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醫生產品分析:針對用戶需求,完善現有功能

2020-11-26 人人都是..

丁香醫生作為一款健康科普、在線問診購藥、健康管理等服務的醫療類APP,廣受大眾好評。面對現有產品中的不足,筆者將進一步分析丁香醫生的功能優化。

目錄:產品概述——產品宏觀環境分析——產品結構分析——用戶意見分析——產品優化分析——不足之處與參考資料

一、產品概述

1. 產品介紹

丁香醫生於2012年6月正式上線,由專業醫學網站丁香園團隊研發,是一個為大眾用戶提供健康信息科普、在線問診購藥、健康管理等服務的醫療類APP。

1.1 產品定位

slogan:可信賴的醫療健康信息和服務

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在當今醫療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醫患關係緊張,部分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背景下,為有看診需求、買藥需求、健康管理需求、日常健康信息科普需求的用戶,提供專業、權威、可信賴、精準化、隱私化的醫療信息與服務。

1.2 用戶人群

1.2.1 年齡分布

(1)以30-39歲之間居多,即80後群體。這個群體是社會上的主要勞動力,也是家庭中的重要支柱,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較大;同時由於年齡、加班熬夜、作息不規律等原因,身體機能開始減退,健康問題凸顯,有較強的尋求醫療服務的需求。

(2)其次是40-49歲,即70後。這一群體的身體機能進一步衰退,這一年齡段的人由於國家政策相關原因,在二三線城市的居多,權威專家、檢查儀器等醫療資源不充足,因此有尋求網際網路醫療的需求。

(3)再次是20-29歲,即90後群體。這一群體逐步步入社會工作崗位,在城市現代化快節奏壓力下,催生了許多健康問題,被「早衰」、「猝死」等相關新聞推動,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逐步提高。同時,他們對網際網路的接受程度較高、對線下醫院看診的時間成本較敏感,因此也樂於尋求網際網路醫療的幫助(數據來源:百度指數;時間段:20180518-20190518)

1.2.2 性別分布

百度指數、艾瑞APP指數提供的性別分布上,均為男女較為平衡,男性稍多於女性(時間段:20180518-20190518),這與男性的社會壓力、經濟地位等因素導致男性健康問題更突出有關。

但是筆者認為,隨著女性經濟、母嬰經濟的崛起,女性社會壓力的加大,未來女性的用戶佔比可能會進一步上升(數據來源:百度指數、艾瑞APP指數;時間段:20180518-20190518)。

1.2.3 地域分布

北上廣杭深等一線城市居於榜首,此外成都、天津、武漢等二線城市也緊隨其後,三線城市用戶數量較少。

這與一線城市人群經濟地位較高、對網際網路接受程度高、壓力較大、去線下醫院看診時間成本高、對健康問題較為關注等因素有關(數據來源:百度指數;時間段:20180518-20190518)。

2. 文檔屬性

文檔名稱:丁香醫生APP產品分析文檔

版本:7.9.4

體驗環境:iPhone 6,iOS12.2

撰寫人:小鹿

撰寫時間:2019年5月18日

目的:鍛鍊自身的產品分析與文檔撰寫能力

3. 需求場景整理

二、產品宏觀環境分析

1. 移動醫療行業發展數據

「2017年國內移動醫療市場規模超過了200億元,2018年市場規模將接近300億元,預計在2020年突破500億元大關。從增速上看,在2016年開始增速緩,2017年增速接近80%,2018年只有40%左右,2020年開始增速會趨於穩定,市場規模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下圖)。」(數據來源:速途研究院《2018年移動醫療APP行業研究報告》)

由此可見,移動醫療行業整體的發展前景廣闊,暫時不會觸及天花板,大眾使用移動醫療APP的使用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在我國現有的醫療體系下,網際網路醫療作為傳統醫療行業的重要補充,其市場將會進一步發展。

2. SWOT分析法

2.1 優勢

(1)品牌形象已經初步建立,以權威、專業、可靠、正直的形象深入人心,並且用戶對品牌的發展也有較強的期待與關注。

(2)初步積累了用戶信任,並通過產品設計、「權健事件」等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3)PGC基礎廣泛,相對與市場上其他醫療類APP,丁香醫生有來自丁香園、丁香通、丁香人才網等多個專業論壇和網站的專業醫生支持。未來網際網路醫療類產品的戰場,除了表現在對用戶的爭奪,對專業醫生和醫院的爭奪也是一大重點.

