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烈的航天悲劇,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NASA卻隱瞞關鍵信息

2020-12-04 李論科學

在我看來,當今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以及最能代表人類最強科技的事情,就是上世紀的60年代末,NASA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

雖然這顆星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相比於浩瀚的宇宙來說簡直不值一提,但這也算是人類離開地球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說的那樣,這是他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當然人類能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偉大的科學家以及工程師的智慧,但也少不了那些甘願用生命為人類趟平通往天路的太空人。

他們不僅膽識過人,而且也為人類探索未知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

今天我們就說下,NASA太空梭的悲劇,5架飛機爆炸了兩架,損失了14名太空人。這在航天歷史中犧牲的太空人數量中佔了絕大多數。

很明顯太空梭的夢想看似宏偉,但卻不那麼成熟。只有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NASA才認識到了這一點。

先說下太空梭的由來。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以後,NASA還相繼發射了6次載人登月計劃,除了13號發生小意外以外,總共5次成功,總共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

1972年阿波羅系列任務終止,這項任務花費了NASA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雖說心疼,但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面對傲人的成績,在一陣狂熱之後,NASA就開始思考,每次發射火箭人是回來了,但是所有的設備:火箭啊、軌道器、載人艙全都丟棄了,太浪費了,而且沒有一點科技感。

我們要創新,開發一種推進器能夠、而且軌道器能夠往返於天地、且可以多次重複使用。這樣不僅節省了資源,而且有點外星科技感。於是太空梭就誕生了,它長這樣:

飛機樣子的就是軌道器,分為上中下三段,它可以往返於天地之間,可以繞軌道飛行,太空人在前端居住,中斷可以搭載衛星、實驗儀器,下段為發動機等一些設備。

軌道器返回地球時可以像飛機那樣滑翔進入地球大氣層,最終降落在跑道上。實現重複使用。它的外部貼有2萬塊的防熱瓦,因為太空梭在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速度會達到數十倍的音速;

在於空氣摩擦以後會產生溫度為1500攝氏度的高溫氣體,並且形成電離層,沒有隔熱瓦飛船就會像彗星一樣瞬間被氣化。

兩側外掛兩個固體燃料推進器,這兩個推進器提供了太空梭進入太空80%的推力,分離後可以回收使用。

中間胖胖的那個是外掛的液體燃料儲備箱,裡面有液氫液氧推進劑,為軌道器的主發動機提供燃料,這個玩意最後就扔到太空了,不回收。

可以看出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又一大成就,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偉大的創新,NASA對太空梭當然也就抱有了非常大了期望,而且非常喜愛。

不可否認太空梭時代激勵了一代航天人,使得人類看到了未來航天的新希望,在1981年首次航行以來到2011年退役,30年間總共飛行了135次,參與了很多重大的航天項目(載人飛行、發射回收衛星、建設空間站等等),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事實也證明了,這東西真有點不靠譜,不僅燒錢、關鍵是它要命啊,NASA最後總結出人類未來往返於天地間的太空飛行器絕不是簡單的把飛機綁在火箭上,這樣太危險了。

下面就是兩起由太空梭造成的慘痛的事故,直接帶走了14名太空人的生命。

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發生爆炸。

1986年挑戰者號發生升空,起飛一切順利,但就在15秒的時候,地面人員就看到了太空梭右側懸掛的固體推進器一側冒出了黑煙;

僅僅過了3秒就出現了明亮的火焰,火焰一隻灼燒外掛的液體燃料儲備箱,最後導致液體洩露73秒時,整個太空梭發生巨大的爆炸,在空中解體。

事故調查發現,當時太空人並沒有直接在爆炸中死亡,而是被爆炸巨大的衝擊力推了出去,但是以20倍的地面重力加速度墜入了海洋,也就是說太空人是被摔死的。

導致這場事故的原因是右側固體火箭的一處O型密封圈在低溫下失效導致了,由於失去了密封性,導致燃料洩露,引發了一些列的連鎖反應,造成這次事故。

其實這場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承接製造固體推進器的瑟奧科爾公司,其中的工程師在以往的發生中已經發現了橡膠O型密封圈的問題,這個部位不牢靠。

