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一個產品新人的角度,從市場分析、用戶分析、產品分析、商業模式、用戶反饋五個維度,對愛奇藝進行淺析與展望。
1.1.1 用戶規模
據CNNIC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長視頻網站用戶規模達6.12億,滲透率為73.9%。手機端用戶規模達5.9億,滲透率為72.2%。長視頻用戶規模持續增長,且視頻用戶繼續向手機端集中。長視頻平臺頭部效應明顯,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滲透率較高,位列第一梯隊。
1.1.2 市場規模
2018年長視頻(即綜合視頻)市場規模達888億元,比去年增長21.8%。
1.1.3 市場格局
長視頻市場作為頭部力量在內容和服務上的優化與創新支撐了移動視頻整體用戶規模的持續拉升,以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為代表的長視頻平臺用戶規模優勢明顯,位列第一梯隊,用戶滲透率達80.2%。
隨著長視頻廠商在內容資源和用戶運營方面的積累和優化,長視頻領域集中度繼續提升,三大平臺已經積累了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對優質內容和用戶資源的獲取以及把控能力,並通過生態化資源積累實現差異化競爭壁壘。
1.1.4 商業模式
在網際網路內容快速視頻化的趨勢中,長視頻平臺通過開闢更多業務搭建起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形成龐大的業務護城河。綜合視頻平臺的廣告收入佔比逐年下降,內容付費佔比逐年提升,截至2018年12月,愛奇藝訂閱會員人數為8740萬人(2019年6月破億)、騰訊視頻會員人數為8900萬人(2019年6月接近破億)。
愛奇藝自2010年創立以來,堅持「悅享品質」的公司理念,以「用戶體驗」為生命,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投入、內容製作、產品創新,快速獲得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2013年,愛奇藝與PPS合併,協同效應明顯。2018年3月,愛奇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同年8月,與新英體育建合資公司,統一運營愛奇藝體育。從2017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AMC模型可以看出,愛奇藝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並且欲打造一個集視頻、文學、遊戲、直播、漫畫、商城、票務於一體的「蘋果園」生態系統。
1.2.1 市場地位
愛奇藝:
騰訊視頻:
優酷:
(數據來源:艾瑞APP指數)
2019年以來,愛奇藝月度獨立設備維持在5.7-6.2億臺,騰訊視頻為5.3-5.8億臺,優酷為3.7-4.3億臺,在月活躍用戶上,愛奇藝處於在線視頻行業第一位。
(數據來源:艾瑞APP指數)
2019年7月,在月度獨立設備規模方面,愛奇藝APP位於全部行業第三名,僅次於微信和QQ。就用戶規模而言,愛奇藝佔據明顯優勢,但與騰訊視頻的差距並不大。
從付費用戶月人均使用時長來看,愛奇藝優勢明顯。愛奇藝整體用戶為423分鐘,與騰訊的416分鐘差距不大;付費用戶為567分鐘,與騰訊視頻的460分鐘拉開顯著差距。可以看出,愛奇藝付費用戶使用意願較強,用戶粘性較強。
1.2.2 戰略定位
與騰訊視頻依靠騰訊強大的社交關係鏈不同,愛奇藝主打青春時尚,以IP為中心深度挖掘各項業務,打造多元化產品品牌矩陣,形成愛奇藝「蘋果園」生態系統。愛奇藝通過AI和精細化運營打通不同內容和服務,打造一個集綜藝、影視、文學、漫畫、知識、社區、藝人經紀於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平臺,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構建優質的品牌體驗。
1.2.3 營收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財報)
2019年第二季度愛奇藝共營收71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會員服務營收34億元,同比增長38%;在線廣告營收22億元,環比增長4%;內容分發營收5.179億元;其他收入9.792億元,同比增長82%。會員收入已超過廣告收入,成為營業收入的主力軍。
