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據報導,一名醫院工作人員在德克薩斯州亨普希爾發現了一些燒焦的人體軀幹、大腿骨和頭骨,據認為這很可能是遇難太空人的遺骸。除這些遺骸外,在當地還發現了一些燒焦的帶有美國宇航局標誌的臂章和飛行頭盔。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當天在即將返回地面前的十幾分鐘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並在空中解體墜毀。當時,該太空梭正飛行於德克薩斯州中北部六萬多米的高空,時速達到音速的約十八倍。美國宇航局等隨後相繼證實,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無一倖存。
美國總統布希一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對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中遇難的七名太空人表示哀悼。他同時表示,太空人們為之獻身的太空探索道路「仍將繼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以及一些國家的領導人紛紛致電美國和以色列,對這一不幸事件表示深切哀悼。
為了保證殘骸搜索工作順利進行,美國宇航局已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劃出了一塊二百五十多公裡長、六十多公裡寬的禁飛區。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等也加入了搜尋殘骸的隊伍。專家們一再提醒說,太空梭殘骸中包含有毒材料,最好不要靠近和接觸。
相關報導:
2003年2月1日對美國人來說是一個黑暗、悲痛的日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的畫面反覆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電視屏幕上,人們止不住流淚、悲慟……事故徵兆最早出現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53分,太空梭左機翼上的溫度感應器失靈了,5分鐘後左側主起落架上的輪胎氣壓表也不再顯示數據。美國宇航局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官員向太空梭緊急喊話:「『哥倫比亞』,這是休斯敦,我們看到了你們的輪胎氣壓信息,但沒有記錄下最新的數據。」「哥倫比亞」號機長哈斯本德似乎平靜地回答說:「羅傑,嗯、噢。」幾秒鐘後,所有的通訊聯絡中斷,控制中心一下子陷入駭人的寂靜。9時,轟隆隆的巨響從天際傳來,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居民聽到爆炸聲。「哥倫比亞」號的碎塊,劃出道道白煙,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又一起災難!
事故發生後,美國宇航局全面展開應急行動,正在戴維營休假的布希總統緊急返回白宮。上午11時左右,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以及白宮先後下半旗致哀———太空梭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與此同時,搜尋行動逐步展開,聯邦航空總署下令,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成為禁飛區,任何飛機不得起飛,在空中的飛機不得飛入3000英尺以下的空間。空軍出動了兩架F—16戰機在兩州的上空測定「哥倫比亞」號的殘骸飛落的大體範圍。宇航局應急小組初步決定在方圓500平方英裡的範圍內搜尋。駐紮在德克薩斯胡德堡基地的大批軍人和直升機接到命令參與搜尋,國民警衛隊和地方警察負責保護髮現的殘骸。宇航局呼籲公眾幫助尋找殘骸,同時提醒不得觸摸殘骸,以防感染有毒物質。
德克薩斯州東部和路易斯安那州西部許多地方好似下起了「殘骸雨」,有的是7英尺長的大部件,有的是只有3英寸的小鐵片。得州有戶人家房頂上被砸了個幾英寸見方的小洞。截止到1日晚,已有1000多人報告發現了殘骸碎片,其中有人發現了一名太空人的腿骨和頭骨、一個太空人的頭盔。
機上共7名太空人:5男2女,其中一名是美籍印裔婦女,一人是以色列人。他們年齡在41歲至48歲之間,6人已婚,5人家裡有孩子。當日下午,布希總統在白宮發表講話,他含淚宣布,「『哥倫比亞』號墜毀了,沒有人生還。」布希很動情地念出了每一位太空人的名字。「這一天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可怕的消息和巨大的悲傷……『哥倫比亞』號機組人員沒能安全地返回地球,但我們能祈禱他們安全回家。」
事故原因是什麼?國家宇航局兩名負責人舉行記者招待會,解釋了種種可能。事故發生時,「哥倫比亞」號正以時速12500英裡(18倍音速)飛行,當時的位置是德克薩斯州上方40英裡的高空。國家宇航局飛行主管凱恩說,「哥倫比亞」號起飛時曾有一塊隔熱板從外置燃料罐上脫落,砸到了太空梭的左機翼上,對機翼上的隔熱板造成了破壞。地面專家經過仔細分析,認為左機翼受損很小,不會造成安全威脅。太空梭項目主管迪特莫爾承認,「我們事後再來看,不能排除有某種聯繫,但仍然不能確定」。據報導,太空梭共有兩萬多塊黑色、白色和灰色的隔熱板,它們由碳矽化合物組成,如果有隔熱板鬆動、損壞或丟失可能會改變太空梭的空氣動力結構,進入大氣層中遇到華氏3000度的高溫會引起鋁製機身變形,從而導致更大面積的隔熱板脫落,使太空梭的溫度超過承受極限而導致破裂和爆炸。另一種可能是,太空梭在進入大氣層時如果角度控制不好,也會引起太空梭發生意外。但專家認為,目前所說的一切只是推測,只有等搜尋到了可靠證據並經過多方面分析後,才能查出真正原因。
儘管這是一場巨大悲劇,但仍不失為人類探索太空的一次壯舉。「哥倫比亞」號1981年建成,價值10億美元,是美國宇航局最老的太空梭,共進行了28次太空飛行任務。此次太空飛行中,機組人員在16天內完成了80多項科研實驗。世界上數億計的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哥倫比亞」號仍然是人類探索太空旅程中的一座豐碑!
航天大事記
遨遊太空是人類古已有之的夢想,但直到上個世紀中期,人類才邁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
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地用「伴星」1號運載火箭把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這顆衛星正常工作了3個月,開創了人類航天技術的新紀元。
1958年1月31日美國成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
1961年4月12日,原蘇聯用「東方」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東方」1號,加加林成為遨遊太空的第一人。1965年3月18日,原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走出太空飛船,進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9年7月21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出飛船的登月艙,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時18分鐘,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此後,「阿波羅」12、14、15、16、17號相繼登月成功,並對月球進行廣泛考察。
1971年4月9日,原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艘長期停留在太空的「禮炮1號」空間站。
1981年4月21日,美國成功發射世界上首架太空梭即「哥倫比亞」號,迄今美相繼研製了「挑戰者」號、「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等太空梭。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72秒後爆炸,包括一名中學女教師在內的7名美國太空人無一生還。
1986年2月20日,原蘇聯「和平」號空間站進入軌道正式運行。1995年6月29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次對接。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空間站在完成15年的空中作業使命後,平安墜落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
2000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鐘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後在德克薩斯州中北部地區上空解體墜毀,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是「哥倫比亞」號的第二十八次飛行,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責任編輯:李愷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