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醫生產品分析:通過功能迭代與運營打造產品活力

2020-11-29 人人都是..

作為一款在線問診產品,春雨醫生已經走過了第八個年頭,它不斷探索創新網際網路醫療的新模式,並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歷程。而現在面對這競爭對手的強力競爭下,春雨醫生應該如何優化、如何應對呢。

有點頭疼腦熱的,筆者都是靠著強大的意志力扛過去的。

雖然有時候心裡隱隱不安,但是一想到去醫院看病至少得向領導請半天的假,費時費力,去醫院做個檢查少則幾十,動輒幾百。最後什麼毛病都沒有查出來就被醫生打發了,實在是心疼。

有時候到了醫院有時還茫然,不知道該掛哪個科的號身邊的醫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問題,當我了解到春雨醫生APP後,發現可以用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問診時,不禁對春雨產生了興趣,和醫生朋友交談後更加堅定我想分析春雨醫生的念頭。

本文結構:

  • 一、春雨醫生介紹
  • 二、春雨醫生功能結構和用戶路徑
  • 三、市場分析
  • 四、用戶分析
  • 五、功能迭代
  • 六、春雨醫生運營分析
  • 七、總結

一、春雨醫生介紹

春雨醫生作為國內第一家嘗試線上問診的網際網路企業,從11年上線,已有將近8年的發展歷程,有300多家公立醫。院入駐,20萬註冊醫生醫生,分析1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醫患交流平臺。

2011年11月,春雨掌上醫生上線,是全國第一家探路輕問診的網際網路企業,當時的模式還是患者免費諮詢,醫生眾包問診模式,平臺給醫生補貼,這是狂燒錢的階段。

2013年更名為「春雨醫生」,通過兩年多的積累,平臺上的醫生已經有了自己的平臺,於是推出空中醫生的C2C付費服務,醫生可自行定價,售賣自己的服務。

2015年,春雨醫生的功能不斷拓展,完善疾病庫,化驗報告單自查,症狀自診以及健康檔案等,堅持培養用戶習慣:生病了,先找春雨醫生。並且上線服務型電商。

8年來,春雨醫生不斷探索創新網際網路醫療新模式,跌宕起伏,不斷探索。但內部經歷了巨大的震蕩,讓投資人失去信心,外部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對手後軍突起的雙重壓力下,春雨醫生是否能擺脫困境,砥礪前行,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二、春雨醫生功能結構和用戶路徑

功能結構圖

春雨醫生APP按功能結構來分,共分成五個模塊,分別是:問診模塊、購藥模塊、工具模塊、科普模塊和個人模塊。

如下圖:

春雨醫生APP功能結構圖

用戶使用路徑圖

在線購藥流程圖

在線提問

在線問診

用戶自診

三、醫療類產品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服務需求持續釋放。

根據世界數據圖冊統計,中國每年人均醫療健康支出從2007年的98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398美元,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410美元左右。

2014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為223.12億元,至2017年增至333.15億元。其中,醫療軟體行業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30.01億元增至2017年的49.31億元。

預計至2020年醫療軟體市場需求規模將增至80億元左右,佔整個醫療信息化的份額由2017年的14.8%提升至18.1%。

據CNNIC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網民數已達8.29億,根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抽樣得到的人口結構分析,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佔11.39%,15-64歲人口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82%。

按照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便進入老齡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人們對健康的意識,19-45歲已成為醫療軟體使用的主力軍。

同時人工智慧的發展,將人工智慧技術納入醫療保健業也將成為潮流。

AI應用可幫助解決特定的、真實的用例,使患者的診斷、監控和治療更加高效、準確,降低問診、診療費用,節約患者時間。

據前瞻經濟學報對中國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我國人工智慧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01.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10億元,保持高速增長,根據這個勢頭,預計2019年增速在60%左右,市場規模將達到330億元左右。

綜上分析,春雨醫生需要探索新的移動在線醫療模式,並把握人工智慧發展趨勢,利用在線服務獲取的健康數據提供更智能,更精準的醫療服務,結合醫療軟體使用人群年齡分布,醫療軟體用戶規模到2019年預計達到5.35億。

春雨在市場上的表現

據易觀數據分析,2018年第三季度,醫療行業全網活躍人數在7645萬左右,問診和自診自查活躍人數分別為4344.1萬和203.3萬。

可以看出,線上問診的用戶習慣已經成熟,這和百度百科問答模式培養出來的習慣有關。

然而其他醫療活動在網上活躍人數卻十分低,也正反映出培養用戶使用APP進行掛號、自診等醫療活動的用戶習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過人均單日啟動次數進行分析:

