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是不是運載火箭?多帶2000噸燃料,太空梭還有一大優勢

2020-09-03 太空伊卡洛斯

太空梭的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能夠產生2540噸的推力,再加上三個太空梭主發動機的544噸推力,在太空梭發射時總共產生3084噸的推力,所以當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之後,重量為2041噸的太空梭就會立馬發射到空中。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

人類對於太空項目總是充滿了好奇,但對其中的細節卻並不是很清楚。或許他們會知道火箭的一些工作原理,但並不是全部。這篇文章會對火箭進行詳細介紹,重點會在推進器身上。「火箭」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一樣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可以使用小火箭將煙花發射到天空中;人類駕駛的小型火箭彈;還有可以將衛星、載人飛船等有效載荷發射到太空的巨型火箭。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它們都可以進行有效載荷,並且都具有單級或多級。火箭各級裡放置的是能夠提供燃料和氧氣的推進劑,在火箭發射時,它們能對火箭產生巨大的推力。但在不同的火箭之中,所使用的燃料、氧化劑又有很大的不同,其點燃方式和使用的發動機也不一樣。



氧化劑是什麼呢?氧氣是一種助燃氣體,但是因為太空中沒有氧氣的存在,所以火箭需要攜帶氧化劑來幫助燃料燃燒。至於發動機,火箭通常會配備不同的發動機。在太空梭中,一共有四種不同的發動機以及三種燃料/氧化劑組合。

太空梭起飛推力超過3000噸

太空梭主要指美國的太空梭,蘇聯的暴風雪號沒有服役,不計入,從這個角度看,太空梭是人類史上第一種大型往返載具,可重複使用。在太空梭起飛上升過程中,尤其是在發射和升入軌道階段,太空人的體驗感都是極差的。體驗感極差的原因在於他們處於受控燃料釋放的上方,在主引擎點亮後的短短9分鐘時間內,燃料和氧化劑就會產生強大的能量,使太空梭進入軌道的同時失去了94%的質量。



在任務控制中的最後幾秒,必須要確保所有系統都是處於正常狀態的,否則自動程序就會強制停止發射任務,在之前的歷史中,有出現過幾次問題,但幸好有自動程序的存在,它在固體火箭助推器(SRB)點火之前強制關閉了太空梭主發動機(SSME),這才沒有造成很大損失。燃料和氧化劑從發動機噴嘴釋放時,點火器會產生很多火花,可以在網上找到相關視頻。

由於固體火箭助推器一旦點火就不能終止,所以必須要確保主發動機處於正常狀態,才能夠進行點火。接下來,就是太空梭的分離階段,要注意的是:在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和太空梭分離的過程中,即使出現了危急情況,機組人員也無法逃離機艙。太空梭主發動機採用的燃料,基本都是可清潔的氫氣加氧氣的組合,不會產生任何汙染;而那些低效率威力大的固體火箭則會產生一堆的廢氣汙染。

推進劑是火箭的必須攜帶品,再加上太空梭需要攜帶軌道飛行器、固體火箭助推器(2個)、燃料和氧化劑罐等物體,所以在發射時的總重量可達2041噸。而軌道飛行器中有效載荷、機組人員等重量也只有136噸,也就是說最終進入軌道的重量只有5%。(這也就是SpaceX研發助推器可重複使用的原因)



太空梭的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能夠產生2540噸的推力,再加上三個太空梭主發動機的544噸推力,在太空梭發射時總共產生3084噸的推力,所以當固體火箭助推器點火之後,重量為2041噸的太空梭就會立馬發射到空中。

當固體火箭助推器燃盡後就會離開軌道飛行器和外部燃料箱,而這時太空人就不會有那麼極差的體驗感了,但這還不是結束。太空梭主發動機仍在產生推力,而軌道飛行器和外部燃料箱的重量也並不重,所以太空梭一直處於加速中,達到3g。在達到這個速度時,制導計算機就會對它的速度進行控制,因為這個速度會損壞太空梭的儀器和有效載荷。而SSME在8.5分鐘後會被關閉,也就是主機關停(MECO)。

