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為海王,首先要學會水下聽聲辨位!

2021-01-07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學無國界

我們是知識的搬運工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並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BBC科普三部曲》一套。

在陸地上我們可以通過聽聲辨位來判別物體的位置,但為什麼同樣的方法在水下貌似就行不通了呢??

原來,這和我們的聽覺系統以及不同介質的性質有關,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個。

水下為什麼不能定位,或者在水下玩「馬可波羅」( Marco Polo,類似於水下閉眼捉迷藏)為什麼這麼難?

源於作者,是在 Cristian Palmer發布於Unsplash上的作品改編的

在水下玩「馬可波羅」的遊戲體驗真是太糟了!在水下,就算你一遍又一遍地大喊「波羅(Polo)」,對我來說,也很難根據聲音分辨你的位置,人的定向聽力在水下失效了。

真實情況比這個更加怪異。當我們兩個都在水下時,我不僅不知道你的聲音從哪裡傳出來的,我甚至都覺得每一個聲音都是從我的腦子裡面出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水下聲音定位什麼失效了?我們腦子裡的聲音從哪裡來的?

地面上是怎麼聽見聲音的?

為了展示正常聽力的過程,讓我試著站在山頂上,像豪豬下崽一樣嚎叫: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能聽見我的聲音麼?

聽見聲音的過程源於:人體肺中的空氣被壓力推到聲帶之間狹窄的開口,導致聲帶振動並不斷帶動空氣粒子振動,這也導致人們常常錯誤以為發聲的地點是喉嚨。

這些可憐的粒子在高頻振動的聲帶間被帶著振動,因為空氣是一個充滿粒子的擁擠空間,粒子會帶動其他粒子振動。這就像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越來越多的粒子相互碰撞並開始振動。很快地,喉嚨、鼻子、嘴巴和其他地方的空間中的粒子被帶動著振動起來,這些粒子都隨著聲帶振動的節奏而嗡嗡作響。

現在,以上的所有粒子都不能移動得太遠。如果你在山谷裡聽見山頂上聲音,絕不是因為粒子從山頂傳到了你的耳朵裡。相反,傳到你耳朵裡的是粒子的碰撞。簡化版的示意如圖所示 :

縱波,源於作者 (CC BY-SA 4.0)

一系列向前移動的碰撞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縱波、壓縮波、壓力波或者(當你能聽見時)聲波。唯一要注意的一點是:真實粒子碰撞的傳遞形式不是沿著一條線或者一個圓,而是不斷擴大的球體。尖叫的我,也就是在球體中心的聲源。

如果我的聲音足夠大,而你的位置也不是很遠的話,那些聲波最終會傳到你的耳朵中 。

聽力的原理,源於作者 (CC BY-SA 4.0)

耳朵的形狀有助於聲波導入到耳道中,從而使你耳道中空氣的振動節奏跟聲帶的振動一致。然後這些振動被傳遞到耳道末端的一層薄膜上,稱為鼓膜,它反過來把這些振動傳遞到你的聽小骨上,聽小骨是位於耳膜另一側的三塊小骨頭。

這三塊小骨頭就像一條踢在耳蝸上的小腿,耳蝸可以看做一根裝滿水的管子,看起來像蝸牛殼。無論如何,「踢」的目的是引起耳蝸液體的漣漪,最終導致你聽到聲音。

讓我們打開耳蝸,觀察裡面的結構 :

內部展開、縮短的耳蝸。源於作者 (CC BY-SA 4.0)

耳蝸內部,有一層毛茸茸的膜,叫做基底膜,連接著耳蝸的基底,也就是「小腿踢」的地方。因此,基底膜漂浮在這個充滿液體的器官中間,將整個器官分為上腔和下腔,頂部有一個通道連接兩個腔。

現在,當小腿踢在耳蝸上時,耳蝸液體中會產生波紋。這些波紋沿著上腔中膜的方向傳播,然後繞尖端做一個U形轉彎,沿著下腔向基底傳播。波紋傳播時,薄膜會像風中飄揚的一面旗幟。