(4)兩微一端的全方位打造,目前丁香醫生已經擁有全網3500w+粉絲,是醫療健康領域第一大微信號,也是知乎第一大機構號,雄厚的用戶基礎和知名度都提升了APP的拉新、留存與轉化。

(5)騰訊戰略投資,資金充足,並且產品有微信正規分享通道。

2.2 劣勢

  1. 依靠線上的網際網路醫療模式,不能達到望聞問切的全方位診斷,尚未開發視頻問診等功能,因此醫生也不敢輕易作出診斷。
  2. PGC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接受度和入駐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平臺中入駐的頭部醫生(如著名專家、領域權威等)較少。
  3. 尚未像「阿里健康」一樣,和線下醫院、藥店的醫療服務串聯,因此產品尚未形成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式的醫藥健康信息服務網絡。

2.3 機遇

  1. 從氣功大師到權健鞋墊,再到90後的啤酒泡枸杞,對健康的需求是每一個時代的痛點,因此產品提供的服務是當今大眾的剛需。
  2. 線下的傳統醫療行業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使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前景廣闊。
  3. AI等技術的發展,為網際網路看診提供了可能性與可靠性。

2.4 挑戰

(1)國家政策、行業政策前景不明,可變化性較大。

(2)開放性、智能性、快速迭代性較強的「網際網路」行業,和私密性、倫理性、嚴謹性較強的「醫療」行業,這兩個屬性不同的行業的高效融合之道,尚在摸索中,尚未建立一個有效的理論模型。

(3)存在醫療糾紛的潛在隱患。

(4)競品實力不相上下:春雨醫生、阿里健康、快速問醫生……

三、產品結構分析

1. 產品功能結構圖

2. 產品信息結構圖

3. 分析

本部分針對產品進行展開描述,優化問題後續具體分析。

3.1 核心功能

從整體上看,丁香醫生APP以為用戶提供醫療健康信息(科普文章閱讀),以及醫療健康服務(如在線問診、在線購藥)為主,以權威的資質保駕護航,並且目前正試圖發展母嬰類健康管理服務。

丁香醫生APP的主打功能是「問診」、「購藥」,並且在軟體中有多個入口通向問診功能,如首頁的「問醫生」、「名醫義診」、「語音急診」,「問診」快捷鍵,科普文章下方的「一元問」快速通道等,高效完成產品的核心轉化(具體問診流程下方展開)。

「今日推薦」中的信息流文章,以每天更新10篇左右科普文章的形式,既提升用戶粘度,又不會給用戶造成信息爆炸的困擾。

3.2 細節

在70%的功能界面中,都有「分享」按鈕,促進了產品的推廣與拉新。

產品使用流程中處處體現「嚴格質控 雙重審核」的產品質量保證,例如在首頁的中部設置功能區、科普文章中的上部標籤展示、在問診購藥頁面搜索框互動區的下方展示等等,與用戶之間逐步建立信任紐帶,信任是一款醫療類APP的基礎。

產品使用流程中處處體現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例如主動提示用戶上傳附件僅對醫生可見、自主選擇問診內容是否公開、公開問診後的匿名展示、藥品購買後的保密配送等。

用戶使用中對醫生的選擇更充分,有完善的圖文信息個人資料,可以查看醫生之前的回答,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醫生。

熱門搜索的tag展示,為用戶創造健康需求。

4. 關鍵步驟流程圖

4.1 問診流程圖(以主頁面中的「問診」一級入口為例)

4.2 操作分析

雖然諮詢類型較多(1、2、3),但是實際上,只有兩個問診方式,即「圖文」、「電話」。

但是不同入口的使用流程有一定的差別:

(1)(2)入口是用戶「清楚症狀,但不清楚疾病名稱和疾病歸類」,沒有指定醫生的需求,並希望得到儘快反饋,在操作上先描述病情,再在導診的幫助下選擇科室和相關醫生,可以提高效率,對初診用戶比較友好;

(3)入口是,用戶對自己的病狀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在操作上先選擇科室和心儀的醫生,再進行分流,比較適合複診、在時間上從容、或者對醫生選擇上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

4.3 優化分析

從流程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套問診流程的設計,存在一定的嵌套,後續軟體更新可以考慮對嵌套做一個優化。

雖然把「問醫生」、「名醫義診」等多個入口放在了首頁上,提升了優先級,目的是方便用戶問診,促進產品核心功能轉化。但是優先級提升後,是否考慮對原有的較深的入口做一個優化?不然會給用戶一種非常冗餘的感覺,一種「我長途跋涉深挖到這,你卻給我看和首頁一樣的東西」這種心理上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的落差。

4.4 具體使用體驗

筆者為了更好的體驗丁香醫生APP的核心功能,親自體驗了一下問診流程。

在入口上,筆者選擇了「名醫義診」,由於沒有其他健康問題,便選擇了「精神心理科」。對該頁面推薦的第一位醫生的基本信息、評分、價格等有了一定了解後,對其進行了選擇。在症狀描述中填寫與「焦慮」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並按照上述流程走了一遍,在半個小時內便收到了醫生的提問。

醫生的回覆中規中矩,首先對症狀進行了分析和診斷,並反覆提及「因為隔著網際網路,難以作出準確的診斷,所以建議到附近醫院進行線下就診」等,並作出了處方建議。

總體來說就診過程體驗較佳,但是在此過程中,筆者認為醫生存在模式化回答的現象,並認為產品可以增加線下轉診推薦、處方開藥連結等功能,打通線上與線下壁壘,進一步完善用戶體驗。

四、用戶意見分析

基於apple appstore的用戶評價:滿分5分,在58354個評分中,丁香醫生得分4.9,屬於好評率較高的軟體。

1. 好評

對「丁香醫生」的專業性、便捷性、優惠性、共享性,以及同理心方面做出了肯定。

2. 痛點

  1. 線上需要和線下進一步有效聯動
  2. 三次追問機會難以有效利用
  3. 部分醫生存在敷衍回答
  4. 刪除「家庭用藥」記錄功能的不習慣
  5. 軟體卡頓問題

3. 優化

(1)卡頓問題進一步優化。

(2)進一步加強醫生回答的審核,一方面以「權威、可信賴」著稱,另一方面不能只是出於規避責任等因素考慮,就給用戶浮於表面的常規性回答,用戶付費希望得到的真正有效切實可行的建議.

(3)進一步完善追問規則,適當的在互動設計上,給用戶以追問提醒,例如在追問時間到期前提示用戶「您對x醫生的提問的第二次追問機會還有3個小時就失效了呦,您確定不再追問嗎?」,以減少用戶因為錯過追問時間而造成的憤怒。

(4)嘗試打通線上問診與線下轉診的壁壘。

(5)軟體更新中,謹慎刪除已有功能;刪除功能後,要通過互動設計,在更新後的用戶引導上,對用戶進行提示與安撫。

五、產品優化分析

1. 具體優化示例——首頁增加「心理諮詢」服務入口

1.1 需求名稱:「心理諮詢」功能優化

1.2 需求背景

1.2.1 我國心理諮詢現狀

(1)心理諮詢專業機構和從業人員規模均在迅速成長,心理諮詢行業擁抱網際網路,主流心理諮詢界開始逐漸接受視頻的方式進行心理諮詢(為本產品提供豐富的PGC資源)。

(2)80後和90後是心理諮詢的主力軍,數據顯示2018年,80後及90後群體佔全部來訪者85.10%,但是70後及80後來訪者進行心理諮詢的平均次數更多,此外諮詢者中57.07%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80、90後,以及一線城市人口是本產品的主要用戶群體).

