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相關知識(1)

2020-10-18 溱湖之戀

   「結構與特點」

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現在幾乎完全供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使用。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預計於2010年進行。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太空梭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太空梭的基組成員為7人,位於機首的位置。它的有效載荷艙能夠容納一顆或兩顆衛星、科學實驗設備或壓力艙(包括太空實驗室、Spacehab貨艙或多用途後勤艙)。典型的太空梭任務時間為12~14天。在完成任務後,太空梭作為沒有動力的滑翔機降落在佛羅裡達州或加利福尼亞州。

發射時的推力由兩部捆綁式助推器提供,這兩部助推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3部液體燃料太空梭主發動機由一個外掛的燃料箱供應燃料,這個燃料箱隨後將脫離。最後將使用軌道機動系統來進入近地軌道。

相關焦點

  • 追夢者(Dream Chaser)太空梭開始粘附隔熱瓦
    美國內華達山脈公司(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 SNC)的追夢者(Dream Chaser)太空梭,已經開始了外表粘附隔熱瓦的工序,這表明這個太空梭總裝工序進展順利這個小的太空梭也是升力體結構,是個貨運太空梭,不載人,難得的是也具有下行貨運能力。
  • 沙特王子(MBS八爺的二哥)是如何上天的?
    在此後10年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利用太空梭為私人組織與外國執行航天任務,沙特自然也在NASA的重要客戶名單中。在當時的太空梭發射任務中,機組成員中常常有一人被歸類為「有效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指的是不受常規選擇與培訓流程約束的太空人,該成員名額通常會由太空梭任務的委託方派遣人員。
  • 本科生科研指南(27):突破熱障
    早在1938年,我國知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在其博士論文的第一章中(注四)便有詳細的理論計算和描述。根據錢先生的算例計算結果(注五),當飛行器以6倍聲速飛行時,其表面的溫度將達到外界溫度的8倍(大約1500攝氏度)。
  • 再見,太空梭
    )六號衛星2011年5月23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奮進號太空梭(左)為了向「奮進號」最後致敬,組織者特意把1天可以走完的空中旅程,仔細地拆分成3天。在沿途經過的重要城市,例如舊金山,「奮進號」還要降低飛行高度,反覆盤旋,讓下面的美國人大飽眼福。歷時3天的退休之旅,成了美國展示航天成就的空中科普秀。「奮進號」是美國生產的最後一架太空梭,耗資17億美元,升空25次,任務總行程將近1.98億公裡。
  • 信號、信息和知識(01)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對於信息的一些相關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說起「信號」、「信息」「知識」這些技術名詞對一般人來說似乎很專業,很神秘。其實,隨著生命體的產生,信息活動早已在地球上進行著。自然界中,小到一隻細菌,大到各種到處活動的動物,甚至不能到處移動的植物,都在隨時隨地地進行著信息接收和分析,並且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採取適當的反應。
  • 天文知識——小行星(Asteroid)
    在很早之前德國的傑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 ·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就指出火星和木星兩顆行星的軌道之間的距離過大,有個空缺。根據克卜勒的定律來計算,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是有一顆行星的。
  • 揭秘美國太空梭駕駛艙複雜內部—新聞—科學網
    但是從該局的一些旗艦級太空飛行器的這些照片中一排排的部件和按鈕來看,獲得相關知識,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很少很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些照片為我們了解美國宇航局現存3架太空梭——「奮進」號、「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的操控器的真實樣子,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攝影師本-庫珀拍攝了這些照片。
  • 世界三大自然之謎1(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17分(UTC零時17分)發生在現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上空的爆炸事件。在事發後數天內,亞洲與歐洲的夜空呈現出暗紅色;有假說認為這是由於光線穿過在高緯度地區的極度低溫中形成的冰晶顆粒造成的,這種現象常在太空梭返回地球大氣時出現。
  • 科普知識------衛星(1)
      高分七號衛星是高分系列衛星中測圖精度要求最高的科研型衛星,搭載了雙線陣立體相機、雷射測高儀等有效載荷,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相機技術,能夠獲取高空間解析度光學立體觀測數據和高精度雷射測高數據,不僅具備同軌道前後視立體成像能力及亞米級空間解析度優勢,還能利用雷射測高儀獲得的高精度高程信息,大幅提升光學立體影像在無控條件下的高程精度,實現我國民用1:
  • 「發現」號太空梭「準備好上路」
