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改革破解群眾看病難題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如何織密群眾健康安全防護這張網?河北省邯鄲市針對「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奔著問題去,盯著痛點改,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讓「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成為常態,切實為維護群眾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看得起病:

讓虛浮的藥價「軟著陸」

原本要20多元的左氧氟沙星現在只要1.16元,其他藥品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縮水」。近日,在邯鄲市中心醫院劃價窗口,72歲的市民石愛芹拿著收費單據很驚喜,「藥品降價這麼多,我壓力小多了」。

石愛芹的驚喜來自邯鄲醫藥及醫用耗材採購的深入改革,也是這次改革給1000多萬邯鄲人送上了可觸可感的民生紅包。這個紅包有多大?邯鄲市醫療保障局提供的數字一目了然:藥品集中採購議定的價格平均降幅44.15%,單品最大降幅96.52%;醫用耗材價格平均降幅32.5%,單品最大降幅94.40%。如今,議定的162個目錄、789種藥品,9大類4261種醫用耗材價格,在邯鄲市藥品陽光採購網、邯鄲市醫用耗材陽光採購網清晰可見,價格、品質全部透明,實現了「藥品上雲端,供需都可見」。預計通過此項改革,年可節控醫療費用8.1億元。

這些「水分」是如何擠出來的?邯鄲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彪介紹,原先藥品採購分散,導致議價能力不足,生產流通環節也不夠規範,藥品和醫用耗材質量參差不齊,層層包銷、層層加價,不僅推高了價格,還滋生了腐敗。為此,邯鄲市以「降藥價、提藥質、減費用、惠民生」為改革思路,以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招標採購改革為切入點,創建了「四個三」集中採購新機制:即採集全市供給側、需求側和全國供需現狀「三個」大數據,夯實工作運行基礎;採購目錄選定、品規確定、價格判定「三個」專家說了算,保證臨床使用認同;將報名產品的全國最低價、河北最低價、邯鄲最低價「三個」價值量作為談判議價規則制定基礎,保證談判降價成效;紀檢監察、醫藥專家、信息技術「三個」全程參與,確保了採購的公平公正。

強化使用引導機制、強化動態監測機制、強化基金結算機制等。邯鄲市醫療保障局強力推進了涉及醫藥降價、下放職能、重塑流程、制度創新等24項「全面開花」的組合式改革,多措並舉破解醫保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實現了群眾、政府、藥企、醫療機構多方共贏。齊魯製藥河北區銷售總監張丙強說:「集中招標採購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我們企業願意也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滿足患者需求。」

方便看病:

大醫院醫療專家在基層安了家

「劉阿姨,我給您量一下血壓。」7月15日,邯鄲市叢臺區叢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病房內,邯鄲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胡新磊教授正在巡診。84歲的患者劉秀芳告訴記者:「我花費的是社區醫院的錢,享受的卻是三甲醫院的服務,僅住院費用一項就能節省一萬多元。」

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群眾享受實惠,這緣於邯鄲市衛生健康系統的另一場改革嘗試。2019年2月,邯鄲市將打造「醫聯體」納入民心工程,以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為主體單位組建3所醫療集團,採取網格化管理,覆蓋市內三區,將3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了醫療集團,構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四個共同體,並安排專家為基層提供診療服務。醫聯體的推行,形成了功能互補的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區域服務模式,並建立了「首診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就診綠色通道。

劉秀芳老人就是由社區醫院通過「綠色通道」送往三甲醫院進行手術的,之後又回到社區醫院康養。她說,不用排隊、掛號,所有手續都簡化,省事省錢,太方便了。

記者在叢東社區醫院「醫動室」看到,健康管理師張淑英伴著舒緩的音樂正帶著社區居民做彈力帶體操。據悉,該醫院與上級醫院聯合開闢了「醫廚室」「醫動室」,將防病關口前移,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飲食、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看得好病:

為「村醫」強筋壯骨

相比城市而言,農村的醫療資源薄弱。在農村開辦了「健康小屋」的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華堂對此深有感觸。為提高村醫的醫療水平,楊華堂在曲周縣小弟八村收了「徒弟」村醫牛春河。

「在偏僻農村,全日制醫科大學畢業的醫務工作者較少,醫療水平參差不齊。」下到村裡,楊華堂發現牛春河看病喜歡用抗生素,「小孩子頭疼腦熱了,村裡沒有必要的檢查設備,於是給孩子開消炎藥,對不對症、量合不合適,都很難保證。」經過楊華堂的悉心指導,牛春河處方用藥得到了規範,「村裡這麼多年就我一個醫生,只能自己摸索。楊大夫來了,我跟著學,水平提高了不少」。

