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無秘書,有人給他推薦了一位副鎮長,縣長試用了兩個月,又找理由打發到鄉鎮去了。
為什麼呢?
縣長說,這個人挺有才華,文筆不錯,但做人缺乏變通,將來很可能讓領導下不了臺。
不過,縣長也沒有冷落副鎮長,而是打招呼提拔副鎮長當了人大主席。經過了這種操作,副鎮長卻成了鄉鎮書記的心腹和得力助手。
可是,鄉鎮書記並沒有按照慣例安排他主管經濟工作,而讓他接手了黨建辦的材料起草工作。副鎮長不高興了,他覺得鄉鎮書記不相信他的能力。
新的副書記配備到位後,兩人的矛盾終於爆發。因為鄉鎮書記讓副書記抓了經濟工作,而把吃力不討好的材料工作交給他這個人大主席。兩人鬧得全縣都知道,影響非常不好。
如果是明智的人,就會安靜下來,可他太認「死理」,於是告發了鄉鎮書記的不作為。他不知道的是,鄉鎮書記是縣長的心腹,縣委考慮到這層關係,自然就把副鎮長放到一邊了,只用不提。
無奈之下,他離開鄉鎮,到省城的太平洋保險工作打工去了。
秘書的結局告訴我們:工作可以認真,但做人必須懂得變通。縣長指出副鎮長的短板,是對他做人一種鞭策,而提拔他擔任人大主席,是對他做事認真的一種鼓勵。
其實,官場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領導不願意重用你,但也儘量照顧性安排一個合適的去處,咱就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幾斤幾兩。尤其是面對鐵板一塊的官場小圈子,千萬不要固執硬碰,不懂得拐彎,不能夠變通,很可能面臨被排擠的命運。
體制內的人,做事可以高調,做人和說話最好中規中矩,一個人越是中庸穩重,越有好機會和舞臺。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