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談《三體》:我曾買來看過,但沒堅持看完,原因有2個

2021-01-15 途說歷史觀

楊振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從他的「楊米爾斯理論」中派生出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為現代物理學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因此,楊振寧一度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楊振寧曾經說過,他小時候喜歡讀科幻小說,他現在還記得其中一本是《神秘宇宙》。這本書引起了他最初對物理的興趣。甚至可以說,科幻小說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

那麼,在這個層次的物理大師楊振寧眼中,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談談《三體》的成就和影響。

《三體》是劉慈欣科幻系列,第一部於2008年首次出版。後來,這本書很快在中國的科幻界流行起來,書中描述的許多概念開始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談資,而劉慈欣的作品更是蟬聯了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其中尤以《三體》為最,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

2015年,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了第73屆雨果最佳小說獎,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得這一榮譽的翻譯作品,這在中國乃至亞洲都是前所未有的。被稱為諾貝爾科幻獎的雨果獎,是全世界科幻作家的終極夢想。劉慈欣這次獲獎,足以顯示小說《三體》的高水平,而他本人的文筆也可見一斑。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樣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前兩部之後,歐巴馬甚至發動白宮聯繫劉慈欣催稿,希望可以儘快看到第三部的英文版。

不僅如此,歐巴馬不僅親自讀了這本書,而且每天都向身邊的人推薦這本書,以至於在《三體》系列續集在美國正式出版之前,許多白宮高官都等不及了。他們再次直接利用總統特權,從出版社拿了許多尚未正式發行的續集。歐巴馬和白宮領導人被這本書迷住了,這確實令人費解,但從這件事的側面,我們也能看出這本書的強大吸引力。

那麼,連歐巴馬都如此喜愛的作品,物理學大師楊振寧會不會也喜歡呢?

楊振寧談《三體》

巧合的是,2017年7月,楊振寧接受《人物》記者採訪,被問及是否會看科幻小說。楊振寧回答說,他小時候喜歡看科幻小說。當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漸漸讀得少了。也就是說,他偶爾看一遍,現在幾乎不看了,因為根本看不懂。前段時間他聽說劉慈欣的《三體》很有名,就去買了一套去看,結果還是看不下去:

「近代的 一些科幻小說呢,我更看不下去,前些時候不是《三體》變得非常有名,所以我就買一本來看,看不下去。」 ——楊振寧答記者問。

至於為什麼看不下去,是《三體》,還是現代科幻小說裡描述的內容離現實相去甚遠?

第一個原因:

楊振寧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說他無法理解這些科幻小說的原因與內容本身無關。更多的原因是我太了解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太了解其中的詭異和神秘。我覺得科幻小說和現實世界沒法比,所以看不懂。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三體》的確是一部科幻巨作,值得年輕人閱讀。

第二個原因:

第二個因素是年齡。楊振宇現在已經90多歲了。這個年齡的人的心理狀態,讓他們對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感覺不是很嚮往。他們傾向於關注現實,而不是幻想。就像你對百歲老人說:要不要去火星度假?他肯定會告訴你,他不想去。如果是年輕人,肯定會說想試試。這就是現實!

《三體》到底講的是什麼,它憑什麼能獲雨果獎?

有人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殺出重圍,帶著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我覺得一點也不誇張。

更難能可貴的是,《三體》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如今,《三體》早已被翻譯成了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遠銷海外。在世界各地,都有大批《三體》和劉慈欣的忠實粉絲。

曾拍攝過《阿凡達》的著名導演卡梅隆,曾與劉慈欣親切面談過,並且表示希望能夠獲得拍攝《三體》電影的機會。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步都無比精彩。

這三本書不僅閱讀性強,而且世界觀宏大,不僅能給你和你的孩子帶來不一般的閱讀體驗,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你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閱讀開拓眼界,詩書改變精氣神。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最讓筆者震驚的是第三部中,被三體人截獲後「復活」的雲天明,寫給人類的3個童話故事。

童話裡藏著地球文明獲救的方法,但初讀第一遍不到結尾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最後跟著作者的筆伐,一點點解開謎底的時候,有種看偵探小說爽到爆的感覺。

