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可能推遲到明年2月發射。

2020-12-01 科教臺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可能推遲到明年2月發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7日公布一份審計報告顯示,這家機構出售一批舊電腦和部件過程中未將電腦中敏感數據刪除。據英國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11年終止其太空梭項目,目前正在處理數以千計的項目資料,並出售部分舊的電子設備。

  路透社援引這份報告報導,這一事件涉及航天局設在4個州的機構。航天局總審計長保羅·馬丁說,調查人員發現「嚴重違反」信息安全規定事件,可能導致太空梭和航天局其他項目相關敏感信息洩露。

  佛羅裡達州約翰·甘迺迪航天中心14臺電腦未確認敏感信息已刪除,其中10臺電腦已出售。另外,甘迺迪航天中心和維吉尼亞州蘭利研究中心的一些電腦硬碟失蹤。甘迺迪航天中心一些失蹤硬碟不久出現在一個廢品桶裡。

  調查人員發現,一些待售物品標有航天局網際網路協議地址。這份報告說,黑客可能利用這些地址入侵航天局內部電腦網路。

  美國全部太空梭定於明年退役。航天局正處理數以千計的太空梭項目相關物品。

  馬丁說,航天局需要採取「協調、有力的行動」處理這一事件。

相關焦點

  •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因技術故障推遲發射
    美國航天局29日宣布,由於「奮進」號太空梭附屬電力裝置加熱器出現技術故障,其發射將至少被推遲到下周一(5月2日)進行。美國航天局表示,「『奮進』號的發射將不會早於5月2日14時33分(北京時間3日2時44分),工程師需要足夠時間處理導致今天發射被推遲的故障。」
  • 外媒: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發射時間將再度推遲
    據國外媒體28日報導,美國宇航局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27日表示,由於工程師們正在研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外燃料箱裡的接線器問題,所以該機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將再次推後幾天,甚至數周。
  • 一波三折終發射 美"發現"號太空梭成功升空
    美國東部時間3月15日,因安全故障數次推遲發射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終於成功升空,7名太空人將承擔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任務。據美國媒體報導,「發現」號太空梭當天傍晚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並將於17日到達國際空間站。機上7名太空人包括指令長李·阿爾尚博、飛行員託尼·安東內利和其他5名專家。
  • 美國韋伯望遠鏡發射又延期 此前從本世紀初推遲到明年3月
    周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耗資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時間從明年3月推遲到明年10月31日,原因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其他技術挑戰。該望遠鏡最初構想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計劃在21世紀初發射,但其主要製造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開發上遇到了許多問題,使得其成本翻了一番。「韋伯太空望遠鏡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太空觀測站,也是我們的首要科學任務,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一直在努力保持進展。」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託馬斯·祖布亨說。
  • 載人龍飛船推遲發射,聯盟號高速發射在即,美國還要向俄羅斯低頭
    蘇聯曾經進行過太空梭的研製,但是始終堅持了宇宙飛船的研製和使用,這個造就了俄羅斯在載人航天技術上的領先地位。NASA宣布,原定10月30日發射的載人龍飛船計劃將被推遲,根據最新的消息是在11月進行發射,屆時會有3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日本太空人搭乘載人龍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
  • 為什麼印度緊急停止了探月發射,差點與挑戰者號太空梭一樣爆炸
    美國專家解釋:為什麼印度在最後時刻停止了月球-2號的發射GSLV MK-III是印度推力最強大的火箭,重達640噸,高144米。 火箭的第一級包括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有兩個Vikas發動機,第三級有低溫液氫液氧發動機。
  • 忽聞北鬥衛星發射推遲,哪些大人物沒被火箭發射放過鴿子?
    原定於2011年4月29日下午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的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因出現技術故障而被推遲至少,其發射至少將被推遲至5月2日進行。
  • 挑戰者號隕落,國際信任全失——淺談美國太空梭的第一段始末
    原想取代一次性飛行器的太空梭竟然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財政負擔。太空梭發射過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阿拉伯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商業衛星,也為美國國內的廣播公司,如AT&T和RCA發射過衛星。但是為了吸引客戶,顧客支付的價格只有太空梭發射成本的幾分之一。