    新華網卡納維拉爾角(美國)7月12日電(記者曲俊雅)在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宇航局局長格裡芬說,宇航局已經完成了「所知範圍內應完成的所有事情,以保證飛行安全」。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13日下午發射升空,這將是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空中解體以來,太空梭的首航。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 為什麼太空梭項目沒有繼續?
    而超低效的設計必須通過超優化其他所有東西來彌補,比如不能很好地重複使用但性能非常好的SSME(Space Shuttle Main Engine太空梭主發動機)。然後,像SRB(Solid Rocket Booster,固體火箭助推器)這樣的折中方案不應該在一個乾淨的設計上。
  • 太空梭篇
    在「阿波羅」1號試驗火災中遇難的太空人格裡索姆曾說:「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徵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同樣,挑戰者號的失事並沒有給太空梭計劃致命一擊,更沒有阻擋人類向太空進發的腳步,在此後的25年間,太空梭統治了太空,完成了包括「哈勃太空間望遠鏡」在內的眾多任務。
  • 天文知識——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的密度很低只有1.2g/cm,主要由水、氨和甲烷組成。甲烷雲在行星周圍被風吹起,速度高達500千米/小時。赤道周圍雲層甲烷含量低,顏色較暗。冰凍的甲烷雲呈現白色的條紋狀。而且其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都相反(金星除外)。這很有可能是在天王星形成以後遭受了一次巨大的撞擊所導致的。在天王星的天空裡,太陽交替挨近兩極,一極有陽光時,另一極則處於漫長的黑夜中。只有在二分期才能觀測到赤道區和其扁球狀的形狀。
  • 天文知識——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一個遙遠的世界,躲在黑暗的角落。不要以為它很安靜,實際上那裡天氣惡劣。海王星的發現十分的有趣,不是被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計算發現的行星。為什麼是通過計算發現的呢?這就要提到前面我們講過的天王星了。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通過萬有引力來計算並預報它的位置,但在實際觀測中卻與預報的位置不一致。這是什麼原因呢?
  • 再見太空梭(組圖)
    1986年1月28日,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從39-B發射架發射後73秒爆炸,包括1名教師在內的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5年後,看我飛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2011年春公布的最新研製的多用途載人飛船(MPCV)。
  • 太空梭是不是運載火箭?多帶2000噸燃料,太空梭還有一大優勢
    )點火之前強制關閉了太空梭主發動機(SSME),這才沒有造成很大損失。太空梭主發動機採用的燃料,基本都是可清潔的氫氣加氧氣的組合,不會產生任何汙染;而那些低效率威力大的固體火箭則會產生一堆的廢氣汙染。推進劑是火箭的必須攜帶品,再加上太空梭需要攜帶軌道飛行器、固體火箭助推器(2個)、燃料和氧化劑罐等物體,所以在發射時的總重量可達2041噸。而軌道飛行器中有效載荷、機組人員等重量也只有136噸,也就是說最終進入軌道的重量只有5%。
  • 天文知識——金星(Venus)
    一、概述金星離太陽平均距離為1.08我國民間把它稱為啟明星(出現在黎明東方天空時)或長庚星(出現在黃昏西方天空時)。金星表面有一層濃厚的淡黃色的雲,大約50~70千米,所以通過光學觀測很難看到它的表面情況,所以也就無法推測其自轉周期。直到1962年科學家們用射電方法進行觀測才測出了金星的自轉周期為243天,而且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的行星。金星上巖石居多,體積與地球差不多。
  • NASA太空梭任務大回顧,網友:讓人類的太空探索成為可能
    科學家對於太空梭(英語:Space Shuttle)的定義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高度100公裡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學飛行設備,太空梭同時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共同特性。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對太空梭實際操作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能夠成功使用太空梭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同時也是太空梭機隊陣容最龐大的國家,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梭大多是以歷史上著名的觀測船來命名,主要包括:挑戰者號(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哥倫比亞號(STS Columbia OV-102)、發現號(STS Discovery OV-103
  • 美太空梭將重返太空(圖)
    點擊進入>>>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15時51分(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3時51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後的首次復飛。美國的兩次太空梭事故給載人航天事業抹上了一層陰影。因此,「發現」號太空梭的首次復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