但是,整個薄膜的振動程度不一樣,因為基底部分的膜更窄,更厚,更硬,然後隨著遠離基底,靠近尖端,變得更寬、更薄、更軟。膜上的不同情況是因為不同區域對不同的波紋的反應的差異導致的。

如果波紋連續出現,基底膜大部分都在底端振動;而如果波紋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振動就會向膜的頂端移動。

波紋之間的間隙取決於聽小骨振動的頻率,並最終取決於聲帶發聲的頻率,因此,可以通過調整聲帶振動的頻率,來使基底膜的不同部分擺動。

應該怎樣調整聲帶振動的頻率呢?簡單,通過調整尖叫的聲調:聲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快,反之,則越慢。

最後,要把耳蝸內這些振動轉變為大腦可以處理的東西,基底膜上覆蓋有小的感覺神經元,叫做「毛細胞」,它們隨著基底膜的移動向前或者向後彎曲,根據彎曲的程度,向大腦發送不同強度的電信號,因此,根據發出的不同聲音,不同的毛細胞被激發,你的大腦最終接收到一種或另一種電子模式,然後解碼成你所感知的不同聲音 。

為什麼在水下不能聽聲辨位?

在水下為什麼就不能辨別聲音的位置?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第一步需要理解正常的聽聲辨位是什麼原理。正常下,有兩套主要的機制可以來辨位:

1. 雙耳時差

(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

2. 雙耳音強差

(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

我們以此對此進行討論 。

雙耳時差

我們有兩個耳朵是有原因的。這讓我們看起來很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聽聲辨位。當聲波向你傳播時,不會瞬間掃過你,而是有一個時間差 。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這代表當一個聲音從你的左邊傳來時,會先傳過你的左耳,再擊中你的右耳;同樣,從右邊傳來時,會先傳過你的右耳,再擊中你的左耳。

因此,根據你的聲音的位置,敲擊一隻耳朵和另一隻耳朵之間的時間間隔會變短或變長。然後你的大腦利用這些時差來定位聲音。

然而,在水下,聲波的傳播速度幾乎是空氣的4.3倍!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因為水的壓縮性比空氣小得多。

想想一排多米諾骨牌。如果它們擠得很緊,而你拍打了這一排的一端,那另一端幾乎立即就能覺察到;而如果牌之間相距了一定距離,那麼一端到另一端的狀態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傳播 。

敲擊不同間距的多米諾骨牌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同樣,聲波在緊排的水粒子中的傳播比在空氣粒子中傳播得要快。

事實上,聲音在水下傳播速度快到了大腦無法分辨雙耳之間的時間差。除非你的大腦比空氣中的大腦大四倍,才能注意到這個時間差。

註:前後傳來的聲音位置的辨別是通過聲波和大腦對聲波的扭曲來辨別的 。

雙耳音強差

大腦決定聲音位置的另一種方法是辨別兩耳的音強大小。也就是如果同一個聲音,左邊的聲音更大些,右邊的更小些,那聲音就是從左邊傳來的。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如果你認為雙耳的強度差並不是那麼大,這是對的,但是對於大腦來說,足以分辨這個差別並確定聲音的位置。而在水下,聲音衰減得並不是很快 。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在布滿鵝卵石的沙灘,如果把你的頭放進水下,你會發現能夠清晰聽到鵝卵石相互碰撞的聲音 。

在水下,為什麼聲音似乎來自你的大腦?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你是否有注意到,即使一條金魚很生氣,你也從沒有聽到過它在魚缸裡面大喊大叫。當然是因為魚是不會叫的。但就算它們可以,你也聽不到,除非你自己也浸沒在魚缸裡面——這會讓它們更加大喊大叫。

不管怎樣,關鍵之處是你在水上,因此幾乎不可能聽到水下的聲音。這是因為水和空間有個交界面,這個交界面就像一個近乎完美的聲學反射鏡,這意味著邊界將幾乎所有的聲能反射回水中。所以,金魚發出的所有聲音都會反射回水下。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你的耳朵中。當你把頭放在水下,一些空氣殘留在耳膜兩側,因此會有個空氣-水的交界面 。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當水下聲波到達邊界時,它們會立即反彈,因此你的耳膜也不會感知到聲音。但是,你是怎麼在水下聽到聲音的?

