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NA甄別技術打擊犯罪的利與弊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趙雅楠 中拉智訊

DNA作為人類最基準的信息,數千年來都存在於我們的體內。長久以來,警方可以通過DNA技術從一堆骨頭中識別失蹤人員,還能利用DNA信息從大批嫌疑人中精準地找出罪犯。但隨著美國警方越來越多地藉助基因分析技術破案,部分美國民眾開始擔心由此引發的數據隱私和披露個人DNA信息的許可問題。同時,他們也對隨之而來的政府無理侵入他們的生活充滿警惕。

相比而言,儘管拉丁美洲地區政府才剛開始將DNA技術運用在打擊犯罪上,以上問題也勢必會出現。因此,政府應出臺何種政策來規範DNA技術在破案上的應用,也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問題。

北加州連環殺人案

去年四月,美國警方破獲的一起連環殺人案引發了相關討論。20世紀七八十年代,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一直被籠罩在十幾起殘忍謀殺案的陰影之中。多名受害者的描述均指向一名嫌疑人。更嚇人的是,這名嫌疑人還在同一時間內犯下了多起強姦和盜竊案。美國警方努力了三十多年,一直都沒能破獲此案。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基因數據公司開始向消費者提供獲取DNA信息的服務。這些公司通過分析消費者唾液或者血液中的DNA,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先天基因疾病,同時也讓他們利用該信息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甚至是解密自己的家譜。為了擴大搜索範圍,一些基因數據的愛好者還自發創立了一個名為GEDMatch的公開網絡數據平臺, 允許任何註冊會員在這個平臺上上傳自己的DNA信息。正是因為這一類數據平臺的存在,美國警方才得以抓獲北加州連環殺人案的兇手。

在GEDMatch網站風行了一段時間之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警方從1980年的一起兇殺現場的證物裡提取了嫌犯的DNA。他們將此DNA信息轉化成數據文本上傳到該網站。由於兇手的一些遠房親戚早先已經將自己的DNA公布在這個網站上,警方得以通過這些用戶的信息,縮小對嫌疑犯的搜查範圍。他們從嫌犯門外的垃圾桶裡搜集毛髮、指甲等樣本,提取出DNA同1980年的兇案現場DNA進行比對,最終確定了犯罪嫌疑人並將其抓獲。

自北加州連環殺人案破獲以來,美國警方已經成功利用DNA技術調查了50多起犯罪案件,其中大多數是謀殺案和強姦案。但這項技術的應用仍然引發了嚴肅的社會討論:執法機構在使用公民上傳的DNA信息來協助破案之前,是否有必要徵求這些公民的許可?相關機構是否能夠保證這些私密的DNA信息不會落入第三方手中?例如,如果保險公司或者潛在僱主通過DNA信息得知申請人有某些生理缺陷,他們是否可以取消這些候選人的申請資格或者提高保險金額門檻?最後,一旦罪犯被繩之以法,公民是否可以要求執法機關在其資料庫裡刪除自己的DNA資料, 以免其他無辜家庭成員的信息落入不法分子的手裡?

利用DNA 技術在拉丁美洲打擊犯罪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如23andMe和Ancestry.com這類風靡美國的商業家譜服務尚未進入市場。當然也不存在像GEDMatch這樣的公共數據平臺。但鑑於它們的受歡迎程度,基本可以肯定這些服務會在不久的將來在拉美地區大規模出現。

與此同時,拉美警力已經開始搜集整合犯罪嫌疑人和已被定罪嫌犯的DNA資料庫,用以調查犯罪。迄今為止,智利、烏拉圭、巴西和牙買加已經通過建立DNA資料庫的法案,允許收集和使用DNA。今年五月,時任薩爾瓦多總統薩爾瓦多·桑切斯宣布,其政府正在建立一個國家層面的DNA 實驗室。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拉美地區有效打擊大規模犯罪和有罪不罰的問題。但是,正如在美國已引發的討論一樣,數據隱私侵權和公民權利受到影響的議題勢必將會出現。

例如在關於DNA 資料庫建立的討論上,有專家表示,即便警方只獲得了一小部分人口的DNA,他們仍可以創造出一個涵蓋全體公民DNA資料的資料庫。而在今天,一些發達的科技已經足以讓警方通過遺留現場的DNA樣本,合成出嫌疑人的臉部照片,其精準度遠遠高於傳統破案程序中基本勾勒的草圖。這些都加大了公民被監視的可能。有人擔心,即便只是犯了小罪或者是無足輕重的違法行為,自己也可能因為一些由DNA透露的遺傳特徵而被捕。

再者,DNA資料如果落入第三方手中,也能提供與當事人健康和遺傳缺陷有關的信息。在領養和親子鑑定結果等方面,有些家庭持有高度的保密態度。政府和相關部門是否能保證他們的權利不受侵犯?