為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邯鄲市採用政府主導、醫院主建、醫生主動、全民參與的建設模式,組織城市專家走出「大醫院」,帶領團隊下沉一線鄉村。以貧困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相繼建立了2000多個以知名專家命名的公益性「健康小屋」醫療服務平臺。專家與所在地醫生結成「師徒關係」,為村醫「強筋壯骨」。邯鄲還分批次安排8617名基層醫務人員到二級及以上醫院實習進修,有效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水平和急診處置、搶救能力,推動邯鄲全市市縣鄉村四級健康管理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點一滴的幫扶,帶來跬步千裡的躍升。糖尿病專家馬曉雲設在邯山區羅城頭社區的「健康小屋」既是診室又是課堂,將8位基層醫生帶成了「鄉土專家」。邯鄲峰峰礦區大溝港村的胡彩鳳,當村醫已有30多個年頭。「原先我也就看個發燒感冒,治個小孩胳膊脫臼,通過專家幫帶,現在我也可以看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了。」胡彩鳳說。

「『健康小屋』既打通了『上下聯動、雙向轉診』的『經脈』,形成『醫防融合、防治結合』的服務模式,又打通了醫療技術發展和健康管理服務之間的『任督二脈』,還提升了基層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邯鄲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周海平說。

 (本報記者 耿建擴、陳元秋 本報通訊員 周金立)