同樣的,主機截止也不是結束。為了讓軌道飛行器到達目標軌道上,太空梭和外部燃料箱需要分開,然後使用另一種推進系統(軌道操縱系統),將軌道飛行器送到目標軌道上。軌道飛行器的尾部是三個太空梭主發動機的所在位置,主發動機的上方是軌道操縱系統,周邊還有兩個小型火箭發動機。軌道操縱系統可以使太空梭處於平穩的軌道上,以及較穩定的速度。



太空梭主發動機使用的燃料是低溫液態氧和氫;固體助推器則是將固體混合高氯酸銨作為氧化劑,霧化鋁粉作為燃料;而軌道操縱系統使用的是一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的組合,這個組合可以靠地著火。以上就是太空項目中最常使用的推進劑。在太空梭中,還有第四種推進系統,那就是使用一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的反應控制系統推進器。它可以保證太空梭的正確飛行方向、提供備份等功能。

太空梭和常規火箭看起來十分相似,但它們卻有很大的不同。常規火箭可以將有效載荷送到太空,太空梭也可以,太空梭的軌道飛行器就等同於火箭的有效載荷。它的重量為136噸,但是最終進入軌道的有效載荷還會小於這個數值。太空梭具有很多功能,但是它的運輸功能遠低於火箭,這也就是在建立國際空間站時,它需要進行40次飛行任務,才能完成所需物品的運輸。不過太空梭遭遇兩次凌空爆炸斷送飛行生涯,第一次是挑戰者號,第二次是哥倫比亞號,由於兩次爆炸,導致14名太空人死亡,直接斷送了太空梭的前景。



太空梭還有一大優勢

巨型火箭通常擁有多級,包括機械,發動機和燃料箱等下級可以使火箭加速上升,而火箭的上級則可以幫助有效載荷進入軌道。目前有很多工程師嘗試讓軌道飛行器成為單級軌道飛行器,但目前的常規化學推進系統並不允許它成為單級軌道飛行器。

但在佩刀火箭發動機出現後,單級軌道飛行器從不可能轉變為有可能。它是可以將大氣氧氣轉化為燃料的呼吸發動機,這個模式一改以往的常見燃料氧化劑組合。並且在太空梭達到高超音速後,它又像常規火箭發動機一樣,可以使用氧化劑作為燃料。



不同之處:如果是較重的有效載荷,常規火箭會在火箭助推器上使用綁帶,在燃盡之後,助推器就會離開火箭。火箭第一級也是如此,然後火箭上級就會點火啟動。而太空梭的有效載荷(軌道飛行器),是位於外部燃料箱的側面,在固體火箭助推器離開之後,軌道飛行器會和外部燃料箱一起進入軌道。如果是執行高軌道和星際任務,它們還會啟動第三推進階段。

相似之處:火箭也有保證正確方向的反應控制系統推進器,在火箭助推器離開火箭的時候,使用的是爆炸性分離系統。火箭和太空梭都需要計算機航空電子、制導、導航等系統;它們都需要能夠提供實時消息的通信系統;還有在它們偏離路線後,可以炸毀它們的射程安全系統;可以控制它們的推力矢量控制;最後,它們都使用電力系統和電池的結合。



