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重返太空意義重大 每一次發射都是奇蹟

2020-11-23 南方新聞網

  這是此次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太空人全家福。前排右一是女太空人艾琳。柯林斯,她將首次以機長身份率領七名機組人員展開太空之旅。其他各人依次為溫迪。勞倫斯(前中);詹姆斯。凱利(前左);史蒂芬。羅賓遜(後左);安德魯。託馬斯(後左二);查爾斯。卡馬爾達(後右二)和來自日本的野口(後右一)。新華社發

  南方網訊 「哥倫比亞」號失事以來,美國太空梭首次出徵,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為什麼在經歷兩次慘痛的失敗後,美國還要堅持繼續使用太空梭呢?

  復飛關係空間站建造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龐之浩研究員對記者說,這次飛行關係到美國載人航天的未來,從各方面來說,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美國的載人航天項目可能會被永遠終止。」

  龐之浩說,「發現」號的這次飛行,受關注程度之所以不亞於1981年美國太空梭的首次發射,是因為美國太空梭復飛意義重大。復飛不僅為重振太空梭昔日雄風奠定了良好開端,而且決定著太空梭的未來命運。復飛也直接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建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類載人航天的未來前景。

  龐之浩介紹說,儘管太空梭存在諸多缺陷,在目前卻是必不可少的,其特有的運載能力大、用途廣泛等優越性是宇宙飛船望塵莫及的。太空梭可以把7至10人外加將近30噸的貨物送上空間站,滿足大型空間站的需求。而現有載人飛船最多只能運送3人外加幾百千克的貨物到空間站上,或獨自在太空飛行10天左右,為中小型空間站提供服務。因此,一旦太空梭的命運終結,正在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將成為「太陽系中最高級、最昂貴的太空垃圾」。

  載人航天仍十分危險

  他說,怎樣用好太空梭是一個嚴峻挑戰,它包括技術、管理、文化和精神等多個方面,某種程度上講,文化和精神尤為重要。「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哥倫比亞」號失事不僅是一次技術事故,而且是由於管理甚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冷戰」時期,美蘇曾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過激烈的競爭,都把政治放在第一位,而不顧航天員安全,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冷戰」結束後,美國又把任務或效益放在第一位,只考慮怎樣花最少的錢讓太空梭完成最多的任務,還是沒有把航天員安全放在第一位。

  龐之浩指出,儘管航天技術在過去40多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從現有的水平和可以預見的將來來看,載人航天仍是一項十分危險的事業,太空梭的每一次發射都是一次技術奇蹟。「發現」號按計劃將於8月7日返回地面,屆時人類的載人航天事業將迎來一個新的局面。新華社記者謝培

  「發現」號三大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一:NASA局長邁克。格裡芬

  在「發現」號重返太空之行中,美國航空航天局新任局長邁克。格裡芬尤其受到關注。「發現」號的發射成功,將是他走馬上任幾個月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第一個高潮。

  他執掌NASA後提出的許多計劃,包括2010年以前淘汰太空梭,開發新型載人航天工具以及加速實施全面的「登月」計劃等。

  焦點人物二:女機長艾琳。柯林斯

  柯林斯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位女性太空梭駕駛員和機長,她擁有豐富的太空飛行經歷和驕人的空間工作時間。她曾經是一名美國空軍試飛員,1990年被NASA選為太空人。1995年她首次駕駛「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成功對接;1999年,柯林斯還完成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作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長,成功地指揮太空人們將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送入了預定軌道。

  焦點人物三: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

  39歲的野口聰一1996年被航空航天局選為太空人,是日本第六名去往太空的太空人。「發現」號抵達目的地後,他將走出太空梭,試驗NASA在最近兩年半時間裡開發出的修補新辦法。

  野口聰一有3個女兒。

  爆炸瞬間

  美國航天史上的兩次災難

  「挑戰者」號發射時爆炸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第10次發射。然而飛機升空73秒鐘後,突然發生爆炸,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喪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中學女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她本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師。

  從1983年4月4日首航到1986年1月28日爆炸,「挑戰者」號共執行10次太空飛行任務,在太空停留62.41天,完成了995次繞地軌道飛行,總行程4360萬公裡。

  碎片划過長空

  「哥倫比亞」號返回時解體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建造的第一艘太空梭,於1981年4月12日至14日首航。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結束了為期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預定於美國東部時間1日上午9時16分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時間剛到9點,「哥倫比亞」號突然與地面失去無線電聯繫。錄像顯示,「哥倫比亞」號在6300米高空以每秒5.6公裡的速度飛行時發生解體,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哥倫比亞」號共進行了28次太空飛行,在太空停留300.74天,完成了4808次繞地軌道飛行,總行程2.11億公裡。

