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環境則是一部電影的綠葉。綠葉不好,電影紅花開得再燦爛,也會黯然失色。既要凸顯海王,就離不開海洋環境。
況且,海王的主要活動就在水下,怎麼辦?導演團隊用上了堪稱良心的特效製作,在打造海底世界方面卯足了功夫。
因此,在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亞特蘭蒂斯、鹹水族、迷失王城等七大王國,而且「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個王國都畫風迥異,奇異與暗黑一色,古文明與高科技齊飛……「鬼才」溫子仁果然不是吃素的。可惜我不會上動圖,不然保準你看了就想化鰓進去玩玩。
當然,「鬼才」溫子仁此次也沒有放棄將自己擅長的駭人元素加入電影,如深不可測的海溝場景,將是吸引那些重口味的影迷的一大禮物。
「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細節決定成敗。為此,《海王》在表現一些海底細節方面,同樣令人敬佩,如展示對象的毛髮和動作時,讓人一看漂浮的狀態,就覺得和深水狀態裡的很接近。
作為一個奇幻動作片,片中的海陸空大戰,自然也會引爆受眾的眼球。至於都有何亮點,限於篇幅,在此不再劇透。西方的神魔,跟咱們東方的大不相同:二者相比,我認為前者更接地氣。
就像太上老君、觀音菩薩之於豬八戒、孫悟空一樣,大家都會覺得「說人話」的神魔更有趣。《海王》也抓住了這一點,如當湄拉開啟機關而緊張兮兮時,亞瑟張口就飆了句粗口:「我撒泡尿就搞定的事。」二人好不容易擺脫黑蝠鱝的兇猛追擊時,亞瑟看著面前狼狽不堪的湄拉,居然沒心沒肺地來了句:「剛才太棒了。」
綜上所述,有人評價認為「《海王》比DC以前的超級英雄片更會講故事,不像《蝙蝠俠大戰超人》那麼沉悶,而且也完全沒有觀影門檻。」 電影產業研究專家蔣勇認為,《海王》可能會創造DC漫改電影在內地的最高票房紀錄,甚至有望刷新華納兄弟出品影片在內地的票房紀錄。
畢竟,「水底世界的超級英雄大家都沒有見過,有一定的新鮮感,而且這部電影的質量肯定比《毒液》好得多,8億票房應該沒問題,剩下的就看口碑輻射和影響力了。」對此我頗不以為然,但不能不承認,在目前市場上新片、好片寥寥的情況下,《海王》的檔期真算「鑽了空子」!
最後說下,為什麼叫《海王》而不是《海神》?首先,從文化淵源說,海神叫波塞冬(希臘語:Ποσειδῶν、英語:Poseidon),這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主兒,乃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他是宙斯的哥哥,哈迪斯的弟弟;而海王只在人類的漫畫中出現過——二者出身就不一樣。雖然他們都在海裡生,在海裡長,在海裡吃喝拉撒睡,用相聲演員苗阜老師的話說,儘管都拿著「一個大叉子」,但分屬兩個不同的世界,根本沒啥交集。不過不能不承認的是,二者從相貌上來說,還是很相似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