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青島6月4日電 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企穩向好,島城中小學生陸續返回校園,針對街道廣大職工、各社區黨員群眾志願者、轄區家長和青少年群體在疫情期間承受心理壓力較大的現實情況,日前,青島市市北區合肥路街道聯合共建單位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新市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心理專家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為廣大職工、志願者、家長和青少年等不同群體量身定製了一攬子心理調適方案,引導轄區居民群眾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壓力和情緒,掌握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方法,調整樹立平和健康的心理心態,以快樂放鬆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生活、學習中來,為全面恢復社會秩序打下良好心理基礎。
心理健康進機關:構建紅色「減壓艙」
近日,合肥路街道總工會牽頭,合肥路街道計生協協辦,邀請新市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專家丁金波和張靜兩位老師走進街道,為街道職工帶來了一堂安心減壓團體心理疏導課。考慮疫情防控的特殊性,活動採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由社區組織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在網上、通過電話線等進行溝通交流,由心理諮詢老師進行答疑解惑。
現場疏導課圍繞「疏導壓力、放鬆身心、增加力量」的目標,兩位老師首先通過「一槍四鳥」手指減壓操等兩個簡單易行的小遊戲暖場,把大家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隨後用理論和案例相結合的形式,闡述剖析了壓力的來源和自我情緒的調適的方法,並組織大家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心理減壓互動,由小組每名成員分享在疫情期間最難忘的一件事,其他成員用鼓勵打氣的形式肯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付出和貢獻,讓大家在團隊的認可中收穫了心理獲得感和安全感。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在舒緩的音樂中通過身心放鬆冥想的形式,體悟身體內的壓力和自身情緒的流動,達到了身心放鬆、紓解壓力、振奮精神的目的,鼓舞職工們以更加愉悅放鬆的心態投入到今後的疫情防控和各項工作中來。
心理健康進社區:調整開學「心理鍾」
伴隨著青島市中小學生陸續返回校園複課,如何幫助家長和孩子們調整好開學「心理鍾」,儘快進入複課狀態是廣大家長朋友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心理健康日」到來之際,5月21日下午,合肥路街道總工會、計生協、延興路社區攜手,邀請共建單位溫心計劃—新市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專業心理諮詢團隊,為轄區家長朋友們帶來了一堂主題為「調整心理鍾、備戰開學季」的心理舒壓課,幫助疫情期間處於心理焦慮狀態的家長們調整心理狀態,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複課後的學習和生活。
心理舒壓課上,來自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的康龍老師從負面偏差引發的焦慮談起,圍繞復學後孩子們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會與孩子及時有效溝通、怎樣理解教養拼圖以及精神撫養等方面和家長朋友們進行了分享,闡述了做好開學季家庭親子關係調整的重要性,並通過趣味問答的形式,讓大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做好開學季心態調整的小妙招。隨後的心理諮詢環節,心理諮詢團隊的老師們還和部分家長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溝通,對家長們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提出了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為家長們走出親子關係誤區、學會更好地處理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問題指明了方向。
心理健康進校園:陽光護航「助成長」
「牛在什麼時候會讀成午?」「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會帶來什麼連鎖反應?」日前,在青島寧安路小學的心理大課上,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的康龍老師正在惟妙惟肖地為孩子們講解保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問題勾起了學生們強烈的求知慾,也讓學生們在交流互動中更好地了解到了遵守規則、運用規則、敬畏生命的重要性,在寓教於樂中引導青少年們更好地適應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
5月26日中午,合肥路街道聯合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一道走進寧安路小學,為轄區小學生們帶來一堂「心理健康進校園、陽光護航助成長」主題活動。講座中,康龍老師從生命的誕生講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小學生們重溫了生命之旅的奇妙和偉大。隨後,通過點讚互動的暖場遊戲,讓孩子們對打破思維定勢、克服經驗主義、避免僥倖心理、樹立規則意識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和認知,大家紛紛表示要身體力行關心自己、關愛他人,在家人老師們的幫助下悉心經營好自己的「心靈後花園」,做一名最酷的小小「愛心俠」。
合肥路街道高度重視做好轄區居民的心理健康,始終把引導居民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放在重要位置。針對今年疫情期間居民心理健康方面的特殊需求,與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新市北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聯手,探索以構築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助推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由街道黨工委牽線搭臺,聯繫整合共建單位的心理專家資源,對焦匹配疫情常態化階段居民、家長和學生的心理疏導需求,建立了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和服務清單「三張清單」,進機關、進社區、進校園為居民、家長和學生們精準滴灌進行心理健康宣講和心理疏導諮詢,為克服疫情給轄區居民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鍛造青少年群體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營造健康、和諧、陽光的社會氛圍發揮了積極作用。
合肥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陶剛表示: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轄區居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在區總工會的支持下,通過聯合專業社會組織黨組織,採取開闢「職工心靈港灣」、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開展「面對面」心理健康輔導、開設戰「疫」心理疏導課、走訪慰問戰「疫」志願者等多種形式,構建起黨建引領保障居民心理健康的紅色「減壓艙」、心靈「避風港」,全方位呵護關愛轄區廣大居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為眾志成城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目前在合肥路街道,一個街道搭臺、居民吹哨、社區響應、社會組織聯動的「10分鐘心理健康服務圈」正在逐漸形成。(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