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讓百姓看病更有「醫」靠

2021-01-20 瀟湘晨報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子的體會,相信不少去過醫院的人都有過。但對於路橋的陳慶烈老人來說,看病早已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2020年12月30日上午,78歲的陳慶烈一個人走進路橋蓬街鎮衛生院,熟門熟路地找到自己熟悉的王波醫生:看診、開藥……沒有長時間地等待,所有事情很快就搞定。「以前看病買藥都要跑到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找王醫生,現在不用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好了,而且醫生護士的態度都非常好,也很有耐心。」提起衛生院的改變,陳慶烈是讚不絕口,直豎大拇指。

八年前,陳慶烈老人從金清鎮搬回了老家蓬街鎮居住。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他需要長年吃藥,一個月至少要往醫院跑一次。「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路橋二院找王醫生看病的,搬回蓬街後,還是會回來找他看病開藥。」陳慶烈說,「雖然現在交通方便,但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來回跑還是不方便,要麼讓兒女接送,要麼自己坐公交車,尤其是碰到颳風下雨的,更是麻煩。」

後來,當聽說路橋二院的專家開始定時定點去蓬街鎮衛生院坐診了,陳慶烈很是高興:「衛生院離我家不到一公裡,很近很方便,不僅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專家,我需要的藥也都能買到,檢查的醫療設備也都有,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跑醫院的人來說,真的是好消息啊。」

走進蓬街鎮衛生院,映入眼帘的「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蓬街分院」的牌子十分亮眼,裡面診室乾淨敞亮,醫療設備也很完善,還有即將開放的病房整潔溫馨,加上和藹可親的醫護人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前來看病就醫。

「醫共體的建設,可以讓醫療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讓病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而且還能更省錢,便捷性大大提升。」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沈曉波說,「而對於我們醫生來說,可以與病人有更多的聯繫,還能接觸到本區域更多的病人,做出更有價值的治療,幫助更多的人解決更多的病痛。」

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黨委委員趙浩瀚介紹,醫院會定期輪派各專科的專家去基層分院坐診,做到能在分院解決的問題不到總院,需要到總院的病人將會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以此來推動分級診療體系建設,「而且專家下到基層,也有利於提升我們醫護人員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促進醫防融合。」

據了解,2017年9月路橋區被確定為省級醫共體建設試點區。為了深化醫共體建設,破解醫共體融合難題,2019年路橋先在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試點薪酬制度改革,通過資源整合、管理聚合、醫防融合,進一步推動醫共體建設走深走實。

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打破原先總院、分院因體制不同而各自為政的局面,推動行政科室扁平化、業務科室垂直化設置,將醫共體分院的行政職能科室併入總院進行管理,精減行政人員,騰出崗位充實臨床一線。目前,該醫共體金清、蓬街兩家分院共有28名醫務人員從行政後勤崗位重新回到業務一線。此外,路橋區積極探索在醫共體內建立「資金池」,改變各成員單位自行核算績效的模式,實施總院統一核算、兩級分配。

不破則不立,改革帶來的成效也很顯著: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管理更趨合理,經營更加規範,尤其是新的績效分配方案實施後,醫共體分院績效總量增幅達22.53%,其中全科醫生績效獎金增幅高達70.96%,有效激發了醫務人員幹事熱情。