會員和廣告收入佔總營收的近8成,是愛奇藝的主要收入來源,除此之外,其他收入的佔比逐年上升,2019年達21%,逐漸憑藉「蘋果園」生態系統實現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和大多數視頻平臺一樣,面對內容和研發的巨資投入,愛奇藝面臨著年年虧損的問題,2019年第二季度淨虧損23億元,如何實現盈利是愛奇藝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網絡視頻是以內容為王的產品,愛奇藝可以通過「蘋果園」生態系統整合娛樂產業上下遊資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產出更加優質的內容,進而吸引付費用戶和廣告主增加主要收入,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2.1.1 性別
(數據來源:艾瑞APP指數)
艾瑞app指數顯示,愛奇藝女性用戶居多,佔近六成,這與女性喜歡追劇、愛看綜藝的特徵相關,而且愛奇藝主打「品質、青春、時尚」,內容偏向娛樂,比較吸引女性用戶。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愛奇藝女性付費佔比高於男性,且付費佔比顯著高於全體女性網民。
2.1.2 年齡
(數據來源:艾瑞APP指數)
艾瑞app指數顯示,愛奇藝用戶年輕化,35歲以下用戶佔近九成,25-30歲的用戶佔比最高。
QuestMobile數據顯示,19-35歲的年輕用戶佔近七成,成為付費用戶的主力軍,25-30歲的用戶付費意願最強。
2.1.3 區域
(數據來源:艾瑞APP指數)
艾瑞app指數顯示,愛奇藝用戶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地區。廣東、山東、江蘇位列前三,這部分地區經濟發達,用戶對於精神層面的需求比較高,願意豐富自己的娛樂生活。
QuestMobile數據顯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推測愛奇藝用戶主要是19-35歲的年輕人,用戶群體包括:
愛奇藝付費用戶的特徵還包括有一定的收入來源、重視優質的服務體驗、願意為高質量內容付費。
愛奇藝是內容聚合型的綜合視頻娛樂服務平臺,自2010年正式上線以來,積極推動產品、技術、內容、營銷等全方位創新,為用戶提供豐富、高清、流暢的專業視頻體驗。愛奇藝構建了包含商城、遊戲、文學、漫畫、體育、知識、票務的視頻商業生態,商業模式開始多元化發展。
可以看出,愛奇藝產品迭代的重點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從上圖可以看出,愛奇藝在視頻服務、會員體系上比較成熟,除此之外,也在拓展短視頻、社區、文學、輕小說、漫畫、知識、商城、直播等業務,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場景1:觀看視頻
場景2:查看熱點
場景3:泡泡社區互動
3.5.1 登錄頁面
愛奇藝可選擇的登錄方式包括手機號(簡訊/密碼/指紋)、微信、QQ、微博、百度、郵箱六種方式。
可以看出,愛奇藝強化了手機號登錄方式,尤其是指紋登錄方式,弱化了其他登錄方式。在登錄時系統會自動填寫之前登錄過的手機號碼,約一秒後會彈出「請刷指紋」的窗口。確實,指紋登錄更加快捷安全,減少了簡訊登錄發送驗證碼的繁瑣過程。
在使用其他方式登錄時,有兩個改進建議:
(1)微信/QQ/微博/百度登錄
首次使用第三方帳號登錄時,需要驗證手機號,用戶需填寫手機號和驗證碼後方可登錄。這時可以自動填寫手機號,用戶可以選擇切換手機號,確定綁定後直接登錄而無需填寫驗證碼,簡化登錄流程。
(2)郵箱登錄
可以登錄但無法註冊,在使用郵箱登錄時,顯示「號碼未註冊」,但無法找到註冊按鈕。
建議取消郵箱登錄方式,原因是用戶使用郵箱登錄的頻率較低,微信/QQ/微博等第三方帳號登錄基本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或者如果郵箱帳號未註冊,系統會進行提示,並增加註冊按鈕。
3.5.2 搜索頁面
愛奇藝搜索方式分為三種:全網(文字+語音)、圖搜劇、詞搜劇。
(1)全網搜索
搜索頁面主要分為搜索框、搜索記錄和榜單三個部分。
(2)圖搜索
準確度較差,高清特寫的圖片搜索準確度較高,非特寫圖片搜索相關性極低。
(3)詞搜索
準確度比較高,但是「大家都在搜」展示的臺詞存在不夠新、數量少的問題。在進行算法推薦或運營設定時,可以推薦「當下熱播劇臺詞(50%)+經典臺詞(50%)」,同時,增加「換一批」功能,讓用戶看到更多臺詞。
