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民:發揮法律對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作用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發揮法律對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人民福祉、民族未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既要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更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貫徹落實這一要求,迫切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設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其中,法律的使命十分重要。應從立法、執法、司法三個環節入手,充分發揮法律對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作用。

通過科學立法,搞好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設計。立法的科學性有賴於立法程序的完善和立法內容的合理。第一,通過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和吸納各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建議。第二,將環境保護法定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法、環境保護領域的基本法。改變原來環境保護法既要經濟發展、又要環境保護的雙重立法目的,明確其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元目的。第三,完善公民的環境權相關規定,從環境資源利用權、環境狀況知情權、環境事務參與權和環境侵害請求權四個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改變「重汙染防治、輕生態保護,重國家環境管理、輕政府環境服務,重企業環保義務、輕個人環境權利」的局面,樹立風險預防、生態保護與汙染防治並重、環境管理與環境服務並舉、環境權利優先等理念。

通過嚴格執法,保障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運行。改革現行生態和環境監管體制,進一步明確生態和環境監管的統一監督和協調機關,使監督權、管理權相對集中;科學劃定不同生態和環保執法部門的權力和責任邊界,注重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強調生態文明決策、執行、監督等程序的環環相扣和有效運轉。進一步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政府責任,堅持地方政府對其管轄範圍內的生態文明建設負總責,防止政府的總體責任淪為某個部門的局部責任;將單位責任與相關人員個人責任聯繫起來,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地方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指標體系,完善和落實生態和環境問責制。不斷完善生態和環境功能區劃,並以此為基礎劃定生態和環境執法區劃,保持與行政區劃的適度分離,妥善處理執法區劃與行政區劃之間的關係。

通過公正司法,維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權威。通過合理配置司法權,減少和避免對司法的不當幹預,確保司法公正。改進法學教育,完善法官、檢察官遴選和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案例指導和交流制度,不斷提高司法水平;通過裁判文書上網、司法過程適度公開、完善陪審制等方式,促進公正司法。探索設置專門化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法庭、法院,對生態和環境案件實行集中和專門管轄。促進立案、審判、執行等環節的協調統一,促進傳統生態和環境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以及新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的有機銜接。創新和規範生態環境案件的訴訟規則,對案件的起訴和受理、舉證責任的分配、因果關係的證明、侵害後果的評估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定,以適應此類案件的特殊性要求。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生態文明與能源法創新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

相關焦點

  • 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屏障,將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大意義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
  • ...召開: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兩山」理念的生態價值...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白雪報導 近日,第13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以下簡稱「峰會」)暨《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研究》重大項目開題論證會召開。在本屆峰會上,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能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林智欽申報的項目《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研究——基於「兩山」理念、生態優先、價值轉化的視角》開題論證,該項目被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確定為2020年重大項目,項目周期3年。林智欽介紹了項目情況、回答了諮詢專家的有關問題。
  • 探索中國特色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 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 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今天的講座就是對這方面情況的一個簡單介紹,題目是「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根據我們對這個題目的理解,講座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我國城鄉規劃法律制度與實施狀況;二是國外城鄉規劃立法的經驗與啟示;三是完善我國城鄉規劃法律制度的幾點思考。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發揮好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的重要作用,努力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貢獻。服務經濟發展勇於開拓:上海律師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服務經濟發展,以專業服務助力一流營商環境的建設,並與其他省市區律協共同推進蘇浙滬、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京津冀滬渝區域合作、取長補短共謀行業發展之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參與社會治理甘於奉獻:上海律協長期倡導組織律師參與社會治理、履行社會責任,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運用法律武器 依靠法治力量 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水平
    要強化政治引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自覺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人大優勢和作用,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貢獻智慧和力量。要強化擔當作為,緊緊圍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加強地方立法,深化聯動監督,開展執法檢查,紮實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齊心協力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 .|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面向未來,應不斷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改革開放以及交通強國建設戰略部署提出的新要求,以交通運輸法治化建設為統領,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構建政府依法行政、市場機制充分發揮、鼓勵社會多方廣泛參與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提升交通運輸治理能力,不斷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研究
    ,完善核心價值觀法律政策體系的主幹制度;用好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提高完善核心價值觀法律政策體系的民主性科學性;把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精神作為法律政策的評估指向;並從堅持黨的領導、嚴格依法行政、捍衛司法公正、普及法治文化四方面為完善弘揚核心價值觀法律政策體系提供保障機制。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二是在這個背景下,極端氣象災害增多增強、冰川退縮、凍土退化、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匱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樣性受損,威脅著人類生產、生活乃至生存,並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帶來嚴重影響。三是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工業化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發布(全文)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確立了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制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幹,也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行政法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這是國務院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的重要形式。
  • 五、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
    這是我們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徵。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人民法院要確保審判權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繼續發揮好審判權的職能作用,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中國中勇於擔當,不辜負人民的重託,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實踐證明,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全國各級法院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以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環境資源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堅決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不斷豐富、發展司法審判領域中的「綠色」元素,充分發揮環境司法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環境資源案件的審判規律,創新環境司法理念,引領綠色環保價值觀,完善環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環境公益訴訟
  • 充分發揮民事法律體系的法治功能 助力建設高質量新型現代文明監獄...
    充分發揮民事法律體系的法治功能 助力建設高質量新型現代文明監獄—四川監獄公職律師巡迴宣講民法典開講 2020-11-12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要深刻領會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充分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正確發揮生態環境在創造財富中的作用。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從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到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黨政同責、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道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鐵索構築起生態文明的制度屏障。
  •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完善司法機關環境資源司法職能和機構配置,探索以流域、自然保護地等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機制,推行環境資源刑事、行政、民事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健全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打擊犯罪和修復生態並舉,全面推行生態恢復性司法機制。在珊瑚礁保護修復、海上溢油汙染賠償治理等方面充分發揮司法手段的作用。
  • 不文明旅遊現象時有發生 黑名單制度等正發揮作用
    拉黑、喊話,專治旅遊不文明閱讀提示各地景區的不文明旅遊現象仍然時有發生,旅遊部門出臺的管理辦法注重於對不文明行為的糾偏,致力於社會良好道德的養成,「黑名單制度」對在乎面子的民眾很管用,但實施起來最大的難度在於取證。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摘 要梳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運作過程和實踐發展,揭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支撐,也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深入闡述為什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實行這項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探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用的路徑。
  • 我國環境法律制度和環境保護若干問題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各級環保部門實施了37項行政許可,涉及對項目建設環境管理,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監管,民用核設施、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管等的審批,以及排放汙染物許可、處置危險廢物資質許可及其他特殊環保業務資質許可等,覆蓋了環保行政管理的主要領域。    6、環境法律制度與環境行政許可發揮了重要作用。
  • 如何讓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聚焦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熱點話題和難點議題,邀請業界權威專家學者暢談觀點建議、闡發解題之策,是「玉淵六人談」活動舉辦的初衷。沙龍第一期主題是「問水都江堰」。都江堰堪稱人水和諧的典範。前不久,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以都江堰為代表的生態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不僅發揮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功能,也能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