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受用!三甲醫院醫學博士寫的看病神文

2020-11-28 新浪財經

來源:實戰財經

來源:杏仁醫生

我們經常在感覺不適的時候糾結要不要去看醫生?選擇急診還是門診?什麼時間去醫院人少點?看病前要準備什麼?如何讓醫生更好地幫到自己?

上海市徐匯區某三級甲等醫院醫學博士寫了篇神文教我們「學會看病」!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一、該看不該看?

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而且這種能力很強,顯然比電腦和汽車厲害。有些疾病並不需要治療,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時間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過,能夠發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隨人類進化了同樣長的時間,也不是等閒之輩。

如果自己身體不適,是扛著,還是去醫院就診。這是個問題。

1.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損,需要立即就診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

2.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儘快就診。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醫院,通常醫生也不會立即給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體狀況的重要信號,沒有人會在消滅火災之前,先把附近的電話線都砍了。

3.反覆發作的不適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這樣度過了無人騷擾的童年期。對於反覆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對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齡,50歲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後患。

4.已經處於某個疾病進程中,但是感覺突然發生了變化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麼,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惡化了,那麼最好再去複查一下。

5.別人看出來的疾病

通常不用著急,人類的身體有發達的自我檢測系統,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注意:醫生經過身體檢查發現的除外,比如身體上的包塊之類的)。

6.定期體檢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體只有自己保護,兄弟靠不住、組織靠不住。

二、急診or門診?

一般醫院都有急診和門診。

急診是給緊急需要救治的病人準備的。

門診則是給不那麼緊急的病人準備的。

急診的設置是為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因此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速效的,配備的檢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夠快速做出判斷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麼緊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實在急診,並不會有很好的診斷效果。

不要僅僅因為白天上班,不好請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診。你得不到最好的藥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驗檢查和輔助檢查。身體是自己的,不要為了不請假而放棄給自己最佳的診斷和治療,又侵佔了分配給急症患者的醫療資源……

需要去急診看的病:

1.剛剛發生的疾病。

一個病已經得了三天了,還跑到急診去看,我會態度很好的在心裡痛罵。

2.這個疾病可能在8小時內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突然發作的腹痛、胸痛、眼痛、頭痛,還是應該到急診看看先。

三、看門診的時間

我國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億,都是無比巨大的數字。

任何你覺得合適的時間,一定是門診人多的時間。

1.一定要避開三個時間: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

只能用人海茫茫來形容。

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2.通常來說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

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來辛勤的工作有益於身體健康。

3.惡劣的天氣

颳風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時機,雨越大,人越少。其實,天氣對許多人的出行,並沒有太大影響,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時間內看個病,然後趕緊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氣去看病。

四、看病前的準備

相信您已經選擇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紹一下看病前的準備。

1.回顧歷史:

請在看病之前,回顧一下您的病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病?發病的時候自己有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請用本子和筆寫下來。

回想一下是否對藥物過敏。藥物過敏史對於醫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種藥物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請記錄下來,請醫生在您最常用的病歷封面上寫下過敏的藥物名稱。

回憶一下曾經接受過的治療,以及正在使用的藥物,和它們的商品名稱。如果您還能找到藥物的說明書或者空的藥瓶或者剩餘的藥物,請帶上它們。

帶齊以前的病歷記錄,曾經做過的檢查結果。每次看過病後,也請收好所有的檢查結果和病歷,有些檢查結果是由熱敏列印,時間久了容易褪色,請複印一份保存。

2.準備行政用品:

帶上信用卡和足夠的現金,有些醫院不支持刷卡。另外需要提防小偷。

帶好身份證、社保卡、醫療藍本、退休證、離休證、醫院的就診卡等等一切跟醫保可能有關係的東西。

3.安排好病假當天的事務:

請好病假,安排好當日的工作。

最好能夠找個比您更健康的夥伴陪同您去看病。

預計前往的時間,不要在上午11點以後,或者下午4點以後才去醫院掛號。因為,恐怕沒有號了,或者雖然看了醫生,但是到需要做檢查的時候,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其他的科室已經沒人了。

