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

2020-11-23 中華網文化頻道

圖為美劇《捫心問診》劇照。 (本版用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

李健鳴


向好幾個朋友推薦過美劇《捫心問診》,原因是很多人都對西方現在似乎很流行的各種類型的心理治療感到好奇,而這部連續三季長達105集(不要膽怯,每集才20多分鐘)的美劇不僅能給觀眾足夠的常識,讓觀眾了解到治療過程中醫生和病人之間必然會出現的「移情」問題,同時又通過醫生個人的經歷對這一職業本身的艱難性有所體會。

保爾醫生已經在心理諮詢的行當工作了很長時間,第三季開始時,他已經是一個中年大夫,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孤身一人,但仍然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與病人的談話治療上。儘管他的導師曾經提醒過他的弱點:容易在心理上產生與病人的共鳴,可能會被情緒操縱,但他始終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儘管對自己也有所懷疑,但並不願意正視一些問題。接著觀眾就會看到醫生的病人一一出場。心理醫生的病人可謂是不分男女老少,而病人的基本特點也非常相似:缺乏安全感,從而也就缺乏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清晰度。最年輕的病人是一個黑人小男孩。父母不停地爭吵讓他無所適從,他只想通過吃東西來填滿他的空虛感。在醫生的幫助下,父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倆之間的婚姻已經無法維持,但當他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時,他們的關係突然開始緩和,不再力挺自己的看法,能比較客觀地看待對方,也開始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在這段治療中,可以看到三個人的進步以及進步中的反覆,總的感覺是治療確實讓本來煩躁不堪的三人開始出現了平靜的趨勢。

一位早早就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的少男也成為了醫生的病人。這位從小就被父母拋棄的男孩在養父母的精心照料下長大。但他的性取向讓他感到心理上的混亂。一方面他急於證實自己,另一方面他又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自卑,因為自己是另類而產生的自卑。正當他走投無路時,生母的來信又給他添加一刀。當他得知親生父母是有錢人時,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他們的贊助,去上一個十分昂貴的攝影班。他不顧心理醫生的勸阻,以一種完全玩世不恭的態度去見親父母,致使親父母嚇了一跳,把他趕出家門。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他開始又有了點自信心,最後他在情感上對醫生有了依賴,當他發覺這種依賴得不到他想像中的回報時,他決心放棄治療,在養父母的愛護下繼續走自己的路。

保爾醫生對另一位身患癌症的女大學生則表現了一種不同的態度。女大學生得知自己得了重病,不想把這事告訴父母,也不想告訴剛剛分手的男朋友,她更不願意接受治療。在一種十分絕望的境況下,她來找心理醫生求救。在醫生的幫助下,她終於同意去治療,但她一定要醫生陪她去醫院,醫生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這麼做,但為了讓病人得到治療,給她聯繫了醫生並陪她進了醫院。女大學生開始治療,情況也發生好轉。她又一次來到醫生那裡,並不是為了繼續進行心理治療,而是決定結束治療,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醫生沒有遵守諾言,把她的情況告訴了她的母親。從醫生和女病人打交道的過程,觀眾一定會注意到醫生和病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一種毫無保障,有時甚至會很危急的關係。

醫生出自本能的同情心會導致治療的徹底失敗。醫生同來自孟加拉國的一位數學老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數學老師在妻子死後被住在美國的兒子接到了美國。來自東方的老人完全看不慣西方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美國兒媳婦的所作所為。他忍無可忍,決心設法回家。兒子和兒媳婦看他整日悶悶不樂,就讓他進行心理治療,他一開始拒絕,後來發現心理醫生是個可以交談的人,就按時欣然前往。讓醫生沒有想到的是,老人利用醫生對他的同情,置了一個局,最後警方以他有暴力傾向為由把他驅逐出美國,圓了回家的夢。

這一打擊使醫生在行醫幾十年後,終於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當心理醫生,他對自己的心理醫生(或督導)談出了對自己的疑問,儘管對方一再強調他是個很好的心理醫生,他去意已定,離開了這個行業。當他走在大街上的時候,觀眾看到他臉上的微笑和輕鬆的背影,馬上就能感受到他自身的解放,相信他會重新邁開生活的新一步。

這部電視劇的特點就是通過醫生和各種類型的病人的具體交談中,在他們逐漸形成的關係中,既看到劇中人物的種種困惑,同時也會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應該說是一部完全可以把「我」納入劇的作品。

把「我」納入心理治療,這在西方不是什麼讓人感到懼怕的東西,而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除了專家的心理分析外,各種治療的形式也處處可見。我的一位女友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區政府青少年的治療室問診。這類的問診實際上就是通過交談,發現來者的心病。我的女友會遇到有各種問題的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長,因為青少年的問題往往是家長造成的。和中國的治療方式不同的是,我認識的德國心理治療專家永遠不會對病人說:你每天要散步,要放鬆,要吃藥,而是通過談話,讓病人慢慢意識到自己過去的哪些經歷在自己身上落下了陰影,也許這些陰影永遠揮之不去,但會變淡,變得不咄咄逼人。