3.5.3 首頁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聚焦在首頁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長,尤其時首頁的前三屏上。用戶打開愛奇藝的目的性很強——找到想看的視頻,為了讓用戶儘快找到感興趣的視頻,首頁布局顯得十分重要,下圖是愛奇藝前三屏內容:
(1)第一屏(聚焦式體驗)
A. 搜索區
LOGO+搜索框+觀看歷史+快捷入口。
B. 分類導航+banner區
用戶視覺的主要聚焦區域,曝光度極高。分類導航可以左右滑動,默認分類數量為24個,用戶可根據需要調整頻道數量和排序。Banner會展示近期熱門自製、獨播、VIP劇集及廣告。
C. 泳道導航區
在首頁黃金區域放置「商城+體育+遊戲中心+…」這樣一個導航,將頻道管理中隱藏較深的樂活區加以曝光,可以看出愛奇藝發展「蘋果園」生態系統的願景。但是泳道導航是要謹慎使用的,因為後面被隱藏的內容是不容易被發現的,需要考慮優先級的問題。建議採用網格導航展示優先級最高的頻道(具體優先級需要根據產品定位和使用頻率來決定),並添加「更多」按鈕,點擊更多跳到小程序中心頁面。
D. 劇頭條
首頁的資訊板塊,佔據空間較小,沒有喧賓奪主。但是資訊的互動數量較少,用戶參與度差。右上角有影評入口,個人很喜歡影評頁的布局。但將影評入口放置到劇頭條顯得格格不入,建議將影評放置到電影頻道。
E. 熱門推薦
展示6個近期熱播綜藝、電視劇、電影,長按預覽,有1個視頻自動播放視頻片段,內容展示以官方運營為主。
(2)第二屏(承接式體驗)
猜你在追
展示內容來自「近期收藏+觀看歷史+為你推薦」,因為是水平滑動的方式,會按照「收藏—歷史—推薦「進行優先級排序,每個部分又按照觀看時間進行排序。同時,可以選擇預覽視頻、不感興趣,而且觀看歷史會顯示觀看進度,給用戶更佳的體驗。
(3)第三屏(沉浸式體驗)
A. 廣告位
佔據第三屏一半布局,如此高曝光度的廣告位應該嚴格把控質量。由於愛奇藝的用戶大多是19-35歲的女性用戶,在廣告的選擇上可以投放美妝、服飾、遊戲相關廣告(減少根據電商平臺瀏覽記錄進行商品推薦的廣告),採用創意視頻或優質美圖的形式進行展示,減少廣告與首頁的違和感,最大限度降低用戶的反感。
B. 風雲榜
刷到首頁第三屏也意味著用戶沒有明確的目標,對於用戶而言,榜單能夠幫助用戶快速找到感興趣的視頻。很好的一點在於風雲榜(除明星UP榜外)並非只有熱播榜,還包括飆升榜、好評榜、上新榜多個榜單,可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另外,首頁下拉會進入「桃桃向前衝Kiwi Go「,這種交互體驗能夠增加用戶的互動性,延長用戶使用時間。
遊戲的規則是這樣的,用戶澆水或點擊視頻賺取桃桃幣,用桃桃幣參與抽獎兌換禮品,但個人感覺獎品吸引力不大,大多為代金券或體驗卡,而最具吸引力的「本周福袋大揭秘」需要點擊方可查看,用戶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建議增加彈窗告知本周福袋,如下圖所示:
3.5.4 導航頁面
導航頁包括常用頻道(24個)、其他頻道(25個)、樂活(11個)三個模塊。點擊編輯,常用頻道可以長按拖動排序、點擊削減到其他頻道,其他頻道可以點擊添加到常用頻道。由於頻道過多,用戶需向下滑動三屏才可以瀏覽全部頻道,過多選擇和過長區域對用戶而言是一種負擔。
建議取消樂活模塊(已放置在首頁),常用頻道和其他頻道按每行四個分布,如下圖所示:
3.5.5 視頻播放頁面
(1)非全屏播放
愛奇藝在交互細節上做得很好,例如視頻播放時查看泡泡,向上滑動不會覆蓋視頻,但視頻暫停時查看泡泡,向上滑動覆蓋視頻有充足的空間展示評論。
在內容上,視頻播放頁「視頻」區聚焦了視頻、視頻名稱、熱度、選集、周邊視頻等信息,幫助用戶了解視頻的基本信息。很好的一點在於視頻下方的廣告和視頻內容密切相關,不會引起用戶的過分反感。
「泡泡」區聚焦了官方帳號的鑑劇大賞、主創在泡泡、精彩評論等內容,官方帳號的引導確實能夠帶動用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但是可能難以引起觀眾共鳴。
建議把鑑劇大賞模塊改為精選劇評,利用「用戶生成內容+官方審核推薦」的方式讓觀眾尤其是文藝青年來發表想法,有時用戶評論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例如網易雲音樂),交互方式為左右滑動。
(2)全屏播放
在全屏播放上,愛奇藝在滿足倍速播放、選集、畫質、彈幕、收藏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推出了一些區別於競品的特色功能,比如「只看TA」、「杜比音效」、「VR」、「投屏」、「小藝語音」、「截圖拼接」等,整個觀看體驗非常流暢。
「只看TA」在選擇時,可以看到演員的名字而沒有角色名字,對於不熟悉明星的人來說會有困擾,建議加入角色名字。
