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2020-12-04 搜狐網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當時正在遙遠的猶他州觀看電視直播的兩個人對這一結果並不感到意外。這兩人都是為太空梭設計、製造固態燃料火箭助推器的莫頓-瑟奧科爾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一個名叫羅傑•博伊斯喬利,另一個是他的頂頭上司鮑勃•埃比林。

  在「挑戰者」發射前幾分鐘,博伊斯喬利在瑟奧科爾公司會議室門外焦急地踱來踱去。埃比林希望博伊斯喬利到會議室觀看太空梭發射的現場直播,一開始,博伊斯喬利告訴埃比林:「不,我不想看發射,我不想看到發射失敗。」

  就在前一天的傍晚,博伊斯喬利和埃比林通過電視會議,足足花了6個小時,力勸美國宇航局推遲「挑戰者」的發射,因為在此之前,他們二人都被告知,佛羅裡達的氣溫已經降至0℃以下。他們知道,這樣的條件對火箭助推器的性能將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瑟奧科爾公司高層給了他們當頭一棒,公司向宇航局作出了「可以發射」的建議!

  倒數計時開始後,他們二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讓他們感到慶幸的是,「挑戰者」平穩地離開了發射臺升空了!博伊斯喬利轉向埃比林:「我們剛剛躲過了一顆子彈!」因為按他們的分析,「挑戰者」會在平臺上爆炸。然而就在兩人都想長長地舒口氣的當兒,「挑戰者」升空後的第73秒鐘,他們面前的電視屏幕突然煙霧瀰漫,二人的心跳當時幾乎停止了。

  1986年7月,在接受了總統委員會關於「挑戰者」災難的聽證後,博伊斯喬利便離開了設在猶他州北部瓦薩奇山脈深處的瑟奧科爾試驗場。

  工程師驚悉發射隱患

  博伊斯喬利在總統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對瑟奧科爾公司的經理們連連發炮。他的做法受到公司的指責,公司認為他不該把相關的文件披露給總統委員會,同事們更是對他懷恨在心,因為他打碎了他們的「金飯碗」。

  「挑戰者」爆炸15年後的今天,瑟奧科爾公司的試驗場仍然嚴禁外人入內,但該公司的火箭公園向遊人開放。公園裡擺放了大約20多部各種型號的火箭發動機,一臺長達126英尺的固體燃料發動機與其他的發動機放在一起,如同鶴立雞群,太空梭進入軌道的動力,大部分都是由這種發動機提供的。

  每一枚火箭助推器都要在填裝數百萬磅的固態助推燃料後送往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由於沒有鐵路可以運輸126英尺長的物體,所以,瑟奧科爾公司不得不把火箭分成幾部分用船運到佛羅裡達,在發射現場進行組裝。

  博伊斯喬利說:「這些鋼圈看上去很結實,很牢固,但點火後,每個部分由於受到巨大壓力,都會像氣球一樣被『吹』起來。這樣,就需要在各部分的接合處採用鬆緊帶來防止熱氣跑出火箭。」這份工作由兩條名為「○圈」的橡膠帶完成,它們可以隨著鋼圈一起擴張,並能彌合縫隙。如果這兩條橡膠帶與鋼圈脫離哪怕0.2秒,助推器的燃料就會發生洩露,固態火箭助推器就會爆炸。

  「挑戰者」發射那天,天氣非常寒冷。氣溫降低後,這些「○圈」就變得非常堅硬,伸縮就更加困難。堅硬的「○圈」伸縮的速度變慢,密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雖然那可能只是零點幾秒的時間,但足以把一次本應成功的發射變成一場災難。

  「挑戰者」的悲劇在於,博伊斯喬利在發射前6個月就對「○圈」提出質疑,因為一年前他曾親自跑到佛羅裡達,對上一次發射時使用的火箭進行了檢查,讓他吃驚的是,第一層「○圈」失靈,熱氣跑了出來,幸運的是,第二層「○圈」攔住了熱氣。博伊斯喬利現在仍保存著當時拍攝的「○圈」照片,本應是蜜色的潤滑油被燻成了黑色。第一層「○圈」的很多部分不見了,很顯然,它們被烤焦了。他說:「我看到這一切時,心口像堵上了一團棉花。那次發射,太空梭竟然沒有爆炸,簡直是奇蹟!」