(3)付費心理諮詢和付費心理內容學習成為趨勢,2018的年度人均心理諮詢花費相比2016年增長近28%,達到人均5913.56元/年(付費習慣逐漸養成,促進功能轉化)。

(4)專業人才培養、輕量心理服務、標準更趨規範化是心理諮詢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問卷調研中有40%受訪者表示願意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預約心理諮詢,遠超傳統心理諮詢機構等渠道(數據來源:CBNData《2018心理諮詢行業人群洞察報告》)。

1.2.2 線上心理問診特點

優點

  1. 預約簡單,在線支付即可問診,醫生回復效率高
  2. 醫生選擇上更充分,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醫生
  3. 在線電話急診,切實保證有急切需要的病人(如自殺等)
  4. 隱私可以保證,匿名提問、不公開
  5. 使用丁香的優惠,資金成本相對較低

風險

  1. 目前的軟體功能上,醫生難以進行望聞問切的全方位診斷(通過視頻問診優化)
  2. 開處方藥不方便,需要和線下醫院配合(通過線下轉診等方式優化)
  3. 在後續治療上不連貫,一次看診只可以一次提問兩次追問,之後從交互上用戶有退出的行為,即便醫生要求後續談話,也不能切實保證後續治療

1.3 用戶場景

1.4 需求描述

  1. 目前「心理諮詢」服務入口太深,可以考慮合併首頁上「成長測評」與「私人醫生」兩個母嬰業務的入口,在相同位置增加「心理諮詢」模塊入口。
  2. 進一步豐富該模塊的內容,進入模塊後,在頁面上除了問診功能,增加量表測評、物理治療、正念訓練等功能。

1.5 功能價值

1.5.1 商業價值

目前本產品的變現轉化與用戶留存,一部分就是依託於在線問診,「心理諮詢」也是「在線問診」的一部分。提升這個功能的優先級,不但能增加在線問診的轉化率,提高收入,並且能打造品牌富有同理心、全方位關注用戶健康的形象。

1.5.2 產品與用戶價值

丁香醫生APP擁有數量較多的專業精神科心理醫生專業支持。在現有框架下,用戶的該項需求可以得到滿足,表現為「問醫生——選擇科室——精神心理科——選擇醫生」。但是入口太深,一些僅僅是瀏覽軟體,或者為詢問其他病狀而來的用戶不能邂逅這個功能,意識到這個需求,因此本產品目前提供的這項服務不能達到價值最大化。

因此,建議可以把這個入口放到首頁上,首頁上目前有兩個母嬰功能入口,成長測評與私人醫生,可以考慮合併,讓出一個位置給「心理諮詢」。

並進一步豐富「心理諮詢」的相關服務的體量,除了在線問診外,還可以提供在線量表測評、物理治療、正念訓練、音樂治療、相關課程等。

總之,有時候用戶未必想到自己真的需要心理諮詢,但是快節奏的社會壓力下,大多數人都需要心理諮詢。所以,用戶在產品使用上沒有發現這個痛點,我們就創造偶遇痛點的機會給他,讓他發現

1.6 數據埋點

該功能上線後,可以關注首頁上「心理諮詢」入口的點擊率,以及進入該模塊之後,各個功能的點擊率與轉化率的相關數據,並根據相關問題,做進一步優化。

2. 現有功能的優化

(1)減少系統嵌套,減少冗餘(在產品分析中已經提及)。

目的:促進產品扁平化設計,減少用戶探索與發現之間的心理落差。

(2)問診方式,除了電話問診、圖文問診,可以增添視頻問診。

目的:打造望聞問切的全方位網際網路醫療流程,避免用戶總是被醫生「隔著網際網路,我不能作出明確診斷」之類的言語推脫,完善用戶體驗,減少心理落差。

(3)線上購藥環節,在「安心購」中只強調了權威專業與隱私保障,未強調速度與效率,可以增加「承諾x小時之內送達」的展示。

目的:產品的目標受眾,一二線城市、80後、90後的群體,對時間需求越來越在意;此優化在於給用戶一種掌控感,具體可參考外賣軟體、物流軟體的展示設計。

(4)增強公司各個產品之間的引流,例如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同步更新到APP。

