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警務創新破解地域廣袤地區社會治理難題

2021-01-09 澎湃新聞

發現有人惡意切斷養殖場監控意圖偷羊,智能報警裝置自動報警,戶主宋某及社區民警立即趕往養殖場,嫌疑人還未得手便落荒而逃。

此事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馮記溝鄉葽冰窪自然村。

「馮記溝鄉地廣人稀,離派出所最遠的自然村有70多公裡,接處警壓力大。如今,藉助智能報警裝置、『雲廣播』等一系列科技應用,警務工作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隨之增強。」馮記溝派出所教導員陳建鵬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近年來,寧夏、內蒙古、西藏、青海等地公安機關立足農牧區地域廣袤的特殊情況,不斷創新信念、拓展思路,通過智能應用、發動群眾、內部挖潛等方式,極大彌補了警務工作短板,有力提升了轄區整體治安環境水平。

智能科技廣泛應用

今年6月以來,針對轄區面積大、群眾居住分散、道路不便、安全防範缺失等實際情況,馮記溝派出所為54個自然村安裝了45個具有「雲廣播」功能的大喇叭。

陳建鵬介紹說,民警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通報轄區警情,提醒群眾做好治安防範,宣講治安防範知識,還可以設置相關錄音定時播放。

「老百姓通過大喇叭不僅可以聽到村裡頭天的發案及治安情況,知道該注意什麼,如何防範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還可以了解常用法律知識和相關政策,有效提升安全防範意識。」馮記溝鄉馬兒莊行政村黨支部書記馮立珍說。

當前,馮記溝鄉「雲廣播」大喇叭基本實現全覆蓋,馮記溝派出所近3個月各類警情接警數同比下降17%,盜竊案件實現零發案。

「以前民警經常為村裡丟了一隻羊長途奔波,如今群眾安全防範意識提高了,偷羊等案件發案率明顯降低,解放了大量警力。」陳建鵬告訴記者。

智能科技的廣泛應用,為公安工作帶來強大助力。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公安局以公安大數據為支撐,充分運用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為廣大民警提供人、車等信息查詢、比對、採集等功能,成為民警入戶走訪、偵查辦案、信息查詢的「掌中寶」,讓每名民警成為全天候不打烊的「移動警務室」,大大提升了打擊違法犯罪的戰鬥力。

青海省剛察縣公安局通過整合、新建,設立261個治安卡口、一鍵報警柱等設施,基本覆蓋全縣重要路段、重點部位。同時安裝視頻資源管理、視頻巡邏、治安卡口、信息採集應用等信息化應用平臺,在案件偵破、牲畜盜竊案件防範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社會治理呈現「兩升兩降」的良好態勢。

「用科技撬動公安社會治理現代化,靠智慧警務為公安基層實戰賦能,是新時代警務改革與創新的路徑選擇。」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警務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說。

發動群眾群防群治

「趙警官,我家附近有許多人聚集,像是在做違法的事情。」近日,鹽池縣公安局花馬池派出所龍翔社區警務室民警趙志剛接到轄區治安積極分子的舉報電話。花馬池派出所立即組織警力摸排相關地點周邊區域,抓獲11名正在賭博的違法人員。

今年年初,花馬池派出所主動對接鹽州路街道辦事處,打造由政府出資、社區管理、派出所聯動的加強基層治理新模式——愛心積分超市。這種模式科學制定了愛心積分兌現獎勵管理辦法,發動治安積極分子建立信息員隊伍,對參與義務巡邏、幫助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案件線索、提供情報信息等行為給予積分獎勵,群眾每季度或每半年憑積分到社區愛心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物品。

今年1月至9月,鹽池縣街道辦10個社區的愛心積分超市全部運行治安積分制度,共獲得有價值線索30多條,破獲刑事案件1起,查處治安案件3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15人,先後有90多名群眾獲得積分獎勵。

「愛心積分超市推行以來,群眾參與積極性高,各種大小治安問題剛一露頭就被舉報並得到及時處理,社區比以前更安全了。」龍翔社區綜治專幹李莎莎說。

廣泛發動群眾群防群治,實現對警力的有效補充。

內蒙古公安機關創新適應農牧區的群防群治模式,呈現出鮮明的草原特色。

阿拉善盟阿左旗公安局組織農牧民成立草原「都貴楞」(聯防隊),成為一支巡防自治力量,在生態環境管護、維持社會治安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和救助救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呼倫貝爾鄂溫克旗推出「阿睦爾」(平安)警務助理新舉措。警務助理分別從社區、嘎查(行政村)兩委和積極分子中選聘,助力實現「警務前移、強基固本」的工作目標,形成破解公安機關基層警力不足、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的長效機制。

呼倫貝爾市公安機關結合牧區、邊境特點,在草原110的基礎上,選擇綜合素質高、群眾基礎好、願意為公安機關工作的牧民群眾基本戶,建立草原110「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確保了邊境地區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內部挖潛提升效能

農牧區地域廣闊,經濟基礎薄弱,居民居住分散,社會治安狀況相對複雜。

2018年年初,包頭市公安局對派出所警務機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將全市原有的109個派出所撤併整合為72個,精簡率達到34%;390名民(輔)警下沉到基層派出所,將撤銷的責任區刑警中隊警力充實到派出所。同時採取優化配置、科學整合、相鄰合併的原則,撤銷地處偏遠、人口稀少、治安相對穩定的農牧區派出所,以「警務工作站」和「流動派出所」模式作為補充。

