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返航時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

2020-12-15 科學放映室

2003年2月1日,人類航天史上,第二次嚴重的太空梭事故發生了,這就是人盡皆知的「哥倫比亞號」事件。同年1月,美國七位太空人在萬眾矚目下,登上了「哥倫比亞號」,執行為期十七天的太空科研任務,本次也是哥倫比亞號,第28次執行飛行任務。按照原定計劃,十七天的時間裡,太空人將完成醫學等實驗,之後順利返航回到美麗的地球,並給這次飛行計劃畫上一個完美的記號,但是在2月1日,也就是返航當天,「哥倫比亞號」卻發生嚴重空難。

發生經過

上午八時許,原本在期待著「哥倫比亞號」光榮返航的美國公民,卻在天空中看到一團烈火,隨後發現有碎片掉落,此時NASA指揮中心發現「哥倫比亞號」飛機左側的四個溫度監測計出現故障,並且已經與「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繫。隨著一聲爆炸,「哥倫比亞號」突然解體,無數碎片掉落到地面,機艙內七名太空人瞬間氣化,「哥倫比亞號」徹底消失!

調查原因

當天中午,噩耗最終降臨,NASA正式宣布「哥倫比亞號」發生空難,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事後,美國當局立即成立調查小組,全力調查本次航空飛機事故發生的原因。NASA當局選擇從碎片入手,尋找記錄本次飛行記錄儀。在展開大面積的搜索之後,終於發現了記錄儀。通過數據解析後發現,機體左側機翼出現一個小洞,很有可能就是本次空難的原因。隨後NASA當局立即重新調取發射視頻,通過技術處理放大後發現,原來造成機體左側機翼次出現小洞的罪魁禍首,竟然是機體上的三塊泡沫絕緣板。

事故原因

泡沫絕緣板位於太空梭的燃油箱上,由於飛機製造過程中,採用敷設工藝,導致該塊泡沫出現縫隙,發射時,液態氫氣體進入泡沫後,在高溫的環境下不斷膨脹,導致大小約為50釐米寬的三塊泡沫絕緣板碎片脫落,泡沫碎片在脫落後,直接撞穿了左側機翼的強碳隔熱板,左側機翼出現了一個小洞。隨後飛機上升處於高壓環境,泡沫撞擊後,瓦解成為更小的碎片,地面指揮中心也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

就這樣,帶著「問題」的哥倫比亞號飛上了太空,任務結束後,其在返航過程中與大氣層產生劇烈摩擦,超過1400攝氏度的高溫氣體,通過這個小洞進入機體,不斷破壞著機體隔熱板,隔熱板碎裂之後掉落到地面,陸續有目擊者觀察到。失去隔熱板保護的飛機極其脆弱,最終在高溫的環境下,達到臨界點後,哥倫比亞號整個機體全部瓦解,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無一生還。


泡沫竟然能夠撞破「哥倫比亞號」?這讓人難以置信。科學家之後立即展開測試,測試後發現,一塊1.6克的泡沫撞擊「哥倫比亞號」隔熱板,在高速運動下,可以撞出個25釐米寬的洞,可見其威力。而太空梭機體外面覆蓋的隔熱板,是由碳纖維製成的,雖可以耐受1650度的高溫,但是卻經不起撞擊,極其容易破碎,這便是為何這一塊小小泡沫的撞擊,能釀成如此大禍的原因。

隨著飛機解體的謎團一步步被解開,也有人發問,美國並不是第一次發射航空飛機,為何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有消息稱,在哥倫比亞號進入太空第二天,NASA的技術人員,在回看發射視頻時便發現有塊泡沫脫落,當時技術人員也提出要求,觀看哥倫比亞號在太空執行任務的實時狀態,用來評估泡沫掉落對飛機的影響。卻並沒有做出任何行動,這成為了謎團。

