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是燃料箱爆炸,太空梭是被炸毀者。起因是固體火箭密封圈失效導致高溫氣體洩漏,破壞了中部的燃料箱導致爆炸。這是一起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具體在1月28日的文章中有介紹。
1986年1月28日上午,太空梭升空後的時間72.284秒,右發固體推進器脫離主結構;72.525秒,太空梭受到一個可感知的橫向推力;半秒之後,感覺出了問題的飛行員Michael Smith發出一聲「啊~哦」,這是挑戰者號最後的通信記錄。
時間73.162秒,大爆炸開始。此時的挑戰者號處於15公裡的高空,所有現場、電視機前的觀眾,甚至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都相信太空人此時已經遇難。對太空人而言,這可能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但所有人都錯了。爆炸之後的三分鐘裡,太空人仍然活著
事故發生後,搜救工作隨即展開。3月7日,搜救船USS Preserver的聲納探測到太空梭座艙位置,次日潛水員水下實地證實,之後打撈。
根據分析,在爆炸發生瞬間,座艙承受過載為12~20G,兩秒之後過載降至4G,10秒後座艙呈自由落體狀態。這樣的過載,人類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打撈出來的座艙底部完整,說明爆炸發生時,座艙並未受到破壞,在15公裡的高空仍然保持氣密性;飛行員跟指令長的氧氣包已經打開,而這動作只有在他們背後的Judith Resnik能做到;飛行員右手的一些應急開關處於打開狀態,而經過反覆測試,不論受到怎樣的衝擊,這些機械開關的狀態都不會改變,唯有人力才能改變。
這一切都說明,在爆炸發生後的兩分四十五秒的時間裡,這些太空人一直在努力求生,直至座艙撞入大海。
計算出的撞海速度約為100米/秒,造成200G過載,這是人類不可能承受的。
當年七月28日,事件發生半年時,NASA發布了一份報告,認為
一、挑戰者號太空人的死因不能完全肯定。
二、爆炸所產生的力量不足以對太空人造成致命或者嚴重傷害。
三、爆炸發生後,機組成員可能,但不肯定因座艙失壓而失去意識。
感覺,這是在安慰那些太空人的家人吧。
指令長Dick Scobee多年的摯友、太空人Robert Overmyer說道:」我不但跟他飛過,我們還共同買了一架飛機,我知道他會盡一切可能挽救機組成員的生命,但他只能絕望地駕著那沒有機翼的飛船墜入海中……那時,他們都活著」
七名太空人的名字是:
Francis R. Scobee, 指令長
Michael J. Smith, 飛行員
Ronald McNair, 任務專員
Ellison Onizuka, 任務專員
Judith Resnik, 任務專員
Gregory Jarvis, 試驗專員
Christa McAuliffe, 試驗專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