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怎樣讓太空梭降落的

2020-11-08 軍武戰神

太空梭從太空返回,開啟發動機把太空梭推進地球的引力圈,進入大氣層的時候要注意角度,如果角度不對,太空梭高速衝入稠密的大氣層,就會被大氣層彈出去,就像石片在水面打水漂一樣。

進入大氣層後,太空梭其實就是個滑翔機,靠滑翔降落。有多個備降機場,保證安全。


相關焦點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安全降落(組圖)
    6月22日,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降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在成功完成了預定任務後,「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於美國西部時間22日12時49分(北京時間23日凌晨3時49分)載著7名太空人安全降落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新華社/路透     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於美國西部時間22日12點49分(北京時間23日凌晨3時49分)載著7名太空人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 2003年2月1日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解體
    2003年2月1日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解體2018-02-01 09:04 來源: 科普中國 2003年2月1日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 再見,太空梭
    哥倫比亞號遇難航天員9月21日,美國西部時間12點51分,肩膀上扛著「奮進號」太空梭的波音747客機,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跑道。最後一架太空梭,走完最後一段空中航程。許多人第一次看見波音747「馱著」太空梭從眼前飛過,他們好奇地詢問:為什麼長著翅膀的「奮進號」,不能自己飛到最後的歸宿?科學家解釋說,它從設計伊始,就是一款無法獨立飛行的「軌道飛行器」。脫離大氣層時,它需要動力強大的助推火箭,返回的時候,處於無動力飛行狀態,依靠滑翔降落在跑道。目前,NASA僱有20名試飛員,都是可以勝任多種機型的老手。即便如此,只有4人擁有馱著太空梭飛行的資格。
  • 暴風雪號太空梭
    1988年11月15日,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發射升空~暴風雪號發射瞬間照片作者不詳暴風雪號(Буран)是前蘇聯暴風雪計劃中,唯一一架發射升空的太空梭,這架飛機的代號貌似是「11F35 K1」~而這架太空梭也只進行過這唯一的一次發射~1988年11月15日發射升空之後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運回甘迺迪航天中心(圖)
    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1日「趴」在一架改進型波音747飛機的背上,開始從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返回位於佛羅裡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     美國宇航局報告說,當地時間剛過6時,波音飛機就「背」著「阿特蘭蒂斯」號開始了橫跨美國的長途飛行。
  • 美華裔科學家痛悼「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
    美華裔科學家痛悼「哥倫比亞,華裔科學家都感到悲痛,認為這不僅是美國,也是全世界及全人類的巨大損失。旅美科協工程工程學會會長陳立強說,那天他整天守在電視機前收看有關太空梭爆炸的新聞報導,心裡非常難過。不少報導說,太空梭上的隔熱片脫落,擊中飛機左翼,可能使飛機受到損傷。陳立強說,雖然太空梭爆炸的原因現在還沒有完全查清,但是專家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到很關鍵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安全標準。有報導說,美國宇航局的預算連年遭到刪減,使得航天局過度依賴合同僱員進行安全檢查。
  •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啟程返回地球
    這張7月19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離開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  「阿特蘭蒂斯」號7月8日升空,定於21日重返地球,將與另兩架太空梭在博物館「安度晚年」。   新華社/路透    阿特蘭蒂斯」號開始返航,21日落地  是美太空梭第135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行  太空梭項目30年歷史畫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19日終止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狀態,開始啟程返回地球,從而結束美國太空梭機群最後一次飛行,為太空梭項目
  • 美國太空梭的30年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實用太空梭哥倫比亞號首次升空,兩天的飛行主要驗證其安全發射和降落的能力,這開創了載人航天的一個新時代。1984年2月3日,挑戰者號升空,在8天的飛行任務中,太空人布魯斯·麥坎德利斯首次進行了不系帶的太空行走,此後太空人「太空漫步」成為太空梭任務中經常出現的畫面
  • 太空梭篇
    33年又一個月前的今天,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了,雖然那時的我並不存在,就如同200年後的我一樣。但我仍為能生活在一個太空梭的時代而自豪。同樣,挑戰者號的失事並沒有給太空梭計劃致命一擊,更沒有阻擋人類向太空進發的腳步,在此後的25年間,太空梭統治了太空,完成了包括「哈勃太空間望遠鏡」在內的眾多任務。儘管人類的太空之旅已有太多鮮血,卻並不妨礙正在成長的我及正在延伸的夢想。
