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線上看病靠自覺,但不是每位醫生都道德高尚

2020-12-03 馮海寧之聲

一張口腔內潰瘍滋生的照片,拿給3個網絡問診平臺上的若干名不同醫生問診,卻得出了眾多不同的診斷和處方開具。記者注意到,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並不算太如意。(《中國青年報》)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在線醫療成為一種趨勢,而今年突發新冠疫情讓很多患者把問診需求轉移到網上,再加之網上複診可依規進行醫保報銷等政策助力,網際網路診療呈爆發式增長,一些第三方平臺診療諮詢量增長20多倍。然而在線醫療繁榮背後也有一些隱患。

在網絡問診方面,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卻五花八門,這雖不是在線醫療的普遍現象,但也是網上診斷不規範的一個縮影。網上購買處方藥時,「線上醫生」在未問及患者「是否線下就診過」的情況下就開具處方單,比線下醫生還隨意,令人吃驚。

2018年,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的《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活動」。這是因為患者首診非常重要,在線醫療存在局限性,無法取代線下觀察、觸摸等診斷。但某些在線診療平臺卻提供首診服務。

對於在線診療,一名從事在線問診的公立醫院副主任醫師的總結一語中的,即「醫生在線上看病幾乎沒有監管,主要靠自覺」。這句話說明在線診療既缺乏監管者有效約束,也缺乏平臺有效約束,而患者把自己生命健康寄托在醫生道德自覺上,顯然不太放心。

包括醫療服務、政務服務在內的任何公共服務,都應該受到有效監管監督。以在線診療為例,只有確保監管「在線」,網際網路診療管理制度才能落地,「線上醫生」診斷、開藥才能規範,患者才有良好體驗,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才能行穩致遠。

不久前,國家藥品監管局發布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方調劑審核」等,這有利於堵上網售處方藥「黑洞」。但該制度正式出臺後實施效果還有待觀察,還是那句話——只有監管到位,才能確保網購處方藥安全。

而「線上醫生」診斷不規範的問題,需要醫院、第三方網絡診療平臺、衛健部門同時完善診療程序。目前,不少公立醫院已提供網上診療服務,但對醫生網上診療行為是否像線下那樣嚴格監管?顯然有必要借鑑部分線下監管經驗,規範醫生線上診療行為。

第三方網絡診療平臺,既要嚴格按照《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操作,也不妨借鑑部分醫院對醫生的管理經驗,比如醫院、科室對醫生進行「雙重」規範效果較好。同時,嚴把「線上醫生」準入關,杜絕醫生帳號出租等亂象。這是平臺的義務和責任。

作為在線醫療的監管部門,既要依據現有制度利用多種手段對平臺、「線上醫生」實施嚴格監管,也要根據在線醫療的新特點、新問題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比如媒體披露的一些制度漏洞要儘快堵上。在必要時候應升級網際網路診療制度層級,加大懲罰力度。

