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雷克斯吊載「發現號」「企業號」太空梭
由於從波音-747運載機上卸載太空梭時需要工人在活動負載下操作,因此需要考慮到額外的安全因素。「美國航空航天局要求將CC2800-1起重機的安全餘量由15%提高至25%,這是一個大的安全因素」,Signorelli提及到。 當天夜間,當機場活動停止並且無風時,洛馬公司和聯合航天聯盟公司的起重機機組人員開始卸載「發現號」太空梭。
-
一波三折終發射 美"發現"號太空梭成功升空
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因安全故障數次推遲發射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終於成功升空,7名太空人將承擔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任務。據美國媒體報導,「發現」號太空梭當天傍晚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並將於17日到達國際空間站。機上7名太空人包括指令長李·阿爾尚博、飛行員託尼·安東內利和其他5名專家。
-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空難罕見細節曝光,竟沒準備逃生系統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霧氣籠罩中往發射架移動。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為高擬真結構測試體1986年1月28日,在升空高度達到大約10英裡(約合16公裡)後,「挑戰者」號發生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調查發現這場空難事故由其中一個火箭發出故障所致。
-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
「挑戰者」號空難後,宇航局的太空梭計劃暫停3年。1988年9月29日,「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挑戰者」號空難後,太空梭計劃暫停3年。 在最近去世的祖母家的閣樓,網名「美國鬍子」的Reddit用戶發現了這些照片而後上傳到網上,紀念這場發生在大約30年前的空難事故。「美國鬍子」表示他的祖父是宇航局的一名承包商,這些照片是當時的一位同事給祖父的。後來,祖父遺失了這些照片,儘管找了很長時間,最終也沒有找到。
-
光輝的一生——發現號太空梭兩億千米的太空徵程
發現號在美國太空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1986年,由於固態火箭推進器故障引起連鎖反應,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73秒後爆炸,7名航天員喪生,這直接導致美國太空梭發射經歷了兩年半的停滯。發現號在此期間也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升級。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返回地球
這張7月19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離開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 「阿特蘭蒂斯」號7月8日升空,定於21日重返地球,將與另兩架太空梭在博物館「安度晚年」。 新華社/路透 阿特蘭蒂斯」號開始返航,21日落地 是美太空梭第135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 太空梭項目30年歷史畫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19日終止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狀態,開始啟程返回地球,從而結束美國太空梭機群最後一次飛行,為太空梭項目
-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7月8日最後1次飛往太空
2011年6月1日凌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結束其「謝幕之旅」。中新社華盛頓6月28日電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28日宣布,「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於7月8日最後一次執行太空任務,運載物資飛往國際空間站。這也將是美國太空梭項目終結之前的最後一次太空飛行,因此堪稱美國太空梭的「絕唱之旅」。
-
暴風雪號太空梭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暴風雪號發射瞬間照片作者不詳暴風雪號(Буран)是前蘇聯暴風雪計劃中,唯一一架發射升空的太空梭,這架飛機的代號貌似是「11F35 K1」~而這架太空梭也只進行過這唯一的一次發射~1988年11月15日發射升空之後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時間來到了1986年1月28日,此時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已經準備就緒,包括麥考利夫在內的7名太空人已經在太空梭的密封艙中待命,而在六公裡以外,是觀看此次太空梭發射的看臺,這個看臺可以容納超過1000名的觀眾,而其中也包括麥考利夫以及其它太空人的家人。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時間來到了1986年1月28日,此時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已經準備就緒,包括麥考利夫在內的7名太空人已經在太空梭的密封艙中待命,而在六公裡以外,是觀看此次太空梭發射的看臺,這個看臺可以容納超過1000名的觀眾,而其中也包括麥考利夫以及其它太空人的家人。
-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8月9日發射升空圖文實錄
4點21分:機組成員完成起飛前常規檢測,準備關閉太空梭艙門。 4點40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技術故障,天氣狀況良好。 4點55分:工作人員在白屋內開始對艙門進行密封檢查 5點00分:地面檢測人員發現與太空梭相連的一處開關出現小問題,重新開啟艙門並再次進行封閉。 5點07分:在外部液氧罐支架泡沫上發現一個微小裂痕,指揮中心表示,不影響繼續發射。
-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可能推遲到明年2月發射。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可能推遲到明年2月發射。據英國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11年終止其太空梭項目,目前正在處理數以千計的項目資料,並出售部分舊的電子設備。 路透社援引這份報告報導,這一事件涉及航天局設在4個州的機構。航天局總審計長保羅·馬丁說,調查人員發現「嚴重違反」信息安全規定事件,可能導致太空梭和航天局其他項目相關敏感信息洩露。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美國「哥倫比亞」號是人類第一架太空梭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投入商業運行的太空梭,也是人類第一架投入實用的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飛,其間曾進行過數次現代化改造。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挑戰者號太空梭到底是如何爆掉的?(完整篇)
然後太空梭帶著巨大的燃料罐繼續往上飛。即使整個燃料罐的液氫都燒完,此時整個組合體的速度仍然在7公裡每秒上下。此時太空梭還不能入軌,必須依靠軌道器上本身的燃料和氧化劑再助推幾十秒才能達到入軌速度,因此太空梭算標準的1.5級入軌的飛行器。太空梭這個系統在使用的幾十年裡,發生了2次大事故,給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1986年的挑戰者號的凌空爆炸。
-
真實的「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為何夢碎蘇聯
「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尺寸比美國的太空梭稍大,但因為沒有主發動機的原因,在重量上比美國的太空梭還輕5噸左右。這樣使得「暴風雪」號有了更多的有效載荷,這也是蘇聯為「暴風雪」號研發如此多武器系統的基礎。雖然「暴風雪」號太空梭沒有主發動機,但其搭載了一套非常討巧的組合動力系統。
-
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坐著駁船搬家
「企業」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Enterprise,NASA編號OV-101),或被譯為進取號,是美國建造的第一架太空梭。2012年6月,「企業」號從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烏德瓦-哈茲」中心搬家,被送往「無畏號」航母海空天博物館永久陳列。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喜、樂、憂、哀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太空返回地面時解體。美國於1972年7月開始研製太空梭,1976年9月第一架太空梭的軌道器「企業號」出廠,它在地面和馭在波音747飛機上進行了各種實驗,取得了一定數量的研究成果;隨後又生產出「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等數架太空梭,最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成為「首航者」。
-
奮進號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年內將最後一飛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9日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新華網華盛頓3月9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發現」號太空梭9日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在完成最後一次國際空間站之行的同時,也結束了近27年的飛行生涯。美國航天局電視臺的直播畫面顯示,「發現」號著陸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9日11時57分(北京時間10日零時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