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建用戶模型: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

2020-11-28 人人都是..

很想寫一些東西來總結總結自己的工作,可惜工作太忙一直也沒顧得上來寫。最近閒來想和大家討論討論關於創建用戶模型的事情。

一、用戶模型的建立與問卷數據的採集

Persona:(Persona是用戶模型的的簡稱)是虛構出的一個用戶用來代表一個用戶群。一個persona可以比任何一個真實的個體都更有代表性。

首先,用戶模型是對用戶的一種劃分,是將一個類的概念轉化成為一個角色。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電影裡有很多角色,但是生活中有和電影中一模一樣的角色麼?顯然是很少的,除非遇到極品。電影中人物的角色是集合了廣大角色的共性而產生的角色代表,代表的是一類人或是一個群體。

用戶是大量混雜的,我們需要將用戶按照角色分開來確定不同角色的偏好與場景的結合,這才是建立persona體系的主要目的。

下面具體講講建立Persona體系的步驟。

談起建立Persona體系高手頗多,我這個菜鳥可不敢班門弄斧,我個人比較推崇Dr.Lene Nielsen的10步建立Persona方法。

  1. Finding the users 發現用戶
  2. Building a hypothesis建立假設
  3. Verifications調研
  4. Finding patterns發現共同模式
  5. Constructing personas構造虛構角色
  6. Defining situations定義場景目標
  7. Validation and buy-in覆核與買進
  8.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知識的散布
  9. Creating scenarios創建劇情
  10. On-going development持續的發展

按照Dr.Lene Nielsen的方法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用戶模型體系(雖然有幾條我也不是太會用),不過對於大多數產品這個方法還是有點高深莫測。我剛接觸這個玩意的時候看了一下午還是不太明白這玩意怎麼用。所以只能基於這個高深玩意,自己總結了一套能夠切實可行的Persona模型構造方法準備在下面簡單說說,我本屬菜鳥,大家多多提意見哦!

第一步:確定用戶,做出假設

首先,要明確用戶群體,這個在大多數應用開發之前就應該明確了。連用戶群都不知道還開發個毛產品。其次,做出用戶角色假設。這個時候大家就要問了,我本來就是要確定用戶角色模型,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我要說明一點,在用戶角色分析之前,我們要有個對用戶劃分的方向。比如對於一個遊戲,我們要劃分用戶模型,其實有很多種分的方法。用戶可以分為,初級玩家、中級玩家;還可以分為,戰略性玩家、視覺性玩家、裝備性玩家。任何一個用戶群體都有多種分類方式,首先要確定我們到底怎麼來分類用戶。確定了分類方式之後,再來一個一個分類來研究。

下面以一個我從事的網際網路醫療產品作為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對這一點進行說明。這裡只是簡單舉例,真正的用戶模型假設分類遠比例子複雜的多。

首先簡單定義用戶群:身體出現非緊急病症的人群。

如果是急症或是嚴重的病症一般會直接前往醫院,並不會打開手機應用來諮詢醫生或者詢問用藥指導。所以我們的適用人群是身體出現異樣且非緊急的人群。

做出假設,為了舉例方便,我們簡單的把用戶角色分為:細心護理型、粗放型。細心護理型:主要是指非常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不放過一點一滴的問題。粗放型:只需要知道個大概有事沒事,不太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態。我們先簡單將用戶角色分為這兩種,繼續第二步發分析。

第二步:確定用戶興趣點(提取變量)

對於這一步,可以通過少量用戶訪談來完成,其實就是找到所有用戶關注的點,我們將這些用戶關注的點稱為變量。

比如對於醫療產品,經過對用戶的訪談,我們簡略總結用戶關注度為:醫生的真實可靠性、醫生的負責程度、能否找本地醫生掛號、產品視覺、產品交互。為了舉例方便,我們簡單總結用戶關注的這5個特點。從而可知,我們得到5個變量,下面將設計問卷分析出對不同角色用戶對這5個變量的差異性。

第三步:設計問卷(最關鍵的一步)

