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科技圈有風景,那安防的精彩又怎能錯過?
過往,我們慣常聚焦在前端的攝像機之能,後端的兼容並發,又或是量體裁衣後解決方案設計的精良,但卻一直忽視運維服務的存在,或是「有心無力」。
如今,隨著行業數位化轉型進入深水區,在保障業務連續運營、創造行業價值循環的目標驅動下,運維服務的重要性開始被廣泛地認識和識別。
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一番新風景:一場運維服務的高端盛會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解決方案銷售部
部長 高利斌
全面闡述「1+5+N」服務產業體系
11月13日,華為中國政企運維峰會2020在成都成功舉辦,以「品質服務,護航數位化轉型」為主題。
峰會期間,華為中國政企服務提出了「智能感知—分析改進—輔助決策」的運維價值主張,以「懂行人」的角色和「1+5+N」服務體系為抓手,通過一站式運維方案+統一運維平臺IMOC,加速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推動基礎運維邁向業務運維、傳統運維向智能運維的高階升級。
要把運維服務帶到每一個遠方和每一個角落,安防,自不例外。
安防運維,一個被低估的市場
安防新十年,更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下,數位技術正在重塑世界。智能已經無處不在並深入影響到社會中的每一領域。
使得各行各業都在數位化升級轉型的浪潮中受益匪淺。
華為認為,數位化轉型有三個建設項,體驗提升、效率和效益提升、商業模式創新。而服務是數位化轉型驅動力之一。
聚焦到安防領域,長久以來重建設,輕運維就是安防的「短板」之一。
比如:在一個城市中,監控全覆蓋,幾十萬甚至百萬監控攝像機被交付使用,需要保障設備正常運行,在出現故障時,能快速恢復。這就是安防領域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安防是項目建設型的產業,一個項目,不存在一勞永逸,需長期性的運營維護。
為此,好的項目三分靠建設,七分靠運維。而運維服務直接面對用戶,是業務保障的最後一環,類似足球場的守門員,如何守好「底線」,對於項目建設和提升用戶滿意度而言,都可謂是意義重大。
此次峰會為行業帶來新思考,以便我們重新審視安防運維。
「不吹不黑」,就安防運維現狀而言,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
服務方式層面,安防運維無非有三種:
安防生產製造商產品質保:
這是最為常見的售後服務,一般質保期在一年到三年不等,只承諾質保期內設備故障免費維修與更換;
工程商的項目質保:
以前安防項目建設大多是「甩手掌柜」,工程商一般是藉助於產品供應商的產品質保,加上線路鋪設、系統功能等運行中問題的質保,質保期大多為一年;
運維公司進行維保:
此類是專業安防維保公司或具備維保能力的安防工程商承接用戶的防範系統維護,他們帶有服務商屬性。
但這類運維公司在安防行業並不太受待見,競爭也是亂象叢生,價格高,收費不統一;技術單一,還存在著無法解決多品牌、多類型、多專業的所有問題等困境。
安防作為一種業務形態,也已深入到千行百業之中,而安平一直是安防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子行業。為此,在市場應用層面看,以安平行業為例,有以下難點:
海量對象和複雜數據,對運維帶來巨大挑戰。
用戶希望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前了解設備及系統的狀態變化,提高管理效率及減少系統的故障發生率,並能實現數據查詢、業務操作、業務流程管理,實現對安防運維的可視化及便捷化。
標準不統一,接口協議不開放是行業「固有頑疾」,這對於系統化的運維管理,無疑是難題。
同時,安平行業,重建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在運維投入上卻十分有限,資產缺乏有效管理,運維缺頂層設計和規範流程。
因客戶需求,安平行業大聯網成剛需,這意味著監控點位激增且安裝位置不一。
視頻終端數量眾多,視頻質量難以評估,運維過程難以考核。
運維以前可能是解決「一點」的問題,而現在則是一條線、多條線和「面」的問題;同時,缺乏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就無法將設備故障發現、報修、維修、反饋、統計、考核等形成完整的閉環,也就無法保障系統維護的及時性,而安平重要業務系統不能停滯,設備故障對業務的影響將會很大。
可以看出,安防運維,是一個嚴重被低估的市場,這一市場有所期待:可視化與標準化、與大數據的融合、更加智能高效的運作方式、建立系統化統一的管理平臺、一站式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創新的服務模式,以及加強運維人才培養等。
期許之下,總有破局之道。
安防運維,華為正名
戰安防,華為是後來者,也是善謀者,謀定而後動。
華為說,最好的運維是在自己的領域裡,由正確的人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為組織創造最具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中國政企運維解決方案總監 朱勻峰
解讀行業運維方案
戰安防,從安平到千行百業,華為如何布局,又提供了什麼樣的運維服務?