而且在飛船發射當天氣溫也是格外的低,整個發射臺都結冰了,當時為了發射還專門給飛船除了一次冰,在發射前的13小時,工程師就已經告訴公司推進器密封圈可能已經失效。

但公司最後還是給了NASA可以發射的建議,最終導致了這起事故。

哥倫比亞太空梭,返回地球時解體。

2003年,哥倫比亞太空梭在完成16天的繞地球航行,在返回地球的途中,由於高溫氣體從機翼處進入了太空梭內部,導致了太空梭解體;

再入地球大氣層時的高速也導致了太空人就像流星一樣瞬間被氣化。

而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是16天前,飛船發射時就已經埋下了禍根,當時在飛船發射後的81.7秒,地面人員清楚的看到了從飛船的外掛燃料箱上脫落下來了一塊泡沫;

正好砸中了太空梭的左翼,導致左翼隔熱瓦一部分脫落。形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但是在16天的飛行中NASA從來沒有將這件事告訴飛船上的太空人。

NASA知道他們返回的時候可能會發生危險,也許是抱有僥倖心理,也許是想讓7名太空人在16天的時間內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才隱瞞了這個關鍵的信息。

但是這樣做對太空人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在高興的返回地球的時候,甚至都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就瞬間被高溫氣流殺死。

也許NASA將這件事告訴太空人,他們或許還有自救的辦法,儘管希望渺茫,但想辦法總比等死強。

你覺得呢?太空人有知情權。

這就是為何太空梭被叫停的一大原因,總共就五架飛機,就爆炸了兩架。而且兩架飛機就帶走了14名太空人的生命;

如果太空梭現在還服役,它永遠都是一顆定時炸彈。而且把飛機綁在燃料箱上,其實就像是在飛機外綁了一個定時炸彈。

其次就是太空梭並非NASA想像的那樣省錢,反而更加燒錢,比傳統的火箭發射要昂貴的多。十分不划算,總體下來還不如發射火箭方便、安全。

最後就是太空梭也沒有像NASA想像的那樣可以快捷的、多次重複的往返於天地,上文也說了,太空梭來回一次,經歷的環境非常嚴酷,對發動機、材料要求相當高;

使用壽命會大幅縮減、老化的非常快,維護起來困難,花費也大,而且會留下未知的安全隱患。

因此NASA最後就想通了,不再搞太空梭了。2011年之後美國的太空人想去空間站都是買船票坐俄羅斯的聯盟號上去的。

最後最後,我們應該記住這些航天員為人類所作出的貢獻。不要看這個職業很風光,現在讓我去外太空,我還不一定想去呢!因為我害怕...

