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連降兩年 華為阿里紛紛入局智能安防競爭加劇丨財報AlphaGo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時報

2019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576.58億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歸母淨利潤124.15億元,同比增長9.36%。不過,從近十年數據來看,2019年海康威視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均為近十年低點,且近年來業績增速呈波動走低態勢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彥強

提及國內安防市場,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康威視,002415.SZ)一直被視為行業龍頭,但近年來隨著傳統安防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以及競爭格局加劇,這家老牌安防巨頭正面臨著業績增速持續下滑的困境。

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576.58億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歸母淨利潤124.15億元,同比增長9.36%;實現經營現金流淨額為77.68億元,同比下滑14.77%。

從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增速來看,2019年海康威視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均為近十年低點,且近年來業績增速呈波動走低態勢。

海康威視近十年營業收入及增長率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Wind

海康威視近十年歸母淨利潤及增長率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Wind

當然,為應對逐漸下降的業績增速,海康威視也在智能家居和機器人等創新業務方面不斷發力。年報顯示,2019年海康威視智能家居業務實現營收25.92億元,同比增長58.38%;機器人業務實現營收8.14億元,同比增長23.88%;其他創新業務實現營收10.30億元,同比增長101.96%。

但是,也可以看到,雖然創新業務板塊增速較快,但佔營收比重較小,對整體業績影響有限。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康威視業績有所下滑。當季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29億元,同比下降5.17%;實現歸母淨利潤14.96億元,同比下降2.59%。

對此,銀河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疫情在海外的持續擴散預計將對需求產生較大影響,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復甦道路將比較曲折,對於電子行業短中期表現不樂觀,行業整體給予「中性」評級。

截至2020年5月8日收盤,海康威視報收於31.84元/股,較今年2月創下的近一年高點已下挫20%。

海康威視近一年股價走勢(元/股)

數據來源:Wind

業績增速下滑

海康威視是一家行業領先的視頻產品和內容服務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視頻產品、行業解決方案與內容服務。

2019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576.58億元,同比增長15.69%;實現歸母淨利潤124.15億元,同比增長9.36%;實現經營現金流淨額為77.68億元,同比下滑14.77%。

從國內外市場來看,2019年海康威視國內實現營收414.20億元,同比增長16.20%,佔總營收的比例為71.84%。

其中,公共服務事業群PBG的收入為155.86億元,同比增長4.09%,受到公安行業需求不足、落地項目較少影響,增速較低。

企事業事業群EBG的收入為125.91億元,同比增長23.88%,說明企事業數位化轉型需求開始顯現。

中小企業事業群SMBG收入為93.56億元,同比增長23.38%,由於受2018年渠道去庫存影響,今年表現較為正常。

由於部分創新業務、工程施工收入等未計入BG收入,因而三個BG的收入總和略小於公司國內收入總和。

從國外市場來看,2019年海康威視境外實現營收162.39億元,同比增長14.43%,佔總營收的比例為28.16%。

據《投資時報》研究員了解,海康威視海外收入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經營環境的影響較大,其中北美地區繼續負增長,主要原因系美國出口管制。

業內人士指出,海康威視作為傳統安防監控企業的代表,政府、企業採購業務佔據了其營收大頭,新興業務在海康威視總營收中的比重較小僅5%左右。而隨著需求放緩、市場競爭環境加劇,海康威視未來還將面臨持續性的壓力。

事實上,《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近年來,海康威視業績增速有所下滑。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海康威視營收分別為419.05億元、498.37億元和576.58億元,同比增長31.22%、18.93%和15.69%;歸母淨利潤分別實現94.11億元、113.53億元和124.15億元,同比增長26.77%、20.64%和9.36%。

海康威視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營收增速(%)

數據來源:Wind

海康威視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增速(%)

數據來源:Wind

從以上數據來看,近兩年來,海康威視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持續下滑,且2020年一季度業績開始負增長。

競爭加劇

目前,海康威視晶片供應商主要有英偉達、北京君正、海思(華為旗下公司)、聯雲科技、富瀚微(關聯公司)等。目前其採購的高端晶片多來源於美國的英偉達,中高端則採用海思晶片,中低端晶片也是採購自國內企業,比如北京君正、富瀚微等。

海康威視2019年全年的經營情況,也與公司被正式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有關,這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海康威視2019年存貨儲備高達112.68億元,同比增長96.82%。經營現金流淨額同比下滑了14.77%至77.68億元。

另外,近年來,隨著智能安防領域不斷發展,一些巨頭也開始涉足其中。

據了解,華為推出了智能安防品牌華為HoloSens,中文名是華為好望,其公布的相關目標顯示,將在三年內把安防業務做到全球第三。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目前華為負責智能安防解決方案平臺的開發人員已達到1500多人,背後支撐的雲和大數據研發人員更是達到1.5萬人。接下來,華為每年將投入一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為整個智能安防服務。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腦項目和騰訊的優圖,在技術、資金和品牌方面,都正在對視頻安防領域形成合圍之勢。

