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談《三體》:相當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是有說不出的感覺

2020-10-15 度假會產

楊振寧談《三體》:相當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是有說不出的感覺

曾經,鄧稼先先生在我國科技力量薄弱時挺身而出表示,我們國人也能造原子彈,之後鄧稼先等科學家成功造出原子彈;楊振寧說過類似的話:中國人也能獲得諾貝爾

同樣爭氣的是,1957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NATURE》(自然)雜誌評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

不過他曾在《人物》採訪中表示自己因喜愛科幻小說,買來非常有名氣的小說《三體》,卻看不下去。

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說法呢?獲「雨果獎」而聞名於國際領域的《三體》又是一本怎樣的小說呢?

《三體》小說始末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得極為成功的長篇科幻小說,書中大概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外星文明(三體)的信息交流和堪稱生死搏殺的宇宙間對弈。

由憑藉短片科幻小說《手中紙,心中愛》得過雨果獎和星雲獎雙料大獎的劉宇昆翻譯第一部《三體》後,成功獲得第73屆雨果獎。

作者劉慈欣在小說中融入了許多物理學理論的延伸,在第二部《黑暗森林》中,外星人不再是《第三類接觸》史匹柏描繪得那樣的慈眉善目,而是基於自身惡劣的生存環境,不假思索地對其他文明發現的第一時刻進行入侵。

如三體文明用粒子的低層研究鎖死地球的科學研究,使其科學發展停滯不前。

尤其在三體遊戲中有許多物理和歷史的結合,劉慈欣獎古代東西方歷史代入三體每個文明的興亡,遊戲角色是各個時代的名人。哥白尼提出三體運動模型,牛頓提出人體矩形計算機模型,墨子提出雙殼天體模型,還有很多新概念,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機,天空天梯,基因飛彈等等,許多理論在現今雖然有聽聞,卻無法在短時間實現,僅是通過邏輯分析後得到了解。

小說中的時空觀已經超越了我們平時擁有的思維極限,從地球面目全非,三體文明通過降維打擊將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毀滅,到人類的種子逃亡太空,之後實現了空間和時間上的穿越旅行。

除了物理學理論的營造,《三體》的宇宙社會學也值得深思。「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和黑暗森林理論,在猜疑鏈的連鎖反應下,對所有不確定的文明要第一時間獵殺。

劉慈欣用宏大而複雜的故事框架,通過羅輯「面壁」計劃實現超我的精神境界來拯救地球文明於存亡之際,這是極大的亮點。

《三體》系列小說在閱讀時,能體味到科幻小說的傳統風格,還能帶給讀者像看通俗小說中情節和邏輯感受中得到的快感,以及他超越常人的想像力常令人拍案叫絕,欣賞他對人性的思考。

於是,《三體》成功了。

《三體》小說的成功

2015年《三體》第一部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小說已經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而暢銷,尤其在日本,前段時間從名人到普通人,從網絡上到實體書店對小說的好評呈現空前的盛況。

當時第一部面世後,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如馬化騰,雷軍,扎克伯格等等紛紛表示是《三體》小說的粉絲,導演卡梅隆(導演過電影《阿凡達》和《異形II》)與劉慈欣對話時,也是表現出對《三體》的濃厚興趣。

與此同時劉慈欣還曾收到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發來催稿的電子郵件,表示對作品的喜愛。有讀者曾將「水滴」的結構做成視頻發到網上,曾一度火爆。

有人說,劉慈欣是用一己之力做到了文化輸出的程度,成功將中國科幻文學水平拉到了世界級高度。

如此有名氣的《三體》為何被楊振寧拒絕呢?

楊振寧看法的真正原因和《三體》價值

楊振寧在《人物》的採訪時表示自己從小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尤其是證明了「金斯不穩定性」的物理學家詹姆斯金斯寫的《神秘的宇宙》。但他提及《三體》小說時,說自己曾買過一本,看不下去。

這與小說沒有很大的關係,是自己精神狀態的原因。相比虛構的世界,他更對現實世界的描寫更感興趣,了解奇怪又奇妙的事情多了,現實世界的複雜性是虛擬科幻小說無法比擬的。 科幻小說也是年輕時翻得多些,年紀稍大後越來越少,看不下去。

雖然科幻小說對作者的要求高,需要對基礎科學有一定的認知,內容與現實息息相關,但小說始終是小說。普通人一般專注於小說的情節和邏輯,科學家思維極其嚴謹,所有理論必須由現實證據證實,關注點不同得到的結論自然不同

