帝國。

保守黨在野期間,1853到1856,爆發克裡米亞戰爭,英法聯軍大破俄軍,保守黨暫停政治紛爭,迪斯雷利發表愛國演說,支持政府,支持國家。

印度一直是東印度公司的領地,保守黨在野期間,1857年,印度土著兵發生叛亂,迪斯雷利提出取消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管治。叛亂被英軍鎮壓後,自由黨巴莫尊政府,在1858年提出法令,英國政府直接管治英屬印度。東印度公司此後被解散。

而在保守黨執政時期,由於德貝伯爵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的健康狀況不佳,三屆保守黨內閣的重任主要由擔任財政大臣的迪斯雷利承擔。

在與自由黨展開競爭的形勢下,1867年2月,迪斯雷利吸取了對手格雷斯頓1866年失敗的教訓,在人民群眾推動下,提出了比自由黨1866年法案更進一步的議會改革法案。新法案於1867年8月在議會通過,此即歷史上著名的1867年議會改革。新法案使得一部分熟練工人取得了選舉權,工人階級的憲章運動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1867年議會改革的成功,鞏固了保守黨的隊伍,提高了黨的威望,迪斯雷利個人的聲譽大增。1868年2月,德貝因病去職,迪斯雷利就勢接替了首相職位,首次出任首相。

1868年,因為在愛爾蘭問題上,受到格雷斯頓自由黨的猛烈攻擊,保守黨敗選下臺。迪斯雷利此後一直充任反對黨領袖,直到保守黨在1874年取得多數議席為止,他得以第二次出任首相。

1874年2月,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當時,迪斯雷利猛烈攻擊自由黨格雷斯頓政府的五年執政,保守黨形勢大為好轉,在國內頗得民望。

迪斯雷利上臺後,其保守黨新政府進行了很多改革,包括,提出並在議會通過了提供低息貸款興建工人住宅的《手工業者及勞工房屋法令》,還有,《1875年公共健康法令》,將全國的衛生標準提升到現代水平,類似的法令還有《食物及藥物銷售法令》和《教育法令》,等等。

迪斯雷利政府還訂立了旨在保護工人權益的新《工廠法》、允許工人在民事法庭起訴違約僱主的《僱主及工人法令》、以及允許和平罷工的法令,因此得到了工人階級的熱烈歡迎,1879年,工人議員表示:「保守黨在這五年裡面為工人階級所做的事,多於自由黨在過去五十年為工人階級所做的事。」

在重建保守黨的過程中,除了內政方面的改革外,迪斯雷利一直把積極向外擴張、建立強大的、稱霸世界的英帝國作為他的奮鬥綱領。1868到1874在野期間,迪斯雷利大力攻擊對手威廉··格雷斯頓的自由黨內閣沒有遠見,在帝國利益方面無所作為。

維多利亞女王,起先因為迪斯雷利反對羅伯特·皮爾而討厭他,後來,因為迪斯雷利的百般討好,而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最後,因為迪斯雷利的忠誠,兩人成為好友。

維多利亞女王一直渴望升級為女皇,以反映出英國版圖正在不斷擴大的事實。她因長女維多利亞成為德意志皇后、因而別比她高而苦惱,並且她還認為,成為女皇,意在向世界表明英國在世界上有不斷加強的威望。因此,在非正式的場合,人們為了表達對維多利亞的敬意,已經用「印度女皇」稱呼了她一段時間。現在她想正式升級為女皇,在她的授意下,迪斯雷利政府提出法令:《女皇尊號法案》,並在議會得到通過。1877年,維多利亞在印度德裡加冕,正式升級為印度女皇,英帝國正式建立,一直到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瓦解,持續了七十年。

維多利亞女皇

之所以在印度稱帝,是因為歐洲的古老傳統,統治全部歐洲的是神聖羅馬皇帝,因此,英國國王想要升級為皇帝,按照傳統,只能在歐洲以外稱帝;出於同樣的原因,義大利國王只能在衣索比亞稱帝。

至於俄國,它只是歐洲外圍的一個大諸侯,實際上也是在歐洲以外稱帝。

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則是兩國瓜分並繼承了神聖羅馬皇帝的帝號。

總之,神聖羅馬皇帝級別最高,是一級皇帝,其它皇帝,則都是大諸侯,是二級皇帝,十九世紀初神聖羅馬皇帝帝號結束以後,德國皇帝、奧匈皇帝,是歐洲本土的大諸侯;俄國皇帝,是歐洲外圍的大諸侯;英國皇帝、義大利皇帝,是歐洲以外的大諸侯。

