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10歲娃產生輕生念頭 心理醫生幫助走出心靈困境

2020-12-06 騰訊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鵬

日前,因父母離異,讓10歲的小學生曉莉(化名)產生心理障礙,無心學習,一度產生輕生的念頭。日前,她在老師的陪同下,來到李滄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經過3次心理危機幹預,內心重獲陽光。近年來,李滄區通過搭建基層、行業、專業三大平臺,運用科學化、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手段,不斷完善正面引導、心理疏導、危機幹預三項機制,打造了「人人可及」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心防」網絡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

舒服的淡綠色牆面,溫馨的靠背沙發,陽光斜照進李滄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諮詢室。10歲的小學生曉莉(化名)對著一把空椅子,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整理思緒,許久她終於打開了心扉,「爸爸媽媽離婚,我很難過,總是回憶以前三口家在一起的樣子……」流著淚說完,曉莉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原來,在不久前,曉莉父母離婚,她無心學習,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學校老師及時引導她到社會心理服務中心接受諮詢。在醫生、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經過3次心理危機幹預,曉莉重新變得陽光起來,帶著家人的期待和愛重新出發。

給曉莉心裡注入陽光的李滄區社會心理服務中心,就坐落在李滄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20年,李滄區投入27萬餘元,將這裡打造成全市唯一一家設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的區級婦幼機構。該中心總面積超過230平方米,配備了心理篩查軟體系統、放鬆減壓擁抱系統、音樂治療椅、心理自助篩查儀和沙盤、心理圖書等設施設備,還配備專兼職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健康指導師,面向全區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諮詢等服務。

據了解,像這樣的心理諮詢室,目前已基本覆蓋李滄全域100處街道社區、55所大中小院校等,轄區25所醫療機構也設置了心理健康門診,並配備了34名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健康指導師。其中,在振華路街道和虎山路街道嶽湖社區,李滄區各投入12萬元打造了兩處街道級和社區級標準化心理工作室樣板間,進一步促進了基層心理服務平臺的標準化建設,豐富了李滄區「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滿足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2000名志願者傳遞「健康心語」

在推進基層心理服務平臺的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李滄區從有效防範化解社會風險隱患的初衷出發,著力構建理性平和的「心防」服務模式。每年投入近80萬元在全區範圍內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開展不間斷、拉網式地摸底排查及聯合幫扶、隨訪及應急管理服務,規範管理率達95%以上。搭建了「健康心語」心理衛生服務專業平臺,統籌駐區4所心理衛生專科醫院優質資源,配備精神科住院床位390張、精神科醫護204人,遴選6名臨床經驗豐富的副主任醫師以上精神科專家成立社會心理服務專家隊伍,開通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熱線服務,提供面對面心理諮詢門診和青少年諮詢門診及住院服務,解決心理危機幹預、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精神心理問題。

此外,李滄區還組建了由區衛健局、綜合醫院、精神科專家、戒毒幹警、公共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組成的心理危機幹預專業團隊,開展心理危機幹預演練,打造「全時空覆蓋薩提亞心療戒毒」等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中,該團隊已開展心理援助人員線上培訓184人次,接聽援助熱線電話900餘人次,招募了約2000名志願者,開展心理危機幹預7242人次。

打造「溫心」社區,「圈粉」眾多家長

為了營造友好互信、積極進取的社會氛圍,李滄區還創新開通了「暖青心語」心理健康自助系統、解惑答疑二維碼等線上心理諮詢平臺,通過打造理想「溫心」社區來開闢社會心理融合服務試點工作。比如,在九水路街道延川社區開展的「幸福居民」心理健康服務計劃。該計劃針對社區居民面臨的諸多心理困惑和心理壓力,通過豐富多元的心理活動,吸引社區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全員參與,採取先集中後個體模式,提供家庭和個體成員有針對性的心理服務模式。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孩子遊戲成癮背後的心理需求」、「親子溝通的秘密」……像這樣的線上「微課堂」成了社區不少家長緩解心理壓力的窗口;「當孤獨遇到愛」等心理沙龍「圈粉」了不少青年人;很多職業人士則每期都參加《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等讀書會活動。針對不同人群側重開展的心理活動,幫助社區家庭心理成長、緩解家庭矛盾,化解了社區居民在生活中遭遇的焦慮、抑鬱情緒。