但航天員認為這就是自己的榮耀,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向他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返航時7名太空人瞬間氣化
    2003年2月1日,人類航天史上,第二次嚴重的太空梭事故發生了,這就是人盡皆知的「哥倫比亞號」事件。同年1月,美國七位太空人在萬眾矚目下,登上了「哥倫比亞號」,執行為期十七天的太空科研任務,本次也是哥倫比亞號,第28次執行飛行任務。
  • 史上最慘烈飛彈爆炸事件,一聲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作為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製洲際飛彈,歷史上曾發生過一次慘烈的飛彈爆炸事件,巨響傳來,160名專家瞬間「氣化」。 蘇聯是一個強大且神奇的國家,蘇聯軍人做出過許多令人嘖嘖驚嘆的奇事,也搞出過讓人哭笑不得的烏龍,甚至還出現過慘烈異常的事故。
  • 一個可避免的悲劇:因NASA刻意隱瞞,太空人回家路上缺氧而死
    這是一場悲劇,可是真正讓人耿耿於懷的是,這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如果不是NASA的刻意隱瞞,或許,這7位太空人都能擁有美好的生活。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這7名太空人戰戰兢兢地過了15剛開始進入大氣層的時候一切都很正常,可是當天上午9點,哥倫比亞號分解,7名太空人全部殉職,死因是鈍器傷和缺氧。如果是高溫導致的瞬間死亡,或許這七名太空人還沒那麼痛苦,可是他們是因鈍器和缺氧死亡的。他們在為航天業付出,可是卻倒在了回家的路上,一點點失去生的希望。
  • 只因一條小裂縫,7名太空人瞬間喪生,美國航天事業一度停擺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在航天事業上的發展也進步神速。上世紀開始,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對航天事業的探索。當時蘇聯最先登上太空,美國也不甘落後,積極研究載人登月。但美國在探索載人登月的過程中,也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重大事故。
  • 太空梭返航失敗,1400度熱氣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
    世界航天史上曾發生過一起十分慘烈的事故但正是這個不起眼的小意外,卻成為半個月後哥倫比亞號機毀人亡悲劇的開端左翼的隱患再也支撐不住,隔熱材料開裂導致1400多度的高溫空氣瞬間竄入艙室內部,裡面的7名太空人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就在第一時間被全部融化。
  • 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因一小條裂縫,2000度高溫瞬間湧入機艙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所謂的第一強國,其航天史上就有過很多事故,其中最為慘烈的,就要數「挑戰者號」載人火箭的失事,據悉只是因為一條非常小的裂縫,2000多度的高溫瞬間就湧入了機艙,這次嚴重的事故導致了船上7名太空人無一人生還。
  • 航天史上的悲劇!三名太空人曾出色完成航天任務,最後死在回來的路上
    眾所周知,要想實現航天事業的發展,就離不開太空人,而太空人在執行航天任務時,無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聯盟11號與挑戰者號的空難成為航天史上最為慘烈的悲劇。
  • 2000度高溫湧入機艙,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事故原因難以置信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在航天領域上細節卻決定著生死,容不得半點馬虎。太空梭是一種非常先進且可以重複利用的太空飛行器,在探索宇宙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美蘇冷戰時期,競爭的火苗燒到了宇宙,這也使得兩國在航天領域上發展飛速,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但在航天工程的發展史上曾出現過極其慘烈的事故,其中最為慘烈的就是「挑戰者號」載人火箭的失事,據資料顯示,當時因為一個細節的失誤,2000多度的高溫瞬間湧入機艙,導致7名太空人瞬間被融化,無一人生還。
  • 飛彈發射前突發意外,現場火光沖天,160名科學家瞬間被「氣化」
    此前,蘇聯發生過一次重大事故,洲際飛彈發射前突發意外,現場火光沖天,160名專家瞬間被「氣化」。蘇聯科學家不負眾望,如期研發出了洲際飛彈,但在飛彈升空前30分鐘,由於人為原因製造了一場悲劇。當時,蘇聯計劃用大型吊車將這枚「P-16」洲際飛彈直立在發射場地,經過檢查後發現有一部分燃料滲漏到鍋爐泵處,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搶修,不料第二節引擎被點燃,導致洲際飛彈發生爆炸,引發大火。
  • 太空梭返回地球失敗,一團火光急速而下,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但在探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事故,當初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就慘烈至極,無一人生還。2000多度高溫進入,7名太空人瞬間融化這件事情發生在2003年,當時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在高速降落之際,飛機左翼承受不住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隔熱材料崩裂,超2000