當然,「線上醫生」離不開道德自覺。但不能依賴醫生自覺。只有「醫生自覺+制度完善+有效監管」,在線醫療才能「飛得更高」。數據顯示,2019年4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為4500萬人,滲透率為6.6%,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9%——數據帶來信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現在醫生越來越不好做了,不是說醫生很賺錢嗎?
    醫生不是工資低,而是工作強度和工資嚴重不成比例。但你選擇了臨床醫學專業,就要做好重回高三的感覺,課程都排的滿滿的,如果不考研,畢業即失業,還有規培。醫生的公資也許比較高,但醫生的工作強度很大,很辛苦,夜班,急診,隨叫隨到,手機二十四小時不能停,工作時間遠不止八小時,外科醫生一臺一臺的手術,內科醫生補不完的病歷,都不是誇張的修辭手法。而且醫生越來越不被人理解,老被懷疑有回扣,被質疑能力,醫生又不是神仙,就有了醫鬧,甚至有生命危險,可以成為高薪職業。所以,醫生很不容易。
  • 生病先問手機醫生頻「掉線」初步診斷僅靠照片
    原標題:知道拿啥藥才能問診,初步診斷僅靠照片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呂華「胃不舒服,大周末還不想出門,幸虧可以線上諮詢醫生,藥半小時就送到我手上了。」家住市北區的範雪,12月19日通過手機App在線問診方式,購買一盒馬來酸曲美布汀片和一盒乳酸菌素片,足不出戶就解決了身體不適問題。
  • 我身邊的好醫生——田娜
    但是,病人一旦來了中醫科,不管是看病還是諮詢其它醫療問題,她都耐心講解,並把疑難的病情一一記錄備案。回到家裡,年幼孩子熟睡後,她仍舊回憶病人的病情並思索自己的診斷是否正確。為了解決一些疑難雜症,她還會翻閱名家醫案、反覆的研讀各科書籍,尋找答案,力求診斷準確,開出最有效的處方,在最短的時間內解除病人的痛苦。
  • 有「醫」靠!看病就在家門口
    在曲江,這些不是問題曲江新區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意見》,積極推動「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建成落地惠及轄區市民,讓優質醫療資源、醫療服務觸手可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優質醫療。
  • 醫生、護士不懂手語 榕8萬聾啞人看病難(圖)
    在福州市,約有8萬聾啞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上醫院看病要麼靠紙筆,要麼由懂手語的親人陪伴當「翻譯」。據介紹,目前福州還沒有一家醫療機構為聾啞人提供手語導診,醫患交流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可一到醫院,阿力就傻了眼,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因為平時都有家人陪護的。無奈之下,阿力只好找導診臺幫忙,可無論他如何比劃,導診護士就是看不明白。阿力只好掏出紙和筆,一字一句寫下自己的症狀。  在醫生辦公室裡,由於醫生不懂手語,雙方只能通過紙和筆交流。20分鐘過去了,醫生還沒弄清楚他的病情,這可把排隊的患者們急壞了,有患者邊罵邊擠白眼,阿力只能忍受著劇痛和其他患者的催促。
  • 小懶猴看病萌翻天 向醫生「抱頭求饒」
    小懶猴看病萌翻天向醫生「抱頭求饒」 2017-09-20 12:49
  • 數據告訴你:醫生的工作負荷究竟有多大
    在門診工作強度項目中,59.7% 的醫生每半日需要看超過 30 例患者。按大多數從 8 點出診至 12 點結束來算,平均每位患者就診時間不足 8 分鐘。作為醫生,這還不包括喝水、上廁所的時間。作為患者,你還有理由抱怨「看病時間少」嗎?而對於外科醫生來說,手術工作的強度也不容小視,42.4% 的醫生手術日平均手術時間超過 8 小時。
  • 網紅徐曄醫生:我是一名醫生,並不是公眾人物
    其實,並不是。他在微博髮長文表示,「我是一名醫生,並不是公眾人物」。徐曄醫生,1990年8月1日出生,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臨床醫學博士,主要從事各類創面及體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各類體表腫瘤切除修復、常見美容外科及燒傷外科的各項診斷及治療工作。
  • 疫情結束之後,希望所有醫生都可以被善待
    每家醫院見過的醫生基本在30位左右,每位都要從頭到尾地採訪一遍,最終選出3到5位進行拍攝。最終拍攝了20多位,有世界頂級的醫學專家、有僅28歲的年輕住院醫生,還有普通的護士……絕大多數是三、四十歲的醫生,因為他們是中堅力量。
  • 醫生提前開藥,卻一直不讓服用,家屬一頭霧水
    一位老先生去醫院看病,醫生給他開了一盒3800塊錢的藥,沒過多久老人去世,可是這個3800元的藥一直都沒吃,不是老先生拒絕服藥,而是醫生不讓他吃,為什麼這盒藥不能吃呢?老人家不幸離世,3800元的藥一片都沒吃王先生家住新鄉,他的嶽父前段時間得了疾病,到某醫院去看病,門診的時候,醫生給老人開了一盒藥,花了3800元錢,但是這盒藥一直沒吃。老人住院期間,王先生曾跟大夫溝通過幾次,問這個藥什麼時候吃,大夫一直說得等著。