最近我遇到一些心理上有一定障礙的青年,有的不想工作,有的無法與同學打交道,家長們一開始是無法接受,然後就是無法應付。他們的辯護詞就是:「給他那麼多愛,從來沒有給他壓力啊」。我問了一些早期的經歷,發現都是青春期階段因為被家長和老師壓制早戀的結果,一旦在這個階段,在性發育的階段,孩子對自己和對周圍的世界產生懷疑,這樣的懷疑很可能就會成為長久的創傷。也許這也是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的原因。

(作者系劇評人、翻譯家)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相關焦點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催婚、逼著去相親,成了許多大齡單身男女春節長假的「特別節目」,有些心急的父母還偷偷地帶著大齡兒女去看心理醫生,詢問性取向。
  • 丁香醫生產品分析:針對用戶需求,完善現有功能
    3.1 核心功能從整體上看,丁香醫生APP以為用戶提供醫療健康信息(科普文章閱讀),以及醫療健康服務(如在線問診、在線購藥)為主,以權威的資質保駕護航,並且目前正試圖發展母嬰類健康管理服務。雖然把「問醫生」、「名醫義診」等多個入口放在了首頁上,提升了優先級,目的是方便用戶問診,促進產品核心功能轉化。但是優先級提升後,是否考慮對原有的較深的入口做一個優化?不然會給用戶一種非常冗餘的感覺,一種「我長途跋涉深挖到這,你卻給我看和首頁一樣的東西」這種心理上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落差。
  • 以好醫生+重問診切入,搜狗系小鹿醫館能否在中醫領域站穩?
    此前,36氪已經報導過固生堂、君和堂、甘草醫生、六度中醫等中醫項目,小鹿醫館也是其中之一。2016年3月剛上線的小鹿醫館,已在2016年5月完成了來自晨興資本和IDG資本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與其他中醫項目相比,小鹿醫館最大的差異化在於其從重問診切入。之所以稱之為「重」問診,這是相較於春雨醫生們主打的輕問診。
  • 掃一掃就可連線醫生在線問診 去藥店買處方藥不用跑醫院 
    原來天友大藥房為購藥者提供遠程醫療,購藥者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就可連線執業醫生,由醫生開具電子處方。這也是普陀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藥品零售企業電子處方試點工作中的一項內容。遠程問診開電子處方記者到天友大藥房,執業藥師周海玲介紹說,上月26日,店裡開出了普陀區第一張電子處方,「電子處方工作一實施,就為購藥者帶來了便利,到今天為止,我們藥店一共開出了80多張電子處方。」電子處方怎麼開具呢?
  • 養老、問診、心理諮詢,和聊天機器人聊聊未來醫療
    調查顯示,在已使用過聊天機器人的這部分醫生中,表示非常滿意的佔13%,比較滿意的佔33%,不置可否的佔27%,不滿意的27%。其中,調查顯示出醫生群體對聊天機器人在後勤流程中的應具有相當的認可度;在醫護過程方面,幫助患者更好的管理健康、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減少不必要的問診等應用得到醫生群體好評。整體而言,正面反饋遠大於負面。
  • 認識性取向障礙 「同志」失戀也需看心理醫生
    然而現實生活中,由此給當事人及其親人帶來的心理影響,還是需要找心理醫生幫助。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崇勇醫生介紹,同性戀者及其家屬主要問題多集中在焦慮、抑鬱等方面。而無論男、女「同志」,也會失戀,他們失戀的反應有時很嚴重,此時也需要看精神、心理科醫生。
  • 醫療AI 提高診斷效率,「數字醫生」為醫生減負又賦能
    網絡問診 遠程購藥在家看病諮詢,在線報銷醫保,百姓看病舒心更盼放心今年以來,推出或擴大在線診療服務的醫院數量顯著增長。網際網路問診已不鮮見,比如,京東健康的線上問診量達日均10萬單,百度旗下的「問醫生」免費諮詢通道最高單日諮詢人次超85萬。
  • 夸克聯合醫鹿上線健康頻道 6萬名醫生24小時實時在線問診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繼升級醫療搜索,推出無虛假廣告的近萬種常見病症查詢之後,近日,智能搜索app夸克上線「夸克健康」頻道,聯合阿里健康醫鹿,提供24小時隨時在線問診、掛號、買藥等功能,打通自查自診到智能問診的全鏈路服務。
  • 醫生線上看病靠自覺,但不是每位醫生都道德高尚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在一家名為「快速問醫生」的網站,記者以「胸悶心慌,四肢無力,心跳太快」的症狀進行諮詢,很快便有5名醫生回復,並推薦了「複方丹參滴丸」「穩心顆粒」「氟桂利嗪膠囊」「尼莫地平」等多種藥物。此後記者又在「健康160」「尋醫問藥」「求醫網」等其他多家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進行諮詢,醫生們紛紛看診開藥。
  • 中醫《十問歌》,對醫生和患者都有指導作用