整體來看,平安好醫生領先,健康之路和春雨醫生除了在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這個區間同時消漲外,其他時間都處於此消彼長的狀態。

比較來看,春雨醫生人均單日啟動次數略高於健康之路,春雨醫生最早出現,但之後被健康之路等app搶佔了一部分用戶。

之後平安好醫生作為後起之秀,在14年到16年將春雨醫生遠遠甩在後面,其勢頭之猛與背後雄厚的資本不無關係,平安好醫生需要靠用戶增長贏得投資人信任並上市。

此後來看,平安好醫生在2018年成為醫療界第一個掛牌上市的科技公司,之後日啟動次數便開始走低。

相比之下,春雨醫生和健康之路一直比較實打實,除了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較大波動外,一直比較平穩,波動不大,用戶使用習慣比較穩定。

2016年八月份左右,春雨醫生和健康之路突然人均啟動次數大幅度增加。

筆者推測與政策放開有關:「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被提上國家日程」,使得大量優質醫生入駐移動醫療平臺,用戶選擇在線問診熱情突然高漲。

月度獨立設備數:

春雨醫生與平安好醫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平安好醫生歷史最低也有近900萬獨立設備數,而春雨醫生最好的情況也不超過250萬。

雖然4月份略有回升,但是在可見的將來依然保持6倍的差距。

通過對比可以推測:平安好醫生的用戶忠誠度比春雨醫生高。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春雨醫生主要功能優勢突出,但忽略了用戶粘性,使得春雨在用戶看來就是個工具類APP,用完即走,不願逗留。

而平安好醫生不僅有春雨的主要功能,而且其他功能的疊加造成了用戶願意下載並留存平安好醫生。

而從4月活躍度分析,春雨緊跟在平安好醫生的後面,證明春雨強調問診主功能是有用的。

並且據報告可知,春雨的問診業務已經給公司帶來了淨盈利。而平安好醫生依靠背後的資本,功能做的多樣而複雜,但主要盈利在健康商城,其他業務都是虧損的。

總結

1. 春雨醫生可將優勢業務發揮到極致,優化問診流程,提高自診、問診、導診、診後每個環節用戶體驗。

2. 春雨醫生在保持和發揚自身優勢業務時,可以擴展其他盈利點,比如優化商城,提高市場佔有率。

3. 春雨醫生的科普功能過於單調,對用戶活躍度起不到太多正向作用,應該多增加一些形式,提高醫患之間的互動性,讓醫生有成就感,讓患者就歸屬感。

比如做社區,病友交流群,評選科普文章前十的給予正面激勵,做一個闢謠專區,吸引用戶目光,提高用戶參與的積極性

四、用戶分析

性別分析

通過易觀上可得的數據觀察到,春雨醫生的用戶性別差異不是很明顯,男性用戶佔到47.33%;女性用戶佔到52.67%,女性用戶比男性用戶稍微偏多。

原因可能是:

女性對健康的關注度比男性高。同時,春雨醫生推出的姨媽助手和各種美容養生服務更吸引女性用戶,增加了女性用戶的黏度。

女性在更關注家人的健康,春雨醫生支持添加多份健康檔案,若家人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可以先在APP上自查,而這樣的工作,通常由家裡的女性承擔。

年齡分布分析

在年齡分布上,春雨醫生的主要用戶年齡在19-55歲之間。

從春雨醫生的主打業務上分析,主要用戶是對健康有一定意識的人群,所以年齡不會太小,並且年齡偏大的人群接觸網際網路也少,所以春雨醫生的用戶分布在青壯年。

又可以看到26-35歲之間的用戶佔比最多,達到52%以上。

可以推測出: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大部分精力用在工作上,工作帶來的身體上的小毛病和亞健康也比較多。但是去醫院時間成本又很大,所以更傾向於上網求診,所以一旦有醫療類App可以解決他們的痛點,這類人群很容易成為嘗鮮者和忠實用戶。

消費水平分析

從消費能力分析來看,春雨醫生的使用人群集中在消費水平中部人群,偏向中等消費者,並且18年環比上漲8.93%,說明在線醫療更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並且這類用戶的應用偏好手機工具、網購、社交、資訊、商旅出行等,這些領域的用戶對生活品質更加追求,並且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和意向。

地域分布分析

下圖顯示的是使用春雨醫生的用戶在各地區的佔比:

