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篇

2020-04-05 皮蛋帶你看世界

33年又一個月前的今天,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了,雖然那時的我並不存在,就如同200年後的我一樣。但我仍為能生活在一個太空梭的時代而自豪。

  兒時的我有一個航天夢,夢想自己將來會成為天文學家或太空人,那時的天很藍,晚上的院子裡繁星點點,望著銀河數著星座,還有偶爾划過的流星和淡定慢踱的人造衛星,漸漸的,我的心離開軀體,衝到九宵雲外,幻想著我在太空俯視地球的感覺,那種感覺有時是如此真實,仿佛自己是為此而生。

  那個時候,我崇拜加加林、阿姆斯特朗,喜歡讀《飛碟探索》、《奧秘》,而我第一次聽說太空梭是無意中在雜誌上看到了86年挑戰者號失事的報導,也得知了麥考利芙這位本應成為第一位「太空女教師」的事跡,她的太空之旅只持續了73秒,生命就如其他6位航天員一樣被定格於16600米的高空,生命的消逝就在一瞬間,也將她美好的憧憬一併固化。在「阿波羅」1號試驗火災中遇難的太空人格裡索姆曾說:「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徵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同樣,挑戰者號的失事並沒有給太空梭計劃致命一擊,更沒有阻擋人類向太空進發的腳步,在此後的25年間,太空梭統治了太空,完成了包括「哈勃太空間望遠鏡」在內的眾多任務。儘管人類的太空之旅已有太多鮮血,卻並不妨礙正在成長的我及正在延伸的夢想。

太空梭篇

挑戰者號失事

可惜平庸與偉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將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並成功,我的夢想,雖然強烈,自己卻從未為此而努力,至多將它當成生活的愛好,雖然買了不少天文雜誌,甚至一架天文望遠鏡,也觀察了諸如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木星、海爾波普慧星衝日、日偏食、月全食等諸多天像,但事實上,我的航天夢,早就戛然而止了。

  時間就這樣到了2003年1月,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也出事了,同樣是空間中爆炸解體,同樣是7位航天英雄魂斷天際,卻更讓人動容。因為這次是在太空梭返回時發生事故,他們帶著任務圓滿完成的喜悅,帶著就要與家人團聚的激動,想像著走出機艙被熱情人群包圍的情景,卻不想從此陰陽兩隔。而事故的原因竟是「一塊泡沫引發的血案」,強大的科技力量在一塊泡沫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可笑矣,可悲否!

太空梭篇

哥倫比亞號失事

為了紀念失事的太空人,NASA以航天員的名字命名了勇氣號著陸點東側的七座火星山峰,Patti LaBelle則在追悼會上演唱了著名的「Way Up There」。而巧合的是,美國三次航天空難發生的時間都在1月底附近:阿波羅1號1月27日、挑戰者號1月28日、哥倫比亞號2月1日。

  與「挑戰者」號不同,這一次,早已關注太空梭的我第一時間得知了噩耗,想想幾天前還在新聞中看到太空人在太空中歡喜的笑臉,不禁黯然神傷。

  而同樣是這一次,太空梭仿佛一顆即將隕落的星辰,加速了退出歷史舞臺的腳步,也對國際空間站計劃產生深遠影響,美國一度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運送太空人。小布希和歐巴馬也都主張廢止每年耗資40億美元的太空梭項目,而進入2011年,隨著上半年「奮進」號和「發現」號的相繼退役,NASA只有相對年青的「亞特蘭蒂斯」號可用,太空梭終於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

太空梭篇

亞特蘭蒂斯謝幕之旅

 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1時29分於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開始其「謝幕之旅」,當天有多達百萬人湧向卡納維拉爾角去見證這個歷史時刻,這個景象只有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發射時才曾出現過(亞特蘭蒂斯於7月21日 21日凌晨5時57分降落,比原計劃晚一天),而從那以後,你再也看不到太空梭穿行於天際,雖然它的故事會流傳千古、歷久彌新。

  30年的英雄已遲暮,一個時代就此終結。歲月終會模糊了記憶,但人們會永遠記得86年「挑戰者」號的女教師,亦不會忘記03年「哥倫比亞」號悲壯的返程之旅。前進的路總是悲喜交加,但什麼事也無法泯滅太空梭作為人類航天史上最閃耀的豐碑。