此外,李滄區還探索將心理健康服務與公益活動相結合,走進居民生活。社區工作者定期聯合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走訪社區殘障人士、獨居老人、高齡老人等重點關愛人群,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以此加深睦鄰關係,促進家庭內部團結,積極打造更安全、更和諧的社區人文環境。

相關焦點

  • 多數青春期孩子有輕生念頭,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讀懂孩子心
    近年來,中國青春期孩子自殺率一直在上升,許多孩子有著輕生念頭。這是為什麼呢?孩子的內心在想什麼呢?我們又該怎麼幫助孩子?的確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已經無法"命令"他,也更難揣摩孩子的脾性,不過我們可以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找出原因,來幫助我們讀懂孩子心,幫助孩子減少甚至去除輕生念頭。
  • 極度「陰暗扭曲」的輕生心理:死亡和活著,只差了三個「念頭」
    據某項調查研究表明,近年來,出現心理疾病,或者輕生自盡的人正在逐漸地增多。甚至可以這麼說,每40秒鐘裡面,就有一個人死於自殺。 說到「輕生」這個話題,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很忌諱的。因為在我們傳統的「生死觀」看來,能活著,又為何非要選擇去做傻事呢?
  • 26歲女孩峨眉山失蹤令人心疼,分享自身經歷願抑鬱症患者走出痛苦
    近期看到,遼寧一26歲女孩因抑鬱症的折磨,在峨眉山結束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令人心痛。抑鬱症是可怕,但可以自我調整,自愈。在此分享一下自己患抑鬱症的經歷,希望抑鬱症患者,抑其親人能看到這篇文章,從中受到啟示,讓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症的折磨,走出痛苦,去享受人間陽光,快樂的生活。
  • 工作壓力大少女欲輕生 民警接力開導打開心結
    3日,廖姓女子經過民警10小時的細心規勸和開導,終於打開了心結,在父母的陪伴下,安全回到黃梅家中。3日凌晨2時,一女子報警自稱要跳樓輕生。武漢東新警方步行街警務站民警伍漢松迅速出警,趕到轄區事發地某小區。在頂樓天台邊緣處,一名身著粉紅色睡襖的青年女子見民警過來,情緒很激動。伍漢松上前溝通勸解,一個小時後,該青年女子情緒逐漸平復放棄了輕生念頭,在民警的攙扶下走下天台。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久而久之對自己的生活也就失去了興趣,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就會產生一系列負面的情緒,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本身所處在的環境就是一個競爭的環境,成績的比較更容易消磨孩子的自信心。
  • 23歲女女主播因整容失敗,兩次選擇輕生,最終從18樓跳下死亡!
    其實每個女孩子都是愛美的人,而有些女孩子沒有天生麗質,因此對自己的五官有不滿的地方就會想要整容,但是整容都是有風險的,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因此在選擇整容的同時也要考慮清楚,有些人會對自己的鼻子或者眼皮感到不滿,而想要整容,像有些職業的要求會比較高一點,比如主播,要求顏值要高,因此就會有女孩子去整容來當一個美麗的主播,但是整容失敗後卻產生了輕生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這些問題令他的父母憂慮,曾經想過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   然而納什的母親對他充滿信心,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另闢蹊徑恰恰是他數學才華的體現。高中階段,他常常可以用幾個簡單的步驟取代老師一黑板的推導和證明。而真正讓納什認識到數學之美的,恐怕要數他中學時期接觸到的一本由貝爾所寫的數學家傳略《數學精英》,但此時的他並未萌生成為數學家的念頭。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接上期,上期文章,對自卑心理的形成做了剖析,了解了自卑的形成,,以及父母,家庭,學校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從中我們得知,一個人自卑心理的形成,包括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形成等等,都跟內在心靈世界形成了自我思維的局限導致的。
  • 玩沙子也能解決心理問題 「意象沙遊」你擺對了嗎?
    12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希望心靈驛站」志願者工作室(以下簡稱心理工作室),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分析師吳海蓮的幫助下,通過「意向沙遊」,眾多青少年心理問題顯現出來,然後通過一定的心理幹預,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當日,吳海蓮通過三個案例提醒大家,一些平常事可能就是心理問題的「臨床表現」。