廣東使用人數最多,佔到11.2%,遠多於其他地區;其次是山東7.16%;結合2018年全國人口數前10的省份來分析,原因可能是:

廣東是年輕化城市,人們對新興事物比較感興趣,願意嘗試新的醫療方式;並且人均收入較高,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大,若能隨時線上問診,省去花在去醫院的時間和成本,那麼在APP上付費問診接受度就比較高。

通過和2018年全國各省份人口數量來看,春雨醫生使用人數前10個省份中,有八個是人口數前10的省份。

可推測春雨醫生使用人群在全國分布比較均勻,App使用人群不受地區限制。

原因可能是:醫療資源的匱乏或看病難問題全國皆而有之,只是不同地區問題不同。例如發達地區,醫療資源多但是看病難,預約時間長;欠發達地區,醫療資源少,看病貴。

典型用戶畫像

根據以上對用戶屬性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春雨醫生的目標用戶是年齡在19-45歲之間喜好影音、網購、社交等。對網際網路上的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較高,消費能力和意願較高,願意為諮詢付費的群體,並且人群更集中在人口基數較高的地區。

這類用戶使用場景如下:

趙小姐,22歲,大三

每個月總是被大姨媽困擾,那幾天疼得連課都不能上。

每次去醫院掛號,可是治標不治本,於是在春雨醫生上諮詢名醫,不僅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診斷,醫生給張小姐提出的治療方案也是定製化的,最重要的是省去了忍者疼痛跑醫院的煩惱,並且每月用姨媽助手記錄自己的生理期。

錢女士,35歲,二孩媽媽

自從生了二胎對家人和小孩的健康更加關注,所以平時關注春雨醫生的科普文章,將家人的健康檔案都備份在APP上,家裡誰有點不舒服,李女士都非常著急上火但是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慮。

於是喜歡在春雨醫生上快速提問,或者通過症狀自診,先定位疾病,再決定有沒有必要去醫院掛號,省了很多冤枉錢。

孫先生,40歲,公司中層

平時生活習慣導致身體出現很多慢性病症狀,每次去醫院掛號都要排一上午的隊,會耽誤很多工作時間。

孫先生將化驗數據保存在健康檔案,當身體不舒服請一周的私人醫生,配合報告數據諮詢名院醫生指導治療用藥。

孫先生有個長年臥床的老父親,但是自己工作繁忙並且不懂專業的護理,於是在春雨醫生預約護士上門護理,找名院專家諮詢並且在線購藥,節省了很多時間精力。

五、功能迭代

為了對春雨醫生進行更好的功能分析,筆者對春雨用戶進行了深度訪談,用戶角色有春雨的醫生和患者。

總結調研結果,分析用戶在使用春雨醫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筆者將對春雨醫生問診過程進行優化,新增回訪環節,構建用戶問診閉環,提高用戶體驗。

1. 回訪功能設計

問診流程問題分析

春雨醫生的問診流程是用戶主動尋醫問藥的過程——用戶自診斷,系統導診,用戶問診,醫生坐診;但是缺少了對診斷結果的跟蹤,醫生和病人的溝通終止在時間結束那一刻。

用戶若所問的病情有好轉,便退出春雨,畢竟一年也患不了幾次病。

若病情沒有好轉,便會對春雨失去信心,用戶流失到其他平臺問診或者回歸線下醫院問診,因此對病情和診斷結果的跟蹤不僅對用戶來說很重要,很貼心,對平臺發展也有深遠意義。

回訪流程圖設計

問診節點分析

在首次問診結束時,系統給醫生發送回訪確認單,並預定3天後對病人進行回訪。

並且系統自動根據病人和醫生的互動內容生成一系列回訪問題,醫生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對回訪時間和回訪問題進行個性化修改。

實際案例(因案例太長,只截取部分內容):

案例一:

患者描述了自己的症狀,醫生推薦了患者內服外用的藥物,並且建議患者去醫院確診以及檢查免疫功能。

根據上述案例,系統根據醫生和病人的問診內容,可提取關鍵字,例如:男科、皮膚病、皮炎平、他克莫司、尼松、正規醫院、檢查等,自動生成回訪單問題,如:

  • 症狀是否有好轉?
  • 是否使用了醫生建議的藥物?
  • 是否有去醫院確診等?