確保公民能自主保護DNA信息

一些評論認為,如果有人在公開的DNA數據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信息,該用戶有權決定警方是否能夠在破案的過程中使用其個人基因信息。比如在破獲北加州連環殺人案中立功的數據平臺GEDMatch, 就於今年五月出臺新的政策,允許用戶在上傳信息前選擇是否同意警方於日後使用其DNA數據協助破案。還有一些評論認為,警方只應該在試圖破解如謀殺和強姦等一類極重大案件的時候,通過在公共數據平臺比對DNA來尋求線索。另外還有一些人表示,政府和相關部門在使用公民DNA的時限上需要有節制。尤其是在刑事案件解決後,警方應立即銷毀犯罪嫌疑人親屬的DNA信息。

上述所有問題都需要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辯論,有立法機構監管,並由法院裁決。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兇殺案發生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而且還有大量未破獲的案件和未處決的罪行。可以相信,DNA技術的到來勢必將會受到大眾的歡迎。但是,政府必須建立正確的機制來保護無辜者,合理約束國家職權,從而鼓勵更多的民眾通過提供他們的DNA信息來打擊犯罪。

[作者: 趙雅楠 就職於美洲開發銀行。 ]

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CECLA)官方微信公眾號,專注於提供拉美歷史和現實的深度閱讀,挖掘拉美資訊背後的理性分析,致力於了解拉美、研究拉美、傳播拉美,助力中拉關係可持續發展。

