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32歲了,怎麼還不找男朋友?是不是性取向有問題?」春節期間,老黃夫婦見從上海回來過年的女兒黃潔(化名)還沒有交男朋友,心裡嘀咕著。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催婚、逼著去相親,成了許多大齡單身男女春節長假的「特別節目」,有些心急的父母還偷偷地帶著大齡兒女去看心理醫生,詢問性取向。
個例:
32歲單身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幾天前,一對年邁的夫婦帶女兒來看心理醫生。看完後,這對夫婦私下問醫生『女兒的性取向有沒有問題』,這讓接診醫生十分詫異。」昌大一附醫院心身醫學科袁也豐主任說,春節前後,接診了不少被父母帶來看心理醫生的大齡單身男女。
據介紹,在上海工作的黃潔今年32歲,所在公司是全球500強,已經做到公司高管。父母都是醫生,家中環境寬鬆自由。最近兩年,眼見女兒已經「奔三」,父母才詢問女兒的婚事。
「我不喜歡男的,哈哈!」問了幾次,女兒總是這樣回答。「我們一直以為她是在開玩笑。」老黃說,今年春節長假時,見女兒又沒帶男友回家,老黃夫婦疑問越來越大,並決定帶她去看看心理醫生。為了讓黃潔去醫院,老黃夫婦花了不少腦筋,最終通過在醫院的朋友幫忙,採用「騙」的辦法,把女兒拉進醫院。
現象:
春節長假成為單身男女相親時間
廣州男子王哲歷春節回家被逼婚,父母20天安排了18場相親,讓人嘆為觀止。春節長假,許多大齡單身男女都有被逼相親的經歷。
在南昌工作的吉安女孩小蘇,春節期間被逼相親5次;在廣州工作的28歲小陳,回南昌過年期間,也被逼去相了三回親。為此,不少單身大齡男女都叫苦不迭。有的人還接到父母限期結婚或者再不帶男(女)友回家就不要回來過年的「命令」。
春節期間,有公司發起名為「過年你被『催婚』了嗎」的調查,在1452名受訪的單身男女中,五成男性認為「25歲之後仍然單身的女性」屬於「剩女」,受訪女性則認為30歲才能稱為「剩女」。接近八成男女都認為,應該在24~30歲這個年齡段結婚。
調查結果顯示,24歲以上的單身男女八成遭到逼婚。在所有的「催婚」理由中,「別人都結了,就剩你了」這一條最能打動自己。
調侃:
「剩」已成為一種娛樂
「當第一批90後妹子都到了晚婚年齡,80後還能淡定嗎?」網上到處都是調侃剩男剩女的帖子。有人還給剩男剩女劃分等級標準:25~27歲為初級剩女,故稱「剩鬥士」;28~30歲為中級剩女,別號「必剩客」;31~35歲為高級剩女,被尊稱為「鬥戰剩佛」,35歲以上那就屬於「特級剩女」,當尊之為「齊天大剩」。
除了網友調侃外,最近兩年,相親類節目變得異常火爆。此外,婚戀經濟成了巨大的經濟蛋糕。在南昌市的各類與婚戀有關的活動也都異常火爆。
專家:
正確認知自己很關鍵
「我哪裡不好?有房有車,怎麼就沒人看上我呢?」袁也豐主任說,很多事業成功的人都這麼認為。
專家認為,很多剩男剩女都會犯這類毛病,他們對自己的認知不足,沒有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所謂的認知不足,比如事業型、專家型的女人,常常被看成是優秀的女人,但一個人是否優秀,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學業、事業上優秀的女人,如果從賢妻良母、相夫教子的標準去衡量,就不一定優秀。而家庭型的男人雖在事業上不一定成功,但從好丈夫的角度去衡量,卻是優秀的。
此外,專家認為,房子、車子和「票子」也將不少人擋在了婚姻的門外。不少女性在選擇結婚對象時都會首先考慮其經濟實力。所以,如果你真心想找個人結婚,首先還得把擇偶觀念擺正。文/記者徐明實習生左曉春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