然後醫生再根據系統生成的表單進行個性化修改,針對病人具體情況增刪回訪問題,系統默認三天後回訪,醫生可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回訪時間。

案例二:

醫生詳細了解了病人病症,並做出了診斷,給病人開了湯藥和中成藥,並且提出2周後複診。

所以系統根據這些信息,可提取出關鍵字,例如:中醫科、症狀、湯藥、2周複診、處方等,自動生成回訪單問題,例如:

  • 口乾、疲勞乏力的症狀是否有好轉?
  • 是否有去泌尿科就診過?
  • 原有xxx湯藥是否正常服用完?
  • 這兩周內是否有按藥方用藥?
  • 生活作息是否規律?

然後醫生再根據系統生成的表單進行個性化修改,針對病人具體情況增刪回訪問題,根據醫生建議,系統默認2周後回訪。

頁面流程圖如下所示:

回訪當天,系統發送回訪表給用戶,同時push消息給醫生,用戶收到的回訪表如下圖所示:

用戶填寫回訪表並且提交後,系統發送給用戶回訪反饋,系統根據填寫內容判斷用戶是否康復,如下圖:

系統判斷用戶已完全康復,推送「已康復反饋頁面」,用戶不需要複診服務,但可以推薦用戶健康計劃;

系統判斷用戶症狀已有減輕,但未完全康復,推送頁面「推薦複診頁面一」,建議用戶複診,推薦醫生,首個推薦初診時醫生;

系統判斷用戶症狀未有好轉,推送頁面「推薦複診頁面二」,強烈建議用戶複診,或去正規醫院檢查。

醫生主頁

用戶選擇複診,系統應當給用戶一定的折扣或者發放優惠券,發送時機可選擇用戶完成表單或者點擊複診,查看醫生主頁時。

當用戶選擇複診,然而醫生當時可能無法在線,系統應提示用戶,半小時內該名醫生未回復,系統退還用戶所付費用,並贈送金幣;或者選擇在15分鐘內讓系統重新分配一個醫生,同類型服務不額外收費用。

2. 新增社區功能

2.1 可行性分析

春雨醫生每日問診量可達8萬,可是經分析,用戶的日活躍數和用戶滲透率都很低。

在日均打開App數上,平安好醫生平均可達5-6次,春雨只有2次,其他醫療類APP和春雨相比,不相上下。

為何有行業內最高的日問診量卻和用戶活躍度不相匹配,筆者分析原因有下:

春雨醫生經過8年致力於輕問診,問診的專業性和服務性積累了一批忠實的用戶;

忠實用戶基於對春雨的信任,生活中遇到身體不適的問題便會在春雨上問診,故獲得龐大的問診量;

生病是個小概率事件,而春雨醫生的用戶場景雖然在問診中細分成:快速提問、急診、護士上門等,但是都是基於身體不適前提,因此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大場景:身體不適問醫生。

如果用戶沒有這個需求,或者問診結束,那麼春雨自然被用戶「束之高閣」,因此活躍度自然很低。

通過競品分析,問診類APP除了問診、導診等基本功能之外,平安好醫生發展了社交、保險、電商等業務,做得龐大而雜亂,但日活數令人眼紅。

而丁香醫生和春雨醫生等,不僅電商發展得不盡如人意,在社交領域完全空白,因此用戶數和活躍度遠不如平安好醫生。

經過分析,筆者提出春雨醫生增加社區功能,通過高質量的社區吸引用戶留存,除了問診外還可以主動獲得資訊,筆者認為其優點和可行在以下幾點:

(1)科普模塊升級

目前春雨的科普模塊相當於導診功能,可將其合入社區的一個子模塊。

(2)讓用戶有參與感,建立用戶的歸屬感

圈子的形式,用戶可加入感興趣的圈子,也可以新建圈子,讓有相同興趣的人主動參與。

(3)病友交流,新增信息獲取渠道

用戶在問診的等待醫生回復間隙,可以逛圈子,提前了解一些相關信息,或者利用碎片的時間,瀏覽諮詢,降低等待期間用戶離開的概率。

(4)高質量的圈子,保持春雨的專業性

設立嚴肅的規則和審核機制,保證圈子內容的質量,春雨未涉足社交應該有這方面的考慮,因此圈子的建立應符合春雨的品牌定位。

2.2 圈子的用戶場景

1. 用戶A在問診過程中,給醫生發了病情描述,有時需要等待醫生回復。

用戶A可以利用這個碎片化的時間逛一逛圈子,看看和自己情況相似的話題,而不用離開App,錯過醫生的回覆,浪費問診時間。

2. 用戶B身體有點隱疾,一時又拿不定主意是付費問診還是直接去醫院掛號。

在春雨醫生上猶豫時,突然看到有網友在圈子有這個相似的話題圈子,於是進入圈子裡看看別人都在說些什麼,看到有好多網友都說春雨上某某醫生開的方子治療這個疾病很有效,於是在春雨上特地搜這位醫生進行問診。

