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的大山裡,有一種倍受少數民族喜愛的草。這種草生長在海拔高溼潤地區,一般株高25~60釐米左右。塊莖呈肉質狀,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5釐米左右,直徑1.5~2.5釐米左右。莖粗,直立狀,圓柱形,近中部具5~6枚葉子,向上有5~10枚疏生的苞片狀小葉。葉片呈橢圓狀披針形、倒卵狀匙形或長橢圓形,長5~16釐米,寬2~5釐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收狹抱莖。
2000餘年來,這種草都被少數民族稱為「寶貝草」。因它具有消除腎結石、尿路結石的功效,故被叫做「化石草」,號稱腎結石、尿路結石的剋星。
10年前,這種草的野生數量很多,市場價格只有五六元。而今天,由於野生數量急劇減少,其價格也飛速上漲。據說,優質「原生草」可以賣到一千元一斤呢!
有人從「化石草」高企的價格中悟到了商機,開始試種「化石草」,獲得了成功。據稱,種植一畝「化石草」的產值可以達到8萬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致富草」。
其實,種植「化石草」的技術並不是很複雜,只要依據以下方法就可以獲得成功。
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的選擇:大田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中粗河砂就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反覆衝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能使用,它們不適合「化石草」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通常要結合摘心工作進行,把摘下來的粗壯、無病蟲害的頂梢作為插穗,直接用頂梢來扦插。
田間管理
溫度控制:「化石草」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之間,低於18℃時,插穗生根會非常困難;高於25℃時,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爛掉,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會越大。在扦插後遇到低溫時,要用塑料薄膜覆蓋。扦插後溫度太高時,需要採取降溫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要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噴霧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要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差較大時,噴的次數要少或不噴。
移栽
移栽可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這裡不做贅述。
在夏季高溫時節(白天溫度在35℃以上時),「化石草」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並且葉片捲曲,甚至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最好能給它遮掉大約30%的陽光。在春、秋、冬三季,由於溫度不是太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和結實。
肥水管理
與其它草種一樣,「化石草」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一定要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和「間幹間溼,幹要幹透,不幹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
總之,只要按照以上方法,就能種好「化石草」。如果你對種植「化石草」感興趣,可以找專家進行詳細諮詢。以便使你的「草」長得又肥又壯,從而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