查詢一下當日的天氣。天氣越惡劣,看病的人越少。

4.選擇合適的醫院:

如果您已經具有相當的醫學知識,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醫院。

一般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都非常的清淨,去看病取藥會很舒適。建議您首先去社區醫院或者臨近的二級醫院就診,至少可以獲得相應的醫學建議和轉診建議。

當您選擇了三級甲等醫院看病,也就意味著選擇掛號難、看病難。

5.掛號

沒什麼好說的,太難了,甚至對於醫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難。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個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個特定的專家,試試提前在網上預約之類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後掛不上號。

6.調整心情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總是會生病的,遲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臨到自己身上,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去醫院看病,並不能一定能夠治好。實際上,給您看病的醫生,最後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與您的醫生合作,共同對抗您的疾病。

7.檢查確認上面的各種準備事項,帶齊所有的東西,出發。

如果能戰勝疾病,就藉助醫生的力量一起戰勝它,如果不能戰勝疾病,那麼從醫生那裡學會如何與自己的疾病共存。

五、怎樣與醫生交流

您與門診醫生接觸的時間

如前所述,當您選擇了就診於三級甲等醫院的時候,您也就選擇了掛號難和看病難。同時也意味著其他的病人也同樣面臨掛號難和看病難的問題。為了儘可能的緩解這些問題,一位醫生會在出診時間內看儘可能多的病人,特別是專家,有可能今天額定的掛號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會因為外地病人、可憐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權有勢惹不起的病人而加號到30甚至40個。

如果上午的門診是30人,從早上8點看到12點,共4小時,中間沒有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那麼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時間是4*60/30=8分鐘。不錯,這就是您凌晨爬起來,裹著軍大衣在醫院掛號室門外在寒風中等了三個小時以後掛上號,又從上班起等了3小時以後換來的就診時間,8分鐘,平均值。

還不夠準確,這8分鐘並不是您坐在診室內和醫生交流的時間,在形成初步診斷以後,醫生會給您安排一些檢查,大多數是當天就能夠完成的,所以您拿著化驗單檢查單做完檢查以後回到醫生那裡,還要再給他看結果。想必您已經注意到了,在您等候過程中,總有些人沒拿著掛號條就衝進了醫生的診室,其實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檢查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

也許您會非常好心地幫助醫生維持就診的秩序,堅決制止那些加塞兒的人。我建議儘可能在診室外進行,也許您一把拽出來的是那個剛剛跑了幾層樓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給醫生看結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鐘的時間與醫生交流。

與醫生說話

不論您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問病史和查體。醫生都需要和您交談才能夠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樣的。我們的身體裡布滿了各種自檢的信號線,它們會將身體的損傷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向您的大腦做匯報,比如疼痛、酸脹、無力、燒灼感、異物感。請向醫生報告這些感覺,他才能幫助您。

中醫不是僅僅切脈就可以摸出您是什麼病,西醫也不是僅僅靠CT、B超、化驗單就可以知道您是什麼病。診斷疾病就像是CSI做調查,全面的證據才能指認真兇。

雖然很少,但是確實有一些病人到醫生面前一句話不說,手一伸或者臉一挺,醫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狀和不舒服,說對了以後,他才繼續看病。從前我出門診,在相對閒適心情也不錯的時候會陪著他們玩一會,答對的話他們會很心服口服的。

請大家務必都記住,時間只有8分鐘。

區分事實和判斷

請儘可能學會區分陳述事實和判斷,區分這兩點是需要極高的知識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極高知識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實陳述:「我眼睛紅」 「我發燒最高到39度」 「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斷陳述:「我眼睛發炎了」 「我發燒很高」 「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門診,否則請您儘可能陳述事實。

對於您的感受,請按照不舒服發生的感覺或者表現,以及它們發生的時間來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來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來很久了」則仍然沒有給醫生提供足夠的信息。我的建議是:

慢性病請精確到年或者月,比如「運動後胸悶5年」

近1-2年發病的,請精確到月,比如「雙眼視力下降6個月」

近1個月內發病的,請精確到日,比如「尿尿尿不出來3天」

急性病請精確到小時,比如「左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1小時」

如果您有數字能夠描述您的病情,請儘可能告訴醫生數字。比如,「這個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過13」,但如果您僅僅說「這個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誰比了。

對於醫生的提問,特別是有「多少」這樣的關鍵詞的提問,請儘量以數字回答。不過很遺憾,通常當我問起「您得高血壓多少年了?」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與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診,醫生不會馬上給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雖然那是無人想要的禮物。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是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進展的重要信號,是您生病的身體部分直接向醫生的報告。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醫生是不能夠幫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沒有查明報告火警的位置,我們不可能把火警的電話輕易掛掉。也許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檢查床上疼得死去活來,醫生還是會冷漠的用手摸這摸那,甚至使勁壓一下問您是否更疼,此時也請告訴醫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說明的一點,也需要向低年醫生強調的一點是,那種顯示出痛苦,大聲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另一類蒼白的悄無聲息的病人,卻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當您在急診看到醫生不顧您大聲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個悄無聲息的病人時,不要去阻擋醫生。

態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請直接跟醫生說,相信很多醫生會和我一樣給您選擇相對便宜的藥品和治療。不過同時相對便宜的藥物也意味著療效,特別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車,找不到停車位,在掛號室門前受凍,坐在門診等候一上午無所事事,請儘量不要將怨氣宣洩在那個為您看病的醫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樣堵車,一樣找不到停車位,您在掛號室門前受凍的時候,他在病房檢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門診等候的時候,他在診室裡奮力看病。

很多時候醫生的態度是由科室決定的,越是緊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醫生的態度越冷漠甚至惡劣,在急診室不可能有醫生和顏悅色地跟家屬說話,有且只有厲聲命令家屬去做什麼。醫生不會也不應該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事實上很多醫生不敢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因為感情因素可能會影響判斷。

希望您能明白,醫生的態度與醫學水平沒有直接的關係。

期望

相當多的疾病是不能夠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青光眼、類風溼……現在的醫學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醫生能夠提供的是儘可能控制疾病進展的方法,使疾病無害化,血壓降低到正常值,意味著您幾十年以後死於腦出血的可能性要減小;眼壓降低到目標眼壓,意味著您丟失視野的速度能夠減慢,甚至停止。您能夠在醫生這裡找到的不一定是戰勝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聞或者報紙上出現的某個疾病的治療「希望」,並不等於真正在醫院就可以給您用上。醫學是非常保守的學科,一種治療方法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才能確定下來,一種新藥上市至少要經過十年的實驗和審批才能夠進入醫院的藥房。

即使是經過那麼多年的研究確定下來的治療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證治好您的疾病,絕對不可能。治病和修車不一樣,不是您交了錢,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輛修好的車。

請您一定記住:花了錢,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癒,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

萬一你得到了醫生這樣的保證,說明:

a)醫生在安慰你;

b)跟你說話的壓根就不是個醫生。

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癒,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療或者手術之前,醫生會給您看一個知情同意書。這個知情同意書就像是您在購買股票、基金時聽到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是要告訴您可能發生的危險的。

1.知情同意書上寫的每一種風險,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經受過這樣的痛苦。

2.知情同意書上寫的出現的風險,一旦發生,醫生也會繼續全力地幫助您。

不證自明的公理

1.人都是要生病的。

2.人都是要病死的。

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間的區別,只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於100%。