  • 《急診科醫生》就是給醫院拍的教育片吧?醫生和護士有話說
    培養一個醫學人才要十幾年,醫生也是人,他們不是神,他們也有治不了的病,醫生只是他們的一份工作而已,工作的基本都是為了養家餬口混口飯吃,憑什麼要求他們偉大!他們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已經很不錯了。現實中,醫生做這種事情的機率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還是萬分之一呢?現實生活中有哪個醫生敢這麼做?所以說,這種個別案例為什麼要重複展現呢?是讓我們知道所有的醫生都是這麼細心,善良,醫德高尚,拿病人當親人嗎?或許,《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就是給醫生和醫院拍的教育片吧?!
  • 三甲醫院醫學博士寫的看病神文
    5.掛號沒什麼好說的,太難了,甚至對於醫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難。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個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個特定的專家,試試提前在網上預約之類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後掛不上號。6.調整心情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 2013年中國好醫生頒獎典禮-健康頻道-新華網
    最近幾年,大家自覺不自覺的辦醫院當醫生形成了等人得病的職業,我覺得中國醫生最優良的傳統《皇帝內經》中提到的治未病,所以我覺得要真正實現醫生的兩個角色,一個是為患者診病治病,另一方面是老百姓的健康教育者、健康的促進者和健康的維護者,我們一定要把醫護的目的始終牢記清楚。
  • 苗鄉有了「家庭醫生」
    張啟洪的母親楊春芝獨自坐在沙發上,雙腳蓋住紅毯子,窄小的房間不到10平方米,堆滿了雜物。 張玉學一口苗語招呼道:「奶奶,這段時間,你身體舒不舒服,吃飯香不?」 「可以,吃飯不多。」楊春芝回答。 「奶奶,靠在沙發上,我們好做檢查。」張玉學雙手使勁扶著楊春芝慢慢移坐沙發。 楊春芝,87歲了,與小兒子張啟洪生活。
  • 網友稱南京徐寶寶事件當事醫生自殺 記者闢謠
    那一刻,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網友爆料:毛醫生自殺身亡可信度90%昨天快報記者聯繫上了第一個爆出「毛曉珺自殺身亡」的發帖人ddttzz,據ddttzz稱,他聽好幾個醫院的朋友說了此事,包括南京某大醫院的護士長都說毛曉珺已經自殺了,這基本上就像殺人遊戲一樣,他被大家投票「殺」死了。不過,ddttzz並不願意提供知情者的聯繫方式。
  • 16歲女孩看病被男醫生猥X,事後查出患抑鬱症,醫生僅被拘留十日
    餘女士稱:當時女兒來到這邊沒過幾天就感冒發燒了,於是就帶著她去了診所看病,那名醫生姓邵。但是女兒已經輸液三天了,並且病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但這個時候醫生就告訴他們說要做身體檢查。楊某到達檢查室後,醫生讓她躺到床上並且要把衣服掀到X部以上,之後醫生便用手去觸碰她的脖子和X部,女孩這個時候已經不適了,但最可怕的是醫生竟然湊近楊某對她說了句「親一下」,楊某便嚇得立馬跑了出去。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做CT怎麼樣?
    現如今去醫院看病,做個CT檢查,就跟去逛街買杯奶茶一樣平常。但每次走進CT室的時候,心中總有一絲莫名的忐忑不安,就跟第一次去見對方家長一樣。CT是怎麼工作的?CT成像過程非常複雜,說得太專業。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128通道螺旋CT SOMATOM DenitionAS Sliver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備128通道螺旋CT優勢如下:1、掃描速度快:率先採用磁懸浮驅動技術,採用更優化設計的零兆球管
  • 兒科醫生與寶寶家長的對話,這不是笑話
    兒科醫生與寶寶家長的對話: 「大夫,孩子發燒39度 」 「燒這麼高先打個屁股針退燒 」 「不行,打屁股太疼 」 「口服退燒藥有嗎,先喝上」 「不行,
  • 半年吸引30萬醫生,它要做「醫生離不開的平臺」
    ,從線上向線下延伸。 當然,要把人體全身影像圖譜中的無數結構點,從原來的紙質課本搬到移動網際網路上,並獲得專業醫生的認可,並不是一件易事。首先就是任務量太重,艾青原來醫院的一位副主任聽說他的創業項目後,直接告訴他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也正是去年6月成立公司,輕盈醫學App在今年3月才上線的原因,其中需要大量圖譜的標註、整理工作。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