  博伊斯喬利的分析引起了宇航局的注意,把「○圈」列入需要認真檢查名單。瑟奧科爾公司也成立了一支「特遣部隊」,專門解決這一問題。然而,由於器材和人手短缺,課題進展緩慢。作為「特遣部隊」一員的博伊斯喬利給瑟奧科爾公司副總裁發去一件備忘錄,請求對「○圈」進行全面的更嚴格的試驗。他在備忘錄中寫道:「我誠實地說,我真的非常擔心,如果我們不迅速採取措施,不僅發射會失敗,連發射平臺也會付之一炬,而最嚴重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人機俱毀!」

  「挑戰者」原定1月25日發射,但因為天氣惡劣而二度推遲。當太空人們各就各位,準備最後的倒計時時,工作人員突然發現他們死活拿不下太空梭艙門上的把手!折騰了整整5個小時,最後依靠鋸子才總算把艙門關好。

  取悅顧主釀大禍

  那天下午,卡納維拉爾角的氣溫驟降,發射小組需要聽一聽專家們的意見。下午6點左右,電話打到猶他州,問瑟奧科爾公司的專家們是否對零下5℃發射他們的火箭存有疑慮。專家們的回答是「是」。

  接著,發射現場又把電話打到阿拉巴馬州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宇航局火箭專家那裡。太空梭項目辦公室的朱德森•洛文古德接了電話。那天晚上,馬歇爾中心的專家們的確認真地聽取了博伊斯喬利和他的同事關於推遲發射的分析,但他們感覺,他們聽到的都是一些情緒化的東西,理性的東西太少。雖然博伊斯喬利也出示了一些數據,但都不是決定性的。

  瑟奧科爾公司的底線是,它不希望依據它的資料庫之外的數據飛行,也就是說,氣溫低於零下12℃絕對不能飛,這是迄今為止記錄的發射時的最低氣溫。博伊斯喬利也表示,一年前他檢查的「○圈」遭到破壞,主要原因就是氣溫太低。

  討論進行了近5個小時,宇航局終於表示,它不會不聽火箭設計者的建議而強行發射。就在這個時候,瑟奧科爾公司副總裁請求暫停會議5分鐘。接著,瑟奧科爾總裁傑裡•馬森就開口說:「我們必須作出一個可操作的決定。」博伊斯喬利馬上意識到,公司主管為了取悅最主要的客戶———宇航局,態度已從「不要發射」變成了「可以發射」。

  公司內部的討論持續了不是5分鐘而是30分鐘。包括博伊斯喬利在內的工程師被排除在外,4名高級經理投票贊成發射。博伊斯喬利站起來,抓起那張被燒毀的「○圈」的照片,放到4名高級經理面前的桌子上。但他們連看都不看。老闆隨即接通了電視會議,通知宇航局,瑟奧科爾的態度有了變化,「挑戰者」可以發射。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宇航局一直在詢問瑟奧科爾公司關於發射的問題,但就是沒有問一問瑟奧科爾高層為什麼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們只是請瑟奧科爾公司把他們改變主意的原因寫成文字。當載著新建議的傳真在午夜時分傳到卡納維拉爾角時,宇航局已經下定了在第二天上午發射「挑戰者」的決心。悲劇於是發生了……

  

(責任編輯:koko)

