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36歲,身強體壯。單位體檢,彩超發現了直徑5mm的膽囊息肉,醫生說有惡變可能,非常害怕,於是在當地一家三甲醫院毅然做手術切除了膽囊。誰知術後發生併發症膽汁漏差點要了命!後去北京在腹腔放置了引流管,帶了近一年的管才痊癒。原來一百四十斤的豐滿女人變成一百零幾斤的苗條女郎,也算意外收穫,只是拿命換來的收穫代價太昂貴!
看到這兒,大家可能會說:大夫說話就愛「誇大」病情,不能信!
還有個三十多歲朋友也是體檢,彩超發現甲狀腺有個6mm小結節,穿刺病理診斷甲狀腺癌。醫生說甲狀腺癌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結節這麼小這麼年輕就切除甲狀腺影響生活質量,可以隨訪觀察。在體檢中心複查了兩年說有點鈣化,不放心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結節大小沒變,但氣管旁淋巴結已經轉移,只好做了甲狀腺切除和頸淋巴結清掃,脖子上留下十幾釐米長的刺眼疤痕!
這次,大夫倒沒有小題大做,可結果卻依然悲催!
看完這兩個病例,大家可能會焦慮:怎麼才能知道大夫的話是「誇大」還是「忽略」了病情?大夫的話還能不能信?
大夫的話當然得信,不然怎麼看病!關鍵是那麼多科室、那麼多大夫會有不同的建議,得自己選擇!
去醫院看病,門診掛號會看到一大堆科室:外科就有肝膽、胃腸、泌尿、神經、血管、心胸……內科:呼吸、消化、心內、腎內、血液……醫技:心電、超聲、CT核磁、病理、檢驗還有超聲介入、放射介入……越大、專科越強的醫院分科更細。病人需要憑自己的感覺掛一個科室看病,有人說找導醫呀,要知道所有的導醫都是護士,有經驗的護士還好,可有些醫院為了形象都是年輕靗麗護士,護士的培養是重護而不是重醫。醫生都會覺得本專業外就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覺,讓導醫護士無所不知真是難為她們!
掛了一個科的號看上大夫是不是就無憂了?大多數的病都會有共同症狀:如食欲不振、腹脹痛、噁心、心慌、氣短、心神不寧、頭昏等,「同症異病」很常見。專科大夫習慣性的專科思維首先考慮的是本專業的病,比如患者說左胸疼痛,如掛的心內科號,大夫就會開一些化驗和檢查排除有沒有冠心病,結果所有檢查都正常,大夫可能會說沒啥大問題,也許是神經反射疼或肋軟骨炎,開藥吃了幾天還不見好,又過幾天,前胸皮膚出來疹子,去皮膚科一看原來是帶狀皰疹惹的禍!如果心內科醫生沒有皮膚科知識,大概率最後看病的結果就是如此。
大家說那就看全科吧,最近幾年國家大力投入開展全科醫生培養,但固有的多年專科醫生培養模式讓專科醫生輕視全科,認為全科醫生樣樣都懂、卻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優秀的醫生根本不願選擇幹全科。現實是大多數全科醫生學歷、知識、能力水平普遍較低,還有些是村衛生院醫生轉崗而來。
現代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設備使原有的診療模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新的技術也不斷應運而生。
以前外科獨霸的三大技術:切除、引流、移植或植入,現在除了器官移植外,內科和放射介入都在做冠脈支架植入……超聲和放射介入做了絕大多數置管引流。相對於創傷大的開刀切除,外科的腔鏡微創切除,內鏡下切除、還有超聲、放射介入的影像下超微創、精準切除和熱消融的腫瘤原位滅活……
各種新技術、治療方法和治療理念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從事這些新技術的有內、外、介入影像(超聲和放射)醫生,內科醫生外科化、外科醫生影像化、影像醫生臨床化,現代醫學從未象現在這樣,多學科互相依從又互相竟爭!即使在同一個醫院的大夫對自己專業外的新技術都不了解,更何況病人!
大家覺得有這麼多新技術太好了,可是真能惠及患者嗎?
有個肝血管瘤的患者,做彩超時醫生建議她可以做超微創超聲引導下血管瘤注射硬化治療,她覺得彩超醫生就是用機器查一下哪會治病,只記住了微創這個詞。在一家知名醫院肝膽外科做了腹腔鏡肝血管瘤微創切除手術,花費了兩三萬元。回來複查時又碰到當初的彩超醫生,高興地說做了你說的微創手術、花了多少錢。醫生說我說的超微創手術不用切肝、一根針打點藥就行,只需花費二三千,是在超聲介入做。聽完後她的高興勁兒全沒了,所幸手術很成功沒有併發症,只是多花錢受點罪,切除肝的範圍不大,對生活沒有影響。
大家可能會指責做肝血管瘤切除的醫生沒有充分告知患者,也許是他根本不知道有這種超微創治療方法,也許他知道但到底有多大療效並不清楚,他選擇自己最自信、最有能力的技術而排斥所不能也是人性使然。更遑論推薦自己和患者都不熟悉的治療可能被投訴、被打罵的風險!
外科醫生唯技術論、內科醫生唯藥物論,醫生越來越精於技術、科研,治療越來越微觀化,眼中卻只有病而無病人!難道這一切都需學無止境、疲憊不堪、超負荷工作,為國人提供了外國人無法享受的高效醫療服務的廣大中國醫生來承擔?!
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正象樊代明院士所說醫學絕不是科學!科學是嚴謹的、唯一的,1+1科學只等於2,而醫學的個體差異和生命奧秘之深則可能有多種答案。
年輕時不相信中醫,覺得玄而虛,西醫則精確、數據化。從醫多年才覺得:中醫的宏觀辨證思維+西醫的微觀分析驗證+人文理念才是救治病人的王道!
這並不一定會被病人所理解。雖然這篇說的是醫生問題,但選擇什麼樣的醫生、什麼樣的治療,真的跟病人無關嗎?請記住:你看(聽)到的都是你想看(聽)到的!
好了,下篇就寫病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