火箭的革命:目前,很多火箭公司甚至太空機構,都在致力於研發出成本更低的火箭,在低成本的火箭研發成功之後,像Atlas和Delta這種昂貴的火箭的市場將會被替代。據報導,目前美國宇航局也正在研發新的大火箭,但新型大火箭使用的似乎還是太空發射系統,這也就意味著該火箭的成本並不低。未來的火箭市場——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載人飛船和太空梭哪個好?我國為什麼不發展太空梭?
    當前推力最強的火箭就是美國的土星五號,殊不知太空梭的推進系統動力更強,單枚推力達到了1250頓,而我國計劃2030年首飛的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推力也只有900噸,目前的長徵5號推力只有美太空梭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最重要的是,太空梭功能更加強大,兼具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功能,一舉兩得。 於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先後開始研製太空梭。然而,這項美好的創想並不容易實現,數年之後只有美國的太空梭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可見,太空梭的研製困難是很大的。那麼,太空梭長什麼樣,它實現了人們的預期了嗎?
  • 印度太空梭準備測試,技術突破還是新的煙花?
    不過這個可重複使用過的運載火箭並不是馬斯克的獵鷹火箭那種可回收火箭,而是更像是山寨美國的太空梭系統,僅僅回收發射的軌道器。根據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當初升空的縮小模型長6.5米,重量達到了1.7噸,相當於真實太空梭的六分之一。不過就是這麼個迷你的太空梭當初也沒有成功入軌,連100公裡的卡門線都沒有超過,而是僅僅飛到70公裡的高空,畫出了一道美麗的拋物線,隨後墜落地面。想要將一個物體送入軌道,需要達到至少25倍的音速才可能實現。而印度這次縮小模型僅僅加速到了九倍音速。
  • 美國可以把太空梭發射到太空,為何不能發射同樣重量的太空飛行器?
    從太空梭自身性能參數來說,其自身空重78噸、聯通助推器在內最大起飛推力2810噸,最大起飛重量2040噸,可以運送最多8名航天員和29.5噸的貨物抵達近地軌道或者其他軌道。至於美國可以把重達78噸的太空梭發射到太空,為何不能發射同樣重量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有原因的:一、因為太空梭本身就是具備飛行動力的軌道太空飛行器,和更為常見的衛星並不一樣。
  • 檔案大揭秘:起底美蘇兩國瘋狂的太空梭
    三臺RS-25發動機總計可以為太空梭自身提供約5250千牛的海平面推力, 即約525噸推力, 支持重複點火. 在三臺主推進火箭旁邊, 還有兩臺小推力的姿態調控火箭, 用於軌道器在太空中調整姿態.> 紅色燃料箱兩側的巨型發動機為固體燃料助推器火箭, 長45米, 直徑3.7米, 裝有500噸固體推進劑.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衝出大氣層的飛機——太空梭
    太空梭是可重複使用的,並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太空梭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美國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往返於地面和宇宙空間的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器。它由軌道飛行器、外貯箱和固體助推器組成。
  • 馬斯克沒有發展太空梭,是因為工作效率低嗎?其實不是
    太空梭與運載火箭進行對比,以過去的型號做比較,顯然是不科學的。實際上,美國太空梭每次發射費用,價格達到了15億美元,是將研發與翻新費用,一起算到了成本裡面。如果只是計算燃料費用,以及其可重複利用特徵,最終價格要比運載火箭成本低。
  • 印度太空梭準備測試,技術突破還是新的煙花?NASA早證明不划算
    不過這個可重複使用過的運載火箭並不是馬斯克的獵鷹火箭那種可回收火箭,而是更像是山寨美國的太空梭系統,僅僅回收發射的軌道器。根據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當初升空的縮小模型長6.5米,重量達到了1.7噸,相當於真實太空梭的六分之一。不過就是這麼個迷你的太空梭當初也沒有成功入軌,連100公裡的卡門線都沒有超過,而是僅僅飛到70公裡的高空,畫出了一道美麗的拋物線,隨後墜落地面。想要將一個物體送入軌道,需要達到至少25倍的音速才可能實現。而印度這次縮小模型僅僅加速到了九倍音速。
  • SpaceX獵鷹火箭,只是能重複利用,太空梭才是未來
    相比一次性運載火箭,馬斯克獵鷹9的優勢,在於可以重複使用。按照SpaceX公司的計劃,未來理想狀態之下,可以使二手火箭發動機重複使用次數達到20。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開發的獵鷹運載火箭,並非是完全的可回收。上面級防護罩,在回到大氣之時,無法做到完全的回收,需要進行捨棄。
  • 太空梭30年,短暫的服役時間,開啟了太空探索新方向
