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階段,嫦娥「五姑娘」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

為實現這一創新突破,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具體來說,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她隨身攜帶的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將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當嫦娥「五姑娘」完成月面工作後,她就要踏上「回娘家」的旅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想回娘家可不容易,第一步能否「邁好」至關重要,這就是涉及到突破我國航天史上另一個首次――月面起飛上升。

順利完成月壤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就要準備月面點火起飛了,這是一個高難度科目。眾所周知,運載火箭在地球起飛是有一套完備的發射塔架系統的,點火起飛位置也經過了精確測算,飛行軌道也是一遍遍計算好的。而月面起飛就不一樣了,它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著陸器就相當於上升器的發射塔架,託舉著「五姑娘」回家。

再加上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的地形上。這就給起飛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此外,起飛時需要克服地月環境差異、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等難題。月面起飛的時候,還無法像運載火箭一樣在地面發射前由地面人員完成測調和確認,必須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實現起飛時自主定位、定姿。

不過,這些都難不倒「嫦娥」的設計師們。據了解,為了確保上升器能夠順利起飛上升,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研製團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驗證,並建立了一整套環環相扣的系統保證任務,為嫦娥五號勝利邁出回家一步保駕護航。

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當著陸器託舉上升器實現月面起飛上升後,嫦娥「五姑娘」 一路飛奔而去。但是僅僅依靠上升器是不可能實現返回地球的,它需要飛到月球軌道上,在這裡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已經熟練掌握了近地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是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我國尚屬首次,而且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人類此前三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由於無法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採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而嫦娥五號則是採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這為研製團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為此,從上升器進入環月飛行軌道開始,一直到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完成對接與樣品轉移為止,設計師們為嫦娥「五姑娘」精心設計了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軌返組合體與對接艙分離等一系列關鍵動作,助推嫦娥五號實現完美對接。

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當返回器帶著月壤,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這時它的飛行速度是接近每秒11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而一般從近地軌道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大多為每秒8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

可別小看了這每秒3公裡的差距。就好像扔石頭,同樣一塊石頭,從一層樓扔下來的速度和從十幾層樓仍下來速度肯定不一樣。同理,太空飛行器從數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返回和從38萬公裡遠的月球返回必然不同,且差距巨大。一旦速度過猛,返回器一頭撞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必須讓返回器減速飛行。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設計師們創新提出了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就像在太空「打水漂」一樣,整個再入返回過程就是讓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確保嫦娥五號能安全順利地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

相關焦點

  • 觀察| 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觀察|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預計年底前發射,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首次從月面起飛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記者 張逸之 秦宏)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
  • 嫦娥五號出發,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史上5個「首次」
    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務。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
  • 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即將由嫦娥五號完成,難度究竟有多大?
    在這次「取土之旅」之旅中,嫦娥五號將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每一個首次背後意味著什麼?中國航天人將如何一一破解?就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進行揭秘。 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為此,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我國航天4個「首次」有望實現
    9月19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如今,中國航天的腳步要再往前邁出一步——採樣返回,即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獲取月壤樣品並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在發射場裡,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這個愛跑步的航天專家就像一名戰士,不顧海南的高溫和熱浪,絲毫不敢落下腳步,緊跟在火箭身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對於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而言,從立項之初就是用於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上去。」黃兵說。「長徵五號火箭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下個月將...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今日凌晨4時30分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月球無人取樣,並且將樣品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完成月球取樣的國家,並且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這也是人類繼1976年後首次發射太空飛行器去月球採集回收樣本。
  • 嫦娥五號計劃年底發射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在發射場裡,記者第一次見到他時,這個愛跑步的航天專家就像一名戰士,不顧海南的高溫和熱浪,絲毫不敢落下腳步,緊跟在火箭身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對於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而言,從立項之初就是用於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上去。」黃兵說。「長徵五號火箭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 「嫦娥五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嫦娥工程此前完成了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以及五號T1試驗器的任務,每一次任務都在上一次任務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就是要力爭實現中國的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成的著上組合體將在月球表面自主完成月壤採集,並將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中。作為首次採樣,取多取少不是重點,取到了就是成功。
  • 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今日凌晨4時30分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月球無人取樣,並且將樣品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完成月球取樣的國家,並且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四個「首次」 2020-11-24 18:41:13   來源:央視網
  • 航天喜迎巔峰!嫦娥五號奔月在即,「胖五」出徵將創四個「第一」
    作為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火星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此時離地球的距離將達到極近,這段時間內,用更少的費用將探測器送到火星,所以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也將每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而今年,火星就有一個「火星衝日」。
  • 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從月球帶回來的寶貝,又有怎樣的價值?《新聞1+1》連線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共同關注: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起飛後23個小時過去了,上升器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分別是:①首次月面自動採樣;②首次月面起飛上升;③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④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詳細介紹了整個著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