相關焦點

  • 首發|哥大醫學博士再融4億:AI診療 已入駐150+三甲醫院
    2016年,取得醫學信息學博士學位後的他,立刻回國創立了森億智能。他的產品能救很多病人的命。流行病統計數據顯示,每1000位住院患者中大約有30人會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症,而醫護人員能提前識別的高發病率患者只有4-5例。
  • 不寫SCI論文的三甲醫生,活路在哪裡?
    在美國,碩士、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即使對於一半的博士畢業生,畢業後的工作可能與科學研究無關,但如果作為一所「追求很高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質量的大學」,那麼對發表 SCI 論文的要求是很正常的。作為一名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應當是推動我國醫學發展和推進與國際學術交流的主體。
  • 掛一個號可看多種病 武漢三甲醫院興起全科醫學門診
    張爹爹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痛風,需要定期監測相關生理指標,原來每次去趟醫院,至少要掛2到3個科室的專家號,樓上樓下往返跑不說,還得反覆排隊,更加麻煩的是,因為擔心服用的藥物之間有衝突,他每看一個科室,就得跟醫生細緻介紹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費時費力費心」。今年10月,張爹爹到武漢市第三醫院看病時,無意間聽說該院開了全科醫學科門診,於是便嘗試掛號就診。
  • 三甲醫院是最好的醫院嗎?看病花銷是不是更貴?這些就醫常識要懂
    去醫院看病的時候,相信不少人都注意到了醫院的等級,一級、二級、三級、三甲……但你知道:醫院有多少個等級?醫院等級是怎麼評的?只有公立醫院能評等級嗎?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隨著小薇管家一同來了解。醫院可以分為多少個等級?
  • 西安這裡將新增兩家三甲醫院!
    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 健康是最重要的 都說百姓利益無小事 為了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看病問題 各方面都在努力 這不 在長安區將新增兩家三甲醫院
  • 醫院選醫生為難?211醫學碩士和普通醫學博士,優先錄取哪一個?
    醫學專業目前是大家公認的比較有優勢的一個專業,大家經常吐槽說不讓高三考生報考醫學專業,導致很多考生在報考醫學院校的時候有畏難情緒,覺得學醫費神費力不好找工作,有時候碰上醫鬧,更是得不嘗試?其實大家所說的「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是針對醫學專業難學提出來這一說法,如果你認真的話,你就錯了。
  • 全國三甲醫院擁堵榜發布;湘雅醫學院臨時增設畢業要求,近八成博士...
    全國三甲醫院擁堵榜發布,平均高峰期排隊16分鐘以上 報告公布了全國十大最堵三甲醫院,北方城市醫院上榜居多,其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高峰期平均排隊時長達到36.1分鐘,在十個上榜醫院中最長。榜單前五名分別是:鄭州河南省人民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濟南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高峰期排隊時長均在16分鐘以上。
  • 南通首位醫學博士的別樣人生
    從此就與影像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1989年9月,繆飛成功考上原上海醫科大學(現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攻讀研究生。1994年6月,他如願以償地獲得博士學位。在20世紀90年代初,醫學博士在南通十分罕見,而繆飛則光榮地成為「近代第一城」的首位醫學博士,他也是江蘇省第二位影像醫學博士。
  • 中國百強醫院排行榜出爐!北京15家三甲醫院強勢入圍!
    中國百強醫院排行榜出爐!北京多家三甲醫院上榜!是「國家隊運動員醫療服務指定醫院」更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臨床醫學研究所中國衛生部指定的診治疑難重症的技術指導中心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盛名>以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大型綜合三甲醫院「同仁」商標是國家商標局認定的國內首家醫療服務業馳名商標
  • 丹佛市國立猶太醫學中心-科羅拉多大學醫院 中國患者如何出國看病
    專注重大疾病的出國看病服務機構愛諾美康介紹,丹佛市國立猶太醫學中心—科羅拉多大學醫院(National Jewish Health,Denver-University of Colorado Hospital)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該院連續16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肺病專科醫院中排名第一,是美國最好的肺病專科醫院。
  • 新華醫院的HRP系統為何令三甲醫院競相學習?
