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遠程微波 太空梭從此不需燃料

2020-12-02 驅動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構想出一種不需要攜帶燃料的太空梭利用遠程微波能量傳輸原理將地面上的能量傳輸到太空梭上,通過熱交換器這樣的裝置形成推力,最終推動太空梭升空。

本項技術的特點在於不需要攜帶燃料,可以大大節省太空梭內部的空間,也降低了攜帶燃料後存在的發射風險。利用陸基大功率微波能量傳輸裝置對太空梭提供持續的能量,可以滿足太空梭進入軌道,該技術也會用於發射衛星等,降低發射費用。

微波能量傳輸用於太空梭的發射還屬於一個新的概念技術,科學家已經成功測試一束利用高能量微波裝置產生推力的過程,如果我們在太空梭底部安裝熱交換器,就可以通過位於地面的微波相控陣天線獲得能量,將能量轉化為推力。這樣太空梭就只要攜帶動力裝置和載荷即可,不需要攜帶危險的燃料。一旦太空梭抵達軌道完成任務,可以滑翔返回地面,然後準備下一次發射,實現重複多次使用

負責研發該技術的公司認為我們可以利用遠程微波能量傳輸建造出單級入軌的太空梭,未來的航天發射市場將是低成本的、多次重複使用的運載器。微波推動的太空梭能夠將200公斤的載荷送入軌道,滿足一些衛星的發射需求,目前位於科羅拉多的實驗室已經成功實現了500秒推力持續。

鑑於化學能火箭高昂的發射價格和危險性,新型運載工具不斷出現,目前每公斤入軌價格為數萬美元不等,大大限制了太空探索的發展。科學家估計未來的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將使用新型推進技術,單級入軌的太空梭可用於發射小型衛星。當前熱能交換器可以將90%的捕獲能量轉換,然後產生推力。