投稿薦文:歡迎將原創作品或已刊優秀文章投薦給我們。薦稿最好已獲原刊或作者轉載許可,或幫助提供聯繫方式。

加入我們:歡迎加入CECLA的作者、運營或活動團隊,讓我們交流、分享、共同成長——你我他和CECLA。

反饋討論:歡迎您的任何意見,鼓勵或批評,請直接留言或寫信。聯繫方式:latinsights@163.com。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淺談人臉識別技術日益普及背後的利與弊
    比如說AI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自動駕駛等等。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的落地應用非常多,在國內的行動支付中,「刷臉」支付早已深入人心。此外,「刷臉」在金融、醫院、企業以及各種機構單位中也是被廣泛的應用。不過,人臉識別技術雖然使用越來越多,存在的風險似乎也暴露出來。前段時間有報導稱,說人臉的信息被以0.5元一份的價格在網上進行出售。因此,人臉識別技術對我們來講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 人工智慧的利與弊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先進的技術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工智慧現在成為了相當火熱的技術,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人工智慧的利與弊。 人工智慧的利與弊  一、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益處  1、商業價值很高  一般認為
  • 人工智慧的利與弊
    人工智慧的利處目前,人工智慧已被運用到很多領域。農業:無人噴灑農藥,除草。農作物狀態實時監控,數據收集,灌溉,銷售等等。通過人工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工成本。通信:客戶數據處理,故障排除。病毒的攔截,騷擾信息的攔截。
  • 網絡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成都小學生這樣回答
    「網絡帶給我們的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19日上午,一場輕鬆活躍的網絡安全主題活動在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開講,來自學校六年級四班的40名學生在班主任老師苟利的帶領下,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辯論,同學們則在辯論中各自闡述著各自對於網絡安全的理解。
  • 關於遠程教育的利與弊
    關於遠程教育的利與弊 2020-12-01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警示:糖尿病藥物的利與弊
    (《最新ADA-EASD對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共識申明的臨床意義》,歐洲糖尿病研究會第45屆科學年會論文期刊導讀35頁)這一申明,已經明確了現行糖尿病藥物治療的利與弊,若是將口服糖尿病藥物的肝腎損害和其他副作用等諸多因素考慮在內,但就利與弊而言,是否可以認為單純的糖尿病藥物治療並不划算?
  • 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成為打擊毒品犯罪的一把利器
    打開APP 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成為打擊毒品犯罪的一把利器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03 08:02:00 在加強毒品打擊力度的同時,毒品犯罪的手段也在不斷加強。為了更好的打擊毒品走私和開展禁毒工作,針對各種毒品檢驗方法的靈敏度及現代化程度同樣需要不斷提高。 目前已經出現一些運用氣相色譜(氣質聯用)、液相色譜(液質聯用)、斑點酶標等方法同時對多種毒品進行檢測的運用報導。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由於具有靈敏度高、範圍廣的特點,已經成為現如今較為成熟且被廣泛運用的一種現代化毒品分析技術。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多年來,好萊塢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向觀眾介紹了各種尖端的、解決犯罪的法醫工具和技術我們看到通過dna檢測方法,可以立即鎖定犯罪嫌疑人,而收集犯罪嫌疑人的證據只需要一根棉籤。儘管這些虛構的犯罪現場調查(csi)技術像變戲法一樣不可思議,但近年來csi證據收集領域,特別是dna提取和純化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
  • 液氨改尿素脫硝的利與弊
    液氨改尿素脫硝的利與弊北極星大氣網訊:隨著環保政策的日益趨緊,燃煤電廠煙氣的排放的指標控制越來越嚴格,鍋爐煙氣中脫硝的排放標準也由最早的100降低為50甚至35(mg/m3)。鍋爐煙氣脫硫脫硝技術便已在全國推廣普及。
  • 魚缸用麥飯石的利與弊 清洗魚缸注意什麼
    大家去別人家遊玩參觀的時候,肯定都有見到過魚缸這個物品,大多數家庭中都是會在選購物品時購買一個魚缸,魚缸的裝飾效果是很好的,而在於另外的特點上,魚缸最主要的就是可以為屋內增加溼度,這樣可以預防人出現上火症狀,因此很多人也是比較重視魚缸,那麼魚缸用麥飯石的利與弊?清洗魚缸注意什麼?
  • 全職獵人深度解析:奇美拉蟻吞噬人類的利與弊
    今天次元醬就來淺談一下《全職獵人》中經典生物奇美拉蟻(又稱嵌合蟻)吞噬人類生物的利與弊吧,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在文章最後的評論區一起共享哦~螞蟻篇可以說是整部《全職獵人》動畫中篇幅使用最長的劇情了,從76集開始至136集,整整60集的篇幅。
  • 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依法打擊制假售假犯罪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公安部公布打擊制假售假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為進一步深化打擊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偽劣商品違法犯罪,保持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嚴打高壓態勢,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公安部4月22日對外公布公安機關打擊危害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制假售假犯罪十起典型案例。
  • 重拳打擊野生動植物走私犯罪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公布了數起瀕危野生動植物非法走私、收購、販運和經營案件,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野生動植物犯罪宣戰。截至2015年底,海關總署圍繞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鞏固、深化「守衛者」專項行動,在走私象牙案等「五大戰役」中取得突出成績。全年偵辦走私野生動植物刑事案件17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2人,查獲走私象牙約973公斤,穿山甲12.2噸,瀕危木材逾百噸。
  • 媒體載體的發展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利大還是弊大?
    近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迅速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利用媒體技術傳播、記錄、展示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樂觀的一面展示給世人,將世間的種種美好傳播開來,我認為這是媒體在當今社會起到的積極作用,人們的視野因媒體的發展而逐漸拓寬。可以說這種人人都能運用媒體的真正產生是在觸屏手機誕生之後的事了。
  • 錢治理論應用 — 如何有效打擊毒品犯罪
    如何用「錢治理論」對毒品犯罪進行有效打擊:毒品犯罪,社會危害大,而用傳統法律打擊起來難度又非常大,這時候就非常適合用「錢治理論」來完善我國的禁毒法律,從而實現有效遏制毒品在社會蔓延。下面我就來具體談談如何運用「錢治理論」來有效打擊毒品犯罪。
  • 寧波大規模開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動
    ,寧波市將開展為期一年的「利劍2021」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利用「生態環境執法大平臺」,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積極助力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長江經濟帶警示曝光問題整改。本次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利劍2021」專項行動正是為延續寧波市的執法高壓態勢,由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寧波市人民檢察院、寧波市公安局、寧波市司法局、寧波市生態環境局五條戰線首次聯合部署、聯合行動。「這將是一次大規模聯合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動。」寧波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費良漢說。
  • 課程回顧|家教微課堂第75期: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課程回顧|家教微課堂第75期: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2021-01-01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利用矽晶片技術實現更快的犯罪現場DNA鑑定|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標題:Silicon µPCR Chip for Forensic STR Profiling with Hybeacon Probe Melting Curves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作者:Senne Cornelis, Olivier Tytgat, Maarten Fauvart, Yannick Gansemans, Ann-Sophie
  • ...科創板股票配資平臺天載配資:投資者如何權衡配資業務的利與弊
    一部分出資者見到配資的利,卻沒見到配資的弊,做配資就應該了解其間的利與弊,才會更好的掌握配資,從而做好出資。出資者怎麼權衡配資事務的利害聯繫?天載股票配資平臺小編以為,這是一個應該在配資之前應該做好的作業,許多出資者確定配資了就立馬去操作,殊不知了解其間的利與弊聯繫是最為重要的。
  • 公安系統人大代表就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建言獻策
    作為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的執法者、主力軍,全國公安機關始終在行動。全國兩會期間,公安系統人大代表就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積極建言獻策,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出公安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分局紅廟子派出所民警趙金龍介紹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的先進經驗,「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探索出『3+N』戰法及數據模型應用機制,以警種協作配合為支撐,形成了精準、協同打擊機制,統籌林區內外兩個戰場、網上網下兩條戰線,依法加大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