目的:增加產品的聚合性,為用戶節省時間,品牌化運營,提升轉化與留存。

3. 未來功能的探索

(1)打通線上與線下的壁壘,開發例如「線上線下一鍵轉診」、「線上醫生開具的處方藥,線下立即送達」等功能,完善產品閉環,打造智慧醫療,並加強對醫院端以及專業醫生的競爭。

(2)健康管理業務線的延伸,可考慮在首頁增加「心理諮詢」業務入口(見具體優化示例)。

(3)考慮開發中醫板塊,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中醫體系、中醫養身的幫助。

(4)醫美相關產品的售賣,此功能在微信小程序「丁香媽媽」中已上線,但是APP中暫時缺少,此功能可增強女性用戶的轉化率。

六、不足之處與參考資料

1. 不足之處

(1)數據來源和用戶反饋大多是第三方數據,缺少真正的第一手數據資料,並缺少真正的線下用戶調研,難以洞悉用戶具體功能的使用率與轉化率,難以進一步洞悉用戶需求。

(2)本文檔從結構上,還可以加入「競品分析」相關內容,分析春雨醫生、阿里健康等產品的相關特點,從而進一步完善對丁香醫生APP的產品分析。

(3)本文檔的分析大多是基於C端,即針對患者使用上進行的產品分析和優化,後續探索可以從B端出發,對專業醫生的產品使用進行分析和優化,為後續醫院端的爭奪,線上線下的融合作準備。

2. 參考資料

小白菜,《用Axure寫PRD:倒推網易雲音樂APP產品需求文檔》

裴哲琦,《阿里健康APP產品體驗分析報告(上)(中)(下)》

感謝以上兩位大神!

第一次嘗試寫產品分析文檔,經驗不足,時間上比較匆忙,分析或許還不成熟,如有不同的想法歡迎進行交流與指正,感激不盡!

 