此外,海康威視的老對手大華股份(002236.SZ)也在步步緊逼。據了解,大華股份利用AI等新技術推動,逐步向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轉變。2019年大華股份實現營收261.49億元,同比增長10.50%;實現歸母淨利潤為31.88億元,同比增長26.04%。

隨著,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海康威視能否保住龍頭地位,未來安防行業將如何演繹,一切還有待時間驗證。

大股東遭證監局點名

2020年3月16日,來自浙江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海康威視副董事長龔虹嘉、總經理胡揚忠,在增減持股份過程中未向海康威視報告為他人提供融資安排的情況,導致上市公司未能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

據此,浙江證監局決定,對兩人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值得注意的是,自海康威視上市以來,龔虹嘉通過21次減持,已累計套現146.2億元。企查查數據顯示,龔虹嘉目前持股數為12.55億股,持股比例為13.43%,位列第二大股東;另一當事人胡揚忠持股數為1.82億股,持股比例為1.95%,位列第六大股東。

2020年第一季度,在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雙雙下滑之際。《投資時報》研究員留意到,海康威視第三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減持了9046.57萬股,第八大股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減持了121.03萬股。

對於2020年的業績期望,海康威視表示,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公司對未來的業績暫不提供具體指引,但依照一貫穩健的經營風格和較為保守的財務策略,公司有信心平穩應對各方面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新領域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海康威視預備獨立其子公司螢石網絡,並預計在深交所上市。據了解,螢石網絡是以智能視頻與視覺技術為核心,通過雲、人工智慧、機器視覺及控制等技術,打造安全智能家居和物聯網平臺。