  「發現」號新增七重盾牌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美國宇航局在15個方面對太空梭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並為「發現」號太空梭打造了七重新的防護盾牌:

  盾牌一:絕熱材料新設計。美國宇航局修改了「發現」號燃料箱的絕熱泡沫設計,對泡沫材料容易脫落的燃料箱的壓杆等部位進行了改裝。

  盾牌二:技工重新培訓。任何設計都需要高超的工人來實現。美國航天局重新培訓了為燃料箱噴塗絕熱泡沫材料的技工,希望減少泡沫材料中的空隙。

  盾牌三:增設電加熱器。太空梭燃料箱中裝有190萬升超低溫的液氫和液氧。如果不加處理,燃料箱外表面就會結冰。「發現」號的燃料箱上加裝了電加熱器,以防結冰。

  盾牌四:增加攝像監視。「發現」號外掛燃料箱及固體火箭推進器上安裝了數字攝像機,監測太空梭表面是否有碎片脫落。

  盾牌五:增設監視儀器。太空梭兩翼還裝有66個加速計及22個溫度傳感器,監視脫落碎片是否撞擊太空梭。

  盾牌六:加強外部監測。「發現」號發射架上及周圍約64公裡內安裝了百餘架相機拍攝太空梭起飛及升空過程。

  盾牌七:制定事故處理預案。萬一「發現」號在飛行過程中受到損壞,將有兩名太空人在其進入軌道後進行太空行走,使用全新的工具對其修復。

編輯:王秀

相關焦點

  • 光輝的一生——發現號太空梭兩億千米的太空徵程
    發現號在美國太空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986年,由於固態火箭推進器故障引起連鎖反應,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73秒後爆炸,7名航天員喪生,這直接導致美國太空梭發射經歷了兩年半的停滯。發現號在此期間也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升級。
  • 美太空梭將重返太空(圖)
    點擊進入>>>   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15時51分(北京時間7月14日凌晨3時51分),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按計劃將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後的首次復飛。美國的兩次太空梭事故給載人航天事業抹上了一層陰影。因此,「發現」號太空梭的首次復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失去太空梭的十年,重新開啟太空之旅!
    當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被囊括,當逆全球化思潮日益興起,當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與科技,都無法支撐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人類的腳步該邁向何處?馬斯克給出的答案是:太空。在美國於2004年宣布的「星座計劃」中,曾經出現過替代太空梭的太空飛行器,但是因為沒錢,從小布希在任一直拖到歐巴馬在任,最後歐巴馬把「星座計劃」直接砍了。在太空競賽之後的十多年間,美國的載人航天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打法。在國際空間站建設完成後,美國一會兒說是重返月球,一會兒說是深空探測,一會兒說是去火星,這一拖就拖了十幾年。
  • 載人龍飛船首飛為何意義重大?
    由於天氣原因,在臨近發射17分鐘前取消載人航天發射,時間將推遲到5月30日下午3:22(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2)發射。 這將是歷史上第一次由商業航天公司將人類送入地球軌道。 美國宇航局和太空迷們等了近十年才迎來這一裡程碑式的時刻,這將標誌著人類太空飛行重返美國國土。
  • 太空梭30年,短暫的服役時間,開啟了太空探索新方向
    太空梭作為航天史上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代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在30年的使用過程中為人類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宣告了人類航天史具有時代標誌意義的太空梭正式退役。
  • 美國可以把太空梭發射到太空,為何不能發射同樣重量的太空飛行器?
    太空梭作為迄今為止人類研製過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屬於軌道太空飛行器),在其30年的服役生涯中,共計發射過多達135次,累計完成了包括國際空間站建設、太空望遠鏡發射、維護、大型太空飛行器在軌維護、回收等多項航天任務。
  •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自科技力量足夠強大後,各個國家著重發展航天技術,試圖在這一領域有質的飛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人類的航天史拉開完美的序幕。歷史上出現的2起太空梭事故歷史上還出現過兩次事故,令人萬分痛心。第1次事故於1986年1月28日發生,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升空後沒多久,便發生一場慘烈的爆炸,震驚了世人。第2場事故最為嚴重,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又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失利了。
  • 「中國版」X37B太空梭成功發射,為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在地球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將會返回預定著陸場,但就在此時,美國駐華大使館立刻呼籲:要和平利用太空,對此有網友表示,X37B太空梭都飛行那麼久了,果然是惺惺作態。圖為美國X37B太空梭在航天事業上,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先行者,2012年該國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
