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數據分析得出,我國保險從業者人數已突破將近900萬人大關,成為國內金融細分領域中從業人數最多的群體。但長久以來,社會對保險代理人的認知普遍仍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存在職業偏見,隨著近年來網際網路保險的興起,科技在助力保險普惠的同時,保險代理人境遇也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為從真實直觀的角度觀察當下網際網路代理人的生存現狀,進而從根源出發解決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並對此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杜增良在致辭中表示:「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各行各業都需要變革,這也就要求我們保險代理人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主動融入新的技術環境中,藉助科技平臺進行營銷,為消費者和用戶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務與體驗。」彭希哲提到:「在人口逐漸老年化的當下,保險行業將會面臨風險與機會共存的局面,一方面,保費降低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老齡化趨勢也為保險行業帶來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打開保險意識,認識到保險養老、年金養老的重要性。」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傳統營銷模式是否適合現代保險代理人發展方向及展業習慣仍值得商榷,但不乏創新者對新模式、新團隊進行探索。
i雲保創始人、CEO李哲提到,i 雲保除了在保險前中後臺融入保險科技外,也通過科技賦能對代理人進行扁平化管理。通過數據驅動運營,對上賦能保險公司,對下賦能保險代理人,同時反哺消費者。使其獲得新型的展業形態,最終幫助其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李哲表示:「當下代理人不僅需要更加穩定的收入,同時也希望有一份更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更高效的團隊分工與合作、更具針對性的培訓,在不斷完善科技賦能代理人的過程中,我們推出星空計劃,進行代理人扁平化團隊展業的嘗試。
保通增長負責人章寒之也提到了公司星空計劃的實施無異於給零散代理人一個更加有力的後盾,在無層級的探索後,團隊可以通過各自特長分工實現個人最大價值,當保險代理人不僅意味著一線銷售,豐富其他職能後,我們認為這個職業才算邁出了職業化的一大步。
本次大會上,《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正式發布,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閒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同時,報告也指出網際網路平臺並不是完美的,通過網際網路賦能平臺展業也催生了諸多的問題。比如相較於線下,線上建立客戶信任度較低,難以促成大單轉化等。同時也有部分代理人表示網際網路保險產品雖多,但產品覆蓋不全、無法做成盡善盡美的計劃書等等。對此,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壽險健康險亞洲區高級精算師談騰躍提到:「未來產品將分化出更多細分品類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個性化、特定人群產品有可能獲得突破。」
大會最後,來自網際網路保險行業兩位優秀代理人周清平、吳玉清,從一線保險代理人角度精彩的分享了從業經驗及感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