其一,做運維服務與安防領域的「懂行人」,以一站式運維方案+統一運維平臺IMOC應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風起雲湧。
傳統安防過度依賴於運維人員,「發現問題—提交反饋—作出決策」的模式不僅被動,在安平業務規模急劇增長下,降低了用戶決策效率,阻礙業務高效快速地發展與拓張。
面對海量對象和複雜數據關係,要懂安平,需做深做透場景,基於需求提供一站式運維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如果沒有服務,並不完整,只是產品包的堆疊。
華為以專業來運維,給方案以生命,圍繞行業場景化服務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方案的場景化適配。
安防運維,平臺化管理極為重要。峰會上華為的IMOC平臺,構建了端管雲和數字平臺的一整套的監控體系,其全棧監控加主動監控方式,能掌控運維全局;預設多視角視圖,看得清,也看得懂;化繁為簡,數據與架構關聯可視。
為了更強適配性,適用於安防千行百業,峰會中的華為神農統一運維平臺智能應用管理及行業運維套件正式發布,提供快速構建運維服務的能力。
其二,化繁為簡,做標準化。
如何從複雜的需求當中,化繁為簡,用標準化服務能力去滿足不同行業需求,這是華為運維服務戰安防,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安防有很多子行業,缺乏標準。華為認為服務的核心價值,就包括了建立行業和細分領域的標準化。
做一個標準化的工具平臺,可複製性強,吸引更多生態夥伴基於標準化平臺來找出適配不同行業的應用,來共同推進和加速運維服務在千行百業內的升級與迭代。
在河南,華為運維服務將產品標準化後面向夥伴開放,為其做培訓賦能。
其三,產品化,看見看不見的服務。
服務是抽象的,需要產品化來做具體應用,應具像化。
可見,安防運維服務要大力推行,標準化和產品化,都不可缺。
華為認為運維服務及能力,要產品化,讓用戶看得見也摸得著。
其中有三個基本要素:運維服務產品的定義、衡量標準、定價標準。
的確如此,安防運維現狀混亂不一,與標準化和產品化,大有關聯。
其四, 「1+5+N」,為品質服務「代言」。
華為中國政企服務今年提出了「1+5+N」服務產業體系:「1」 為高品質服務產業聯盟,包括各類服務夥伴;「5」是五大類服務產品,分別為:諮詢規劃、行業應用集成服務、運維、雲使能和人才發展;「N」代表了多個行業與多個場景服務方案。
這是一個體系,安防運維服務在這體系之下。
過去,流程化與系統化或是奢望,而到現在這已經成為易事,甚至促成安防運維的產業化也猶未可知。
懂行的華為一直在做行業,而行業靠渠道、靠夥伴,如何拉動生態夥伴的服務能力提升,打造統一標準的高品質服務,為他們持續帶來效益與價值,這也是華為努力之處。
智能運維,瞄準智能世界
之於運維服務,華為是有初心與藍圖的。回首華為在運維服務上一路走來的歷程,從以個人能力為依賴的基礎運維開始,華為逐漸過渡到標準化、規範化的運維服務上。
並幫助千行百業客戶在業務規模逐步擴大、對業務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將運維本身變成可視化、自動化的過程,最後成為業務的合作夥伴,從基礎運維邁向業務運維,以智能化、服務化、產品化應對行業數位化轉型的諸多變革。
未來,人類將進入智能世界。華為一直在瞄準智能世界,而建造之路非旦夕之功,所以華為在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中。
運維服務在智能時代的角色,不輕反重,將有更多更高需求,需要智能運維承載。
目前華為提到的統一運維,則是智能運維前提。智能運維,將從被動走向主動,以更安全更高效的特點保障業務連續運營;從基礎支撐邁向智慧大腦,實現城市精細化社會治理場景等。
不管是機器視覺還是運維服務,都是華為在智能世界進程中,落子安防的一些具體體現。如此,智能世界似遠,也近。
結語
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在安防,華為運維服務,更多絢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