本文由 @小鹿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春雨醫生App分析報告
    在網際網路醫療這個誰也沒有找到清晰出路的新市場裡,筆者認為在產品功能上越克制的公司,越能說明在大局面上心裡有底,那些堆砌各種功能的APP未必是用戶真正需要的。但對於用戶來說受限於手機內存顯示空間移動醫療有著等不同於PC的特性,一個手機同類型APP很難安裝太多款,誰的產品能覆蓋用戶的大部分需求,並且在需求的深度和廣度上挖掘的最好,誰就能贏得用戶。
  • 春雨醫生產品分析:通過功能迭代與運營打造產品活力
    本文結構:一、春雨醫生介紹二、春雨醫生功能結構和用戶路徑三、市場分析四、用戶分析五、功能迭代六、春雨醫生運營分析七、總結一、春雨醫生介紹春雨醫生作為國內第一家嘗試線上問診的網際網路企業2015年,春雨醫生的功能不斷拓展,完善疾病庫,化驗報告單自查,症狀自診以及健康檔案等,堅持培養用戶習慣:生病了,先找春雨醫生。並且上線服務型電商。8年來,春雨醫生不斷探索創新網際網路醫療新模式,跌宕起伏,不斷探索。但內部經歷了巨大的震蕩,讓投資人失去信心,外部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對手後軍突起的雙重壓力下,春雨醫生是否能擺脫困境,砥礪前行,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 產品功能分析:如何看待B站的彈幕功能?
    來自一枚產品小白對B站彈幕功能的分析,跟你聊聊B站彈幕滿足了我們什麼樣的需求,又給B站帶來了什麼收益,彈幕功能還能怎麼優化。本文將通過以下五個部分進行闡述:研究目的、需求分析、現有功能分析、產品及商業角度分析、優化考慮,如果你對彈幕文化也感興趣的話,就跟我一起看下去吧。一、研究目的1.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基於知乎的產品定位和網民結構分析,筆者認為目前知乎追求用戶增長的邊際效益較低,保證現有用戶的留存率和付費轉化率應該作為產品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中最為重要的方式是保證社區交流的氛圍和付費內容的質量。2.3.2 知識付費市場其次,在商業變現這一方面,「知識付費」是知乎商業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全網粉絲5000萬 丁香醫生有哪些可複製的爆款內容方法論
    1、分享基因丁香醫生內部認為有兩個關鍵,第一個是分享基因。分享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活動,所以被分享的內容是可以作為用戶的社交貨幣的。可用戶為什麼願意分享你的內容?這就要求你的內容能夠體現出價值感。丁香醫生的做法是,在做內容策劃時,去拆解用戶分享動作的路徑,找到用戶表達的環境,或者替用戶去表達。
  • 產業網際網路產品設計需求篇 | 市場分析報告MRD
    需求分析通過上述的分析,接下來詳細說說用戶需求的動機,初步判斷那些需求才是用戶的痛點。結合上述分析的結論編輯用戶訪談的問題,開始對目標用戶抽樣訪談,驗證需求的真實性。3.1 用戶訪談由於B2B平臺主要針對企業,不容易展開問卷調查,一般以用戶訪談的形式,用戶訪談的問卷設計不拘於形式,主要是將上述市場分析得出的問題與目標用戶面對面交流。
  • 從用戶需求出發:雲音樂Vs蝦米音樂VsQQ音樂競品分析(產品篇)
    各大綜合移動音樂產品的競爭逐漸從電腦端轉移到移動端,從版權之爭逐漸轉移向用戶體驗之爭。本文選取雲音樂、蝦米音樂與QQ音樂(app),從用戶需求出發,以用戶體驗五要素對三者進行交叉分析,就需求提出建議。第一次寫競品報告,歡迎交流指正。
  • 用戶需求分析常用的3個理論
    產品經理能否準確地判斷出用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關係著產品的成敗,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也是設計產品的第一步,為此,筆者整理了3種用戶需求理論,希望能夠幫大家更好地把握用戶的真實需求。當然,有時一款產品也可以同時滿足用戶的多方面需求,例如大熱的網易運音樂,音樂產品本身只是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但是網易雲音樂通過歌曲評論這一功能,讓用戶在聽歌的同時,找到情感上的共鳴,獲得歸屬感,甚至用戶可能因為評論的精彩獲得別人的點讚而收穫尊重感。
  • 口腔清潔新工具,深度潔牙新體驗——羅曼與丁香醫生聯名款衝牙器測評
    尤其是歐美等國家庭標配的衝牙器也慢慢被國人所接納,其功效也得到使用者的充分認可,受此契機影響市場上湧現出不同樣式、不同功能、不同品牌的衝牙器產品,衝牙器的春天來了! 羅曼&丁香醫生聯名款智能可攜式衝牙器的包裝盒非常別致,採用了圓桶式造型,是一個高17cm、直徑13cm的圓柱體,紫色外觀,彩色印刷,表面有ROMAN和丁香醫生的品牌標識
  • 如何創建用戶模型: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
