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海洋專家們仍然表示擔心,因為從總體上說,中國國民海洋國土觀念仍然十分淡薄,中國國民海洋國土意識的覺醒才剛剛開始。
海洋出版社社長蓋廣生指出,中國目前流行的國土觀念亟待更新。他說,海岸帶、海島土地及其地下底土資源、內海、領海和海島上層空間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水文氣候資源、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水及其化學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海底文物及其它遺棄物等都是國家國土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
他呼籲中國國民儘快樹立新的海洋國土觀、海洋經濟觀和海洋權益觀。
海洋學家眼裡的未來海洋世紀
在海洋中建造人類城市、人像魚一樣在海洋裡遊來遊去……這是四位中國著名海洋科學家對未來一百年裡海洋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的大膽預測。
這是筆者參加的一次海洋論壇中的一項活動。在活動中,四位「九七三」國家重點海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在電視鏡頭前暢談海洋,並現場回答觀眾問題。有人評論說,邀請國內最知名的科學家與市民就海洋問題進行對話,在中國電視屏幕上尚屬首次。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袁業立說:「21世紀的海洋將是『數字海洋』。」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預測,將來某一天人們乘私家汽艇到遠洋旅遊,可以隨時通過網際網路查出所經航線以及目的地有關氣候、環境等情況。
中科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唐啟升認為,海洋將會極大地豐富人們的餐桌,為人類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這位知名的海洋漁業資源與生態學家說,21世紀將是多學科互相交叉、不斷產生新的海洋科學學科的世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相建海研究員說,海洋是人類的故鄉,21世紀人類將重返海洋。他說:「人類將大規模地在海洋中修建城市、港口。稍長一段時間後,人類會像今天的魚一樣在海裡自由自在地暢遊。」
在他看來,人類「上九天攬月」不如「下五洋捉鱉」來得容易可行。這位科學家說:「很多人在談論向月球移民,但是人類移居海洋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高抒則大膽預測說:「21世紀人類將向海岸帶聚集。」他認為,21世紀下半葉,中國90%的人口會居住在沿海省份。這位年輕的海洋學家同時認為,21世紀中國將成為世界海洋強國。
「九七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是中國國務院為了追蹤世界基礎科技前沿,於1997年3月正式批准由科技部牽頭、在全國範圍內尋求課題予以大力支持的基礎性科研計劃。目前,已經被批准的「九七三」項目有60餘項,其中海洋項目4項。
全世界海洋開發產值可能已經突破10000億美元
中國權威專家引用有關國際分析數字預計,目前全世界海洋開發產值可能已經超過10000億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在一份報告中說:「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和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開發受到沿海各國的高度重視,海洋經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說:「近20年來,沿海各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了。」
根據他在這份報告中提供的數字,1980年世界海洋開發產值為2500億美元,1990年約為5000億美元,而剛剛過去的2000年則可能突破了10000億美元。
這位專家說:目前,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各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極富潛力的領域。海洋覆蓋著地球71%的表面,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海洋環境探測、海洋資源調查、海洋油氣開發、海洋生物技術和海洋深潛等已經成為世界高技術競爭的熱點。
海洋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來自國家海洋局的消息說,海洋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海洋局在最近公布的一份官方報告中稱,「近20年來,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連翻五番,1998年達到3270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5%左右,大大高於全國經濟平均發展速度」。
據介紹,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在穩步推進傳統海洋產業發展的同時,努力培育和促進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倡導科技進步,海洋經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估計,按目前中國海洋產業的增長速度,中國海洋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當在5%以上。
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不斷增強,海洋已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通道之一。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1998年,中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3100多億元。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海洋大國,中國擁有18000多公裡的海岸線,6500多個海島。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海域自然環境和資源總體上比較優越,生物種類繁多,極具發展潛力。
保護海洋,中國已建成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
保護海洋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據國家海洋局人士透露,中國目前已建立各種類型的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海洋特別保護區兩個,為保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做出了貢獻。
國家海洋局在一份官方文件中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海洋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工作,在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發展模式,為解決海洋資源與環境問題進行了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據這份文件,在九十年代初,中國組織實施了《全國海洋開發規劃》,為在宏觀上指導海洋開發活動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八十年代末,國家海洋局組織沿海各省及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全國海洋功能區劃工作,根據海岸帶資源與環境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對海域進行了功能分區,為海洋綜合管理的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據介紹,為規範海上生產秩序,促進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1993年,國家海洋局和財政部還制訂了《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推進海域使用許可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已進入國家立法程序,海域使用將步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此外,國家海洋局還積極開展了與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努力推進海洋綜合管理在中國的實踐與應用。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的支持下,中國已先後在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海岸帶綜合管理示範區。
研究海洋,科學家列出118個前沿課題
研究海洋是開發海洋的前提和關鍵。在這方面,我國科學家正在向世界水平靠近。據最新出版的《當代海洋科學學科前沿》披露,我國權威的海洋學家在對國際海洋學研究現狀進行深入總結的基礎上,首次列出了118個海洋科學前沿課題。
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這本著作由蘇紀蘭、秦蘊珊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同主編。兼任聯合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席的蘇紀蘭院士對筆者說,總結並介紹國際海洋科學學科前沿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必將對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說,這項工作是1994年在周光召院士等的提議下啟動的,共有100多位中國海洋學家參加,其中大部分都是中青年科學家。
據介紹,中國海洋科學研究水平目前在總體上仍然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研究工作的滯後已經嚴重影響到海洋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理事長秦蘊珊院士說,此次提出的這些前沿課題涵蓋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環境等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將對中國了解、利用和保護海洋起到重要作用。(聶依匆)千龍新聞網200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