相關焦點

  • 32年前:「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
    32年前,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不到10秒鐘後,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而飛船上的7名太空人全部罹難。事後,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
  • "業餘視頻"揭示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過程(圖)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導致7位太空人喪生「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時被白煙包裹著「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僅73秒就發生爆炸  【搜狐科學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一段珍貴的美國宇航局「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業餘視頻」新鮮出爐,為科學家調查該太空梭失事提供重要資料。
  •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
    」號飛向天空,一切看起來非常順利,但災難很快就要發生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照片公布(7)[導讀]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等待發射。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等待發射。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細節分析(上)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兩天的推文中,分別提到了太空梭和固體大型火箭。而過去同時具備這兩樣的大型飛行物就是超級大國的太空梭系統。因此要區分單純的太空梭軌道器和完整的太空梭系統的差異。單純的軌道器自然就是平時說的太空梭。但是單純這樣一個「飛機」是根本無法飛行的。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時間來到了1986年1月28日,此時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已經準備就緒,包括麥考利夫在內的7名太空人已經在太空梭的密封艙中待命,而在六公裡以外,是觀看此次太空梭發射的看臺,這個看臺可以容納超過1000名的觀眾,而其中也包括麥考利夫以及其它太空人的家人。
  • 挑戰者號緣何爆炸?12億美元的太空梭,毀於900美元
    時間來到了1986年1月28日,此時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已經準備就緒,包括麥考利夫在內的7名太空人已經在太空梭的密封艙中待命,而在六公裡以外,是觀看此次太空梭發射的看臺,這個看臺可以容納超過1000名的觀眾,而其中也包括麥考利夫以及其它太空人的家人。
  • 太空史上最大慘劇: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年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殉職。這次事故,是美國宇航局也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劇。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O-ring」( O型環)。
  • 天文史上的今天 |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
    ▼「挑戰者號」太空梭首次飛行,STS-6任務徽標 / NASA1986年1月28日,美國「 挑戰者號」太空梭凌空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在遇難的太空人中,還包括了第一位太空教師克裡斯塔·麥考利夫。那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
  •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起飛後的爆炸原因:一個不起眼的橡膠O型圈
    有篇課文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讀過:「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約1分12秒後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
  • 資料圖片:被打撈上來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殘骸
    打撈上來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殘骸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載7名太空人,進行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這一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在人們目送之下,豎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臺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釀成了一場慘禍。圖為打撈上來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殘骸。
  • 挑戰者號太空梭到底是如何爆掉的?(完整篇)
    然後太空梭帶著巨大的燃料罐繼續往上飛。即使整個燃料罐的液氫都燒完,此時整個組合體的速度仍然在7公裡每秒上下。此時太空梭還不能入軌,必須依靠軌道器上本身的燃料和氧化劑再助推幾十秒才能達到入軌速度,因此太空梭算標準的1.5級入軌的飛行器。太空梭這個系統在使用的幾十年裡,發生了2次大事故,給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1986年的挑戰者號的凌空爆炸。
  • NASA首次展出挑戰者號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殘骸
    【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地球報導)事隔數十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舉辦展覽,首次向公眾展出太空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殘骸。
  • 為什麼印度緊急停止了探月發射,差點與挑戰者號太空梭一樣爆炸
    美國專家解釋:為什麼印度在最後時刻停止了月球-2號的發射GSLV MK-III是印度推力最強大的火箭,重達640噸,高144米。 火箭的第一級包括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有兩個Vikas發動機,第三級有低溫液氫液氧發動機。
  • 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原標題:歷史悲劇:「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29周年紀念     中新網1月29日電 1月28日是美國宇航局「挑戰者」號事故發生29周年紀念日。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於當天上午11時38分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 資料圖片: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瞬間
    航空知識網站-星戰工作室/圖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載7名太空人,進行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這一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在人們目送之下,豎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臺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釀成了一場慘禍。圖為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瞬間。
  • 1986年的今天,挑戰者號座艙被尋獲,太空人並非死於太空梭爆炸
    ,太空梭是被炸毀者。起因是固體火箭密封圈失效導致高溫氣體洩漏,破壞了中部的燃料箱導致爆炸。這是一起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具體在1月28日的文章中有介紹。  1986年1月28日上午,太空梭升空後的時間72.284秒,右發固體推進器脫離主結構;72.525秒,太空梭受到一個可感知的橫向推力;半秒之後,感覺出了問題的飛行員Michael Smith發出一聲「啊~哦」,這是挑戰者號最後的通信記錄。
  • 【歷史】「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三十周年祭 兇手竟然是……
    2016年,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墜毀30周年之際,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紀念活動。
  • 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爆炸驚人相似
    東方網2月2日消息: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昨天在高空分裂解體,導致7人死亡。這震驚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聯想到十六年前相差不到幾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戰者號的悲劇。比較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媒體認為,這些巧合,簡直是小說也杜撰不出來的情節。
  • 回眸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宇宙飛船走上了歷史前臺
    航天史上共有2次空難紀錄,一次是1986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名太空人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