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辦醫加入醫聯體,或將提升非公醫療行業社會信任度

2020-12-06 醫政參考

導語

提高社會信任度是社會辦醫發展的關鍵,未來,以人民健康需求為中心的醫聯體建設,由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醫療機構協作來完成,通過醫聯體,合理配置社會公共醫療資源,各級醫療服務品質均等化,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放心。

2019年8月13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關於印發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646號,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結合醫療資源需求與布局等因素,確定了118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其中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安徽六安、河南鄭州等城市入選。

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而應運而生的醫聯體,這些年,給醫院,尤其基層醫療機構、社會辦醫帶來哪些變化,筆者姬華奎近期請教採訪了來自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安徽六安、河南鄭州等地的相關專家以及醫聯體建設參與者,了解在他們眼裡,醫聯體給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尤其社會辦醫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以醫聯體為抓手,堅持公益性,社會辦醫協同公立醫院,共生發展。

首先可能要贅述一觀點,民營醫院和社會辦醫的區別,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民營醫院,尤其以前民營的哪怕非營利醫院一般都是追逐利益的居多,真正民辦的慈善醫院較少,社會辦醫承認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需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較強的公益價值取向。醫聯體建設也是如此,有極強的公益性,促進分級診療,試圖解決或緩解老百姓看病難題。

醫聯成都總經理鄭力維博士介紹,醫聯體是解決中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建設協作信息化平臺,是醫聯體的組成部分,且必不可少。

這些年給醫聯體醫院帶來哪些改變呢?鄭力維博士表示,可參考教育行業,二十年前,某地一共五家好高中;二十年後,餘下的學校都變成這五家的教育集團成員,家長們正在逐漸接受這種形式,醫療也是一樣的,所以對大醫院來說,就跟那五家學校一樣,生員更多,品牌更多,考核也完成了,對社會履行的公益責任也有了。

根據2017年4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要求:2017年10月底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都要啟動醫聯體建設工作。到2020年,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

顯而易見,醫聯體,基本上組建由三級公立醫院或者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政府辦醫院牽頭,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在落實健康強國的偉大戰役中,社會辦醫院與公立醫院都是保衛人民健康的「戰士」,起頭並肩的「戰友」。

6月12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意見的通知》,明確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該通知第9條,明確:各地要完善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社會辦醫可以選擇加入,綜合力量或者專科服務能力較強的社會辦醫可牽頭組建醫聯體,鼓勵適度競爭。支持公辦和社會辦醫按照平等自願原則組建專科聯盟。支持社會辦醫參加遠程醫療協作網,提高診療服務能力。

根據2019年5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發布《關於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醫函〔2019〕125號)的要求,目前醫聯體目前有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簡稱「醫共體」)、跨區域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等四種醫聯體組織模式和各自功能定位。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作為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的國家一級協會,依託網際網路,建立行業網絡大平臺,跨地域搭建了「全國多學科醫療協作體,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主導,依託協會分支機構資源,聯合地方行業協會,非公立醫療機構自願參與,構建「全國多學科醫療協作體(簡稱『醫協體」),助力社會辦醫之間,與公立醫院、第三方服務機構,建立跨區域跨學科跨醫院的醫療協作標準體系,幫助中小基層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和服務水平,踐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源頭助力醫改分級診療,推動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功能互補,醫協體,或將發展成為經國家衛健委認可的「醫聯體」的第五種模式。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浙江省衛計委等部門關於《推進高水平醫聯體建設實施意見》、《浙江省「雙下沉、兩提升」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要求,2018年4月27日,樹蘭(杭州)醫院牽頭組建,成立首家浙江省社會辦醫醫聯體,浙江省內各類各級社會辦醫醫院自願聯合構建的公益性、非營利性的醫療協作組織。首期加盟「社會辦醫醫聯體」的單位共75家,包括樹蘭(杭州)醫院、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浙江蕭山醫院、溫州康寧醫院等,據悉樹蘭(杭州)醫院也是腫瘤內科醫協體中心、溫州康寧醫院是精神醫學專科醫協體。多學科醫協體中心安徽省六安世立醫院副院長周林立介紹,六安市裕安裕安區一共有19家衛生院,為裕安區第一醫共體牽頭單位,一共牽頭11家衛生院,從2018年9月份實施,實施效果整體尚可!