數據連結

責任編輯:陳賽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就近看病 更有「醫」靠
    考慮到在海口接受手術醫療成本高,報銷比例相對較低,親人照顧也不方便,她便一拖再拖。12月4日,李文珍再次突發嚴重心痛胸悶,經昌江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必須進行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在李文珍的印象裡,昌江的醫療條件不足以完成這樣的手術。「但醫生告訴我,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專家給我做手術。」
  • 有「醫」靠!看病就在家門口
    讓市民有「醫」靠,這裡有的不僅僅是方便……這家醫院:「便捷、親民、有溫度」「醫術精湛、服務熱情、價格親民,心裡非常踏實,由衷感謝醫護人員……」據安仁醫院工作人員黃鴿介紹:「醫院覆蓋周邊十幾座居民小區,服務於方圓3公裡內數萬人口。居民來這兒看病第一個就是方便,另外我院是集醫療、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醫院,包含全科室、多病種服務,覆蓋全面,可以滿足居民日常診療需要。為了更好的惠及周邊居民,我們也會經常舉辦一些義診、講座活動。」
  • 安徽:智慧醫療,讓看病「觸手可及」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融合發展,網際網路不斷為健康醫療行業賦能新業態,「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正成為現實。,在家就能獲得涵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其中,為了讓患者體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有的醫院在線上開啟網際網路醫院「線上診間」,有的醫院在門診處開闢「網際網路醫院」線下體驗區,緩解患者「排隊兩小時,看病5分鐘」的就醫痛點。
  • 「城之40年」蘭州:衛生事業振翅起飛 城鄉百姓看病無憂
    衛生事業振翅起飛 城鄉百姓看病無憂病房的硬體環境在不斷提升各個醫院新生兒監護室的條件越來越好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邁入第40個年頭。回首往昔,對比今朝,醫療衛生領域的變化堪稱翻天覆地。「智慧醫療」讓看病方便了許多40年來,與醫療技術同步提高的還有醫療衛生資源的迅速增加,群眾獲得服務的方便性明顯改善。
  • 天津「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醫療服務...
    天津北方網訊:「掃碼即可掛號繳費,輕點手機就能看病取藥,方便多了!」今年67歲的張阿姨患慢性病多年,經常要去市中研院附屬醫院看病取藥,可因腿腳不靈便,每次上醫院都是個麻煩事兒。現在,該醫院推出的智醫App讓她足不出戶就能問診取藥了。
  • 社會辦醫加入醫聯體,或將提升非公醫療行業社會信任度
    導語提高社會信任度是社會辦醫發展的關鍵,未來,以人民健康需求為中心的醫聯體建設,由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醫療機構協作來完成,通過醫聯體,合理配置社會公共醫療資源,各級醫療服務品質均等化,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放心。
  • 李滄區讓優質基層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基層醫療服務是衡量老百姓幸福指數的一把重要標尺,所以,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只要是事關基層百姓身體健康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未來,李滄區將一如既往再出發,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居民健康,讓更多優質基層醫療服務「觸手可及」,更廣泛地惠及李滄百姓。籤約家庭醫生,讓貼身醫療服務進萬家「以前只在電視劇裡看到過私人醫生,沒想到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有一天也能享受到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貼身醫療服務!」
  • 提質賦能,服務百姓,醫共體專家下沉見成效,變「多地跑」為「不用跑」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建設,是南陵縣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和深化醫改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改革任務。未來,在南陵縣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專家陳光前主任長期且全面的精準幫扶下,弋江分院消化內科將會以更專業的醫療技術,更先進的管理理念,進一步改善患者就醫感受,為周邊群眾構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醫共體醫療資源「下沉」,百姓「不再跑」。
  • 【壯麗70年】從缺醫少藥到全民醫保
    本報記者牟永選攝數字看發展:醫療衛生事關國計民生。新中國成立初期,台州醫療機構以公立為主,大量疑難危重病人無法及時得到檢查診斷和治療,廣大農村缺醫少藥,全地區醫療機構79家、床位165張、衛生技術人員1133人。1979年開始,衛生體制逐步實行改革和調整,建立起與台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衛生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等,人民健康狀況持續好轉。
  • 天峨縣:醫共體健設全面鋪開
    為進一步推動天峨縣醫共體建設,加快轄區內醫療資源整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近日,在縣衛生健康局的牽頭下,縣婦幼保健院與更新鄉衛生院正式啟動醫共體關係。縣衛生健康局領導、更新鄉政府分管副鄉長、婦保院代表、更新鄉衛生院全體幹部職工參加啟動儀式。
  • 萬字長文:醫療服務投資三大悖論