微波推動的太空梭能夠將200公斤的載荷送入軌道,滿足一些衛星的發射需求

相關焦點

  • 不必攜帶燃料:美國研發微波驅動太空梭
    北京時間7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不久之後的將來,新型太空梭或許將可以不必攜帶任何燃料就能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其所需能源將通過微波的形式傳輸。這種革命性的的引擎技術日前已經通過了首次測試,結果證明其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用於飛船的發射。
  • 太空梭是不是運載火箭?多帶2000噸燃料,太空梭還有一大優勢
    「火箭」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一樣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可以使用小火箭將煙花發射到天空中;人類駕駛的小型火箭彈;還有可以將衛星、載人飛船等有效載荷發射到太空的巨型火箭。雖然大小不同,但是它們都可以進行有效載荷,並且都具有單級或多級。火箭各級裡放置的是能夠提供燃料和氧氣的推進劑,在火箭發射時,它們能對火箭產生巨大的推力。
  •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簡介
    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組(搜狐科學配圖)太空梭上的燃料電池組(搜狐科學配圖)  【搜狐科學訊】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2006年9月7日報導「亞特蘭蒂斯」號的燃料天池系統由三組燃料電池組成,被置於太空梭機身中部靠前位置的荷載艙下。
  • 看看太空梭的巨型外部燃料罐有多大
    看看太空梭的巨型外部燃料罐有多大
  • 馬斯克沒有發展太空梭,是因為工作效率低嗎?其實不是
    不少網友認為,與可回收火箭相比,太空梭的成本太高,不適合作為未來人類到太空的交通工具。有人認為,美國發展太空梭,每次飛行成本需要15億美元,同時期的重型德爾4的價格,也只有4.5億美元。如此一算,太空梭的成本太高,並不適合作為未來太空交通工具使用,相反,馬斯克的可回收運載火箭更具有低成本性。
  • 為什麼美國太空梭發射的時候中間那個大火箭沒有啟動?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沒有這個橘紅色的燃料箱」太空梭除了無法和固體助推器組成一體外,太空梭自身也缺乏燃料根本不具備起飛點火能力。比如在太空梭點火起飛時,軌道器尾部的單臺液體火箭發動機會先點火併達到最大推力狀態,然後捆綁的兩臺千噸級固體助推器點火達到最大推力後,整個太空梭主體順利點火升空,這也是為了避免軌道器裝備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點火失敗,固體助推器先前點火後除非等到全部固態燃料燃燒完畢後才能停機的發射失敗風險出現。
  • 微波不只能熱飯,還能將電能轉化為綠色燃料!或掀起新工業革命
    微波電化學技術或掀起諸多領域的革命。研究人員基於固體材料的微波還原現象開發了新技術。由於不需要電極,電化學過程的裝置結構和操作條件(主要是溫度)有了更高自由度。CSIC化工技術研究所工程師José Manuel Serra說:「交通和工業行業面臨著脫碳化過渡,它們必須在2030~2040年間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太空梭可不是單指那個黑白色塗裝的巨型飛機,它是由軌道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和外貯箱三部分組成的,我們最熟悉的「飛機部分」只是其中的軌道器。軌道器的機艙寬大,可以根據任務需要分成若干「房間」,能夠同時搭載3~7名航天員。軌道器中還有一個大貨艙,是專門存儲大型設備用的。
  • 吳國庭:太空梭安全隱患終難消
    美宇航局頂住壓力,認為泡沫裂縫問題不影響發射,決定維持原計劃。    「發現」號行程預定12天。此次發射是美國太空梭第115次太空飛行,也是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美國太空梭的第二次上天。這次飛行對美國航天計劃來說至關重要。一旦任務失敗,美宇航局將徹底取消太空梭飛行計劃,這對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及美國太空梭計劃都將是沉重打擊。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太空梭相關知識(1)
       「結構與特點」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現在幾乎完全供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使用。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預計於2010年進行。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
  • 我來教你造太空梭
    從這個趨勢來看,過不了幾年,深圳的華強北應該就能夠充斥著各類商業航天的模塊和設備,沒準我們買幾個元器件就能組裝一臺自己的太空梭。太空梭實際上也並沒有這麼神奇,和汽車有點像,它主要成本說明如下:燃料,在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中都會填充燃料,燃料的重量佔火箭總重90%,大部分燃料的作用是助推另一部分燃料上天,這個效率可真低,所以在不遠的將來,如果解決了核汙染的問題,大約會用核燃料。
  • 檔案大揭秘:起底美蘇兩國瘋狂的太空梭
    按照該項目的規劃, 人類將在最早1983年, 最遲不超過二十世紀末期登陸火星. 而為達成這一目標, &34;項目將承擔研發包含以下但不限於以下的分系統:一種可以重複使用, 成本低廉的用於往返地球表面與低軌道空間站的化學太空梭一種離地面500公裡的低地球軌道太空空間站, 預計可以搭載6至12位乘客,並作為永久月球軌道站。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細節分析(上)
    因此完整的太空梭,應該算完整的太空梭系統。其實主要是由4大部件組成:第一就外觀可見的太空梭本身;第二是中間巨大的太空梭外掛燃料箱。這個燃料箱特別巨大,給外界感覺太空梭是掛在這個燃料箱上,當然事實也是如此。但是這個巨大的物體,就是個外皮很薄的易拉罐,基本相當於太空梭軌道器的「副油箱」。只不過由於這個副油箱過於巨大,喧賓奪主之下,反倒顯得它成了這個組合體的假主體。
  • 挑戰者號太空梭到底是如何爆掉的?(完整篇)
    這個外燃料罐外殼全重不到28噸,卻在內部裝填了760噸的液氧和液氫,因此確實是薄皮大餡,由此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這個巨大的燃料罐並沒有自己獨立的噴嘴,它仍然只是太空梭軌道器本身外掛的副油箱而已。另外一左一右比較明顯而且外形一致的,是2個巨型固體火箭助推器。每個全重590噸。都可以提供1250噸的推力,兩個合計提供2500噸的推力。
  • 到達每個行星需多長時間?天文學家提出多種方法,每種都讓人意外
    為了節約燃料,天文學家們通常會讓太空飛行器先經過內行星,然後藉助木星的引力進入「彈弓軌道」,到達更遠的地方。這需要一圈又一圈地重複,因此會大大增加任務時間。為了簡化計算,我們不妨假設軌道是在地球與目標行星之間距離最小時的那條直線。下表給出了在不同速度下抵達某個星球所需的時間,這樣讀者們可以有個直觀的感受。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接下來的震動讓鋁渣脫落,移除了阻礙明火從接縫處洩漏出來的最後一個屏障,火焰噴射在主燃料艙上。   在爆炸前一秒,火焰燒灼讓主燃料艙的橡膠O型環脫落,造成了主燃料艙底部脫落。太空梭的機鼻也撞上了主燃料艙的頂部。
  • 俄擔心的事發生,太空梭的接班人出現,美從此不用看普京的臉色
    可以說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由私人公司成功完成的載人航天發射行動,這不僅意味著SpaceX開啟了私營載人航天大時代,同時也意味著這是自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再次恢復了載人航天運輸的能力。據悉,美國早前就已經計劃進行首次發射,可由於天氣原因,該發射項目一拖再拖,最後不得不將發射工作推遲到上周六。
  • 美奮進號太空梭完成最後之旅返回誕生地洛杉磯
    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搭乘經過改裝的波音747客機,從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起飛,向洛杉磯進發,並將停放在當地的加州科學中心向公眾展出。圖為近日拍攝的「奮進號」太空梭。當地時間9月21日,重約78噸的「奮進號」太空梭在經過改裝的747飛機的馱載下,歷經沿途萬眾矚目的觀看,於下午12時50分左右,伴隨著迎接民眾的掌聲完成了她的最後之旅,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奮進號「太空梭1991年4月2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棕櫚谷建成, 1992年5月7日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 印度太空梭準備測試,技術突破還是新的煙花?NASA早證明不划算
    印度航天局認為這種太空梭將能夠幫助印度節約未來發射衛星的費用。印度的太空梭,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印度新款煙花。目前印度用於太空探測的火箭只有兩款,分別負責極地衛星的發射以及地球同步軌道的發射。雖然目前印度已經擁有了地球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但很顯然印度並不滿足於此。開始試圖研發屬於自己的太空梭。要知道,美國的太空梭在2011年便集體退役,為何印度還執意要發展太空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