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重慶健康答卷②】全方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全周期...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十三五」以來,重慶衛生健康系統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全市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促進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

  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增加

  對於偏遠地區群眾而言,當地醫療衛生資源的多寡、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去年5月,隨著奉節縣康坪鄉衛生院新建綜合樓的正式建成投用,當地群眾享有的醫療資源顯著增加——新綜合樓建築面積達1460平方米,病房條件大大改善,樓層也配備了電梯。

  醫療設備方面,老式照光機被數位化DR成像設備取代,黑白B超被彩色B超取代。並且,衛生院與奉節縣人民醫院建立遠程會診平臺,村民不出鄉,即可享受到縣級醫院的診斷。

  該院負責人介紹,去年9月,村民張忠閔(化名)因胸部疼痛前往康坪鄉衛生院就醫。醫生查體後,立即為其做了數位化DR成像設備掃描,並及時將掃描結果傳送至縣人民醫院。不到1小時,診斷結果便回傳至衛生院。

  奉節縣康坪鄉衛生院新建綜合樓正式建成投用。

  「這都得益於先進的設備資源和遠程診斷平臺。」該院負責人表示,遠程醫療服務的快速發展,使得村民不用出鄉便能將病好,既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出行成本和醫療成本。而這,只是重慶不斷增加醫療資源,努力提升群眾醫療資源佔用率的一個縮影。

  以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為例,該院已連續8年位列「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前100名、全國兒童醫院前三名。去年5月,該院獲批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現重慶市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臨床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陸續掛牌,目前全市已有39家三甲醫院,覆蓋24個區縣。全面建成「農村30分鐘、城市15分鐘」醫療服務圈,進一步緩解群眾「就醫難」困擾。

  「方便多了,不用站這裡排長隊等,節省了不少時間。」2020年9月25日,在重慶醫高專附一院門診大廳,剛拿完藥的鄭女士說,因為慢性支氣管炎,她經常前來複診。

  但相比以前動輒花費半天時間的就診流程,如今她從醫院微信公眾號上預約掛號,整個就診流程下來,不到一個小時。而這一切,得益於該院去年8月上線的全新醫療信息系統。

  去年3月,疫情期間群眾線下就診不便,為解決此難題,重慶醫高專附一院迅速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網際網路醫院」在線問診服務,讓線上問診成為患者的另一種選擇。

  嘗到「智慧醫院」「甜頭」後,該院又加強了以門診和住院電子病歷為核心的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為支撐,應用智能手段提高診療效率。短短5個月時間,該院完成了「智慧醫院」升級改造。

  在重慶,以「智慧醫院」建設提升群眾就醫便捷度,不是重慶醫高專附一院的專例。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8月,重慶已建成25家「智慧醫院」;而到2022年,重慶50%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將達到三級智慧醫院要求,老百姓診療更安全、就診更便利、溝通更有效、就醫體驗更舒適。

  目前,重慶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集成3300多萬份電子健康檔案和2000多萬份電子病歷數據,建立了重慶市醫改監測平臺,實現226家公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數據全接入,數據匯聚量級和標準化程度位居全國前列。

  而為了加快建設完善「衛生健康雲」,重慶啟動智慧醫療大數據資源池工程,完善「基礎資源、人口家庭、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數據資源庫,建成健康智能服務大數據資源體系,提升健康醫療海量數據採集、存儲、處理、應用、安全保護能力,為行業智能管理、臨床輔助診斷、居民健康管理、臨床科研和決策支持等提供支撐,努力提升群眾看病就醫便捷度。

  服務體系結構不斷健全優化

  2020年8月19日,城口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舉行。隨著該院「二甲」醫院正式揭牌,重慶所有區縣實現「二甲」醫院全覆蓋,全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結構不斷健全優化。

  城口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揭牌儀式舉行。

  2019年,為解決城口縣沒有「二甲」醫院的醫療衛生發展現狀,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統籌全市醫療衛生資源,指派重醫附一院為該院等級創建評審指導醫院,同時組織全市10家「三甲」醫院對該院25個科室開展「以院包科」定點幫扶。

  經過一年的定點幫扶,城口縣人民醫院順利通過「二甲」評審。創建過程中,該院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提升——業務用房面積增加到4.7萬平方米,是以前的5倍,就醫環境大大改善;人才引進培養和新設備新技術更新力度逐步加大;醫療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開展了首例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手術、下肢靜脈血栓濾器植入手術,心內科、呼吸內科成功申報為重慶市重點專科。醫療條件的改善,讓越來越多病人選擇「留」下來,在自家門口看病。

  利用10家「三甲」醫院進行「抱團」幫扶,為貧困區縣傾斜優質醫療資源,反映出重慶不斷健全優化衛生健康服務結構的決心與毅力。

  「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推進成渝合作、委市共建,加快西部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三級、二級醫院建設。」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重慶將突出創新驅動,突出服務促動,打造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展現醫療服務「高質量」。(賀立 陳英)

 