    比如對於醫療產品,經過對用戶的訪談,我們簡略總結用戶關注度為:醫生的真實可靠性、醫生的負責程度、能否找本地醫生掛號、產品視覺、產品交互。為了舉例方便,我們簡單總結用戶關注的這5個特點。從而可知,我們得到5個變量,下面將設計問卷分析出對不同角色用戶對這5個變量的差異性。
  • 艾永亮超級產品:用戶洞察的背後含義,先了解什麼是用戶需求
    不知道企業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雖然我們有把自家產品進行不斷地迭代,但用戶需求總是不被滿足,這時候只能對產品進行加法,不知不覺產品使用起來也會越來越麻煩,那麼到底是哪裡出現問題了?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企業缺少用戶洞察,找到用戶需求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產品進行迭代。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
    情感需求分析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捕捉用戶內心情感方面的信息,並對此進行深度分析,得出用戶個人情感差異和內在需求的insight,並以此作為「繪製」產品用戶畫像的核心,最後藉助於這些有價值的用戶情感洞察,企業可以進行產品的情感包裝、情感促銷、情感廣告、情感口碑、情感設計等策略,實現產品的各項經營目標。
  • 如何分析用戶滿意度?這4種常用滿意度分析模型,一定要學會
    比如醫院需要了解患者對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程度,企業需要了解顧客對自家產品的滿意程度及需求,政府需要了解公眾的的服務需求等等。本文將介紹4種常用的顧客滿意度模型,以及如何使用SPSSAU進行這些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只需三步,教你做好需求分析
    確定產品的方向,以及產品的價值主張。產品生產周期這個階段,產品功能基本上已經確定,產品已經步入開發階段,這個時候需要做的是,將產品原型或demo給用戶使用,驗證這些功能否達到了第一階段用戶價值主張的需求。上線運營期這個時候產品已經上線使用,通過用戶調研,收集需求和改進方案,不斷完善產品。
  • Ulike X 丁香醫生聯合闢謠:這些脫毛誤區令人意想不到
    特別是在脫毛這一塊,消費需求更是驟然攀升。儘管很多人跟風用上了家用脫毛儀,但對於家用脫毛儀的使用和理解,卻存在著許多誤區。對此,一向關注大眾健康的科普領域頭部品牌丁香醫生也為廣大「毛髮黨」操碎了心,親自上陣為大家帶來「乾貨滿滿」的科普揭秘。
  • 產品分析(上):自如——打造年輕人的品質租住社區
    是二手房、新房、租房三大業務聚合的租售平臺,與單純的租房平臺不同,鏈家和貝殼找房擁有預約經紀人定製找房功能,該功能更好地滿足了買房用戶的看房需求,同時延伸到租房業務中。此外,鏈家為用戶提供裝修、搬家服務,貝殼找房提供搬家、保潔服務,但此類服務優先級較低。鏈家更傾向於賣房業務,針對賣方開闢了問答功能,但入口較深不易發現;百科板塊也針對買房租房的問題給出官方解答及攻略。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萬字長...
    2個微博帳號中的3條轉發量較大的微博進行了微博傳播分析,用到的是微博大數據分析工具—微分析(http://apps.weibo.com/5749860995/QozsgdY),它具有刻畫傳播路徑、洞察關鍵人物、解讀用戶畫像、分析傳播質量等功能,本文用到的是其中的解讀用戶畫像功能。
  • 產品分析:盒馬,新零售新模式
    本文筆者通過五個模塊來對盒馬App進行產品分析:背景分析、產品簡介、用戶畫像、盒馬門店分析,以及App分析。在生鮮購物領域,對商品質量的重視更為明顯,57%的用戶在購買生鮮產品時最看重食品安全,價格為第二看重因素,僅為11.8%。用戶對商品,對服務的高要求,是平臺獲取用戶流量的突破口3. 用戶場景需求分析生鮮電商主要面對的用戶群體可分為三類:上班族,家庭生活用戶,喜歡美食用戶。盒馬對其主要的需求都布局了相應的功能方案。
  •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一、為什麼要做用戶行為分析觀點一:有些功能整個平臺用戶都希望做,是沒有必要耗費人力評估的,只要做了就可以了。用戶行為分析是形式,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觀點二:我都在這個行業做了這麼多年了,用戶需要什麼難道我不知道嗎?
  • 以蘑菇街和網易考拉為例,看電商產品如何選取內容化功能
    電商產品內容化功能選取方法論的演繹過程及實例分析2.1 電商內容化功能選取方法論2.2 實例分析3. 結語1.(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電商在滿足了用戶的購物慾實現了生理需求,而行動支付的完善和普及也實現了安全需求,接下來產品戰略將轉向滿足後三者需求上,而內容將是很好的載體,作為PGU、UGC內容產生者一定程度地實現了後兩者需求,並且作為普通用戶也會因為內容評論分享關注等行為實現社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