但凡看過這三個故事的人,沒有不佩服劉慈欣的。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詞的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因此,我想給沒看過《三體》的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書,它確實值得一讀。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新年要到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談《三體》:我曾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楊振寧是在當下全球最負盛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不僅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更是衍生出了好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因此,楊振寧一度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其中有一部他現在都還記得名字叫做《神秘的宇宙》,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最初的興趣,甚至可以說科幻小說就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
  •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三體》是我國科幻黃金年代的見證,作者是劉慈欣,《三體》自身實質上是點子文學,許多結構仍是借鑑了前人的結構的,點子文學的好壞不在震懾,慈欣不算最震懾,也不在結構雜亂,雜亂算是中等往上,其實要挑剔的人來看也不算雜亂,哲學思辨程度,是他以前一貫的作風,了解的很容易看出來他評論的是什麼問題
  • 楊振寧談《三體》:相當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是有說不出的感覺
    楊振寧談《三體》:相當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是有說不出的感覺曾經,鄧稼先先生在我國科技力量薄弱時挺身而出表示,我們國人也能造原子彈,之後鄧稼先等科學家成功造出原子彈;楊振寧說過類似的話:中國人也能獲得諾貝爾獎。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同樣爭氣的是,1957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NATURE》(自然)雜誌評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不過他曾在《人物》採訪中表示自己因喜愛科幻小說,買來非常有名氣的小說《三體》,卻看不下去。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說法呢?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楊振寧曾說過,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其間有一部他現在都還記住名字叫做《奧秘的國際》,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最初的興趣,乃至可以說科幻小說便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正是因為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毫不誇大地說,科幻小說便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那麼,在楊振寧這種等級的物理大師看來,我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是怎樣的一部什麼水平的作品呢?
  • 為什麼楊振寧看過《三體》後說:我曾經看過《三體》,卻看不下去
    但是在採訪過程中,當記者提到科幻小說巔峰巨作《三體》時,楊振寧卻說道:「我曾經看過《三體》,卻我看不下去。眾所周知,《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此前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素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而且是亞洲範圍內首次獲獎。
  •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三體》非常名,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楊振寧說「近代的 一些科幻小說呢,我更看不下去,前些時候不是《三體》變得非常有名,所以我就買一本來看,看不下去。」要知道《三體》這本書,在國內外是享有極高聲譽的評價的。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三體》究竟有多偉大?
  • 被歐巴馬催更的《三體》,楊振寧卻說:我看過,但是看不下去
    歐巴馬曾催更《三體》可能有人好奇歐巴馬和劉慈欣是因為什麼有了聯繫呢?因為歐巴馬迷上了劉慈欣創作的《三體》科幻小說。歐巴馬非常喜歡《三體》,當時的《三體》三部曲並未全部問世,但是歐巴馬卻已經迫不及待想看下去,於是給劉慈欣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對他進行了催更。
  • 楊振寧看過《三體》後,為何說:我曾看過《三體》,但是看不下去