二級皇帝也是皇帝,當然是高於國王的,維多利亞女皇稱帝後,終於與德國、俄國平起平坐,她非常滿意,於是,投桃報李,冊封迪斯雷利為比肯斯費爾德伯爵。

迪斯雷利以七十歲高齡,不遺餘力地推行擴張政策,為英帝國的擴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迪斯雷利將精力集中在由於奧斯曼帝國衰落而引起的問題上面。

首先是埃及。蘇伊士運河1869年通航,迪斯雷利政府大量購入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以此控制了埃及,這就等於控制了東西方交通的咽喉,埃及實際上脫離了奧斯曼帝國,而成為英帝國內部的一個自治國家。

其次是巴爾幹。1875年,奧斯曼帝國波士尼亞省、黑塞哥維納省的東正教徒,還有魯密利亞省的東正教徒,起義反抗土耳其人的殘暴統治。1877年,東正教的大本營俄羅斯帝國,出兵攻入奧斯曼帝國,摧枯拉朽,伊斯坦堡的陷落指日可待。

俄軍在保加利亞獲勝

為了擋住俄國在巴爾幹的侵略勢頭,英國的輿論普遍支持打擊俄國的擴張,1878年,俄國擊敗奧斯曼帝國之後,迪斯雷利率英國代表團參加柏林會議,成功製造了有利於英國的局面,擋住了俄國在巴爾幹的攻勢。他的對俄外交勝利使他躋身歐洲出色政治家的行列。

柏林會議

柏林會議,魯密利亞省的一部分獨立,建立保加利亞大公國;英國獲得賽普勒斯;而波士尼亞省、黑塞哥維納省,則由奧匈帝國代管;還有,奧斯曼帝國保住了馬其頓和東魯密利亞。總之,這些成果,大大打擊了俄國的野心。

黃色部分為東魯密利亞

此後,為了繼續阻擊俄國,1878到1880,英國發動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成為英帝國內部的一個自治國家。直到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阿富汗獨立。

除了從奧斯曼帝國得利以及阻擊俄國之外,在其它地方,英國也大有斬獲。當時在南非,三足鼎立:布爾人的南非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英國人的開普領土、納塔爾領土;祖魯人的祖魯王國。1879年,祖魯人襲擊英國人,最終,祖魯王國被擊敗,後來被英國的納塔爾領土吞併。

迪斯雷利政府,在海外連連獲勝,但是,後院起火。在不列顛,農業連續歉收,《穀物法》取消後,英國農民無法將糧食漲價以彌補產量的損失,因為,從美國進口糧食很多,使得英國糧食一直保持低價位,有人想恢復《穀物法》,即,限制國外糧食進口,但這樣會使得不列顛的糧食漲價,從而激怒英國的工人階級。迪斯雷利政府處於兩難境地。

保守黨政府最終決定,不恢復《穀物法》,這使得它失去了英國地主和農民的支持,1880年大選,保守黨慘敗,自由黨以較大優勢上臺執政,格雷斯頓又回來了。

下野以後,迪斯雷利進行了最後的小說創作,1881年去世,年七十九歲。

之後,他的繼承人索爾茲伯裡侯爵羅伯特·塞希爾,統領保守黨,長達二十年。他生於1830年,活到1903年。他比迪斯雷利小二三十歲。他執政期間,擊敗了南非布爾人,建立了南非聯邦,完成了英帝國的霸業。

