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此次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太空人全家福。前排右一是女太空人艾琳。柯林斯,她將首次以機長身份率領七名機組人員展開太空之旅。其他各人依次為溫迪。勞倫斯(前中);詹姆斯。凱利(前左);史蒂芬。羅賓遜(後左);安德魯。託馬斯(後左二);查爾斯。卡馬爾達(後右二)和來自日本的野口(後右一)。新華社發
南方網訊 「哥倫比亞」號失事以來,美國太空梭首次出徵,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為什麼在經歷兩次慘痛的失敗後,美國還要堅持繼續使用太空梭呢?
復飛關係空間站建造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龐之浩研究員對記者說,這次飛行關係到美國載人航天的未來,從各方面來說,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美國的載人航天項目可能會被永遠終止。」
龐之浩說,「發現」號的這次飛行,受關注程度之所以不亞於1981年美國太空梭的首次發射,是因為美國太空梭復飛意義重大。復飛不僅為重振太空梭昔日雄風奠定了良好開端,而且決定著太空梭的未來命運。復飛也直接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建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類載人航天的未來前景。
龐之浩介紹說,儘管太空梭存在諸多缺陷,在目前卻是必不可少的,其特有的運載能力大、用途廣泛等優越性是宇宙飛船望塵莫及的。太空梭可以把7至10人外加將近30噸的貨物送上空間站,滿足大型空間站的需求。而現有載人飛船最多只能運送3人外加幾百千克的貨物到空間站上,或獨自在太空飛行10天左右,為中小型空間站提供服務。因此,一旦太空梭的命運終結,正在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將成為「太陽系中最高級、最昂貴的太空垃圾」。
載人航天仍十分危險
他說,怎樣用好太空梭是一個嚴峻挑戰,它包括技術、管理、文化和精神等多個方面,某種程度上講,文化和精神尤為重要。「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哥倫比亞」號失事不僅是一次技術事故,而且是由於管理甚至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冷戰」時期,美蘇曾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過激烈的競爭,都把政治放在第一位,而不顧航天員安全,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冷戰」結束後,美國又把任務或效益放在第一位,只考慮怎樣花最少的錢讓太空梭完成最多的任務,還是沒有把航天員安全放在第一位。
龐之浩指出,儘管航天技術在過去40多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從現有的水平和可以預見的將來來看,載人航天仍是一項十分危險的事業,太空梭的每一次發射都是一次技術奇蹟。「發現」號按計劃將於8月7日返回地面,屆時人類的載人航天事業將迎來一個新的局面。新華社記者謝培
「發現」號三大焦點人物
焦點人物一:NASA局長邁克。格裡芬
在「發現」號重返太空之行中,美國航空航天局新任局長邁克。格裡芬尤其受到關注。「發現」號的發射成功,將是他走馬上任幾個月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第一個高潮。
他執掌NASA後提出的許多計劃,包括2010年以前淘汰太空梭,開發新型載人航天工具以及加速實施全面的「登月」計劃等。
焦點人物二:女機長艾琳。柯林斯
柯林斯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位女性太空梭駕駛員和機長,她擁有豐富的太空飛行經歷和驕人的空間工作時間。她曾經是一名美國空軍試飛員,1990年被NASA選為太空人。1995年她首次駕駛「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成功對接;1999年,柯林斯還完成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作為「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長,成功地指揮太空人們將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送入了預定軌道。
焦點人物三: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
39歲的野口聰一1996年被航空航天局選為太空人,是日本第六名去往太空的太空人。「發現」號抵達目的地後,他將走出太空梭,試驗NASA在最近兩年半時間裡開發出的修補新辦法。
野口聰一有3個女兒。
爆炸瞬間
美國航天史上的兩次災難
「挑戰者」號發射時爆炸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第10次發射。然而飛機升空73秒鐘後,突然發生爆炸,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喪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中學女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她本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師。
從1983年4月4日首航到1986年1月28日爆炸,「挑戰者」號共執行10次太空飛行任務,在太空停留62.41天,完成了995次繞地軌道飛行,總行程4360萬公裡。
碎片划過長空
「哥倫比亞」號返回時解體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建造的第一艘太空梭,於1981年4月12日至14日首航。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結束了為期16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預定於美國東部時間1日上午9時16分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著陸。時間剛到9點,「哥倫比亞」號突然與地面失去無線電聯繫。錄像顯示,「哥倫比亞」號在6300米高空以每秒5.6公裡的速度飛行時發生解體,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哥倫比亞」號共進行了28次太空飛行,在太空停留300.74天,完成了4808次繞地軌道飛行,總行程2.11億公裡。
「發現」號新增七重盾牌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美國宇航局在15個方面對太空梭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並為「發現」號太空梭打造了七重新的防護盾牌:
盾牌一:絕熱材料新設計。美國宇航局修改了「發現」號燃料箱的絕熱泡沫設計,對泡沫材料容易脫落的燃料箱的壓杆等部位進行了改裝。
盾牌二:技工重新培訓。任何設計都需要高超的工人來實現。美國航天局重新培訓了為燃料箱噴塗絕熱泡沫材料的技工,希望減少泡沫材料中的空隙。
盾牌三:增設電加熱器。太空梭燃料箱中裝有190萬升超低溫的液氫和液氧。如果不加處理,燃料箱外表面就會結冰。「發現」號的燃料箱上加裝了電加熱器,以防結冰。
盾牌四:增加攝像監視。「發現」號外掛燃料箱及固體火箭推進器上安裝了數字攝像機,監測太空梭表面是否有碎片脫落。
盾牌五:增設監視儀器。太空梭兩翼還裝有66個加速計及22個溫度傳感器,監視脫落碎片是否撞擊太空梭。
盾牌六:加強外部監測。「發現」號發射架上及周圍約64公裡內安裝了百餘架相機拍攝太空梭起飛及升空過程。
盾牌七:制定事故處理預案。萬一「發現」號在飛行過程中受到損壞,將有兩名太空人在其進入軌道後進行太空行走,使用全新的工具對其修復。
編輯: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