3. 用戶C得了某罕見病,想找到病友交流,但生活中實在很難找到感同身受的人,並且春雨沒有這樣的圈子,於是用戶C通過新建一個圈子——某某病交流圈。

並且通過春雨平臺審核,讓茫茫人海中同樣有這類交流渴望的病友可以加入進來,互相鼓勵,建立信心。

通過上述分析,社區的建立是為了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同時提高用戶活躍。

社區功能優化腦圖:

社區功能優化腦圖

原型頁面如下:

圈子:

將導航欄的「科普」改為「圈子」,官方可以將原來的科普內容分散到各個官方運營的圈子內。主頁面顯示已關注的圈子和最新帖子,點擊全部圈子,跳轉到新的頁面,如下圖「全部圈子」頁面,點擊圈子icon,可進入圈子主頁。最新帖子是按時間順序推送最新的優質帖子內容。

全部圈子:

用戶可瀏覽全部圈子,根據是否感興趣選擇是否關注相應的圈子。

圈子主頁:

用戶進入某個圈子可瀏覽圈子的所有帖子,可以加關注,之後在首頁可以看到最新發布的帖子,查看帖子時可贊評與發帖者進行互動交流,中意的內容還可以轉發到其他圈子或第三方平臺,比如微信好友、朋友圈等。

對於與平臺或圈子無關的內容或有違道德與法律等的內容,平臺應進行嚴格的篩查,用戶也可以投訴到平臺,後臺進行審核刪帖,內容質量優質的帖子可選入精選中,方便用戶快速瀏覽到有效的信息。

發布帖子:

帖子內容可以是文字、圖片和視頻形式,也可以將某些信息和其他圈子交叉的內容帖子同步到其他的圈子。

我的模塊:

圈子中的「我的」子模塊,展示三部分內容:消息中心、我的圈子、我的帖子。

消息中心在春雨中已有沿用已久的頁面,並且滿足接受社區點讚評的需求,故不做改動,直接跳轉到「消息中心」頁面即可。

我的圈子包括用戶新建的圈子和所關注的圈子,可進行一系列操作,比如修改圈子介紹、取消關注等。

最下面的新建圈子是賦予用戶的權限,用戶可自己新建一個話題圈子,一般圈子都是由平臺建好運營的。

但是為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平臺可允許用戶自己新建圈子,用戶對自己新建的圈子應具備主人翁意識,平臺對新建的圈子要嚴格把關,對新圈子是否有必要建立已經圈子的內容要嚴格審核,並且和建立者經常互動,共同保障圈子質量。

我的帖子顯示用戶發的所有帖子,可對帖子進行修改刪除操作,右上角搜索icon可通過輸入圈子名稱或者關鍵字內容搜索到相應的帖子。

新建圈子:

用戶可以自己新建圈子,填寫圈子資料,但是如果系統檢測已有此類圈子,因提醒並禁止用戶避免重複,可以加入同類圈子,目的為把控圈子質量,避免重複冗餘的圈子,降低圈子質量。

運營管理:

春雨醫生社區內的圈子分為兩類,一類是官方運營,一類是用戶自建。

(1)對於官方運營的圈子,例如糖尿病圈,官方應發布一些普及性的文章,甚至「標題黨」一些。

比如:「糖尿病人群不能吃水果?其實這幾種水果不僅可以吃還能穩定血糖!」,「糖尿病患者打胰島素控糖,不注意這四點,打了也是白打!」吸引用戶閱讀。

其次引導用戶發布高質量的帖子,例如圖文並茂介紹糖尿病發展過程、患糖五年如何有效控制血糖。

對於這樣的帖子,官方將其推選進精選,並push消息給用戶,進入精選的帖子可以獲得xx金幣,激勵用戶持續發布高質量帖子。

(2)控制帖子質量,平臺對帖子進行篩選機制,不符合圈子主旨的帖子平臺及時將其刪除,並鼓勵用戶對帖子進行舉報投訴等。

帖子可能是與圈子無關,不實內容,涉黃違法等都可以進行投訴,對進行有效投訴的用戶,平臺可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鼓勵。

總結

醫療App涉足社交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因此筆者嘗試將圈子做成輕量級的社區,嚴格控制和篩選圈子內容,即使用戶可在圈子內獲得信息數量不多,但質量保證的信息。