相關焦點

  • 十九世紀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十九世紀的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十九世紀歐洲的政治與權力
    十九世紀的歐洲是十九世紀全世界的中心,而它的遺產至今仍在影響著今天的我們。教科書上的十九世紀是啟蒙與革命帶來的科學的進步、理性的昌明、新的精英知識分子登場與民族國家的崛起。然而線性歷史卻無法使我們體認那個「美好時代」的溫情脈脈與背後的焦慮——當受過良好教育、並試圖獲得更多權利的中產階級與垂死的舊貴族同時陷入了階級身份的焦灼與民族主義的狂熱時,毀滅的種子早已暗暗埋下。
  • 十九世紀的地質學,有多麼精彩!
    二、十九世紀的地質學理論和認識 1.史密斯與英國地質圖威廉·史密斯於1815年繪製的英格蘭、威爾斯及蘇格蘭部分地區的地質圖。史密斯被認為是英國「地質學之父」,他曾花費15年時間,徒步、騎馬或乘車走遍英國各地,並根據巖石的年齡和沉積方式對它們進行分類,以化石為指南,史密斯在1815年出版了一張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地質圖。
  • 《十九世紀歐洲史》讀書報告
    克羅齊一直對十九世紀歐洲人認識、崇尚和追求自由的理念以及相應下的宗教以及政治運動等方面的探索表示高度重視,當然這也是這篇讀書報告交代的重點。【關鍵字】十九世紀;克羅齊;自由;民主讀罷《十九世紀歐洲史》這本書,我為作者嚴謹治史的精神所吸引,作者有自己獨特的著史風格。
  •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喬治·班傑明:作曲要耐得住寂寞
    喬治·班傑明:作曲要耐得住寂寞回到喬治·班傑明其人,如今他已躋身當代英國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一列。班傑明20歲時,他寫的一首管弦樂作品在英國逍遙音樂節上演出,樂評紛紛點讚,稱其如「沙漠中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久旱逢甘霖,這也為他的作曲事業開了個好頭。
  • 老照片 十九世紀末德國德勒斯登 歐洲最美的城市
    在歷史上,德勒斯登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的都城,擁有數百年的繁榮史、燦爛的文化藝術,和無數精美的巴洛克建築(德勒斯登巴洛克風格),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作為德國重要的文化中心,德勒斯登又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 班傑明·富蘭克林
    班傑明·富蘭克林語言點:1,it作形式主語。代詞it可以作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指代句子中真正的主語和賓語。班傑明·富蘭克林It's really hard being old - it's horrible.Miriam Margolyes變老的過程真的很難-太可怕了。
  • 二戰後期的英國政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拯救不列顛:溫斯頓•邱吉爾與他的戰時內閣(1940—1945)》,在這部具有啟發意義和扣人心弦的作品中,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得主、英國現代史學者喬納森•施內爾利用豐富的一手史料,成功還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政界高層的活動場景,生動展現了邱吉爾是如何有效領導能力非凡但又紛爭不斷的內閣隊伍的。
  • 虛擬實境的前世今生——從十九世紀的立體鏡與全景畫說起
    不過,奇怪的是,沉寂了一個世紀之後,Brewster 的想法——把立體眼鏡架在你眼睛上,試圖讓大腦相信看著的是一個三維立體世界——迎來了第二次生命。 這就是幾個月前,我拿著一架十九世紀木製的立體鏡時突然想到的。當時我正在參觀 RYOT 位於洛杉磯的總部。這是一家從事虛擬實境敘事的媒體公司;他們保存了一組立體鏡全盛時期的立體照片。
  • 班傑明•郝金斯——恐龍雕塑的貢獻
    班傑明•郝金斯,全名為班傑明•瓦特豪斯•郝金斯(Benjamin Waterhouse Hawkins)。
  • 班傑明郝金斯——恐龍雕塑的貢獻
    班傑明郝金斯,全名為班傑明瓦特豪斯郝金斯(Benjamin Waterhouse Hawkins)。
  • 20世紀頭號英國作曲家布裡頓依然是個少數派
    2020年11月22日是作曲家班傑明·布裡頓誕辰107周年。作為英國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但改變了英國歌劇的面貌,而且創作了一些20世紀最受歡迎的合唱作品、器樂作品。多數樂迷首先舉出的就是他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南》,其他(完整聽過的)恐怕就寥寥無幾了……
  •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
    西方媒體評價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第一個竟然是中國人!十九世紀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在十九世紀的時候,西方相繼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發展進入了個非常快速的時期。西方媒體就評價出了十九世紀世界的三大偉人,第一個就是中國人!
  • 英國有個俱樂部,被稱為世界十大禁地之一,加入俱樂部確實有點難
    在十大禁地中,還有神聖的宮殿,日本的伊勢神宮,是專門侍奉太陽神的宮殿,神殿最初建於四世紀,後二十年重修一次,因為其過於珍貴,所以不對外開放。除了以上兩種類型的「禁地」,還有很多屬於「國家機密」組織的存在,美國的51區、俄羅斯的梅日戈爾耶鎮等,都屬於為維護國家正常運行,而存在的組織,他們本身游離於大眾視野以外,所處位置自然屬於「禁地」。
  • 蒸汽朋克 | 魔法與科學共存,源自十九世紀的復古與架空文明
    「蒸汽」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齒輪機械,通常象徵著來自舊世紀的文明。「朋克」則代表了一種相對部分大眾來說,偏向邊緣的文化,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通過一些架空的新技術,展現一個與十九世紀平行,最容易被聯想到的是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這樣現實與虛幻糅合的世界。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啥不調集部隊繼續打?它在怕什麼?
    英國人將此處的土地肥沃,並且地理位置佔優,於是直接佔領了當地的第1個殖民地,我們稱之為弗尼吉亞。可是沒有想到,弗尼吉亞的戰略根本沒有辦法滿足英國人的全部野心,在之後的不斷拓寬的過程當中,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30年代,英國已經擁有了13個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