  • 悲劇!三名太空人全身血管破裂而死,用生命警醒了世界各國
    因為太空人是一個危險係數極大的職業,太空充滿了未知的危險,為了祖國和全人類的航天事業他們挺身而出。在整個人類航天史上,有過耀眼的成績,比如美國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也有過慘烈的悲劇,比如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3名太空人慘死的航天悲劇。當初美國冷戰時期,兩國為了一較高低,在各個領域展開了瘋狂的競賽,不僅是軍事領域,還包括航天領域。
  • 美國「血的教訓」2000℃熱氣湧入機艙艙內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在美國航天工程的發展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極其慘烈的事故,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了。作為美國首架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總重量超過了2000噸,在某次升空任務中,意外發生了。在升空過程中,助推火箭外燃料箱上的一塊特製泡沫不幸掉落。
  • 美國「血的教訓」,2千℃熱氣湧入機艙,艙內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
    在美國航天工程的發展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極其慘烈的事故,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了。作為美國首架服役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總重量超過了2000噸,在某次升空任務中,意外發生了。在升空過程中,助推火箭外燃料箱上的一塊特製泡沫不幸掉落。
  • 2040噸飛機被炸成碎片,7名太空人瞬間融化
    與一般的飛機相比,太空梭體型極大。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其外形酷似大型三角翼飛機。它總長56米,翼展在24米左右,起飛重量可達2040噸,起飛總推力可達29.5噸。  2003年1月,哥倫比亞號在返回途中發生意外,飛機在空中解體墜毀,2040噸飛機被炸成碎片,機上7名太空人瞬間融化。事故發生後,相關人員找到哥倫比亞號外部燃料箱約50萬碎片,並將其重新拼在一起。
  • NASA航天局在太空探索任務中,所隱瞞的世人皆不知的可怕真相
    在人類徵服太空的過程中,總是會伴隨著失敗和事故,如果說世界上最慘烈的航天事故,那就是美國的「哥倫比亞號」航天事故,7名太空人全部喪生,這個事故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技術原因,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NASA在事故中隱瞞了最關鍵的信息,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自科技力量足夠強大後,各個國家著重發展航天技術,試圖在這一領域有質的飛躍,經過幾十年的沉澱,人類的航天史拉開完美的序幕。第1次事故於1986年1月28日發生,當時美國的挑戰者號升空後沒多久,便發生一場慘烈的爆炸,震驚了世人。第2場事故最為嚴重,在2003年2月1日,美國又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失利了。由於太空中遍布高溫,1500攝氏度的溫度直衝衝湧入太空梭,帶來非常可怕的災難。太空梭重返地球失事,1500度高溫竄入機艙,7名太空人被融化!
  • 5大慘烈的太空災難,第1大災難7名太空人遇難,太悲壯
    乘著火箭飛天是一件很危險的任務人類為了探索太空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遭遇過很多挫折許多傑出的太空人為了人類的太空夢而獻出了生命今天我們要盤點五大太空災難第五大,1971年三名蘇聯太空人在脫離減壓事故中喪生空間站排氣閥意外打開
  • 美國挑戰者號悲劇20年 航天事業仍是最尖端挑戰
    新華社發  新華網華盛頓1月30日電 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日前舉行了「挑戰者號」悲劇20周年紀念。在美國,先後有17位太空人為航空航天事業犧牲,他們分別來自「阿波羅1號」宇宙飛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 月球背面的秘密,阿波羅太空人聽到神秘聲音,NASA隱瞞47年
    月背聽見神秘聲音潮汐鎖定是小天體環繞大天體時普遍會發生的現象,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差的不大時,各自都會被對方潮汐鎖定,由於潮汐鎖定效應,月亮繞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周期相同,都是 27 天 7 小時 43 分11.47 秒,因此在地球上,我們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與幾億年前恐龍看到的月亮,依然是同一面。
  • 2000噸飛行器6萬米高空解體 20萬塊碎片散落 7名航天員1000億損失
    哥倫比亞號作為美國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太空梭,揭開了航天史上的新一頁,哥倫比亞號於1984年第一次執行任務,至2003年總計完成飛行任務27次,而在第28次執行任務時,發生了太空梭史上數一數二的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