六、春雨醫生運營分析

回首八年春雨歷程,除了在產品的商業模式上不斷試錯外,春雨曾經在運營上也是大有作為:

在獲取醫生用戶上,春雨醫生採用線下與醫院合作,線上激勵用戶,不斷擴大醫生接診半徑,打造醫生品牌知名度,在上線後的幾年內不斷刷新註冊醫生數。至今,依然有20萬醫生在春雨上進行服務。

在獲取病人用戶上,策划過5.21愛腰季線上義診活動取得出色效果,早期患者免費問診,醫生眾包接診的模式也為春雨積累了一定的用戶。

其中還有網際網路早期人口紅利的推動作用,在多年的沉澱後形成了一批忠實用戶。

然而,從市場數據來看,春雨的留存率長時間沒有起色,近幾個月來看,留存率有走低的趨勢。

而再看春雨App,只有金幣單一激勵手段,現有規則賺取金幣的方式有:籤到、邀請好友,首次使用付費服務,設置頭像,綁定手機號,以及邀請好友登陸APP。

金幣規則不足分析:

邀請好友:在春魚得到用戶認可之後互動分享拉新,獲取新用戶,並且每天最多邀請三個好友,但是只有好友登陸了春雨App,用戶才能得到50金幣。

然而身體不適是件隨機的事情,如果好友現在不需要問診,很可能就不會對問診app感興趣進行登陸操作,用戶分享後得不到金幣容易打擊用戶的邀請積極性。

首次使用付費服務、設置頭像和綁定手機號:屬於激活用戶環節,操作過一次就沒有任何用處了,

每日籤到:作用是促進用戶留存,但是醫療APP和新聞資訊或者電商類APP不同,用戶沒有問診需求時可能就沒有動力打開只為了籤到。

金幣消耗:金幣只能用來問診抵扣,使用場景太少。

結合功能分析中筆者對春雨功能的迭代,以及對春雨業務的理解,筆者策劃了一個線上運營活動。

運營活動

今年人們最關心的健康話題應該就是HPV疫苗,國內自引進疫苗起,便是一苗難求。

深圳市引進的疫苗數可供應6000人,但是預約當天,一晚上預約人數便達到350萬人。

近日,香港水貨疫苗和海南HPV疫苗造假疫苗事件成為各網站頭條、熱搜也刷爆了朋友圈,人們漸漸意識到HPV預防的重要性,然而對HPV基因檢測卻似乎所知甚少。

春雨醫生一直是個專業,嚴肅的問診平臺,理應普及基因檢測知識,提高人們的認知。

因此策劃一個活動,春雨醫生可以和基因檢測公司合作,在春雨醫生女性健康類圈子發起轉評官方帖子抽免費HPV基因檢測。

活動主題

針對春雨女性用戶發起HPV基因檢測項目免費贈送活動,活動口號:「HPV疫苗一苗難求,何不做個基因檢測未雨綢繆?」

活動目的

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提高活動期間的用戶活躍度以及用戶留存率;

冷啟動春雨醫生的圈子功能,吸引用戶進入圈子,提高用戶停留時間。

培養用戶認知,之後春雨可借活動餘熱推出其他基因檢測項目,擴大春雨的服務範圍。

活動時間

2019年6月27日到7月3日,為期7天.

活動準備

主頁banner:提前設計活動海報在活動期間,持續banner展示。

圈子頁面廣告欄展示活動廣告。

話題帖子:編輯帖子內容,圍繞女性健康,hpv疫苗和基因檢測的優勢,並且在活動期間,帖子置頂。

將活動海報和入口發到微博、公眾號、小程序進行同步推廣並且push信息給老用戶。

典型活動入口

活動規則

參與規則:用戶在圈子內發帖,帖子內容有關於女性健康以及關於hpv的話題,比如描述一下預約排隊打九價疫苗的「艱辛」過程,或者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hpv的認識等,並且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

獲獎規則:活動從6月27日到7月3日期間,用戶在圈子內發過帖子都可以參加抽獎,評論數和點讚數總和最多的前10位用戶獲得一等獎,贈送HPV基因檢測項目。

點讚數前20位用戶獲得二等獎,獲得一等獎的用戶不能重複獲獎,贈送單次三甲醫院的醫生線上問診券。

從沒有獲獎的用戶中隨機抽取50位用戶,獲得三等獎,贈送100金幣。

公布獲獎方式:對抽獎結果進行微博和圈子同步公布,說明獎品價值,對於第一名獲得的基因檢測項目,平臺私信中獎用戶詳細告知檢測流程。

活動期間,將官方置頂帖子轉發到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可立即獲得50金幣。

總結

春雨醫生帶著情懷和使命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作為首家涉足問診的應用產品,有過風光的時刻,也有被質疑的時候。