劉慈欣也曾表示科幻小說不是寫給科學家看的,普通人不必擔心看不懂。

《三體》小說對科學的價值還有「科普」的一方面,2018年語文全國卷高考的文學類閱讀是選自劉慈欣2010年出版的科幻類圖書《微紀元》,他還有其他作品被收錄進語文教材的必學範圍。小孩對科幻小說感興趣,對小孩的教育在不斷與時俱進,亦是對文學閱讀在傳統經典類型上的創新。

我相信每個人讀過《三體》這本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雖然《三體》這本書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邃,但也正是這樣,這本書才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三體》全套共3本,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讀《三體》也是一口氣看下來,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震撼,閉上眼睛滿腦都是宏偉、瑰麗的宇宙圖景。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

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套書,我建議你讀一讀,因為《三體》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科幻巨著,它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也值得每一位讀者深思。

這套89元的科幻巨著(全三冊),不到一頓飯錢,讓自己享受一次完美的精神盛宴,重新刷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這錢花的值!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同樣爭氣的是,1957年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NATURE》(自然)雜誌評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不過他曾在《人物》採訪中表示自己因喜愛科幻小說,買來非常有名氣的小說《三體》,卻看不下去。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說法呢?
  •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
    楊振寧:《三體》很有名氣,我買過,但是看不下去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很喜歡看科幻小說,也買過在科幻界頗有名氣的《三體》,但是卻看不下去。《三體》在2015年曾經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能獲得這一獎項說明《三體》還是值得一看的,那麼為什麼楊振寧會說自己看不下去呢?關於《三體》《三體》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 楊振寧談《三體》:我曾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楊振寧是在當下全球最負盛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不僅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更是衍生出了好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因此,楊振寧一度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其中有一部他現在都還記得名字叫做《神秘的宇宙》,這本書激起了他對物理最初的興趣,甚至可以說科幻小說就是楊振寧的物理啟蒙。
  •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三體》是我國科幻黃金年代的見證,作者是劉慈欣,《三體》自身實質上是點子文學,許多結構仍是借鑑了前人的結構的,點子文學的好壞不在震懾,慈欣不算最震懾,也不在結構雜亂,雜亂算是中等往上,其實要挑剔的人來看也不算雜亂,哲學思辨程度,是他以前一貫的作風,了解的很容易看出來他評論的是什麼問題
  • 楊振寧談《三體》:非常有名氣,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楊振寧是在當下全球最負盛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不只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地「楊米爾斯理論」更是衍生出了好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端重要的貢獻。因此,楊振寧一度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巨大的物理學家。
  • 楊振寧談《三體》:我曾買來看過,但沒堅持看完,原因有2個
    那麼,連歐巴馬都如此喜愛的作品,物理學大師楊振寧會不會也喜歡呢?楊振寧談《三體》巧合的是,2017年7月,楊振寧接受《人物》記者採訪,被問及是否會看科幻小說。楊振寧回答說,他小時候喜歡看科幻小說。當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漸漸讀得少了。也就是說,他偶爾看一遍,現在幾乎不看了,因為根本看不懂。
  • 為什麼楊振寧看過《三體》後說:我曾經看過《三體》,卻看不下去
    但是在採訪過程中,當記者提到科幻小說巔峰巨作《三體》時,楊振寧卻說道:「我曾經看過《三體》,卻我看不下去。眾所周知,《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此前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素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而且是亞洲範圍內首次獲獎。
  •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三體》非常名,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在2017年7月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和記者聊起了科幻小說這個話題,楊振寧說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其中有一部《神秘的宇宙》,激起了他對物理最初的興趣,甚至可以說科幻小說是自己的物理啟蒙。但是在提到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三體》時,答案卻非常的出乎人們的意料。
  • 被歐巴馬催更的《三體》,楊振寧卻說:我看過,但是看不下去
    歐巴馬曾催更《三體》可能有人好奇歐巴馬和劉慈欣是因為什麼有了聯繫呢?因為歐巴馬迷上了劉慈欣創作的《三體》科幻小說。歐巴馬非常喜歡《三體》,當時的《三體》三部曲並未全部問世,但是歐巴馬卻已經迫不及待想看下去,於是給劉慈欣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對他進行了催更。
