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全長55公裡、耗時9年建設的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這條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順利通車再一次刷新了世界對「基建狂魔」 的認知,這座大橋的建造難度在國內外首屈一指,被稱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標誌著我國從橋梁大國邁向了橋梁強國行列。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位於伶仃洋區域內,整體工程量非常龐大,集橋、島、隧三部分於一體,其中設計施工難度最大的是海底隧道部分,由於在東西人工島附近海域臨近香港機場,為了保證飛機安全起降,有著嚴格的限高要求,因此只能選擇修建海底隧道來連接人工島,但是該處海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黃金水道之一,因此隧道深度必須達到安全航行要求。這條隧道全長6.7公裡、最大深度為46米,是世界最長是深埋海底公路和唯一的深埋海底隧道。
人工島
我們都知道一般修建海底隧道需要盾構機作業,但是東西人工島實際條件不允許,只能選擇海底沉管技術,但是我國在海底沉管隧道方面經驗嚴重不足,此前並沒有接觸過外海建設沉管隧道的工程,可以說完全是技術空白。世界上掌握海底沉管隧道技術的屈指可數,幾乎被荷蘭、德國等幾家公司壟斷,為了能夠學習到一些技術,中國工程師曾經率隊前往韓國參觀學習,但是韓國方面根本不讓靠近,只能在遠處參觀。因技術所限選擇與一家荷蘭公司合作,但是對方卻獅子大開口開出了「天價」合同,隧道安裝技術報價15億,就是精簡到最需要合作的部分,我們同意的價格是3億,但是荷蘭這家公司卻說:我給你們唱首祈禱歌!
沉管隧道
面對國外公司漫天要價,我們只能選擇自主攻關,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中國工程師在無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前所未有的難題一個接著一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中國技術團隊不斷的摸索、創新,最終發拿出了一套符合實際環境的可靠方案。
沉管隧道
整個隧道部分採用深埋式沉管方案,總共由33節180米的巨型沉管和一個12米的最終接頭組成,單個巨型沉管重量達到了8萬噸,堪比一艘中大型航母,其中深埋部分達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為了能夠與人工島完美對接,必須採用曲形施工方案。
沉管隧道「入海」
隧道如果要達到120年使用壽命,基槽就必須有強大的疏浚和清淤能力,為此中國工程師創造性地提出了「複合地基」方案,但是實施過程是非常艱難的,由於海況複雜,加之沒有經驗,在安裝第一節沉管時前前後後總共花費了96小時,這個過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和技術團隊始終沒有合眼,最終創造了一年安裝10節沉管的世界紀錄,用了大約4年時間完成了33節沉管的安裝,值得一提的是,隧道合攏最終接頭僅用了16小時就完成了安裝工作,此前國外安裝最終接頭的時間需要8個月的時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工程被英國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中國工程師用實際行動創造了一個奇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輝煌!
沉管隧道
經過3000多個日日夜夜,中國鑄就了施工難度最大、使用壽命最長、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並且更讓國際同行驚訝的是,這條外海沉管隧道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做到了「滴水不漏」,中國人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用成功向世界宣告:中國人,一定行!
港珠澳大橋橋隧工程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