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年07月15日08:30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15時51分(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3時51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後的首次復飛。美國的兩次太空梭事故給載人航天事業抹上了一層陰影。因此,「發現」號太空梭的首次復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決定太空梭的命運
美國太空梭兩次機毀人亡的事故讓人們現在還心有餘悸。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升空73秒後發生爆炸。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回航途中解體爆炸。不少人擔心這一次復飛能否成功,因為太空梭的風險實在太大。為確保萬無一失,美國航空航天局經過了2年半的積極準備,與太空梭有關的2萬多名僱員在數十個地方進行了大量模擬試驗。
此次復飛成敗與否,不僅關係到機上7名航天員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平安返回;還將對改進後的太空梭進行最嚴格的考察。此外,復飛也直接影響到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在美國太空梭停飛期間,不僅國際空間站的長住人員由3人減為2人,其建造也停止了,因為飛船不能運送大型部件,從這個層面看,復飛還決定著人類載人航天的未來。
將進行3次太空行走
此次發射的時間是由國際空間站在環地軌道的位置決定的。此外,安排在白天發射也是為了更好地拍照和檢查太空梭及其外貯箱的安全情況。
「發現」號將在太空飛行11天零19小時,其主要任務是檢驗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並為國際空間站輸送給養和設備。美國中央時區7月15日11時27分,太空梭將與空間站對接;此後航天員將進行3次太空行走;7月23日8時23分,太空梭與空間站分離;7月25日10時零1分太空梭返回著陸。
15項措施保安全
為確保安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員對太空梭採取了15項改進措施。其中包括,重新設計了外貯箱,使從外貯箱上脫落的泡沫材料小於糖塊(大量試驗表明,重量超過30克的泡沫碎塊可帶來災難性破壞);軌道器腹部的膠片相機用數位相機取代,後者能記錄起飛時太空梭所受的損傷並實時把圖像傳回休斯敦控制中心;在貨艙的機械臂上連接了1根15米長的遙感器伸杆,上面裝有相機和雷射傳感器,用於在軌道器升空後檢查軌道器下方和其他部位受撞擊的情況,一旦發現不可修復的損傷,航天員將在國際空間站逗留45天,等待救援太空梭的到來……
為處於與「發現」號太空梭對接的最佳位置,國際空間站於6月30日和7月6日兩次提升軌道高度。
目前,「發現」號升空可謂萬事俱備,只怕颶風了。在10日的發射場就能感覺到「丹尼斯」颶風的影響。當時天空變成了灰色,滿是烏雲。天氣預報稱,有70%的可能發射當天的天氣適合發射,越往後天氣會越壞。不過,還存在30%的無法按計劃發射的概率。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13日無法發射,他們可能將發射日期改在14日或16日。
《環球時報》 (2005年07月13日 第二十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