選擇畫質時,廣告過於明顯,選擇省流模式需要向上滑動,建議縮小廣告位。另外,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畫質和加載速度將繼續升級,提升視頻技術也非常關鍵。
還有一點建議,在視頻播放時添加「輔助功能」,例如色覺障礙優化,幫助色弱、色盲用戶優化視頻色彩。
3.5.6 熱點推薦頁面
熱點推薦頁面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視頻,點擊視頻圖片播放視頻,點擊視頻下方的空白處才會進入視頻詳情頁,由於空白的面積非常小,容易誤點關注或評論等按鈕,這一點不符合用戶交互習慣,建議交互改為點擊視頻圖片/標題進入視頻詳情頁並自動播放。同時,推薦頁面的關注按鈕容易造成誤操作,建議去掉,用戶可以進入視頻詳情頁或個人主頁關注博主。
熱點推薦頁下拉會刷新頁面,並提示「為你推薦14條新內容」,但其實在用戶刷視頻時不會關注具體更新了幾條視頻,建議下拉刷新無提示,可以在新內容的最後一個視頻下方提示「剛剛看到這,點擊刷新」。這樣,用戶想要再次刷新時無需回到頂部,可直接刷新。
另外,由於取消了推薦頁的評論按鈕,建議在視頻詳情頁下方分為簡介和評論兩個模塊,這樣用戶可以快速找到評論頁面,看到精彩評論。
對於熱點頁面,根據用戶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十分關鍵。在體驗之後,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推薦視頻時效性差,二是推薦視頻內容單一。
例如,我在愛奇藝看過《青春有你》這檔節目,熱點會推薦許多與之相關的視頻,但這些視頻大多是幾個月前發布的,而且重複內容很多。在進行個性化推薦時,應該綜合考慮時間、熱度、感興趣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3.5.7 泡泡頁面
寫到這裡,突然有了一個不成熟且大膽的想法:熱點分為關注、推薦和小視頻;泡泡分為廣場、加圈和愛豆,其實可以將熱點和泡泡合併。原因包括幾下四點:
改進建議為:
當然,如此大的變動涉及和頁面及面臨的問題會很多,此處僅僅是我的一個大膽的設想。如果不做改動的話,泡泡主要還是要加強對內容質量的管控、用戶參與度和互動等。
3.5.8 開通會員頁面
關於開通會員,用戶最關心的就是我開通後會有哪些會員權益、獲得哪些特殊服務、能否讓我感到作為會員的高端感,這些條件都會影響用戶決定是否開通會員。對於用戶而言,大部分人認為會員權益就是免廣告、藍光、VIP影片等,但實際上愛奇藝提供的會員權益不僅如此。建議在頁面上方增加「權益告知」,讓用戶更了解開通會員帶來的優質服務。
3.5.9 觀看歷史頁面
愛奇藝APP首頁開放了觀看歷史頁面的入口,可見該頁面對於用戶而言非常重要,能夠快速找到之前看過的視頻並繼續觀看。頁面採用過濾方式過濾直播和短視頻,這種方式不太友好,用戶查找很久之前看過的短視頻或直播就顯得非常麻煩,建議採用分類形式,分為「全部/視頻/直播/圖文」。另外,可以採用進度條形式展示觀看進度,圖形的形式比數字更加直觀。
「蘋果園」生態系統為愛奇藝帶來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包括會員收入、廣告收入、內容分發、商城收入、直播佣金、知識付費、票務收入、其他收入。目前,以會員收入和廣告收入為主,佔到近80%。
4.1.1 會員收入
2019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總營收71億元,會員營收為34億元,佔近一半,成為營收主力軍。愛奇藝對會員體系、會員特權的搭建非常成熟。
(1)會員體系
愛奇藝會員體系包括黃金VIP會員、鑽石VIP會員、學生會員、體育會員、Fun會員、聯名會員。
(2)會員特權
愛奇藝VIP會員特權包括身份特權、生活特權、觀影特權、內容特權。
此外,愛奇藝還構建了會員等級體系,不同等級的會員所享受特權也不同。
(3)會員策略
截至2019年8月,愛奇藝VIP會員破億,可以說愛奇藝在會員服務上取得非常矚目的成就。通過前期內容研發,製作優質內容吸引付費用戶;然後,利用資源舉辦夏日青春漾、明星生日會、觀影會等線上線下活動回饋付費用戶;同時,構建會員等級體系進一步培養用戶付費習慣。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良好體驗、高質量內容及參與感是泛娛樂用戶付費的主要動因。在提高會員收入上,提高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必不可少,個人認為還可以:
4.1.2 廣告收入