相關焦點

  • 更有華為「一聲吼...
    巨頭切入萬億安防行業華為揚言「要做第一」實際上,這次華為新品的發布,則是在智能安防布局方面更進一步,而華為方面也並不掩蓋其在萬億級安防市場上佔據頭籌的野心。早在2019年,華為宣布入局智能安防行業後,就曾帶來了整個安防行業的巨大震動。
  • 智能安防不再「安」與「防」 國內機器視覺市場步入洗牌期
    同時,隨著『人機協創』,97%的企業將用智能來武裝。因此,我們預判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將擁有家用智慧機器人;智能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華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全球機器視覺領域巨頭林立,但在中國市場,更多呈現出公司數量多、規模小、業務壁壘複雜的狀況,很多傳統的安防企業,有端無雲。
  • 2019 年度十大 AI 安防熱點事件丨年終盤點
    對於本次合體,大多行業人士表示比較容易理解,宇視被千方收購,阿里又入股了千方;另外,眾所周知,阿里的城市大腦已經在全球多個城市和地區落地,其半導體公司平頭哥也發布了多款面向AIoT領域的處理器IP以及晶片,而宇視作為該領域最早的解決方案商之一,無疑是阿里進軍AIoT領域很好的補充。
  • 一場AI引發的攝像頭之戰:消費巨頭與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將價格智能攝像頭做到129元的小米、360的用戶已經達到千萬量級,智能家居「視聽合一」的生態閉環初見端倪;憑藉雲平臺、算法倉坐擁一眾生態小夥伴的阿里、華為在背後謀劃「視覺技術普惠」、「雲平臺和算法倉賦能」的大事情;而苦修六年「To C」的安防「巨象」,也憑藉多次迭代的產品群和保密技術,成為「直播」、「偷窺」等信任危機下許多用戶的首選
  • 消費巨頭與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將價格智能攝像頭做到129元的小米、360的用戶已經達到千萬量級,智能家居「視聽合一」的生態閉環初見端倪;憑藉雲平臺、算法倉坐擁一眾生態小夥伴的阿里、華為在背後謀劃「視覺技術普惠」、「雲平臺和算法倉賦能」的大事情;而苦修六年
  • OPPO跨界智能電視,後發制人談何容易?
    在這種環境下,各家手機廠商紛紛開始轉型升級,跟智慧型手機相關的智能家居,成了它們競相介入的領域。而智能電視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更成了各大廠商競相爭搶的香餑餑。繼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入局智能電視市場後,電視行業又新迎來一家手機品牌商—OPPO。9月24日,OPPO在「2020年開發者大會」上發出預告表示,OPPO的智能電視將在10月正式發布。
  • 被財報凸顯、疫情折射的BAT「基因改造」
    現在,BAT這些「基因改造」式的變革,隨著防疫與財報兩件事的巧合式「碰撞」,正紛紛交出自己的特殊「答卷」。百度不久前發布了2019Q4財報,除了搜索、信息流等主要部分表現較為亮眼,還有一個數字值得關注:首次以財報的方式披露了小度智能音箱為主的第一方硬體語音交互次數——2019年12月達23億次,同比增長7倍多。
  • 馬太效應加劇!中國公有雲加速洗牌
    在未來,公有雲市場或將迎來一波大轉型,一些實力欠缺的入局者最終會關閉公有雲服務或者開始轉型另尋出路。而諸如阿里、騰訊、百度等頭部玩家則會在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美團公有雲關停 黯然退場背景資料顯示,美團雲從2012年起部署私有雲,起初是為了美團點評內部的外賣、電影等業務服務,後延伸至於餐飲、酒店、旅遊等領域。
  • 安防的「江湖」
    04、深圳安防的跌落  2008年之後,隨著杭州安防的崛起,深圳安防的地位開始跌落,就連許多原本處在第一梯隊的知名安防企業,最後也紛紛倒下。  這場重構,比起上一輪更為複雜,因為參與者既有華為這個通信巨頭,又有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雲天勵飛這些生猛的AI初創公司,他們都是不可輕視的競爭對手。  01、北京、上海的安防市場地位將大大提升  AI,改變了安防市場的競爭格局。
  • 2017安防行業十大關鍵詞
    同時,海康威視的登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國安防行業蓬勃發展的現狀。以前的安防行業,向來是歐美的技術和產品走在前列。 另一方面,安防行業競爭加劇,資源向龍頭企業集中趨勢愈發明顯。隨著安防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再加上產業鏈延伸、橫向跨界、行業深耕方面的優勢,強者愈強、贏者通吃的趨勢已經顯現。
  • 丨財報AlphaGo
    來源:投資時報今年前三季度,中通快遞錄得169.57億元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6.9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為32.9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62億元《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子西 10月,快遞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數據紛紛出爐,幾家A股快遞公司的業務量增速各有不同
  • 雨打風吹安防三十年!細數從數字浪潮到AI進擊的歲月
    3、從後端走向前端,中國安防巨頭的修煉法則就在華為以海思為倚靠,從供應鏈層面切入安防的時候,海康與大華則在這一期間完成著積極的轉型。2007年安博會上,以海康為代表的企業開始將重點放在網絡監控領域,智能行為分析、車牌識別等智能化監控產品在這一年出現在了海康的展臺之上。
  • 安防產業深度分析:技術創新與格局重構,龍頭公司未來潛力如何?
    通過運用後端雲計算與前端邊緣計算相融合的方式,AI智慧安防正逐步落地,並吸引了華為、阿里、商湯、雲從等新廠商的加入,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重構。正文我們區別於市場的觀點本篇報告的創新之處在於以下三點:1)我們首次梳理中國安防產業的發展歷史。
  • 國內智能音箱出貨量首現下滑 行業補貼持續馬太效應加劇
    國內智能音箱出貨量首現下滑2015年,國內第一款智能音箱叮咚誕生,該音箱由京東與科大訊飛聯合推出。行業經過兩年沉寂之後,阿里於2017年推出天貓精靈,此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國內智能音箱市場迎來了大爆發。
  • 華為運維︱為安防服務正名
    但這類運維公司在安防行業並不太受待見,競爭也是亂象叢生,價格高,收費不統一;技術單一,還存在著無法解決多品牌、多類型、多專業的所有問題等困境。 安防作為一種業務形態,也已深入到千行百業之中,而安平一直是安防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子行業。
  • 獵頭禿鷲撲食,安防行業人力資源缺口到底有多大?
    隨著智能安防行業鏈的不斷豐富,行業內對於晶片、算法、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的需求越來越高,圍繞城市級的大項目層出不窮,行業內對於算法、人工智慧的人才空前渴求,尤其是那些既懂安防又懂人工智慧的人才,總是能夠得到安防企業的禮遇。
  • 乾貨丨安防晶片:五個發展趨勢,三大投資方向
    我們預測國內IPC SoC晶片的市場規模在30億人民幣以上,增速超過30%。這一快速成長的細分領域將成為國內各大安防晶片廠商競爭的焦點。更多類型的AI晶片正快速向安防監控各環節滲透。由於後端設備的空間、能耗、環境等的限制相對較少,便於對更大規模的數據進行深度處理,因此,現階段各大安防監控廠商也將人工智慧技術競爭的焦點集中於後端,紛紛推出新產品。如海康威視的「臉譜」系列人臉分析伺服器、大華的「睿智」視頻伺服器、蘇州科達的DeepEngine深度學習伺服器等。
  • 金山雲財報:繼續虧損、持續擴張
    面對這份收入大漲,虧損同步擴大的財報,股市作出消極反應,截至當日收盤,金山雲(NASDAQ:KC)股價大跌7.66%。這似乎表明新鮮勁一過,市場容忍金山雲長期虧損的耐心就被消耗一空,對金山雲盈利難題的擔憂開始逐漸佔領上風。
  • 2019全球智能音箱出貨創歷史新高,中國品牌增速惹眼,產業鏈個股...
    未來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巨頭競爭激烈目前智能音箱被使用最多只是播放音樂、更新天氣、設置鬧鐘或計時等簡單功能,但智能音箱的最大價值在於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樞,未來的智能家居體系如智能電視、智能白色家電等整個控制流程等將以智能語音設備作為發起端,其關鍵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安防再無「三國」 不再是單一的產業
    如此態度的工作,讓海康威視在短短十餘年,成為安防產業中的NO.1。 但在數年前,海康威視悄悄的改了官網上的介紹——海康威視是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基於海康威視的Hikvision AI Cloud 開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