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石,俗稱氟石,成分主要為氟化鈣(CaF2),是自然界中無機非金屬礦物之一,是我國24種戰略性礦產之一,廣泛應用於化工、冶金、建材、光學等領域,其中化工消費量佔60%左右。氟化鈣含量≥30%的螢石原礦,經過加工成氟化鈣含量≥97%的螢石精粉後,用於生產氫氟酸,其可用於含氟製冷劑、含氟聚合物、含氟無機鹽。因此,螢石是發展氟化工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戰略性原料。
全球已查明儲量的螢石資源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國、南非、蒙古等40多個國家。據我們分析和研究,截止2018年底,我國已查明的螢石儲量預計為2.5億噸,已發放採礦權的可開採量為2.1億噸,且多年來一直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我國螢石資源儲量和產量潛能巨大。
對全球螢石產量的統計,國內外不同機構發布的數據莫衷一是。比如,美國地質調查局國家礦產信息中心(USGS)在2019年倫敦螢石大會上透露,因受中國產量數據不準確的影響,預計2018年全球螢石產量約為630萬噸。國內有的券商研究報告則認為是580萬噸。雖有差異,但共同的結論是,全球螢石產量大於560萬噸的需求量。從全球範圍看,螢石產量大於需求。
我國是螢石資源儲量大國,也是生產和消費大國,兩者佔全球比重長期保持在65%左右。由於螢石開採行業結構和運營的特殊性,我國公開的螢石產量數據嚴重失真。比如,對2018年產量的統計,公開的數據就有350萬噸、440萬噸和504萬噸三種之多,彼此間的差異也巨大。根據我們長期跟蹤掌握的信息,2018年我國螢石產量在400萬噸左右,高於當年的消費量360萬噸。
雖然產量大於需求,但受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本推動、需求拉動,以及市場炒作等因素疊加影響,近些年國內螢石價格持續上漲,居高不下。以2019年為例,酸級螢石粉市場均價由2016年的1300餘元,上漲到近3000元,年均漲幅近30%,嚴重削弱了下遊產業競爭力。為降低成本,國內下遊企業加大了螢石資源進口力度,我國也由之前的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2019年酸級螢石粉淨進口達6萬噸,進口國主要為墨西哥、緬甸和蒙古。我們也於2019年開闢了海外渠道,進口酸級螢石粉2萬噸,質量和價格優於國內資源。目前,公司正與國外供應商洽談新的季度訂單。
為促進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揮成本比較優勢,與中國廠商爭奪市場,近兩年來,墨西哥、蒙古、南非、緬甸等主要螢石資源國家加大了開採力度,產能大幅提高,正在逐步改變全球螢石市場和產能格局,尤其是蒙古,已連續兩年(2018年和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螢石粉出口國。不斷增長的國際低成本螢石資源全球化配置,有利於對衝國內高企的價格。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邊際效應的遞減,以及生態環境紅線等政策「一刀切」執行的優化調整,國內螢石開採行業將走出以往儲量增加、產量萎縮的不正常窘境,產能勢必相應釋放。
2019年9月20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指出,「一些地方認為生態保護紅線是『禁區』,是『無人區』,任何項目都不能上,搞『一刀切』。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不正確的,將對原有生態紅線劃定方案予以優化,各省正推進評估。這無疑對當前因「一刀切」而被劃入紅線內的螢石開採企業帶來利好。
浙江省螢石資源具有儲量大、易開採、品位高特點,產量居全國首位。我們所在的浙江省衢州市,已探明的螢石基礎儲量達1500萬噸,且距離安徽、福建、江西等螢石主產區在200公裡左右,與其它氟化工企業相比,資源保障和成本控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真正體現螢石資源的戰略性和高附加值,改變行業低、小、散局面,國家鼓勵螢石資源向資源利用效率高、下遊配套完善的大企業、龍頭企業集中,螢石行業競爭秩序將得到改善,將利於氟化工等下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認為,支撐前期螢石粉和氫氟酸行情,產量不足不是主要原因。對未來市場供應能力,正常情況下,我們保持樂觀。同時,我們認為,未來三年後,螢石粉和氫氟酸的供應格局可能被改寫,下遊企業的產業鏈話語權有望扭轉。主要理由是,支撐前期行情最大的因素—HFCS大發展大消費窗口期消失。歐美國家HFCS產能削減退出後,國內消費螢石粉和氫氟酸需求將再次拉高,並在期間達到峰值,預計年需求量增長5%。隨著配額的塵埃落定和過剩產能出清,以及歐美逐漸停止使用HFCS,全球HFCS需求勢必回落,螢石粉需求也將高位回落。
來源:巨化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