內有創始人離世、新模式不斷被否定,外有競爭對手追趕。

但春雨醫生在內憂外患之下仍保持不浮躁的初心,堅持以用戶為本,服務至上。

僅憑這點,筆者希望春雨將來有更好的發展,保持生命力,探索更多可行的線上醫療服務模式,

 

本文由 @晴天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春雨醫生App分析報告
    由於目前各APP產品定位差別功能部分有差別,重點選擇了移動醫療第一APP春雨醫生作為主要分析藍本;競品功能分析上借鑑了其他案例的優秀產品案例。春雨醫生擁有很龐大的用戶群,很多都是老用戶,要盡力留住這些用戶。作為廠商無論用戶好評差評都應該予以關注,好者更優,差者改進,無論在功能的創新或者改版上都應該穩中求進。產品分析體驗環境體驗產品:春雨醫生 iOS 6.3.0版本設備型號:iPhone 5s作業系統:iOS8.3體驗時間:2015年5月31日競品功能對比
  • 丁香醫生產品分析:針對用戶需求,完善現有功能
    (4)競品實力不相上下:春雨醫生、阿里健康、快速問醫生……三、產品結構分析1.(5)軟體更新中,謹慎刪除已有功能;刪除功能後,要通過互動設計,在更新後的用戶引導上,對用戶進行提示與安撫。五、產品優化分析1.
  • 「飛豬」產品分析報告:分享迭代意見與發展建議
    本報告對飛豬app進行了多方面分析,並結合飛豬的發展戰略提出了新版本的迭代意見,同時以「攜程」app作為競品,分析並提出了飛豬的差異化競爭點以及一些建議。
  • 讓內容運營滲透產品,真正由表及裡的打造產品性格
    二.價值PM和RD的職責是把產品打造出來,但並不一定會有用戶使用。這時需要運營人員推動產品和用戶建立連接,用渠道推廣的方式讓更多用戶了解和使用產品,這是拉新;用內容、用戶、活動等方式,給予更多使用產品的理由,這是活躍和留存。所以,運營的價值是連接用戶和產品,在兩者之間建立紐帶,讓用戶了解和使用產品,也讓產品向用戶傳遞價值。
  • 產品經理知識體系之產品運營(四)
    而大數據目前的兩大重要應用分別是大數據的存儲以及大數據價值的挖掘分析。還記得本章第一節增長黑客的定義麼,增長黑客是一群以數據驅動營銷,以市場指導產品,通過技術手段貫徹增長目標的人。在產品上線運營之後,會收集各種各樣的數據,如何可以從數據中發現問題、發現規律、發現未來的趨勢,這就要依靠數據分析。
  • 產品分析(上):自如——打造年輕人的品質租住社區
    這篇文章中,筆者針對自如APP,從市場趨勢、主要業務和跌代過程、競品情況、用戶調研幾個角度進行了分析,通過挖掘用戶痛點列出了當前主要的優化方向,並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了在自如生活社區模塊的優化方向。具體的迭代方案會在之後更新。
  • 產品分析:盒馬,新零售新模式
    本文筆者通過五個模塊來對盒馬App進行產品分析:背景分析、產品簡介、用戶畫像、盒馬門店分析,以及App分析。產品迭代從產品迭代過程來看,產品發展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產品探索期,v1.0.0~v1.1.4:在這個階段,盒馬的產品功能迭代主要集中在打磨產品基本功能
  • 在產品和運營的工作中,如何打造麥肯錫式的分析思維
    好的分析思維可以後天訓練。本文作者分享了麥肯錫總結出的一套思維原則,不如一起來學習。產品和運營在工作中都需要擁有出色的分析思維,可很多人的分析思維都是欠缺的。比如活躍下降可以從新老用戶展開、可以從產品不同模塊分析等等。分析思路不同,則分論點不同,核心依舊遵循MECE法則。當然很多分析結構已經有前人總結,屬於套路,諸如運營的核心拉新促活留存。
  • 康萃樂X春雨醫生 解答中國兒童的益生菌選題
    《益生菌與兒童健康白皮書》,以專業專研益生菌數十年的科學臨床數據結合網際網路時代兒童問診大數據,就現代兒童益生菌知識儲備,使用現狀,以及醫生推薦等各領域情況,發布權威報告分析。春雨醫生平臺數據分析顯示,嬰幼兒和兒童是益生菌的最主要使用群體。近一年春雨醫生平臺諮詢益生菌問題的用戶中,14歲以下兒童佔66.4%。而對於益生菌產品有認知和了解的家長比率高達90%,其中選擇和使用過益生菌產品的達到61%。可見如今益生菌產品已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營養補充劑和輔助治療手段。不僅家長們對於益生菌的了解和接受度非常高,在臨床實踐中,也被兒科醫生們所推薦和使用。
  • Shopee蝦皮產品分析報告
    五、產品迭代本節將分析shopee APP的迭代過程,深入探索此產品每階段的優化功能是如何與產品階段性發展目標相匹配,如何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六、產品結構分析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Shopee的產品功能的迭代過程,接下來我們分析這些功能是如何分別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以及這些功能模塊在整個APP中是怎麼布局的,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進行分析。
  • 產品分析:小米有品——崛起的品質電商