問卷是針對我們產品真實用戶群的調查,所以題目的設計必須非常具有針對性,並且通過結果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

首先,要先將問卷問題分成三個區:甄別性問題區變量問題區建議性問題區。估計有人要問這都是些神馬???其實這些很簡單。甄別性問題,是用來甄別出用戶屬於哪個角色;比如我設置了10個問題,符合1,3,5條問題的用戶屬於角色A,符合2,4,6條問題的用戶屬於角色B。

甄別性問題:

以剛才的例子,我們簡單設置3個甄別性問題:

Z1.您一般在線諮詢病情的時間是多久?

A.<5min    B.5-10min    C.10-20min    D.>20min

Z2.您是否需要隨時的諮詢醫生?

A.需要     B.不需要     C.看情況

Z3.如果手上被劃了一個小口子,並不是非常嚴重,您會?

A.立刻消毒包紮     B.清洗乾淨後該幹嘛幹嘛     C.壓根不管

我們定義甄別規則如下:

為了舉例方便,我們簡單給甄別角色設置了上述規則。這裡說明幾點,第一,規則是人設定的,可以更改,只有更好的規則,規則沒有對錯;第二,問題1、問題2、問題3之間是「與」的關係,問題內選項是「或」的關係。

有個問題,如果用戶的答案都不滿足於上面的規則,那如何分配用戶角色呢???答案很簡單:要麼真正研究規則並修改規則;要麼作為數據清洗將用戶清洗掉(說明該用戶沒有認真答題,或是用戶屬於極小類群)。當然這個地方還有很多可以優化,具體參考數據挖掘資料。

變量性問題:

變量性問題其實是指針對用戶關注的點進行問題設置。我們剛才舉例總結出的關注點為:醫生的真實可靠性、醫生的負責程度、能否找本地醫生掛號、產品視覺、產品交互,5個方面,針對每個方面可以設置1-n問題。(為了簡便,每個變量僅列出一個問題)

下面在列舉出一個變量舉出多個問題的例子:

產品交互:

  1. 您對頁面扭轉時的流暢性要求如何?請用1-100分給出(1代表不在意,100代表非常在意)
  2. 您對手機應用的操作頻率如何?請用1-100分給出(1代表不經常,100代表經常操作)
  3. 您喜愛扁平化的互動設計還是深度立體的互動設計?請用1-100分給出(1代表喜歡扁平化的互動設計,100代表喜歡深度立體的互動設計)

總之,在設計變量性問題的時候,最好得到可量化的數字,這樣方便於對以後的多元回歸統計工作。

建議性問題:

建議性問題是不用用戶角色給我們提出的要求,他們可能提出一些非全局的變量問題。比如,對於老年用戶,可能會提出應用設計中存在放大鏡功能,但這個功能明顯不適合年輕人。建議性問題的很多可以設置成開放性問題,不用角色的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如果大家都需要,那就變成了新需求,也就是產品功能的發展方向。

按照我們剛才的例子,給出2個建議性問題:

J1. 您作為用戶還希望我們的應用添加什麼樣的功能?

  • 語音服務功能
  • 24小時服務電話
  • 中英文
  • 其他_______

J2. 您希望我們用什麼方式和您聯繫?

  • 電話
  • email
  • 寫信(哈哈,這裡來個復古的方式)
  • 直接上門
  • 其他_______

到這裡,我們的一套問卷就搭建完成了。

最後再說一句,在問卷的最後,要給出一個綜合評價性的問題哦!!!!