    諾貝爾獎,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幾乎每一位專心科研的研究人員都曾夢想過獲得這一殊榮。而真正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寥寥無幾,這僅有的珍稀的幾個席位中,有一個屬於物理學家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與同為物理學家的現中科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因為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勇奪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很喜歡看科幻小說,也買過在科幻界頗有名氣的《三體》,但是卻看不下去。在《三體2·黑暗森林》中他設想的「宇宙社會學」兩條公理可以視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宏觀的尺度上,在其展開的過程中,就其淘汰的規模而言遠比達爾文版更加驚心動魄。並且,對於三體星系這一現象世界,劉慈欣充分發揮了他在硬科學上的特長,賦予這個世界完全真實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發展規律。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連連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這樣一部備受關注的科幻小說,天然也引起了楊振寧的留意,他從小到大也看過不少科幻小說,是科幻小說的忠實粉絲。可是他卻表明看過,但自己實在讀不進去《三體》這本書,原因是小說終究是小說,沒有現實國際那麼精妙雜亂。在現實中,哪怕是一個微生物,也有非常雜亂的結構。科技再興旺,也沒有方法替代鮮活的生命。
  •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實在看不下去
    楊振寧十分感慨地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值得年輕人都去看一看。」楊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不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而且還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
    就是我十幾歲的時候看了——還有武俠小說,我現在也是看不下去武俠小說——那個時候像福爾摩斯,我看了很多,現在都看不下去了。近代的一些科幻小說呢,我更看不下去,前些時候不是《三體》變得非常有名,所以我就買一本來看,看不下去。與這個小說其實沒關係,這是與我自己的精神狀態有關係。」
  • 楊振寧:《三體》非常有名,我買了本來看,但看不下去
    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三體》究竟有多牛?科幻作家韓松曾這樣說:「我們以前寫的那些東西——至少是絕大多數,在《三體Ⅲ》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我們的確是不敢搞科幻了。」 《三體》的出現,猶如一場地震,把以前的「科幻」都震碎了。
  • 《三體》的魅力有多大?雷軍:我推薦最多的書是《三體》
    其實都是玩笑話,真正的原因卻是為了成全孩子一個夢想,成全每個中國人的一個科幻夢。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幻想著自己爸爸是個超級英雄,開著宇宙飛船帶他遨遊太空。為了孩子這個夢想,他做到了。在拍攝《流浪地球》時,吳京帶吳無謂去參觀了拍攝現場,吳所謂興奮不已。回幼兒園後到處跟人吹虛,我爸爸是開宇宙飛船的。惹得老師不得不找謝楠投訴。
  • 98歲的物理大腕楊振寧:我特意買了《三體》來看,但看不下去
    作為在世能稱得上「偉大」二字的科學家不多,楊振寧教授算是一個,他的學術高度,其實很多普通人都難以理解,更多普通老百姓感興趣談及的,往往是他作為一個名人的娛樂八卦,花邊新聞,如楊教授精彩的感情生活,與小54歲翁帆結婚後,二人出雙入對,生活和工作都完美交融,相依相伴。楊教授也曾在一次採訪中坦言:「翁帆是上帝給我的一個禮物,給我的最後一個禮物。」
  • 《三體2》日本發行4天後緊急加印,日本網友:請假也要一口氣看完
    距離上一次《三體》在日本爆紅已經快滿一年了,如今,《三體1》還沒從暢銷區下架,《三體2》又開賣了。譯者還是第一部的大森望,沒錯,第二部又在日本脫銷了。更有細心的網友找出推特上日本網友對《三體2》的痴迷程度,其中一個日本網友表示:即使在很困的情況下,還是連續讀了15個小時,不眠不休,甚至還請了年假為了專心地閱讀《三體2》。
  • 為了讀到英文版《三體》,歐巴馬竟動用白宮力量
    「你好,劉慈欣先生,美國總統歐巴馬看完您的《三體》後,非常喜歡,如果有《三體3》的英文版,請一定要發給我們。」劉慈欣看到這封郵件,心想,「什麼?美國總統歐巴馬?別再開這種無聊的玩笑了,他那麼忙怎麼可能給我發郵件」。於是,來自白宮的一封郵件被當做了垃圾郵件擱置一旁,劉慈欣繼續著自己的寫作。
  • 《三體》曾列入教育部推薦書單,為何楊振寧卻說:買過但看不下去
    名人爭相推薦,歐巴馬強勢催稿以小米創始人雷軍為代表的《三體》迷,曾經在各類場合多次提及《三體》,並發微博表示:「在金山集團戰略會上,花了很多時間分享讀《三體》體會,其中的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戰略非常有幫助。」這種堅持的力薦顯得難能可貴,雷軍很少這樣極力地推崇一本著作。
  • 簡單概括一下《三體》三部曲,只希望大家看完不要打我
    導語:簡單概括一下《三體》,只希望大家看完不要打我大劉因為《三體》一朝成名天下知,起碼我是因為《三體》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但是很多人都是只聞其聲,沒有仔細看過這個長篇科幻小說,今天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我眼中的《三體》,看過的同學請先坐下,先聽我BB,不是,是我分析,分析完了咱們再討論是該清蒸還是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