相關焦點

  • 天津「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醫療服務...
    「我只需下載智醫App,就能享受在線問診、智能繳費、線上複印病歷等一條龍服務。」張阿姨說,市中研院附屬醫院還啟用了遠程診療系統,增加了冷鏈物流送藥服務,患者不用出門就能拿到藥品。  「十三五」期間,本市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天津醫院改擴建、環湖醫院新址擴建、中醫二附院遷址新建等12個項目竣工,11個項目投入使用,1個項目尚在建設。
  • 青島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青島新聞網1月6日訊(記者 李麗濤)青島市孕產婦死亡率7.22/10萬,嬰兒死亡率1.89%,人均期望壽命81.43歲,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今天上午,青島市衛健委召開「十三五」時期我市優化衛生健康服務發布會,向全市人民交上這份「十三五」健康答卷。
  •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要論·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於基礎性地位,與國家整體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五場)
    原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7月31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7月31日,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有關情況」。「立地」就是強基層、補短板,通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下面我代表廣東省衛計委為大家介紹廣東通過建高地、登高峰、強基層、補短板等措施提升全省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 天津將建立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提高家庭醫生籤約履約質量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是天津市深化醫改、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制度安排,通過長期籤約式服務,家庭醫生與居民建立「朋友式」醫患關係,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讓居民身邊多了一位可諮詢、可看診、可問藥、可交心的醫生朋友。
  • 院長在線|濟南市口腔醫院院長杜毅:打造全方位口腔醫療服務體系...
    自2012年開始,大眾網聯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原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開設《院長在線》欄目,邀請全省公立醫院院長與網友進行交流對話,讓醫院和患者零距離,建立和諧的醫患溝通渠道,促進我省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為全面推進和落實「健康山東」工作鼓與呼。
  • 青島: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1月6日上午,青島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青島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據介紹,「十三五」時期,青島市緊緊圍繞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目標要求,積極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穩步發展,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 《健康老齡化藍皮書》發布 五個維度看重慶健康老齡化發展
    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重慶健康老齡化水平名列25位已是不易38個大中城市,38個代表了我國較高養老環境和水平的城市樣本,《藍皮書》按照科學專業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分類比較。居於西部的重慶市健康老齡化水平總得分,居於這38個大中城市的第25位。
  • 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的建議
    [6]居民也可選擇直接去大醫院或私人醫院就診,但會產生高昂的自付醫療費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雖然其醫療衛生服務體制和健康保險制度有一定差別,但均實行全科醫生制度,而且規定凡是享受社會醫療保險或者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居民,都必須選擇全科醫生籤約,從而保證首診和轉診制度順利實施。
  •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關於印發《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與...
    結合社區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做實以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加強社區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發揮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網底職能。不斷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構建多元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適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要求。  (二)基本原則  一是政府主導,多元供給。
  • 李滄區讓優質基層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十三五」期間,李滄區始終高度重視基層衛生服務工作,著力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精心打造「十五分鐘健康服務圈」,建成了覆蓋11個街道的60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21萬人,持續出實招、動真情,力求把「家人式」的健康服務送到每一位居民的「家門口」。
  • 衛健委舉行新疆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組團式援疆成果發布會
    特別是2016年開展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以來,我們內地有很多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到新疆各級衛生醫療機構進行對口支援和幫扶,也形成了一些工作模式、非常好的工作經驗。  今天的發布會,我們就圍繞著新疆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以及支援幫扶新疆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新疆各族群眾健康獲得感等情況,向大家作介紹。
  • 重慶:已實施81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 服務標準達到國家規劃要求
    12月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目前國家《「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明確的8個領域81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在我市均已全面實施,服務標準已達到國家規劃要求,部分項目在服務覆蓋人群上超過規劃確定標準。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加速度成長
    「十三五」期間,「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直保持著加速發展的姿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經受住考驗,更抓住了契機,迅猛發展。  既做增量,又「調結構」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光芒在疫情期間格外耀眼。
  • 我國預期壽命77.3歲 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5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高質量的「健康答卷」。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增加了1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
  • 精準醫療服務護好群眾健康
    9月15日,新正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門口,「三減三健更健康」公眾諮詢活動開展……「像這樣的培訓和宣傳,中心依託街道老年協會和村居老年協會開會平臺、街鎮趕集日及各種重大節日等時間節點,一年要舉辦100餘場。」秦煜瀚說。公共衛生工作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重中之重。新盛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均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考核細則、開展鄉村醫生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培訓,並嚴格考核逗硬。
  • 以較低成本實現較高健康績效 山東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
    實施「雙命名雙提升雙滿意」三年行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進檢驗結果省內「一單通」和京津冀魯互認,群眾看病就醫體驗不斷改善,患者滿意度多年居全國前列。四、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深入開展醫院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診療服務能力,60家縣級綜合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總數居全國第一位。
  • 精準醫療大潮漸起,醫明康德如何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並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旨在從體制機制改革、人力資源建設、醫學科技創新、信息化服務、法治建設和國際交流六個方面推動中國衛生和大健康行業的發展。但如何讓醫療資源聯動起來,行業又能從哪些方面推動政策的落地?
  • 愛善天使構建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
    因而,女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別是女性生殖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重中之重。",並強化對生命不同階段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的有效幹預,惠及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抗疫鬥爭引發的健康關注讓全社會更加深刻認識到大力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意味著在更廣泛的空間和時間內為人們提供醫療健康服務。以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使得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診療和遠程醫療成為可能,人們隨時隨地能夠享受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