綜合滿意度:

您對我們的應用滿意度是什麼?請用1-100分給出(1代表很不滿意求,100代表非常滿意)好啦,大功告成,這就是一套完整persona問卷。

上圖描述了這一過程,其中每個顏色的小人,代表通過甄別問題後,區分出的用戶角色。

最後用上面的問卷對10個用戶進行訪問,得到數據如下:

說明:

  • P1、P2、P3…P10代表10個用戶;
  • Z1、Z2、Z3代表3個甄別性問題;
  • B1、B2、B3…B5代表5個變量性問題;
  • J1、J2代表2個建議性問題

甄別性問題結果:

按甄別問題對用戶分類如下:

  • 細心護理型:P1、P2、P4、P5、P10
  • 粗放型:P6、P7、P9
  • 數據異常問卷:P3、P8

異常數據的產生通常是由2個原因造成的,第一個是甄別邏輯設置不完善,比如我們這個例子甄別性問題少,很多情況都沒有考慮清楚,所以在設計甄別問題時,儘量將所有情況思考清楚,以免出現過多無效數據;第二個是被調查用戶填寫不認真,這也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在設置問題時,儘量減少繁瑣問題,使被調查用戶能夠比較準確的完成所有問題。

變量性問題結果:

用戶的調查結果以數表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有利於進行多元回歸分析。

建議性問題結果:

綜合滿意度:

二、數據處理

數據的常規處理

對於剛才得到的數據,可以進行常規的處理。即求出平均值或者份額進行相應比較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如下。

對於樣本量為10的上述調查結果經計算,細心護理型佔50%,粗放型30%,異常數據20%。

變量性問題平均值:

對於各個角色均值數據如下:

從上述數據結論可知,對呀B1-B4問題,兩個用戶角色觀點相差不大。但是對於B5(產品交互)問題粗放型用戶比細心護理型用戶更為重視。

經過對建議性問題分析結果可以得到如下圖表:

由此可得出結論,細心護理型用戶對email的要求較為強烈;粗放型的用戶傾向於寫信的方式。對於添加的服務項,這兩種角色均有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只是舉了一個非常非常2b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構建用戶模型的方法,實驗的樣本量也很小。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基本方法,要真正應用到自己的case中,還需要認真研究分析。

多元回歸方法分析用戶模型

對於數學好的童鞋,可以給出一種多元回歸統計的方法來分析我們得到的數據。這裡寫的並不詳細,也沒聽提供假設檢驗,望高手多多指點交流。我們僅用多元回歸方法來分析變量性問題的結果。

我們的例子提出了5個變量性問題,所以要回歸的線性方程具有5個變量,形式如下:

Y=b0+b1x1+b2x2+b3x3+b4x4+b5x5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對b0、b1b2…b5計算出估計量。

寫成矩陣的形式為Y=BX

其中Y為綜合滿意度數據

使用MATLAB中的regress(y,x)可以對B進行多元回歸,結果如下:

(這裡沒有進行假設檢驗等,大家可以自行完善)

>> y=load(『C:\Users\ydbj0017\Desktop\y.txt』)

y =

90

85

77

81

70

78

89

91

90

80

>> x=load(『C:\Users\ydbj0017\Desktop\x.txt』)

x =

1    80    95    79    78    67

1    87    66    60    89    78

1    97    77    87    69    90

1    88    98    65    75    68

1    78    83    63    73    76

1    73    75    88    80    95

1    78    98    63    66    97

1    77    74    87    66    69

1    90    88    67    87    78

1    88    78    67    79    60

>> regress(y,x)

ans =            %這個就是估計矩陣B

51.4213       %b0

-0.0868        %b1

0.2210       %b2

0.1407       %b3

0.2041       %b4

-0.0671       %b5

b0為常數,對變量沒有影響,剩餘對應相應的變量問題。由此可見B2問題是全部用戶對整體評價中權重最大的因素。

 