  • 約翰·納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即使你不知道「小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F.NashJr.)」這個名字和這個人的數學理論,你至少應該看過由他的經歷改編的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5月23日,約翰·納什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生前被廣泛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此前,納什才剛剛在挪威領受了阿貝爾獎(AbelPrize)。阿貝爾獎也可以稱得上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以86歲高齡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納什的成就在晚年得到了世人充分的肯定。
  •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核心提示:  當今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總是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或許說這就是生活,生活本來就不可能事事如人意,免不了遇到很多的問題,然而當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們太多,不去想辦法做一個合理的釋放則會堆積成災轉化為各種心理問題,這也就是說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放在心上,讓時間來治癒,這些心理疾病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家庭幸福,目前存在的十大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 心靈工程師的正能量
    迷失是因為陷入困境:或為錢所累,或為權所迷,或為情所困,或為疾病所糾纏,或是自己價值觀的崩塌……於是有了焦慮、偏執、狂躁、怨恨、恐懼、自閉、抑鬱等各種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嚴重,抑鬱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日漸增多,專業的心理危機或精神障礙幹預變得十分重要,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也因此興起。
  • 心靈獵人第二季,「心理側寫」不只側寫犯罪心理
    當談判專家,精神病直接一槍爆自己腦袋:做心理側寫,得出來的結論自己都不想聽,虛無縹緲,沒有說服力:和罪犯談判,除了被罪犯辱罵嘲笑,冷漠對待,還要被性騷擾:一把辛酸淚,從這部劇開始理解,原來給執法人員配備心理醫生不是矯情,工作環境太高壓了。主角:我**太難了2惡人何以高調?
  • 6歲娃不碰零食,身高發育卻遠遜同齡人,醫生:4種食物惹的禍
    編輯:張大貓孩子的成長發育,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家長都會非常注意孩子飲食好壞,尤其是零食,會卡的很嚴。但實際上,單純注意零食是不行的,除了零食,還有些食物也不建議經常給娃吃。6歲娃不吃零食,發育卻還是落下一截,問題出在哪?昨天群裡聊天,正聊到孩子身高發育的事,甜甜媽一陣嘆氣,最近她正為此發愁。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都32歲了,怎麼還不找男朋友?是不是性取向有問題?」春節期間,老黃夫婦見從上海回來過年的女兒黃潔(化名)還沒有交男朋友,心裡嘀咕著。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
  • 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可能長不高 這些現象要警惕
    梁平縣一名10歲半的男童,身高只有1.20米,比標準身高矮20釐米左右,是典型的矮小症患兒。然而,近日醫生對其檢查發現,導致他發育遲緩並非由於遺傳、疾病和營養等因素,而與他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密切相關。
  • 華晨宇被曝曾有輕生念頭,努力適應了娛樂圈,但獨自生活太孤單
    明星在檯面上和私下的狀態到底如何總是惹人津津樂道,才奪下《歌手》的「歌王」,看起來比七年前出道時開朗不少的華晨宇卻被好友張歆藝自揭其內心十分孤獨,甚至有過輕生念頭。5月1日晚播出的某綜藝中,張歆藝還不經意爆料,華晨宇甚至曾經和她透露過輕生念頭,而她認為這與長期獨自生活很相關。
  • 韓焱精選|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童年陰影?
    這期音頻,我想說說,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預防和擺脫童年陰影帶來的負面影響,怎麼和孩子一起駕馭人生叢林裡可怕的熊。我會從導致童年陰影的三個因素入手,給你三條建議。調整好父母自己的狀態首先,導致孩子童年陰影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很多時候,父母的言語和行為,就是讓孩子產生心理創傷的主要原因。
  • 高考結束後,我的父母卻離婚了
    這幾年,確實出現了一種高考結束後的離婚潮現象。據河南電視臺《民生大參考》記者的相關報導,高考後,民政局每天都有10多對夫妻來辦理離婚,形成了一個離婚小高潮。這些年來,每年高考過後,離婚也呈現了上升的趨勢。 為什麼高考後,很多父母選擇離婚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業,很多婚姻出現問題的父母會等到高考結束後離婚,也許他們認為,選擇這個時候離婚對孩子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