經過一系列改革,包頭農牧區派出所基本警力達到10人左右,警力不足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江達縣公安局結合江達地區地廣人稀實際,對全局警力進行崗位調整,將警力下沉至一線,進一步充實了城區各警務站、鄉鎮各派出所、各級檢查站的警力。」西藏自治區江達縣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尼瑪珠扎介紹說。

據了解,此次調整覆蓋江達縣公安局20個機關部門、10個便民警務站、14個鄉鎮派出所的全部警種,調整後警務站警力相較之前增長1%,派出所總人數較之前增長38%。

尼瑪珠扎告訴記者,此舉進一步優化了江達公安機關的人員結構,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警力配置,不斷激發民(輔)警活力,切實提升了公安工作運行效率。

「農牧區警務創新著眼於地域廣袤帶來的警力不足痛點,通過科技應用、群防群治、內部挖潛等方式彌補了短板、增強了實效,使打擊更有力、管控更高效、防範更精準。可以進行深入總結,以便形成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為情況相似地區的警務改革創新工作提供更多有益參考。」魏永忠對記者說。

來源:法治日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法治日報】警務創新破解地域廣袤地區社會治理難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強化法治保障 推進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
    「治大國若烹小鮮」,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包含,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這為推進法治建設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法治的期許更大。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克拉瑪依市人民檢察院駐白鹼灘區(高新區)金龍鎮街道友好社區「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向轄區居民宣講民法典紮實開展地方立法工作,依法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政法部門結合各自職能,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為引領,大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第一批試點城市,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市域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鄉鎮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研究
    4社會法治:推行法治社會建設,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    要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立法、執法、司法、遵法、守法普遍提升。加快社會領域立法進程,尤其要加大規範社會組織、城鄉社區、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力度。
  • 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發達的網絡社會應匹配發達的社會治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李林則從「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的關係出發,肯定了本次論壇召開的重要意義。為實現數據產權保護中的利益平衡,有必要在綜合考量各方主體利益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基礎上,達成數據產權保護糾紛裁判規則的基本共識。人工智慧新的技術應用,給法治觀念和法治方法帶來重大變化,有的甚至是巨大挑戰。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空間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開展的波瀾壯闊的社會治理新舉措。由於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環境複雜等因素,各地區各部門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社會治理突出問題,因地制宜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制度和機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創新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
  • 區域視域中的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許林燦表示,多年來揚州致力於法治文化名城建設,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探索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融合發展的路徑和途徑,成效明顯。在社會治理方面,揚州成立了專門的指揮中心,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管理體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 【學思踐悟·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有關問題和影響社會安定的突出問題,一手抓問題排查整治,一手抓體制機制建設,著力從源頭上預防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發生,使一些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平安中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廈門巨龍信息線索核處系統獲評2020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警務...
    人民網廈門9月30日電(林盈)近日,2020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及論文徵集活動評選結果揭曉,廈門巨龍信息的線索核處系統獲評智慧警務十大創新產品。據悉,此次獲獎的線索核處系統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通過線索盯辦,推動源頭治理和矛盾化解,可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能力,使執法辦案部門的工作運行機制更加規範、高效。「獲此殊榮是對公司科技創新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種鞭策。」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通過對全國各地「三治結合」鄉村治理創新實踐的全面梳理,系統總結該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問題,並尋求破解其運行困境的優化路徑,就成為本文關注的核心。同時,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鄉村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進程帶來了社會結構的急劇變遷和社會階層的快速分化,簡單化、單向度的鄉村治理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億萬農民的權利訴求和利益期待,更難以承載鄉村振興戰略對治理有效的要求。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成為破解鄉村治理困境的可行路徑。
  • 安仁古鎮深耕細作「永和警務」
    安仁古鎮深耕細作「永和警務」 《法治日報》記者 王春 《法治日報》通訊員 麗水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大隊長梅映雪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全面構建現代警務模式,安仁派出所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踐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20年年初,我們將安仁派出所作為重點培育派出所,通過優化提升,起到了示範作用。」 安仁派出所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破繭成蝶,立足「紅綠融合」特色,深耕細作「永和警務」。
  • 創新社會治理:治什麼 誰來治 怎麼治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2015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 打造社會治理的新樣板
    「五老會」調解、網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務……近幾年來,睢陽區閆集鎮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在區委和區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黨建+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學習「楓橋經驗」,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打造了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閆集樣板
  • 【地評線】荔枝網評:發揮典型案例引領作用,走好鄉村治理善治之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創新方式方法,提升能力水平,好經驗好做法不斷湧現。總結推廣典型案例,對於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助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治理模式,進一步促進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熱點檢訊】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熱點檢訊】檢察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引領社會法治進步 2021-01-13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們用「五新」,助力市域社會治理工作
    他們用「五新」,助力市域社會治理工作 2020-11-27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揚州湯汪派出所:「四智警務」打造新時代「楓橋派出所」
    江蘇揚州湯汪派出所 :「四智警務」打造新時代「楓橋派出所」發布時間:2020-09-15 18:58 星期二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裴雨 吳昊2020年1至7月,轄區刑事發案同比下降6.9%;至8月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3個月實現雙100%。
  • 專家熱議「社會治理精細化」:社會管理創新的升華和進步
    《建議》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 從五個維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基層幹部處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第一線,直接與群眾接觸,直接決定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不走樣地在基層貫徹執行,直接關係到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引導廣大基層幹部從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