2019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廣告收入為22億元,佔總營收31%,雖然略低於會員收入,但仍是重要的收入來源。
視頻貼片廣告是主要形式,通常以播放廣告、浮屏廣告等形式出現,用戶觀看視頻是廣告會呈現,通常是硬廣;除了硬廣式的貼片廣告,近年流行把廣告拍成微視頻、微電影這一新形式,用戶接受度高、且易於通過用戶傳播,效果較好。
會員收入的增加勢必會對廣告收入造成一定影響,愛奇藝近年也越來越注重內容廣告,會將廣告以有趣小視頻的形式融入到節目中,增加廣告的趣味性同時不會引起用戶的過分反感。但愛奇藝在信息流廣告上比較受限,廣告位過大過於明顯易引起用戶反感,建議可以發展短視頻業務,採用「小視頻+信息流廣告」的形式,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接收到廣告信息。
4.1.3 其他收入
2019年第二季度,愛奇藝其他收入(除會員和廣告收入外)為15億元,佔總營收的21%。近年來,愛奇藝著力拓展多元化業務,形成了集直播、商城、知識、漫畫、文學等於一體的「蘋果園」生態系統,隨著這一生態系統的擴大,其他收入的佔比也會逐漸上升。
4.2.1 內容運營
4.2.2 用戶運營
愛奇藝以IP為中心進行深度挖掘,在電視劇、綜藝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打造了《演戲攻略》、《黃金瞳》等大爆電視劇以及《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青春有你》等熱門綜藝,在自製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突破。近期,愛奇藝也發布一系列計劃,打造「蘋果園」生態系統,未來將利用「理性科技+感性創意」的創新模式驅動生態發展。
愛奇藝在oppo應用商店的評分數據:
C型的評價意味著有大量情緒化評分和刷分的情況存在,因此需要重點關注一下用戶的詳細評論。
愛奇藝的優勢在於優質自製內容、高清畫質,用戶希望改進的是對彈幕、廣告、片源的管理。根據用戶建議,可以改進的有建立彈幕舉報懲罰機制、上線雙語字幕、上線影吧、優化廣告投放效果等。片源問題是一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高額的版權費讓很多視頻網站望塵莫及,可以揚長避短,加強優質自製內容的製作。
愛奇藝在綜合視頻領域的市場表現非常好,但綜合各項數據來看,騰訊視頻的表現不俗,是愛奇藝最大的競爭對手。為了佔據市場龍頭地位,愛奇藝未來應該著力打造差異化優勢。
視頻平臺由於巨額的版權費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目前各家都在著力打造爆款自製內容,例如愛奇藝的《中國新說唱》、騰訊的《明日之子》等。綜合視頻是以內容為王的產品,而用戶也以內容為導向選擇平臺,誰能生產出更優質的內容誰就是贏家。愛奇藝近幾年也在積極探索內容生態布局,從劇本到演員再到導演,預打通整個娛樂產業鏈。目前,電視劇和綜藝的發展相對成熟,電影行業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
其實用戶對視頻網站的忠誠度是很低的,無論是愛奇藝還是騰訊,都只是視頻觀看渠道。想要建立長期的品牌,必須重視用戶體驗,打造所謂的「粉絲經濟」,精準定位用戶群體並建立自己的社群。愛奇藝在用戶互動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官方帳號運營、泡泡社區、明星互動等,但是效果並沒有很明顯,用戶參與度不高。未來,可以利用視頻打造興趣社區,例如Vlog、明星、美食等,提高用戶的粘性。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的發展,用戶對於視頻體驗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依託大數據分析,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創造優質的內容,同時,也可以為廣告主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智能硬體結合,製作與VR設備相匹配的VR內容,打造連接VR硬體廠商、內容製作者、廣告主、用戶的視頻新生態。
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
作者:Spring day,微信 yangcan0519,2020屆校招申請中,意向崗位:產品經理(視頻/社交/教育)。
本文由 @Spring da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