二、藉助醫聯體績效考核,規範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規範,融合發展。

2018年7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試行》(國衛醫發〔2018〕26號)中醫聯體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根據組織實施規劃:參與醫聯體建設的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護理院、康復醫院有數量要求。2019年3月13日安徽省衛健委發布《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要求:區域內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護理院、康復醫院參與醫聯體建設無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聯體建設扣0.5分。

將社會辦醫院參與醫聯體,納入地方衛健委對醫聯體的績效考核之中,目前以績效考核的方式、激活社會辦醫療參與醫療體,無疑會倒逼相關部門和公立醫院轉變觀念,扶持社會辦醫,為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社會辦醫和公立醫院醫生和服務品質趨同化,允許樹蘭(杭州)醫院和六安世立醫院為主導,組建醫聯體,和公立醫院,一道強基層,引導人民群眾到基層就診。

醫聯體績效考核對社會辦醫有規範約束作用麼?戒毒診療專科醫協體、心血管康復專科醫協體中心醫院鄭州弘大心血管醫院醫務科主任周毅鵬介紹,我院區域醫聯體龍頭單位是公立醫院,醫聯體是政府主管單位要求的,每年都有兩次考核,主要針對公立醫院要求,現在還沒對社會辦醫院要求,社會辦醫版本的醫聯建設的績效考核制度,亟待出臺,規範社會辦醫有效使用公立醫院醫生及醫療設備等資源,引導三級公立醫院履行責任、完善措施,主動幫扶基層,防止和破解公立三甲大醫院壟斷資源「跑馬圈地」,形成了對衛生資源、患者和醫療費用的虹吸效應,擠壓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會辦醫院的發展空間。

國家通過醫聯體建設,合理配置優質公共醫療資源,改善社會辦醫的社會形象和信任度,提升社會辦醫的診療水平、服務能力,最終實現公立醫院和非公醫院共同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讓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放心。