答案是:雖然聲音不能通過耳道的耳膜傳遞,但是可以通過骨頭來傳遞,叫做骨傳導。這也是你能在水下聽到聲音的原因。

源於作者 (CC BY-SA 4.0)

與水和空氣的密度差不同,水和骨頭的密度差不足以反射所有的聲音。因此,一大部分聲波穿過你的頭骨,最終擊中你的耳蝸,產生一種你能感覺到的聲音——儘管這聲音被壓低,像是從大腦裡發出來的。

讓我們總結一下

為什麼我們不能水下聽聲辨位?這是因為我們的聽覺處理系統沒有進化到處理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能力。更根本的原因是由於水和空氣的密度不一樣。

我們的聽力處理系統可以從與空氣密度相似的介質的拾取聲音。如果介質的密度更大,聲波速度太快,聲音傳播到雙耳的時間差太短、音強差太小,我們的大腦無法處理。由於這兩個原因,當我們在水下時,定向聽力就會受阻。而又由於水與空氣的交界面,骨傳導會產生聲音來自大腦的錯覺。

儘管有這些問題,但人依然可以通過訓練來利用雙耳之間的空間來學會水下的聽聲定位。比如說馬來西亞的「聽魚者」,就是把自己淹沒於水下,通過魚發出的聲音來尋找魚 。

參考資料:

[1] Tulan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Auditory transduction

[2] Wikipedia: Sound localization

[3] The Swim Guide: Why sound sounds funny underwater

[4] Tonmeister: Chapter 3 — Acoustics

[5] Human Auditory Localisation in a Distorted Environment: Water

作者:David B. Clear

翻譯:Nuor

審校:zhenni

原文連結:

https://medium.com/i-wanna-know/why-youre-unable-to-locate-sounds-underwater-1aa0425e4a5f

tian

tian

xiang

shang

今天我們將送出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BBC科普三部曲》。

《BBC科普三部曲》包含《地球:行星的力量》《海洋:深水探秘》《生命:非常的世界》三個主題,摒棄簡單的知識羅列,從45億年的歷史長河,系統闡述地球的運作,8次遠徵探索神秘海洋,展現3000萬種動植物的生存智慧與策略。書中有750張生動照片和科學示意圖,為我們再現地球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壯麗時刻。一口氣讀下來,感覺像親自環遊了全世界!

【互動問題:許多理論和經驗都是有適用條件的,你還知道哪些改變情境就行不通了的理論或經驗?】

請大家嚴格按照互動:問題答案的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參與互動,格式不符合要求者無效。