    為數不多自費類的,如醫美,遭遇經濟下行,老百姓捂緊口袋是主旋律,非必需消費能少則少、能拖則拖。更重要的是,醫療服務向來不是「強市場」屬性,更不可能完全市場化。正因此,政策成了醫療服務投資的重要決策變量,直接影響標的選擇和估值。
  •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攻堅市場破解「看病貴」
    作為國之重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中國產品牌長期缺位的結果,給健康中國之國策落地帶來一定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高端醫療裝備主要依賴進口,成為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要切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必須在醫療器械這一關鍵驅動領域的科技發展方面實現新的跨越。但是由於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基礎薄弱,我國醫療設備自主保障水平不高。
  • 出國看病:全世界手術死亡率最低的德國醫療
    全世界最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分布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德國,因其擁有先進的技術,強大的醫療實力,專業的醫生,近年成為備受國內患者關注的就醫目的地。,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  出國看病原因三:高標準高要求成就高質量醫療服務  醫生在德國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德國醫療行業普遍體現出細緻、嚴謹、負責的作風,是他們贏得社會尊重的基礎。德國的醫學院學生,要想成為醫生,還要接受7年的博士學習,3年的駐院醫生,2年的專科醫生才能具有為病人開處方的權力。就連醫療設備的操作人員,都要具備上述資質。高標準高要求,就使得德國的醫療從業人員整體的水平很高。
  • 讓醫療資源配置更科學
    當前,「網際網路+分級診療」制度正在加快推開,既能夠讓大城市、大醫院的優質資源下沉,也可以提高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用手機關注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後,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預約掛號、查詢化驗結果等;通過在線視頻,請名醫遠程問診看病等等
  • 溫度醫者用心護佑患者安康
    心懷初心肩負使命   願做治病、佑世合格醫者   「醫者治病,亦可佑世」,對於濟醫附院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的李建軍而言,身為醫者,在做好業務工作的同時,更應肩負起一份   「就是想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對他人有用的人,通過鑽研醫學專業知識,能夠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從小他立志學醫、治病救人,願為家人及患者解除病痛。
  • 金贊英:百姓的「健康管家」
    教村民預防生病比看病更重要。金贊英決定先從精準掌握村民健康狀況破題。  2003年,金贊英帶領醫療團隊給石淙鎮所有高血壓病人建立健康檔案,開展慢性病隨訪診治。半年時間裡,她與同事走遍了全鎮7個行政村,走訪1.3萬餘人。  2008年,金贊英調任和孚鎮衛生院院長。
  • 同質化醫療造福百姓 上海探出多層次專科醫聯體
    [看東方]上海:探索多層次專科醫聯體 以同質化醫療造福百姓(標清)醫療隊伍不均衡,就醫集中在大醫院、大城市,是導致看病難的重要原因之一。趙女士說:「大大便利了這裡有需求的病人,如果看病趕到(紅房子)那裡,還不一定掛得到號,當天來回還很辛苦。」作為上海首個婦產科醫聯體,復旦大學婦產科醫療聯合體成員、閔行區中心醫院婦產科,不僅有三級醫院專家定期來坐診,紅房子醫院專家工作室也會幫助他們做醫生業務培訓。
  • 國內醫療科技出現三小巨頭,微醫水滴依圖等優勢都在哪?
    微醫以開放的「微醫雲」平臺為基礎,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降低藥品價格、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為廣大用戶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醫療和健保服務。微醫曾先後獲得騰訊、復星醫藥、友邦保險、新創建集團等知名機構投資,在最新一輪的融資中估值55億美金。今年又傳出微醫擬第三季度在港股市場進行IPO,市場估值55億美元。
  • 【「十三五」重慶健康答卷②】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全周期...
    「十三五」以來,重慶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全市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增加  對於偏遠地區群眾而言,當地醫療衛生資源的多寡、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 疫情應對滿意+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海澱區百姓健康生活的影響,以及百姓對本次疫情防控、秋冬季防控、疫苗接種意願和對「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期待,區統計局隊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於日前開展了海澱區百姓健康生活調查。疫情防控措施改變了百姓的生活習慣,五成以上被訪者表示習慣戴口罩、勤洗手,八成被訪者表示願意接種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方面,我區已基本普及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主要集中在掛號、諮詢、支付等環節,「網際網路+」醫療在提升就診效率,便捷程度方面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