    本文將通過以下部分對小米有品進行分析,深入探索品質電商行業的運作邏輯: 行業分析 競品分析 用戶價值分析 商業價值分析 產品迭代分析 產品結構分析
  • 作業幫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將藉由分析作業幫的視角,帶你深入了解這家公司以及K12在線教育行業的運轉邏輯。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行業分析1. 行業分析教育是每個家庭在子女身上都繞不過的話題,但教育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不能進行完全的產業化,需要政策進行強幹預。
  • 樊登讀書會:慢熱型知識服務類產品分析
    文章將從產品發展路徑、功能迭代、用戶與需求分析、產品功能、拉新流程來分析樊登讀書會這款產品。文章將從產品發展路徑、功能迭代、用戶與需求分析、產品功能、拉新流程來分析解答上面的問題。
  • 虎撲產品體驗分析報告
    可以看出:來虎撲用戶中,較多是學生和剛工作幾年的年輕人,他們更加有活力和朝氣,生活中相比中年人也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打籃球、踢足球、上網逛論壇、發帖子、寫評論。3)用戶需求:根據產品定位和用戶群體分析,將虎撲用戶的用戶需求分為3個大的維度,並在每個維度上分析用戶的表層需求,深層需求以及人性需求。
  • 每日優鮮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將籍由分析每日優鮮的視角,帶你深入了解這家公司及生鮮電商的運行邏輯。本文將從如下方面進行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價值分析商業價值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1. 行業分析生鮮電商是指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生鮮產品通過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方式直接配送給消費者的交易。
  • 產品分析報告:愛奇藝,打造「蘋果園」生態系統
    筆者以一個產品新人的角度,從市場分析、用戶分析、產品分析、商業模式、用戶反饋五個維度,對愛奇藝進行淺析與展望。同年8月,與新英體育建合資公司,統一運營愛奇藝體育。從2017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AMC模型可以看出,愛奇藝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並且欲打造一個集視頻、文學、遊戲、直播、漫畫、商城、票務於一體的「蘋果園」生態系統。
  • 產品分析 | 脫穎而出的每日優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本文以產品分析的視角,從行業背景、業務模式、成長路徑、產業鏈、核心業務、產品迭代、產品結構和產品運營等幾個模塊帶你深入了解每日優鮮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本文結構如下:行業分析行業業務模式分析成長路徑分析產業鏈分析核心業務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總結一、行業分析2012年被稱作中國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期間「本來生活」憑藉「褚橙進京」的事件營銷一炮走紅
  • 產品功能分析:如何看待B站的彈幕功能?
    來自一枚產品小白對B站彈幕功能的分析,跟你聊聊B站彈幕滿足了我們什麼樣的需求,又給B站帶來了什麼收益,彈幕功能還能怎麼優化。本文將通過以下五個部分進行闡述:研究目的、需求分析、現有功能分析、產品及商業角度分析、優化考慮,如果你對彈幕文化也感興趣的話,就跟我一起看下去吧。一、研究目的1.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產品分析 | 疫情當前,京東到家的機遇和挑戰
    筆者將從如下七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行業分析競品分析產業鏈分析核心業務分析產品迭代分析產品結構分析運營分析一、行業分析近年來,本地生活O2O市場快速發展,市場規模迅速攀升,2016年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延續了數年4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2019年上半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線上交易規模已經突破9000億與人民幣,隨著行業規模持續穩步增長,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即將進入萬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