  而我的宇航夢,也隨著太空梭一起封存於記憶,靜待著未來的某天,它還能被開啟。

相關焦點

  • 太空梭是不是運載火箭?多帶2000噸燃料,太空梭還有一大優勢
    太空梭的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能夠產生2540噸的推力,再加上三個太空梭主發動機的544噸推力,在太空梭發射時總共產生3084噸的推力,所以當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之後,重量為2041噸的太空梭就會立馬發射到空中。
  • 檔案大揭秘:起底美蘇兩國瘋狂的太空梭
    本文總字數: 3467預估閱讀時間: 五分鐘01 美國太空梭篇1.1 美國太空梭計劃起源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 &34;飛船登月在即, 美國決定再繼續發展一種除最終造成兩次十四名太空人喪生, 人們開始質疑太空梭的安全性. 原計劃五架太空梭飛行五百次的目標也未能完成, 在五架飛機飛行了135次後, 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於2011年退役.
  • 再見,太空梭
    「奮進號」是美國生產的最後一架太空梭,耗資17億美元,升空25次,任務總行程將近1.98億公裡。從出生到退役,「奮進號」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誕生,就是個意外。在NASA的太空計劃中,本來沒有「奮進號」的位置。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時意外爆炸。第二年,美國人決定生產一架新的太空梭,填補「挑戰者號」留下的空缺。這就是後來的「奮進號」。
  • 再見太空梭(組圖)
    1986年1月28日,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從39-B發射架發射後73秒爆炸,包括1名教師在內的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5年後,看我飛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2011年春公布的最新研製的多用途載人飛船(MPCV)。
  • 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好?我國為什麼不發展太空梭?
    另一種就是太空梭,目前掌握太空梭技術的只有美國一個。長久以來就有這麼一個疑問,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技術更先進?為什麼我們沒有選擇太空梭而是採用了載人飛船?那麼,太空梭的主要技術難點在哪裡呢?首先就是強推力的發動機技術。
  • 衝出大氣層的飛機——太空梭
    太空梭是可重複使用的,並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太空梭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美國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往返於地面和宇宙空間的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器。它由軌道飛行器、外貯箱和固體助推器組成。
  • NASA照片發現「UFO」,不明物體圍繞太空梭,外星人現身了?
    奮進號拍攝的照片奮進號是國際空間站的關鍵,自從1992年到2011年的時候,奮進號為國際空間站打下基礎,根據奮進號傳來的照片,在太空梭附近竟然發現了一個極為像UFO的事物,這一照片發出後,讓很多人堅信外星人是真實存在的,甚至還有人大膽猜測,此次發現不明物體就是外星人飛碟。
  • 暴風雪號太空梭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暴風雪號發射瞬間照片作者不詳暴風雪號(Буран)是前蘇聯暴風雪計劃中,唯一一架發射升空的太空梭,這架飛機的代號貌似是「11F35 K1」~而這架太空梭也只進行過這唯一的一次發射~1988年11月15日發射升空之後
  •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起飛後的爆炸原因:一個不起眼的橡膠O型圈
    有篇課文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讀過:「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約1分12秒後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 為什麼NASA要讓太空梭退役?
    大約十年後,太空梭問世。  太空梭項目最終一共執行了135次飛行任務。在隨後的不到四十年中,太空梭一直是美國載人航天工作的核心。太空梭的最初構想也成型於此時。當時,NASA設計太空梭的初衷是為了以低成本的方式將人類和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按計劃,太空梭不僅可以訪問Skylab,還可以協助建設下一代Skylab——空間站。太空梭貨艙後部有一個太空實驗室模塊(由歐洲航天局製造)。使用該太空實驗室模塊,太空梭可以執行雙重任務,開展多個原本打算在成熟的空間站上進行的科學實驗。
  • 美國太空梭的30年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實用太空梭哥倫比亞號首次升空1984年2月3日,挑戰者號升空,在8天的飛行任務中,太空人布魯斯·麥坎德利斯首次進行了不系帶的太空行走,此後太空人「太空漫步」成為太空梭任務中經常出現的畫面
  • 科學家是怎樣讓太空梭降落的
    太空梭從太空返回,開啟發動機把太空梭推進地球的引力圈,進入大氣層的時候要注意角度,如果角度不對,太空梭高速衝入稠密的大氣層,就會被大氣層彈出去,就像石片在水面打水漂一樣。進入大氣層後,太空梭其實就是個滑翔機,靠滑翔降落。有多個備降機場,保證安全。
  • 吳國庭:太空梭安全隱患終難消
    此次發射是美國太空梭第115次太空飛行,也是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美國太空梭的第二次上天。這次飛行對美國航天計劃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任務失敗,美宇航局將徹底取消太空梭飛行計劃,這對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及美國太空梭計劃都將是沉重打擊。
  • 美國為何放棄太空梭(組圖)
    自從1981年4月12日開始使用至今,30年內美國共建造6架太空梭,除了樣機「企業」號,投入使用的5架工作機包括「阿特蘭蒂斯」號,「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發現」號以及「奮進」號。  其中,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7名太空人遇難;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7名太空人遇難。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太空梭:不完美的完美謝幕
    編者按如果一切順利,「亞特蘭蒂斯」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7月20日返航,至此,30年的美國太空梭時代將畫下最後的句號。  太空梭在載人航天的發展歷程中意味著什麼?《技術·經濟》特推出本期報導,系統評述太空梭的功過得失,及其退役的影響。
  • 趣太空科普 | 太空梭和載人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太空梭幾乎被淘汰?
    ;然而太空梭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和上升後,返回時能像飛機那樣下滑和著陸在跑道上,並可以重複使用。在世界航天發展過程中太空梭曾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很多國家都想要這樣的高效太空飛行器太空梭的速度不亞於火箭它既能夠搭載太空探測器到達外太空也能夠容納多名太空人前往太空執行任務
  • 為什麼太空梭項目沒有繼續?
    為什麼太空梭不再推出新世代?太空梭沒有成功。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美國需要:一種物美價廉的載荷量大的宇宙卡車。載人飛船可以進行在軌維修,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做一些在軌實驗,幫助部署複雜的空間站組件。
  • 連接天與地的大力神——太空梭運載機興衰錄
    而1977年「企業」號太空梭的研製成功,則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較為圓滿的解決方案。不過,太空梭雖然能夠重複運用,但其在應用上仍然存在一些麻煩,其中太空梭在不同任務區域的調動、以及在大氣層內進行試驗時如何升空,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太空梭運載機這種非常特殊的大型飛機應運而生,並見證了太空梭的興起與落幕。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現實中,最接近這些飛行器的就要屬太空梭了。然而,太空梭只輝煌了30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讓許多太空梭愛好者都扼腕不已。那麼,太空梭是一種什麼樣的太空飛行器?為什麼會被淘汰呢?最重要的是,太空梭功能更加強大,兼具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功能,一舉兩得。 於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先後開始研製太空梭。然而,這項美好的創想並不容易實現,數年之後只有美國的太空梭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可見,太空梭的研製困難是很大的。那麼,太空梭長什麼樣,它實現了人們的預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