Gery@北京海澱,醫療方向產品經理。還望同僚多多指點,共同進步。

本文系起點學院北京1503期優秀學員@Gery 原創獨家授權發布,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實用乾貨:如何製作一個「有效的用戶調查問卷」?
    只有當你足夠了解用戶,知道用戶是誰,清楚用戶的需求,才有可能寫出爆款文章、做出刷屏活動、創作出戳中用戶的營銷文案、開發出真正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 可見,了解用戶真的非常重要。 那麼,到底如何了解用戶和用戶需求呢? 其實,製作一個「有效的用戶調查問卷」就是很好的方式。
  • 如何分析用戶滿意度?這4種常用滿意度分析模型,一定要學會
    說到問卷調查,滿意度調查算是眾多問卷調查類型中應用最廣泛的。不論是大小企業,或是政府、機構都可以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了解服務對象的滿意程度。比如醫院需要了解患者對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程度,企業需要了解顧客對自家產品的滿意程度及需求,政府需要了解公眾的的服務需求等等。
  • 怎樣用數據分析方法應用KANO模型?
    本文從數據分析的角度,重新解讀如何應用kano模型。二、 如何確定一個需求屬於哪種類型?KANO模型的應用目前最常見的是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分別詢問用戶,如果提供某功能時用戶的感受,以及不提供某功能時用戶的感受。用戶答案和功能的分類對應如下表。
  • 問卷數據,該如何著手分析呢?
    工作中用到的調研問卷,探索的內容相對具體,涉及的變量也比較少,一般不會用到太複雜的分析方法,Excel+SPSS即可搞定,本文整理了幾類常見的問卷分析思路。拿到一份問卷數據,該如何著手分析呢?且慢,要做分析得先檢查數據是不是完整、可信,所以先從數據清洗開聊。
  • 基於MVP模型,進行問卷收集產品的基礎設計
    各行各業都需要去研究用戶做數據分析,問卷調查變成了一個越來越普遍的需求,但是市面上的問卷收集產品都很複雜,要麼都很不友好,要麼就是很醜,老闆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機會,現在想要做一個問卷收集的產品。做市場研究,數據管理與分析。2. 為什麼使用「在線方式」?傳統上觸達用戶的方式一般是,面對面攔訪,粉絲參與線下問卷調查方式,但這種傳統的問卷形式效果不可預測,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局限性非常明顯。
  • 如何應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
    漏鬥模型基本上是做所有分析時都或多或少會用到的工具,本文結合一些簡化的虛擬案例,來跟大家說說如何利用漏鬥模型輔助數據診斷與決策?先講個例子,來自肖恩埃利斯的《增長黑客》:一家食品商店App的增長團隊發現了一個問題:App上線後,通過各種推廣,短時間內就獲得了19萬用戶,但是到最終在App內完成購買的用戶只有不到7000人。
  • 如何用量化方法進行用戶研究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量化–發問卷作者最近剛完成了畢業論文初稿,做的課題是關於電子紅包的用戶研究,研究影響用戶使用紅包的因素。整個採用了問卷調查+實證研究的模式,簡單點來說就是發量表型問卷後分析數據,進行一些探索性或者驗證性的分析,從而得出一些深層次上的用戶研究的結論。
  • 如何撰寫一份優質的數據分析報告?
    當前數據研究已成常態,不論是企業進行市場調查,或者運營進行數據分析,也或者學術研究等,均會涉及到撰寫數據分析報告。1 三種類型的數據分析報告一般來說,數據分析報告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模型類報告、調研類報告和行業研究類報告。
  • 新能源汽車,購買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數據分析和模型檢驗,專業...
    數據分析和模型檢驗 一、信度與效度分析 對於問卷調查首先要做的分析就是信度與效度分析,信效度分析可以能檢驗樣本數據的質量,也能為判斷問卷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依據,因此,在數據分析之前必須要對數據的信效度進行檢驗,這樣能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如何設計在線教育用戶調研問卷?藉助消費行為學理論
    研究用戶下單影響因素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用戶行為軌跡、用戶畫像等進行數據分析;也可以用傳統問卷調研的方式,讓用戶選出自己的內心所想。筆者認為,用戶行為研究無論哪個方法都不能保證盡善盡美,因此,應該用多種用研手段並行,相互補充和對比,才能分析出更全面和正確的結論。