    醫生要耐心問,患者要認真答  問診如此重要,所以醫生問診時,要注意力集中,拋去雜念,認真詢問,不可敷衍了事。  通常,醫生問診時語言會儘量通俗易懂,不用醫學術語去問,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時還啟發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實。
  • 老人疝氣發作腸子被卡 醫生「隔空問診」救回一命
    醫生寫了一福小篆祝福老人。通訊員供圖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劉姍姍)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醫生羅文晚上回家後,突然接到一位患者家屬的諮詢電話。通過微信「隔空問診」,羅文判斷這位高齡患者突發疝氣嵌頓,且病情兇險,幸好羅文醫生耐心解釋和勸說,當晚實施急診手術使老人轉危為安。11月25日出院前,羅文醫生寫了一福小篆祝福老人。據了解,章爹爹今年94歲,居住在養老院。五年前,他的右側腹股溝處鼓起了一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塊,平臥時包塊就消失了,站立或者用力時又會出現,因為平時不痛不癢的,一直沒去管它。
  • 安徽首例被確診的患者治癒出院:「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今天上午,接受了2周時間治療的汪某某,手捧鮮花、走出了病房,他激動地說,「感謝政府,感謝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醫生護士這麼多天給我的關心和照顧,也同時提醒一些患者朋友們堅定信念相信科學,相信我們的醫生,能共同戰勝這次疫情。」據了解,患者汪某某為30歲男性,安徽和縣人,長期在武漢從事冷凍肉類工作,1月17日回到和縣。
  • 廣州哪家醫院看心理醫生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三院精神科
    廣州哪家醫院看心理醫生好廣東藥科大學附屬三院精神科 時間:2020-11-23 14:24 廣藥三院精神科 常見的頭痛都會影響人的行為、情緒、言語、行動等。更不用說心理科疾病的發生了。因為心理科疾病對人的言語、動作、記憶、情緒、健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九旬老人疝氣發作腸子被卡,醫生「隔空問診」勸說就醫
    楚天都市報11月26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劉姍姍)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羅文醫生晚上下班後,突然接到一名陌生患者家屬的諮詢電話,他通過微信「隔空問診」,判斷這位94歲老人出現疝氣嵌頓,病情兇險。
  •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學科江敏俊 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學科江敏俊 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2020-11-06 15:45:1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 惡搞漫畫:中層管理看心理醫生,竟懷疑自己有多重人格!
    惡搞漫畫:中層管理看心理醫生,竟懷疑自己有多重人格!公司的樸科長看著邪惡漢的工作進展本能的想要吼起來,但是忽然想到了什麼,樸科長臉上強壯微笑著誇獎了起來,「辦的可真是不錯呀!我該好好獎勵你!」是不是要去看醫生了?」小芳笑著先小美解釋這全都是因為360度評估法!人事績效考核改成了360度評估法,不僅是上司的評估,下屬的評估也要反應進去。樸科長對一旁的邪惡漢正在噓寒問暖地詢問工作累不累?要不要喝一點飲料?原來是因為考核季馬上就要到了,科長正在努力地拉攏人心。小美瞥了一眼科長,平時那麼兇現在才開始對人好真的有用嗎?
  • 炎亞綸曾因性向看心理醫生 被問感情期許這樣答
    炎亞綸曾因性向看心理醫生 被問感情期許這樣答 時間:2019.01.03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生病先問手機醫生頻「掉線」初步診斷僅靠照片
    「必須要先知道你需要拿什麼藥,才能在線上開處方。」市民於女士因為皮膚瘙癢,近日在島城某藥房買藥時就遇到難題。「藥店裡的藥師不會看病,我想要線上問診諮詢一下在線醫生,結果店員告訴我必須要先知道拿什麼藥才能問醫生。」先知道要拿什麼藥,再去問醫生開處方,這讓於女士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在線問診不就是向醫生諮詢病情嗎?
  • 拉姆建議穆勒去看心理醫生,德國球員承受的心理壓力需得到關注
    比技術上的滑落更為棘手的是,穆勒在心理層面似乎也遇到了「坎」。德國媒體《南方德意志》透露,穆勒在冬訓前曾經找過拜仁和德國隊的雙料前隊長拉姆去談心了。可能有些球迷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穆勒和拉姆的關係那麼好,假期去找一找老朋友「吐吐心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南方德意志》接下來的跟蹤報導就讓球迷們擔心不已了——拉姆建議穆勒去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