圖片來源:freeimages

相關焦點

  • 「後復星時代」的和睦家 非公醫療仍面臨多重難題
    和睦家方面稱,新址按照國際聯合醫療委員會(JCI)標準建設,軟硬體均得到了全面提升。從1997年首家醫院在北京開業,和睦家在22年裡將醫院和診所相繼開到上海、天津、廣州、青島、杭州等地,也讓和睦家這個品牌成為高端民營醫療的「代言人」。
  • 社會資本辦醫等級評定天花板?北大醫療魯中醫院獲三甲資質
    社會資本辦醫等級評定天花板?社會資本辦醫成為醫療衛生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逐漸成為共識,社會資本辦醫醫院在數量上也開始迅速增長,然而,其發展仍然面臨很多困境,等級評定尤其是三級甲等資質的取得就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難題。
  • ...關於印發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促進社會...
    社會辦醫療機構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醫生培養、繼續醫學教育、科學研究、臨床重點專(學)科建設、職稱評定、等級評審、人才培養、醫學高(中)等院校臨床教學基地、開展院前急救業務、參與醫聯體建設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和相關配套政策。
  • 社會辦醫該如何發展?這十家醫院已有一份「答卷」
    昨日,浙江省社會辦醫協會醫院發展高峰論壇暨「明峰杯」品質醫院、敬業醫護頒獎大會在樹蘭(杭州)醫院召開。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社會辦醫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 《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截至2019年底,全國組建城市醫療集團1408個,縣域醫療共同體3346個,跨區域專科聯盟3924個,面向邊遠貧困地區的遠程醫療協作網3542個,另有7840家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醫聯體。據第六次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雙向轉診患者中,46.9%為醫聯體內轉診,高於其他轉診方式。牽頭醫院指導基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共計15656項,較2018年末增長34.5%。
  • 張煥禎:社會辦醫的餅,「看得到,吃不著」
    解決看病難,改善看病體驗,必須鼓勵社會辦醫,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社會辦醫。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創新社會辦醫機制」。國務院醫改「十二五」規劃給出具體目標——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但是,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破除了沒有?社會資本辦醫還存在哪些問題?
  • 九悅醫療董事長郭躍:社會辦醫的時間和空間哲學
    醫療健康領域的2016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資本湧入的高歌猛進,也有行業突襲而來的一記悶棍。有的領域呼嘯而起,衝上雲霄;有的領域則因政策和突發事件而暫時一蹶不振。此外,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春雨醫生張銳的溘然辭世,讓業界對於這位帶頭大哥在唏噓不已之餘,也平添了幾分秋風蕭瑟之意。
  • 杭州醫聯體現新模式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本報杭州4月27日訊 (記者 唐夢霞 通訊員 鄒芸 張洪波) 4月27日,我省首個社會辦醫醫聯體正式成立。  該醫聯體是由樹蘭(杭州)醫院牽頭組建的非營利性醫療協作組織,成員單位包括浙江蕭山醫院、溫州康寧醫院、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浙江金華廣福醫院、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等省內70餘家社會辦醫醫療機構。
  • 康博嘉為醫療機構解決「人財物一體化管理」難題
    相對於公立醫院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社會資本辦醫還是新生事物,加上參與者良莠不齊,還需要更多時間和行業自律逐步贏得更多的市場認可。 2、第二是「小」,規模相對比較小,目前社會資本辦醫的醫院體量基本在100-200張床左右,超過1000張床的醫院屈指可數。規模小就導致靜態成本高,邊際效應差,同時市場議價能力也弱。
  • 海南省衛健委主任韓英偉:創新衛生領域社會治理模式,提高社會治理...
    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擴面深化,在繼續深化三亞市改革的基礎上,將海口市、儋州市及部分省屬公立醫院納入改革試點,探索院長年薪制、醫院績效工資總量動態調整及內部分配的改革。  探索醫聯體和醫共體改革。三亞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2018年典型經驗予以表揚,昌江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合作成立昌江醫療集團,省三院與保亭縣醫院實行人財物一體化管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與縣級醫院開展託管幫扶合作,省中醫院牽頭中醫醫療集團醫聯體建設,省五院探索皮膚專科醫聯體內「網際網路+醫療」模式,海醫一附院與海口市龍華區政府探索城市醫療集團「院府合作模式」,同濟文昌醫院與基層衛生院探索醫聯體內遠程診斷平臺建設
  • 呂醫生連鎖創始人呂奉平獲「十大社會辦醫貢獻人物」
    近日,在華西都市報主辦的「四川省民營醫院持續改善醫療服務大型採訪展示活動」中,呂醫生連鎖創始人呂奉平獲評「十大社會辦醫貢獻人物」。改革開放40年,我國社會辦醫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這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醫衛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 李蘭娟院士為「最美」工作者籤發榮譽證書 他們是社會辦醫人的驕傲
    近日,在疫情防控期間作出突出貢獻的全省各級社會辦醫療機構
  • 政府定調醫聯體 哪種模式更靠譜?
    4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專門就《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進行了解答,醫聯體註定將成為2017年醫療領域的又一熱詞。
  •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
    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利用全社會資源加快補齊醫療事業發展短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二是需求引領、供給升級。瞄準供需矛盾突出領域,以先進技術、特色服務、品牌質量為重點,充分釋放社會辦醫潛力和活力,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合理流動、充分發展,推動社會辦醫服務創新、業態升級,與政府辦醫共同發展、有序競爭。
  • 廣東四大醫聯體類型 哪種最佳?
    那麼,在這樣的醫聯體內就醫的患者可以得到什麼樣的便利呢?記者了解到,患者在醫聯體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二級醫院就診,醫生根據病情需要可預約上級醫院專家進行臨床診斷、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等服務。對於需要轉診的疑難病症或危急重症患者,中山一院會開通「綠色通道」,將優先安排住院床位,若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穩定後,中山一院將病人轉送下級醫院,「下轉」患者也將優先安排住院床位。
  • 南澳模式丨以試點建設為契機 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共振
    試點開展以來,南澳縣高位推動,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力度,深耕細作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同頻共振的南澳模式,醫療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以「三醫聯動」為抓手,推進以南澳縣人民醫院為核心,以鎮衛生院為基礎,以村衛生站為落腳點,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實行行政、人員、財務、質量、藥械、信息系統六個方面統一管理,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有效實現「縣級強、鎮級活、村級穩」的三級醫療網絡。
  • 北京:發展專科醫聯體 保證多址辦醫服務同質化
    北京市今年將推進專科醫聯體建設,不同醫院的同一專科將執行同樣的服務標準和規範。此外,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研所兩家兒童醫療機構的新址未來將「一東一西」,首都兒研所已確定落戶通州,北京兒童醫院選址還在論證中。此外,安貞醫院未來發展重點將在副中心,現址的床位數、人員數將大量消減。
  • 上海遠程醫療醫教研「援建」升級 吳孟超獎學金在同濟醫院啟動
    作為同濟大學的附屬醫院,我們始終不忘『同舟共濟,博醫精誠』的理念,一方面作為普陀東部醫聯體牽頭單位發揮區域引領作用,帶動醫療實力整體提升,服務上海百姓;同時,去年成立的上海同濟醫療集團建設,同樣也是秉承這一初心和理念,既解決外地患者遠程異地問診上海專家的需求,同時更加注重幫助外地醫療機構尤其是醫療能力相對薄弱的醫療機構全面提升其醫教研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程黎明教授說。
  • ...災難需要中國傳統文化5——分級診療哲學體系與醫聯體生態系統
    十九大報告曾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醫療服務需求的不平衡不充分是重中之重,分級診療是目前我國解決看病難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有效的推進分級診療、醫聯體搭建呢?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順勢而為,按照事物的內在規律辦事。為什麼以前醫聯體總是遇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