為了保證更多的朋友能夠參與獲獎,過往四期內獲過獎的朋友不能再獲得獎品,名次會依次順延

*本活動僅限於微信平臺

編輯:Dannis

相關焦點

  • 雙立體聲揚聲器還是吃雞利器:聽聲辨位 一擊即中
    當然,聽聲辨位不僅適用於PC遊戲,對於手遊尤其是FPS類手遊來說同樣非常重要。作為榮耀的年度旗艦,榮耀30 Pro+在這方面表現如何呢?據悉,榮耀30 Pro+配備雙立體聲揚聲器,榮耀總裁趙明曾在榮耀30系列發布會上重點強調過它支持遊戲聽聲辨位。
  • 聽聲辨位很重要,OPPO Enco X亮了
    隨著「吃雞」新玩法的誕生,遊戲局內對玩家聽聲辨位的能力考驗再次升級,畢竟要在密閉的堡壘裡單挑突變者,難度可真不小。好在近期入手了OPPO Enco X真無線降噪耳機,它諸多特性對「吃雞」手遊加成不少,提升我在和平精英新玩法中的體驗。
  • 要想開始正確的潛水旅程,首先要學會如何在水下進行呼吸
    你的第一次潛水課程會是一次重要的旅程,是一次從永久的陸地居民到一個臨時的水下居民的體驗。在你進行這個巨大的「轉變」時,有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你需要學習的。事實上,由於實在有太多東西是未知的,因此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壓力。有時候,你也很難分清哪些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哪些是了解一下就可以的。
  • 虎牙QQ名人賽:聽聲辨位鬼才主播墨源來戰,明星木子洋要躺贏了
    說到和平精英主播墨源,想必對於大家在熟悉不過了,不僅僅是一位技術流主播,喜歡單人四排頂尖三指操作堪稱一絕,還是一位聽聲辨位鬼才,這也是墨源最標誌的絕技,然後利用完美走位精準將敵人擊殺,反應速度非常快,在驚心動魄的1V4中穩中取勝,既刺激又給人一種莫而莫名的安全感。
  • 玩吃雞就要聽聲辨位,一般耳機做不到,女玩家大多鍾情G951
    作為一名女玩家,耳機不僅要性能好,更要顏值高。之前用的入耳式的耳機對聲音的捕捉總欠點意思,難以聽清四面八方的風吹草動。更別說像大神那樣聽聲辨位了。而且入耳式耳機戴久了,耳朵特別疼。剛好隊友給我安利了款性價比蠻高的裝備——碩美科家G951 PINK系列的頭戴式耳機。
  • 它是恐怖的代名詞,是真正的海王
    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海王?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惠俊博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海王?如果你想在DC漫畫中稱王稱霸,那你首先要裝備齊全,手中要拿三叉戟,身上要披亮眼金甲。
  • 海王竟有安娜貝爾的彩蛋 沈博士成為海王黑蝠鱝爭鬥新導火索
    電影《海王》時間DC唯一一部超級英雄作品,還未上映就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你知道《海王》有幾個彩蛋,什麼意思嗎?當初海王父親湯姆庫瑞苦惱兒子的能力不能控制,就是通過沈博士的幫助,讓海王亞瑟學會運用自身超能力的。沈博士不算是反派人物,僅僅是痴迷亞特蘭蒂斯而已,但這種痴迷會讓沈博士做出不少出格的事情。而且黑蝠鱝可是徹徹底底的反派,黑蝠鱝遇到痴迷亞特蘭蒂斯的沈博士,那可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了。
  • 揭秘《海王》的特殊能力,水棲生物如何在水下呼吸?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微信|公號ID:WYKXR163魚、水母、海星和海參都能夠在水下吸取氧氣。
  • 要做好學校中層,首先得學會「領導」 你的領導
    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問題、挫折、失敗,我們都要內歸因。正如同公式y=f(x),我們每個人都是x,是自變量。有了這樣一個思維基礎,我們再來看看中層應該怎樣面對工作中的迷茫和困擾。構建關係,是中層成長的關鍵切入點中層幹部要成長,首先要清楚中層領導力的內涵,明確中層管理者的價值。我認為,領導就是通過他人實現目標的行為。
  • 《海王》:「速7」導演溫子仁打造海底「阿凡達」