  • SpaceX推遲重啟發射日期至明年1月
    最新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預計將在明年1月重啟發射火箭活動。馬斯克心急也沒用! SpaceX推遲重啟發射日期至明年1月SpaceX表示,他們正在敲定9月份火箭爆炸調查的最終結果,計劃於明年1月初重啟發射火箭活動。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 阿聯與美國比賽推遲火星探測器發射
    2020年7、8月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時間。今年原本有四個火星探測器要發射分別是: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俄羅斯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的火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其中俄羅斯與歐洲航天局合作的火星探測器因新冠肺炎已確認推遲到2022年發射。
  • 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發射升空(圖)
    美國東部時間8日晚上19時38分(北京時間9日上午7時38分),「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搭載7名太空人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太空梭第21次飛往國際空間站,也將是美國太空梭今年的首次飛行。    「亞特蘭蒂斯」號此次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空間站運送組件,安裝新的太陽能電池板,繼續進行空間站的建設。「亞特蘭蒂斯」號預計將執行11天的太空飛行任務。此次發射延遲了3個月,這是由於冰雹砸壞了「亞特蘭蒂斯」號外部燃料箱。
  • 美國奮進號太空梭8月9日發射升空圖文實錄
    4點21分:機組成員完成起飛前常規檢測,準備關閉太空梭艙門。  4點40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技術故障,天氣狀況良好。  4點55分:工作人員在白屋內開始對艙門進行密封檢查  5點00分:地面檢測人員發現與太空梭相連的一處開關出現小問題,重新開啟艙門並再次進行封閉。  5點07分:在外部液氧罐支架泡沫上發現一個微小裂痕,指揮中心表示,不影響繼續發射。
  • 2020聖誕節推遲到明年1月9號是什麼意思?聖誕節為什麼會推遲到1月9...
    聖誕節推遲到明年的1月9號是什麼梗?馬上快到聖誕節了,很多小夥伴們都很期待呢。最近網上流行了一個「聖誕節推遲到明年的1月9號的梗,對於這個梗很多小夥伴們都不太清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聖誕節推遲到明年的1月9號梗的出處及含義,具體原因是什麼,其實這是大家開玩笑的一種說法,因為今年的疫情原因,入境需要隔離十四天,所以有了今年的聖誕節推遲到1月9日,因為聖誕老人到國內還要被隔離15天這個說法。
  • 發現隱患後卻沒有進行處理,發射升空73秒後,太空梭解體
    1977年,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試飛成功,美國人對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企業號是當時世界上結構最精密、最複雜的飛機,使用了3500個系統,250萬個零件,底部裝有31000塊隔熱瓦,全部由手工安裝,5天才能裝上一塊,太空梭由駕駛艙、設備艙和尾部動力艙構成,設備艙中有長長的機械爪,可以抓取衛星等太空飛行物,是理想的反衛星裝備。
  • 資料圖片: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瞬間
    航空知識網站-星戰工作室/圖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載7名太空人,進行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這一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甘迺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在人們目送之下,豎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臺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釀成了一場慘禍。圖為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瞬間。
  •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內幕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5年後,兩名飛船設計高級工程師終於打破沉默,披露了導致飛船爆炸的前因後果。  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基地發射升空後73秒起火爆炸,這一事件已經過去15年了,但看過電視直播的觀眾對那觸目驚心的火球一定記憶猶新。
  • 美國航天麻煩已不斷,載人龍飛船推遲發射,關鍵時刻還要看俄羅斯
    作為全球航天發射需求最大的國家,美國近期的航天發射任務卻麻煩不斷,接二連三地出現各種狀況。當地時間9月30日,一枚搭載有"Starlink-12"星鏈衛星的"獵鷹9號"重型運載火箭在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失敗。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