還原真相

直到十年後,NASA前飛行主管韋恩·哈爾向媒體爆料,在當時NASA內部人員,已經發現問題並且預計到飛機會失事,但NASA高層卻認為,與其讓太空人知道飛機會失事,還不如讓他們在一無所知中死去。

無論美國航天局NASA是否知曉太空梭最終會瓦解,歸根到底事故發生的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在太空梭發射時,沒有及時發現問題,不夠細心才導致「哥倫比亞號」瓦解,讓7位太空人不幸逝世。

尾聲

這場萬眾矚目的飛行無疑是以悲劇收場,卻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一次壯舉。作為美國第一架航空飛機的「哥倫比亞號,」它本次失事,也為人類探索太空積攢了經驗,同時也在告訴著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路上,必定充滿艱辛。但是相信人類不斷努力,科技不斷提高,最終宇宙不再是束縛人類的枷鎖。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最慘烈的航天悲劇,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NASA卻隱瞞關鍵信息
    今天我們就說下,NASA太空梭的悲劇,5架飛機爆炸了兩架,損失了14名太空人。這在航天歷史中犧牲的太空人數量中佔了絕大多數。很明顯太空梭的夢想看似宏偉,但卻不那麼成熟。只有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NASA才認識到了這一點。先說下太空梭的由來。
  • 太空梭返航失敗,1400度熱氣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
    那是在2003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的過程中,助推火箭外燃料箱上的一塊特製泡沫脫落,砸中了飛機的左側機翼。不過,因為當時太空梭並沒有因此出現異常所以全部工作人員也就沒有在意。但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意外,卻成為半個月後哥倫比亞號機毀人亡悲劇的開端
  • 一個小失誤導致太空梭失事,返航途中解體爆炸,太空人全部遇難
    在美國漫長的航天工程發展史上,就曾發生過關於太空梭的慘烈事故,比如2003年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事故。 「哥倫比亞號」於2003年失事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
  • 2040噸飛機被炸成碎片,7名太空人瞬間融化
    太空梭,就是能夠往返地面和宇宙之間的飛機,可重複使用。與一般的飛機相比,太空梭體型極大。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其外形酷似大型三角翼飛機。它總長56米,翼展在24米左右,起飛重量可達2040噸,起飛總推力可達29.5噸。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最後時刻」被曝光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     本報綜合消息 美國宇航局(NASA)當地時間周二晚間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哥倫比亞
  • 中新社: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 七名太空人罹難
    中新社紐約二月一日電(記者  趙海燕)美國今天又一次發生航天災難,最老牌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完成科學考察任務返回地面時在德克薩斯州上空解體,當地人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並在空中看到火光和碎片飄落。包括兩名女性在內的七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這是美國四十二年載人飛行史上第一次在太空梭返航時發生事故。
  •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解體 7名太空人遇難
    搜狐致網友的感謝信2月1日晚上,當獲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與地面失去聯繫的消息,搜狐網新聞中心在國內商業網站中第一時間報導了這一突發事件的快訊並發布簡訊報導了這一震驚世界的事件,並在最快的時間內推出專題報導。
  • 太空人的足跡——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人
    2003年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時,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德克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哥倫比亞號的失事使得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太空人和物資這一主要作用也暫時被擱置,美國也決心研製更加安全可靠的航天飛行器。
  • 美宇航局公布哥倫比亞號太空人最後生活照(組圖)
    新華網消息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美國宇航局24日公布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時拍攝的92張照片和10小時的錄像帶。  這些照片和錄像帶是搜尋人員在過去3個月的搜尋工作中從8.4萬磅"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中發現的。「哥倫比亞」太空梭上其實共拍攝了337盤錄像帶,但是只有28盤錄像帶還能播放。  這些錄像帶向人們展現了太空人在太空梭上的生活,太空人們享受著太空生活,各自幹著各自的事。