相關焦點

  • 讓群眾共享醫改陽光
    11月24日,大武口區星海鎮果園村村民梁建群向記者感嘆醫保政策越來越惠民,對他而言,不僅平時吃藥沒了負擔,住院看病也不再犯難,「現在住院看病是先看病、後拿錢,自己只承擔政策範圍內醫療總費用的30%,減輕了負擔。」今年64歲的梁建群患有II型糖尿病,老伴兒患有高血壓,老兩口幾乎每個月都去醫院就診,並常年服藥,這對於老兩口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 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讓百姓看病更有「醫」靠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子的體會,相信不少去過醫院的人都有過。但對於路橋的陳慶烈老人來說,看病早已有了不一樣的體驗。「以前看病買藥都要跑到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找王醫生,現在不用了,在家門口就能看好了,而且醫生護士的態度都非常好,也很有耐心。」提起衛生院的改變,陳慶烈是讚不絕口,直豎大拇指。八年前,陳慶烈老人從金清鎮搬回了老家蓬街鎮居住。因為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他需要長年吃藥,一個月至少要往醫院跑一次。「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路橋二院找王醫生看病的,搬回蓬街後,還是會回來找他看病開藥。」
  • 提升能力破解難題 集中精力奮起直追 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奮力衝刺...
    提升能力破解難題 集中精力奮起直追 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奮力衝刺全年收官工作 2020-10-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兵團推行「三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近日,兵團推行「三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經兵團批准正式成立,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兵團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行工作,研究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和制度落實中出現的重要問題。「三項制度」是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簡稱。為做好兵團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組織實施工作,提升兵團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水平,助推法治兵團建設,兵團司法局結合兵團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實際,經充分研究論證後形成工作方案,報請兵團批准成立兵團推行「三項制度」工作領導小組。
  • 巡察監督全覆蓋 破解難題譜新篇
    全市各級巡察機構積極探索創新巡察工作思路、舉措、方法和路徑,切實發揮巡察綜合監督平臺作用和聯繫群眾紐帶功能,深入發現和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和一批普遍性、系統性問題,利劍更加鋒利、橋梁更加暢通、紐帶更加牢固,為淨化全市政治生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 價格改革如何影響百姓生活
    一是推進涉及民生的價格政策特別是重大價格改革政策時,要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特別是政策對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可能影響,做好風險評估,完善配套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落實和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特別是對特困人群的救助措施,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三是加強民生領域價格監管,做好價格爭議糾紛調解處理,維護群眾合法價格權益。
  • 【法治日報】警務創新破解地域廣袤地區社會治理難題
    如今,藉助智能報警裝置、『雲廣播』等一系列科技應用,警務工作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隨之增強。」馮記溝派出所教導員陳建鵬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近年來,寧夏、內蒙古、西藏、青海等地公安機關立足農牧區地域廣袤的特殊情況,不斷創新信念、拓展思路,通過智能應用、發動群眾、內部挖潛等方式,極大彌補了警務工作短板,有力提升了轄區整體治安環境水平。
  • 全國法院交流繁簡分流改革經驗 案件4分鐘審結
    這是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推進會期間,《法制日報》記者隨同與會代表來到西湖區法院觀摩刑事速裁庭審理案件時看到的一幕。近年來,我國訴訟爆發式增長,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今年截至6月20日,地方各級法院受案量超1428萬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84%。為破解難題,各地法院藉助信息化,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有效提升審判質效,減輕群眾訴累。
  • 準確把握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科學內涵
    、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根本政治優勢,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的核心是要直接面對群眾,到群眾中去,解決群眾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群眾工作能力的工作重點,堅持群眾路線這個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 萬州殯葬改革破解"公廁"駁論
    殯葬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殯葬行業的種種亂象也一直是輿論炮轟的對象,如何破解、改革、規範殯葬行業長期存在的問題,幾乎每個清明節前後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2月28日,萬州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殯葬改革示範單位,此前該區殯葬改革已連續12年獲得重慶市政府考核一等獎。萬州是如何在重重困難和阻力中,探索著改革之路的呢?
  • 李少平: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法院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實踐中遇到的難題,運用繁簡分流機制進一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和提升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效;積極主動應用現代科技,推進司法審判和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以大數據支撐案件繁簡甄別和程序分流,以人工智慧促進提升審判質效,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桂林市推進「縣管校聘」改革破解縣域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難題
    桂林市以實施荔浦「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為抓手,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縣管校聘」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其經驗得到自治區人大教科文衛委、自治區教育廳高度肯定。目前,桂林市第二批「縣管校聘」改革也已啟動,全市9個縣區借鑑荔浦經驗,在今年秋季學期參與改革探索。
  • 2020國企改革必讀: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的10個核心方法論
    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出臺《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揭開了新三項制度改革的序幕。  2019年10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把「三項制度改革」作為混改「改機制」的核心內容。  改革進入了新時代,三項制度改革進行了三十多年,但國企活力不足、員工動力欠缺的問題依然沒有根本解決。如何破局新三項制度改革?
  • 中國經濟新動能|創新驅動要破解科技轉化的「卡脖子」難題
    發明創造和實際轉化之間的巨大鴻溝,是當前創新動能發展滯後的核心障礙因素,直接導致了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滯後和經濟動能不足,必須予以有效破解。可以說,以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通過科技成果的高質量供給和高質量轉化來構建發展新動能,是解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發展過程中動力轉換的關鍵。如果能夠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予以破解,無疑會為中國未來的經濟高發展提供巨大的發展動能。
  • 人民日報評論員:在更高起點推進政法領域改革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人民日報1月19日評論員文章:在更高起點推進政法領域改革——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重要講話改革是破解政法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是促進政法事業長遠發展的一把鑰匙。「政法系統要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政法領域改革的目標要求,就加快推進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把政法領域改革引向深入的重要遵循,對於做好新時代政法工作、不斷譜寫政法事業發展新篇章必將產生重大影響。改革出活力。
  • 上海開出5張醫改「處方」,改善群眾就醫感受
    導語「推進關鍵領域改革,促進社會辦醫和公立醫院協同規範發展,三醫聯動,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加大全行業綜合監管,方可改善群眾就醫感受,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7月22日,上海市政府召開2019年醫改工作推進會議,上海市深化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代表市醫改辦作工作報告圍繞全市醫改總體布局和百姓「急難愁」問題,開出5張醫改「處方」,推進關鍵領域改革,改善群眾就醫感受。
  • ...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訪本溪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白松
    保持戰略定力、增強行動自覺,把已經明確的各項改革舉措不折不扣落實落細,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就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育新機、開新局。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聚焦『六穩』『六保』,把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監管和黨的建設工作抓出更大成效。」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如同它問世時一樣,壽命僅6歲半的多利羊壯年早折,又為克隆技術及其應用帶來了爭論,同時也留下了一些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謎就是克隆動物是否早衰,有人稱之為多利羊難題。  所謂多利羊難題是指,克隆動物的年齡到底是從0歲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動物的年齡開始累積計算,還是從兩者之間的某個年齡開始計算?
  •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1905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提出「摹狀詞」理論,被稱為邏輯語義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此難題是當今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必答題」。破解之後,機器人能「聽懂」指令  本報10月8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李妍蓉)「一個人在公園散步,他吹著口哨。」「他」如何指代前面提到的「一個人」?這個看似司空見慣的語言現象,卻是邏輯語義學上的一道百年難題。
  • 【長沙市】長沙縣「三即」解企業群眾之所急
    劉先生的「交房即交證」經歷,受益於該縣「一件事一次辦」的改革成果。  近年來,長沙縣從解決企業群眾最關注、與營商環境關係最密切的三證(營業執照、不動產權證、施工許可證)辦理時效入手,進行行政審批再提速,率先推行「三即」(「開戶即開業」「拿地即開工」「交房即交證」)承諾制,打造企業省心群眾安心的營商環境,成為全國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