  • 「中國版」X37B太空梭成功發射,為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央視公開又一個好消息,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地球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將會返回預定著陸場,但就在此時,美國駐華大使館立刻呼籲:要和平利用太空,對此有網友表示,X37B太空梭都飛行那麼久了,果然是惺惺作態。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太空人發射前都會焦慮些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正在發射的太空梭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發射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正如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首次發射時也出現了延期。如果事情沒有按照計劃進行,坐在火箭太空艙裡的太空人會是什麼感覺?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SpaceX接過NASA的冒險事業
    從發射到進入軌道,再到飛船順利抵達國際空間站,直到太空艙打開降落傘,承受著大氣層巨大的衝擊濺落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的水域,一切都是如此順利。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也開啟了美國太空飛行的新時代。  然而,當技術人員後來近距離檢查龍飛船艙體時,他們看到了一些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SpaceX接過NASA的冒險事業
    從發射到進入軌道,再到飛船順利抵達國際空間站,直到太空艙打開降落傘,承受著大氣層巨大的衝擊濺落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的水域,一切都是如此順利。這場商業載人飛行首秀也開啟了美國太空飛行的新時代。然而,當技術人員後來近距離檢查龍飛船艙體時,他們看到了一些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 科技日曆|NASA首架太空梭「企業號」揭開神秘面紗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儘管是第一架太空梭,但「企業」號並未真正執行太空使命,它是一個測試平臺,用於各項飛行測試。之後建成並執行太空任務的五架太空梭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早期的太空梭將衛星設備送入太空並進行各種科學實驗。1981年4月12日,隨著哥倫比亞號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太空梭的常規飛行開始了。
  • 為何向大氣層外發射太空望遠鏡意義如此重大?
    文章認為,向大氣層外發射太空望遠鏡的意義重大,編譯如下: 在20世紀初,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直到1924年,埃德溫·哈勃使用位於洛杉磯附近威爾遜山的望遠鏡證明,宇宙中有許多星系,並且還在擴張。 今天,由於光汙染的影響,已經很難在威爾遜山進行天文觀測。為了免受光汙染影響,現在都選在偏遠地點建造天文臺。
  • 重大突破!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名專家稱,這項進展可以縮小與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這意味著中國在太空競賽中可能正在趕上美國,並且正試圖領先。」有關該項目的消息出現在美國空軍上個月令它實驗性的X-37B太空梭在佛羅裡達州著陸之後,這是它的第四次軌道試飛。美國軍方稱,它的主要目標是研發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技術。聽取過該項目簡要介紹的張濤說,航天科工的這種太空梭更加高級。
  • 太空梭,可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太空和地面之間
    太空梭(Space Shuttle),是一種有人駕駛、可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太空和地面之間的太空飛行器。在港臺他被稱為太空梭。最初設計的是讓他,替代一次性發行的發射的運載火箭,和返回式飛船。實現重複使用,以降低運營成本。太空梭,最初他的設計是由美國NASA完成的。
  • 美國為何放棄太空梭(組圖)
    居高難下的成本  像火箭一樣發射,像飛機一樣著陸,太空梭可謂二者的「雜交體」。它既可以作為「太空巴士」運送太空人,又可以作為「太空卡車」運送大量貨物。然而,這種多功能性也意味著高成本運送太空人的安全要求導致巨大的成本;而運送空間站組件或太空望遠鏡等大質量有效載荷則需要更多動力和燃料,也意味著成本大增。最終,太空梭成本居高不下。
  • 趣太空科普 | 太空梭和載人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太空梭幾乎被淘汰?
    ;然而太空梭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和上升後,返回時能像飛機那樣下滑和著陸在跑道上,並可以重複使用。在世界航天發展過程中太空梭曾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很多國家都想要這樣的高效太空飛行器太空梭的速度不亞於火箭它既能夠搭載太空探測器到達外太空也能夠容納多名太空人前往太空執行任務
  • 太空梭:不完美的完美謝幕
    可以說,30年來,太空梭為美國乃至全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畫出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然而高技術也隱含著高風險,這成為太空梭致命的缺陷。美國《技術評論》雜誌稱,正是「一些致命缺陷,導致它最終退出太空舞臺」。  從成本來講,太空梭每次的發射費用高達4億至5億美元,返回地面後需要大量維修工作,從而使發射間隔變得很長,每年最多只能進行5至6次發射。
  • 太空梭被廢的根本原因,美國沒錢了
    美國為何放棄太空梭三十年來,太空梭為全人類的太空探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卻在而立之年被拋棄了,這究竟是何原因呢?布希希望美國航天員能重返月球,最終能登陸火星。要實現這些目標,捉襟見肘的航天局只能放棄每年耗資約四十億美元的太空梭計劃。但是歐巴馬上任後,美國又放棄重返月球計劃。他希望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對於服務於近地軌道的太空梭來說,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與此同時,太空梭投入使用後並未達到預先設想的目標。因此二零一零年由十六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