    還具有從空間帶回地面多達16噸貨物的能力,能夠在軌釋放,維修和捕獲衛星。1977年,太空梭進入試飛階段,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企業」號太空梭進行了8次飛行演示驗證,證明了太空梭的氣動,操控和安全等性能。
  • 太空梭相關知識(1)
       「結構與特點」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現在幾乎完全供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使用。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預計於2010年進行。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
  • 離太空梭只差一步!「史上最難」獵鷹火箭發射究竟難在哪?
    不過,單純的火箭構件回收對於締造"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SpaceX而言早已不再是什麼難事——從STP-2發射任務的諸多細節來看,"重型獵鷹"運載火箭表現出的能力早已遠非各國傳統運載火箭可比,距離已是絕唱的太空梭幾乎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圖為在夜空中拔地而起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
  • 我來教你造太空梭
    太空梭實際上也並沒有這麼神奇,和汽車有點像,它主要成本說明如下:燃料,在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中都會填充燃料,燃料的重量佔火箭總重90%,大部分燃料的作用是助推另一部分燃料上天,這個效率可真低,所以在不遠的將來,如果解決了核汙染的問題,大約會用核燃料。
  • 為什麼美國太空梭發射的時候中間那個大火箭沒有啟動?
    太空梭作為迄今為止人類研製過的最大、也是最先進的軌道飛行器,太空梭相比傳統的載人飛船除了能夠運載更多的航天員和物資進入太空外,更能夠執行在軌維修、載人返回、多次重複使用的能力,所以自1981年美國首艘太空梭執行載人航天發射到2011年最後一次航天飛行任務結束之際,總共執行了多達135次太空梭發射任務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細節分析(上)
    因此完整的太空梭,應該算完整的太空梭系統。其實主要是由4大部件組成:第一就外觀可見的太空梭本身;第二是中間巨大的太空梭外掛燃料箱。這個燃料箱特別巨大,給外界感覺太空梭是掛在這個燃料箱上,當然事實也是如此。但是這個巨大的物體,就是個外皮很薄的易拉罐,基本相當於太空梭軌道器的「副油箱」。只不過由於這個副油箱過於巨大,喧賓奪主之下,反倒顯得它成了這個組合體的假主體。
  •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簡介
    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組(搜狐科學配圖)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組(搜狐科學配圖)  【搜狐科學訊】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2006年9月7日報導「亞特蘭蒂斯」號的燃料天池系統由三組燃料電池組成,被置於太空梭機身中部靠前位置的荷載艙下。
  • 挑戰者號太空梭到底是如何爆掉的?(完整篇)
    這個外燃料罐外殼全重不到28噸,卻在內部裝填了760噸的液氧和液氫,因此確實是薄皮大餡,由此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這個巨大的燃料罐並沒有自己獨立的噴嘴,它仍然只是太空梭軌道器本身外掛的副油箱而已。另外一左一右比較明顯而且外形一致的,是2個巨型固體火箭助推器。每個全重590噸。都可以提供1250噸的推力,兩個合計提供2500噸的推力。
  • 美國為何放棄太空梭(組圖)
    自從1981年4月12日開始使用至今,30年內美國共建造6架太空梭,除了樣機「企業」號,投入使用的5架工作機包括「阿特蘭蒂斯」號,「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發現」號以及「奮進」號。  其中,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7名太空人遇難;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7名太空人遇難。
  • 藉助遠程微波 太空梭從此不需燃料
    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構想出一種不需要攜帶燃料的太空梭,利用遠程微波能量傳輸原理將地面上的能量傳輸到太空梭上,通過熱交換器這樣的裝置形成推力,最終推動太空梭升空。本項技術的特點在於不需要攜帶燃料,可以大大節省太空梭內部的空間,也降低了攜帶燃料後存在的發射風險。利用陸基大功率微波能量傳輸裝置對太空梭提供持續的能量,可以滿足太空梭進入軌道,該技術也會用於發射衛星等,降低發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