    DC全新超級英雄電影《海王》曝光「不負眾望」版預告,半人類半亞特蘭蒂斯血統的亞瑟註定要肩負著統一陸地和海洋的重大使命,開始一段曠世冒險。《速度與激情7》導演溫子仁的震撼動作戲也得到盡情展現,極速飛馳的水下追逐和硬碰硬的激烈搏鬥讓人血脈僨張!上映日期臨近,《海王》狂潮也開始席捲中國,近日上海置地廣場「驚現」電影巨幅海報,海王威震陸地霸氣無比,更多精彩值得期待。12月7日,年度扛鼎巨製提前北美兩周登陸中國,一起見證王者降臨!
  • 要想學會設計電路,首先要學會如何選擇電阻
    因此不同硬體電路電阻不盡相同,電阻類型也不盡相同,要正確理解電阻各個參數以及選型要求事項,在電路當中電阻的作用,這有這有才能設計出可靠的電路,因此要根據實際電路具體要求選擇適合的電阻。把電阻器隨溫度變化的特徵稱為電阻器的溫度特性,也就是溫度每改變1℃時阻值的平均相對變化,即ppm/℃三、電阻選擇選擇電阻至少要從以下五個因素考慮:電阻類型、額定功率、額定電壓、溫度係數、精度1、電阻類型電阻有很多類型,有貼片電阻、碳膜電阻、線繞電阻、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等。
  • 戲水猛男帶你勇闖亞特蘭蒂斯,DC年度壓軸電影測評——《海王》
    影片開場,一扇木窗狠狠的被夾雜著暴雨的猛烈的海風吹開砸到堅硬的巖石做的牆壁上,在這個不尋常的夜晚,海王的父母:燈塔守護人和亞特蘭蒂斯女王就這樣相遇了。母親為了保護兒子返回大海,忍愛離開海王父子。一直和父親一起生活的海王,從小就有和海洋生物溝通的超能力,長大後偶爾會去海裡行俠仗義一下,在水下的亞瑟還擁有力大無窮的超能力,隨著劇情的推進,原本只想安安靜靜和父親過好小日子的亞瑟最終還是捲入了亞特蘭蒂斯的王位爭奪戰。跟隨湄拉公主的魚型機車進入海底世界後,一組翻轉迴旋的cg特效長鏡頭的把新奇炫酷的充滿未來科技感的亞特蘭蒂斯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視覺效果驚豔,嘆為觀止。
  • 《海王》是科幻片?emmm……它其實是未來的紀錄片
    但是看完電影小編仔細想一下,這哪是一部科幻片?這就是一部來自未來的紀錄片!(以下素材均來自預告片,請放心食用。)在現實世界中,除了海王以外,有一群凡人也想掌握這樣的能力——美國海軍。況且各種神奇的海洋生物只是《海王》的一個亮點,電影中所描繪的水下世界更加令人神往。(圖源 Warner Bros.
  • 想成為千萬富翁?首先你要做到這14件事
    其實,你完全可以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被動地等待好運降臨到自己身上,你完全可以通過用技能和能力武裝自我,從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你可以做出能產生巨大影響的工作。你的工作能夠解決一些緊迫的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也能夠被一些大人物關注,這些大人物之所以會分享你的工作成果,並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因為分享你出色的工作成果能夠讓他們看起來很專業。
  • 亞特蘭蒂斯觀光歸來,這部大片果然要看IMAX!
    作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溫子仁的作品始終兼具商業與藝術價值,此次掌鏡《海王》,他更是從零開始打造了一個完整龐大的水下世界。口碑評分高居不下的《海王》,構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下國度!絢爛的海底奇觀,獨特的水下科技!
  • 《海王》霸氣上映 中國觀眾全球嘗鮮
    《海王》霸氣上映 中國觀眾全球嘗鮮12月7日,《海王》以3D、IMAX 3D、杜比等制式在中國內地上映。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北美上映時間為12月21日,這意味著中國觀眾成為全球首批觀眾,提前兩周即可觀看到這部電影。
  • 這個「海王」不尋常,美國太空梭都受它影響
    既要凸顯海王,就離不開海洋環境。況且,海王的主要活動就在水下,怎麼辦?導演團隊用上了堪稱良心的特效製作,在打造海底世界方面卯足了功夫。因此,在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亞特蘭蒂斯、鹹水族、迷失王城等七大王國,而且「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個王國都畫風迥異,奇異與暗黑一色,古文明與高科技齊飛……「鬼才」溫子仁果然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