  • 楊振寧看過《三體》後,為何說:我曾看過《三體》,但是看不下去
    而真正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寥寥無幾,這僅有的珍稀的幾個席位中,有一個屬於物理學家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與同為物理學家的現中科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因為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勇奪諾貝爾物理學獎。此項理論推翻了此前廣為流傳的物理學基本認知:宇稱守恆(也即一個粒子與它的鏡像除了自選方向不同外,其它的性質是完全相同的)。實驗表明,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稱不守恆的。
  • 楊振寧:《三體》非常有名,我買了本來看,但看不下去
    如果不熟讀《三體》,似乎無法參加那幾年的網際網路大會,因為那裡充滿了劉慈欣創造的名詞: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思想鋼印、猜疑鏈、降維攻擊……《三體》幾乎成了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的聖經。以上足以看出,《三體》有多牛,魅力有多大!可以說,劉慈欣用一己之力,把中國的科幻文學水平拉到了世紀級的高度。
  • 98歲的物理大腕楊振寧:我特意買了《三體》來看,但看不下去
    作為在世能稱得上「偉大」二字的科學家不多,楊振寧教授算是一個,他的學術高度,其實很多普通人都難以理解,更多普通老百姓感興趣談及的,往往是他作為一個名人的娛樂八卦,花邊新聞,如楊教授精彩的感情生活,與小54歲翁帆結婚後,二人出雙入對,生活和工作都完美交融,相依相伴。楊教授也曾在一次採訪中坦言:「翁帆是上帝給我的一個禮物,給我的最後一個禮物。」
  • 楊振寧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實在看不下去
    楊振寧十分感慨地說:「我很喜歡科幻小說,《三體》我也買了,但我實在看不下去,不過值得年輕人都去看一看。」楊振寧是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不僅對現代物理學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而且還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
    說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世界級水平,一點也不誇張。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卻公開稱,《三體》這部小說,對他來說,是一點都看不下去。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看科幻小說嗎?」楊振寧先生這樣回答:「我小時候看科幻小說,成人以後我現在很少看科幻小說,有時候拿一兩本翻一下,現在就比較看不下去。這個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事情,為什麼?這個我還沒有仔細想過,這是一個現象。
  • 《三體》曾列入教育部推薦書單,為何楊振寧卻說:買過但看不下去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是《三體》的重度書迷,他向眾人推薦說:我特別喜歡《三體》嚴重推薦!如果你也對中國的歷史、虛幻現實、科幻小說感興趣,你會喜歡這本書的。」《三體》的推崇者中,最大咖的要數歐巴馬。有一天,劉慈欣收到了一封郵件,郵件內容是:「您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 《三體》與科學是否有關?為什麼楊振寧看到後,說我看不下去?
    科學家遇上科幻小說《三體》,為何大呼看不下去?他發現了什麼?在很多情況下,人類的願望並無法得到滿足,我們只好把這些美好的願望和希冀寄托在其他的地方,比如一些文學作品。在2006年的5月份,小說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這篇小說的出現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主要講述的是三體人在環境惡劣的三體系統當中艱難生存的故事。在一次意外當中,地球上的科學家和這些三體人取得聯繫。三體人在阻止人類發展,向地球發送了一顆質子來阻礙地球進步,地球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文明展開了和三體文明的一場較量。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連連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可是獲得過這個獎項的中國人卻寥寥無幾,比較為人所知的幾位,如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再比如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的一生可以用《後出師表》中的一句話來形容,那便是「盡心竭力,鞠躬盡瘁」。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直接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但是獲得過這個獎項的中國人卻屈指可數,比較為人所知的幾位,如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再比如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的一生可以用《後出師表》中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
  • 同樣是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李政道名氣沒有楊振寧大?
    在科學界,有許多大神一直以來都是默默無聞的,而有一些就特別有名。我們舉個例子,霍金可以說是最近幾十年最有名的物理學家,而同期成就遠比他高的物理學家都沒有他有名氣。再比如,同樣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薛丁格就要有名氣得多,而海森堡,狄拉克等人就很少人知道。
  • 《三體》入選高中生推薦書單,為何物理學家楊振寧卻說:看不下去
    4月22日,教育部發布消息,將《三體》系列小說加入到了「高中生推薦閱讀書單」中,其中還有《射鵰英雄傳》《平凡的世界》《圍城》等作品。《三體》算是得到了主流的承認,一躍成為了國民級的作品。但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卻對《三體》態度冷淡,在接受採訪時說:買過但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