  • 問卷調查:如何判斷設置的問題是有效的?
    當我們完成了問卷設計,如何判斷設置的問題是否有效呢?不妨先從問卷的質量的幾個標準來審視自己的問卷:1、我設置的問題和答案反映了理論變量嗎?2、多個答題者對問題的理解是否一致?3、答題者能否對問題作出可靠的答案?
  • 如何用量化方法進行用戶研究
    整個採用了問卷調查+實證研究的模式,簡單點來說就是發量表型問卷後分析數據,進行一些探索性或者驗證性的分析,從而得出一些深層次上的用戶研究的結論。這個方法最大的有點是:量化。把具體的問題用量表(即常見的1-5分打分)方式量化,進行深層次分析,讓很多用戶「說」出自己也沒意識到的對產品的看法和觀點。
  • 詳細解析:「新產品」和「成熟產品」的調查問卷設計
    下面把關鍵點提取出來: 新產品:針對新產品的調查,主要是為了驗證新產品的想法是否靠譜,更進一步,需求的滿足是否合適。如果是定量調研的話,最好能夠收集一些真實的用戶反饋數據。 (2)篩選部分 將不符合本問卷調查的對象篩選出去,提高問卷調查效率,最終確保問卷分析結果的有效性。 (3)主體部分 整個問卷調查內容的核心所在。
  • 網絡問卷調查90%都不合規範
    比如,現在我們要做「金坷垃」牌口香糖,那問卷設計的主持者自己首先得非常了解口香糖這個產品的市場情況。2.文獻鋪墊可閱讀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或類似靠譜的問卷研究,這有助於避免走錯方向,也能提供新思路。如有條件,可以找到相關的數據,先刨一下數據,做些數據分析,這非常有利於問卷將來設計和發放。
  • 論文的調查問卷都是複製粘貼?大家的論文都是怎麼寫的?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在寫論文和做其他調研常遇到的問卷問題,調查問卷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客觀現實,so合理運用調查問卷能讓你在最短時間獲取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情況。如何才能設計出完美的問卷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如何解決吧:了解問卷的基本結構通常一份好的問卷,包含題目、前言、正文和結束語。
  • 數極客新版發布,已擁有15種用戶行為數據分析模型
    Druid的核心設計結合了OLAP 實時分析資料庫,時間序列資料庫和搜索系統的創意,為運營分析創建了統一的系統。Druid將 3 個系統中每個系統的關鍵特性合併到其注入層,存儲格式,查詢層和核心架構中。Facebook、Ebay、PaypalAirbnb、阿里巴巴、美團、優酷、知乎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均在其核心系統中應用Druid。升級二、數據分析模型全面升級亮點 1.
  • 想要做好用戶調研,你要學會這九種定量用戶研究的方法
    當卡片排序測試是親自進行時,用戶對物理卡片進行排序和分類,每張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內容的描述。這個方法可以讓你有機會了解用戶的心理模型。他們使用什麼術語?他們是如何將這些概念組合在一起的?對創建類似分組的參與者的百分比進行定量分析,可以幫助確定哪種分類方法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 網際網路用戶研究調查報告PPT寫法
    網際網路用戶研究一般分為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即用大量數據發現問題,告訴你問題是什麼,可能發現的僅僅是一個趨勢,宏觀不具體;定性,即用典型用戶訪談研究分析問題,搞清楚問題為什麼原因,用來佐證定量分析得到的問題,繼而提出問題具體解決方案。
  • Excel調查問卷:調研千萬種,問卷是一種!調研不做好,分析兩行淚!
    大家對調查問卷想必都不陌生,特別是最恐怖的一種調查問卷——考卷!所以,我們首先要進行調查問卷的需求分析!那下面這個腦圖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腦圖左邊的部分是我們在設計問題之前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而右邊的部分,是我們分析清楚影響因素之後,對設計問題進行的分類,並且要檢查分類之間不重疊、不遺漏,之後,再逐一細化分類下的問題。
  • 數據分析的重要性
    數據分析作為任何一個研究對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考察方式,早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成立,直到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才慢慢被人們應用和熟知。過去的方法比較耗費人力和物力,就是我們曾經接觸過的市場調查問卷,效果依然不是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