  • 1500℃的高溫空氣湧入太空梭,7位太空人瞬間融化
    ,1500℃的高溫空氣湧入太空梭,7位太空人瞬間融化。技術人員在影像中發現,在「哥倫比亞」號發射後第82秒時,有三塊外部隔熱泡沫從太空梭上脫落,其中的一塊似乎擊中了「哥倫比亞」號的左側機翼。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在「哥倫比亞」號解體的時候,湧入太空梭的空氣溫度高達1500℃,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出發生在「哥倫比亞」號上的悲壯一幕,當1500℃的高溫空氣湧入太空梭時,7位太空人瞬間融化,他們甚至還來不及做出反應。
  • 回眸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宇宙飛船走上了歷史前臺
    航天史上共有2次空難紀錄,一次是1986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名太空人罹難。
  •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歷史上出現的2起太空梭事故歷史上還出現過兩次事故,令人萬分痛心。第1次事故於1986年1月28日發生,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升空後沒多久,便發生一場慘烈的爆炸,震驚了世人。第2場事故最為嚴重,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又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失利了。
  • 美國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事故!7名太空人慘死,竟是因為泡沫塑料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自企業號之後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在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之後,NASA有沒有對內部安全和決策機制進行反思並改進,沒有人知道。2003年1月16日,這個推遲了兩年之久的發射任務終於要進行了,和挑戰者號一樣,也是七名太空人登上了哥倫比亞號,發射日的當天,升空過程很順利,太空梭也按照預定的時間和路線進入到近地軌道。
  •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回航降落時墜毀
    2003年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時,「哥倫比亞」號第28次飛行回航途中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在德克薩斯州中北部地區上空解體墜毀,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導致七名太空人身亡的重大航天事故原因是,起飛時一個較大的脫落物擊中「哥倫比亞」號的左翼前緣。後經查實,泡沫隔絕材料存在缺陷。由於無法回收到泡沫隔絕材料或燃料箱,事故調查委員會沒有對事故原因做出結論,但事故之後進行的實驗證實了泡沫隔絕材料的加裝工藝存在缺陷。泡沫隔絕材料存在的缺陷與材料的化學組成無關,大量實驗證明,用噴射槍來覆蓋泡沫隔絕材料的工藝存在缺陷。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 太空梭返回地球失敗,一團火光急速而下,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但在探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事故,當初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就慘烈至極,無一人生還。2000多度高溫進入,7名太空人瞬間融化這件事情發生在2003年,當時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在高速降落之際,飛機左翼承受不住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隔熱材料崩裂,超2000
  • 一場嚴重事故,高溫空氣進入太空梭內,7位太空人未返回地球!
    進入外太空中的太空人一定是國家頂級人才,他們在進入外太空中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嚴峻訓練,畢竟外太空的環境是人類無法預測,不僅僅要在體能方面合格,心理方面有一定承受力,不然進入外太空後會處於心理崩潰狀態,進入外太空的太空人發生了很多意外,有部分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徹底消失了,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看一下曾經出現重大航天事故
  • 悲壯一幕,1500℃的高溫空氣湧入太空梭,太空人瞬間融化
    ,第二次則發生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地球失敗,在此次事件中出現了悲壯一幕,1500℃的高溫空氣湧入太空梭,7位太空人瞬間融化。技術人員在影像中發現,在「哥倫比亞」號發射後第82秒時,有三塊外部隔熱泡沫從太空梭上脫落,其中的一塊似乎擊中了「哥倫比亞」號的左側機翼。
  • 太空梭返航時解體墜毀,千度熱氣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
    曾經美國在一次航天任務執行的同時,太空梭便出現了意外。這架太空梭在返航的過程當中直接解體導致墜毀。一時之間上千度的熱氣湧入機艙,其中7名任務執行中的飛行員全部遇難。直到現在,這件事情對於全球各國的震撼性還是很大的。說到航天技術發展,美國其實一直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時常走在全球發展的前沿路線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