    經驗醫療指的是靠醫生診療經驗來看病,數字醫療則是倡導通過臨床實際證據,包括症狀、體徵、檢查數據等長期累積的數據得出證據鏈,以此為依據進行精準治療,從醫學概念來講數字醫療是精準醫療的概念。從IT的概念來講,數字醫療是IT的醫療行業化應用,它是從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演化過來的,然而,IT能做的遠不止於此,潘偉華認為,數字醫療只是一個中間過渡的狀態,最終是要往智慧醫療方向去發展,所謂智慧醫療就是證據鏈累積以後,能對臨床診療做出決策性。
  • 醫生寫論文沒錯,錯在動機不純
    這幾天,醫學論文撤稿事件鬧得滿城風雨。知名學術出版商施普格林自然旗下雜誌《腫瘤生物學》撤銷107篇中國作者的文章,稱這些文章的發表者偽造同行評審。此事牽涉不少著名三甲醫院,讓中國醫生把臉丟出了國門。面對網上的冷嘲熱諷,很多醫生感到委屈。
  • 成都西北門醫療資源再次升級,又一國家公立三甲醫院正式開診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30日上午,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與郫都區交界處的成都三六三醫院犀浦院區正式開診,成為犀浦首家三甲醫院。三六三醫院犀浦院區位於郫都區犀浦校園路東段550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功能於一體的國家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據了解,三六三醫院是在1972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籌建,1979年正式開診,為西南醫科大學非直管附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區域聯盟中心醫院。武侯院區與犀浦院區佔地面積共計近百畝,規劃床位近2000張。
  • 一個是985醫學碩士,一個是普通博士,你認為醫院會優先錄用哪個
    「一個是985醫學碩士,一個是普通醫學博士,你認為醫院會優先錄用哪個?」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你去問10個人其中有9個人都會說優先錄用普通博士,我們接下來主要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
  • 江蘇投14億建醫院,佔地140000平方米,增800張床位,緩解看病難
    在居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特別是在各種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許多科學研究人員都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緩解看病難的問題,積極開展衛生保健工作。從2019年的數據統計來看,江蘇省有醫療機構34797家,雖然總數不少,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相適應,為了更好地營造地方醫療環境,江蘇投入14億元興建三甲醫院,佔地140000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張,緩解看病難問題!
  • 一名在讀博士醫學生說……
    歲末年初之際,身處醫療圈中的人們紛紛轉發一張充滿著肅殺之氣的圖片,配文赫然寫著「二十四節氣—大寒,前有肆虐的病毒,後有病人的砍刀「,陰冷中透著刺骨寒氣。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現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設有專碩(實踐型)、科碩(研究型)、專博(實踐型)、科博(研究型)四個學位,而且還有四證合一、八年制博士,搞得體系比較混亂。」
  • 去美國醫院看病,你要準備啥
    下面說說怎麼在美國醫院把病看好。首先,預備一兩家目標醫院。不是非得去這兩家醫院看病,因為你不一定懂醫學,選了也未必合適,但一定要有所了解,有助於下一步跟中介機構探討,不然就只能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了。目標醫院怎麼選?有兩個參考。一個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都會發布的全美最佳醫院排名,分綜合排名與專科排名。排名前十的醫院在全球範圍內都很權威。
  • 美國功能醫學專家成長博士成為煥然新生集團首席醫學科學家
    據了解,成長博士屬於醫學博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博士,《癌症是一種代謝病》、《隱形殺手:補鈣劑》、《萬應靈藥》等醫學營養學撥亂反正美國暢銷書的譯作者,同時兼任美國抗衰老暨再生醫學科學院研究員、癌症綜合治療研究員,卡達王國女王醫院抗衰老醫學專家顧問
  • 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名發布,長徵醫院名列前茅
    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名發布,長徵醫院名列前茅 2019-11-2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會看病花大錢難救命!實用看病寶典來了!(上篇)
    單位體檢,彩超發現了直徑5mm的膽囊息肉,醫生說有惡變可能,非常害怕,於是在當地一家三甲醫院毅然做手術切除了膽囊。誰知術後發生併發症膽汁漏差點要了命!後去北京在腹腔放置了引流管,帶了近一年的管才痊癒。原來一百四十斤的豐滿女人變成一百零幾斤的苗條女郎,也算意外收穫,只是拿命換來的收穫代價太昂貴!看到這兒,大家可能會說:大夫說話就愛「誇大」病情,不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