  • 頭條 | 港媒關注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8日報導,作為中國空間計劃的組成部分,這種太空梭正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重要防務承包商航天科工的副總經理劉石泉說,他們的目標是讓這種太空梭既能搭載航天員也能運載貨物往返。
  •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背景資料:「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是美國最老的太空梭。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進行了它的第28次飛行,這也是美國太空梭22年來的第113次飛行。
  • 太空梭相關知識(1)
       「結構與特點」太空梭是世界上第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現在幾乎完全供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使用。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預計於2010年進行。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
  • 一再打破在軌紀錄 X-37B太空梭究竟是何方神聖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截止到3月25日,正在執行「軌道測試車輛-4(OTV-4)」任務的小型無人太空梭X-37B已在軌675天,打破了此前「OTV-3」任務創下的674天紀錄。  目前,由於美國空軍一直對相關信息守口如瓶,人們並不清楚X-37B究竟在執行什麼任務,任務何時結束以及屆時在何處降落。
  • 戰史11月15日:蘇聯首架太空梭發射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蘇聯第一架太空梭 「暴風雪」號發射成功。蘇聯首次發射太空梭的任務是,檢查太空梭的自動起飛和降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在阿爾及爾正式宣告成立。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宣讀了成立巴勒斯坦國的《獨立宣言》。巴勒斯坦國的誕生是巴勒斯坦人民40年英勇鬥爭的偉大成果。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喜、樂、憂、哀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降落途中解體,七名太空人遇難原載:《航空知識》2003年第3期作者:梁寶林
  • 中國發明新型太空梭,太空旅遊就像坐飛機,美國人這次真服了
    美國權威媒體《大眾機械》就用「雄心勃勃」來形容中國的航天計劃,而且,不管是美國的科學家還是軍方人士,都盛讚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美國目前在一些領域雖然還是處於領先位置,但以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將會很快追上並超越。
  • 中國能研製出殲20,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39年前自大洋彼岸「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成功發射升空,人類從此便步入了太空梭時代,太空梭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發射成本,為了大力發展這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之後又投入大量資金,繼續打造了「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太空梭,蘇聯為了對抗大洋彼岸太空計劃
  •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降落時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的七名太空人已全部遇難,太空梭解體墜毀事件是一次「災難」。  美國德克薩斯州公共安全部門發言人說,有關方面已在該州發現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遇難太空人的部分遺骸。
  • NASA太空梭任務大回顧,網友:讓人類的太空探索成為可能
    科學家對於太空梭(英語:Space Shuttle)的定義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高度100公裡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學飛行設備,太空梭同時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共同特性。對於太空梭的發展史要追溯到阿波羅計劃的晚期,當時美國宇航局(NASA)致力於設計一架有機翼的太空飛行器,以便於降落在跑道之上。根據NASA的說法,雖然首次發射太空梭的時間是1981年,但早在1963年就已經開始設計和測試起重體試驗飛行器了,這項工作為太空梭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回航降落時墜毀
    脫落的材料雖然很輕,但由於是在飛行中,飛行速度快,就會擊中太空梭的某些部位而造成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哥倫比亞」號就是這類事故的典型。雖然這是一場悲劇的航行,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一次壯舉。 「哥倫比亞」號作為美國宇航局第一架太空梭,承載了經驗和教訓並重的航天科技歷史,共進行了28次太空飛行任務,是人類探索太空了解宇宙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