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在線教育用戶調研問卷?藉助消費行為學理論

2020-12-0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線教育產品是一個需要深耕用戶的平臺,其終極目標是銷售課程產生收益。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用戶購買平臺的產品呢?這是每一個運營和產品都想知道的問題。本文筆者分享了設計用戶調研問卷的方式和具體的消費行為學理論,供大家參考與學習。

研究用戶下單影響因素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用戶行為軌跡、用戶畫像等進行數據分析;也可以用傳統問卷調研的方式,讓用戶選出自己的內心所想。

筆者認為,用戶行為研究無論哪個方法都不能保證盡善盡美,因此,應該用多種用研手段並行,相互補充和對比,才能分析出更全面和正確的結論。

筆者近期對自己公司運營的在線教育產品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用戶調研體系,本文分享的是在問卷設計階段,利用消費行為學理論進行的問卷設計方法和流程。

要探究用戶購買課程的意願的影響因素,我們該從哪裡入手呢?

我們可以從結果來倒推一下:我們想通過用戶問卷,分析影響用戶購買在線課程的影響因素,首先需要自己列出有可能的影響因素,再根據這些假設,設計問卷讓用戶選擇,最後分析這些因素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因此,科學嚴謹的用戶調研體系(問卷設計環節)應該是以下流程:

以上三個環節應該是環環相扣的,在最後的設計問卷階段,如果前面自己列舉的假設因素不足夠全面,在問卷設計上也會遺漏重要的影響因素(別指望在問卷裡加一個「其他」,用戶就能幫你填上),最終的出來的調研結果就會有很大偏差,最終對運營工作可能會出現錯誤的指引。

因此,用戶調研的設計體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收集和準備工作階段。下面分別來講一下具體操作。

第一步:信息收集

這個階段是用戶調研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收集儘量全面的影響因素信息,再將信息進行梳理——剔除無效信息、合併相似因素、將眾多因素進行分類歸納,最終提煉出核心的幾條影響因素。

那麼信息的收集工作如何入手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理論基礎研究運營經驗總結用戶深度訪談

1. 理論基礎研究

理論基礎研究就是從前人學者已經研究的理論中,找到可以套用到自己研究的方法,也是學術研究的慣用方法。

作為一名運營人,雖然不需要學術論文那樣厚重的理論基礎,但適當學習和借鑑其嚴謹的研究方法是能大大提升運營效果的。

因為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很快,關於在線產品的研究理論並不多,但其實,線上課程購買的本質上也是一種消費行為。因此,在這次用研中,我選擇的理論基礎是消費行為學的一些理論。

主要有以下幾個:

(1)感知價值理論

感知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的概念應用非常廣泛,在消費者行為學中,許多學者研究證實,感知價值對消費者在進行購買決策時的影響非常顯著。

是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顧客所感知商品的價值越高,其作出購買決策,進行購買活動可能性也越高。

(2)感知有用性理論

感知有用性理論最早由Davis(1986)提出,來自於他研究中提出的技術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

近年國內眾多學者在TAM理論模型的基礎上,結合線上購買意願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索新研究。

(3)感知風險理論

哈佛學者Bauer在1960年提出感知風險理論,他在研究中給予感知風險的定義是,消費者在購物時,對所購買商品或服務潛在結果的變動性。

(4)感知信任理論

在線課程作為虛擬商品進行交易時,很可能導致信任缺失。國內外學者通過研究提出,感知信任對用戶的購買行為的有顯著影響。

(5)購買意願理論

Fishbein給購買意願的定義是,消費者有可能產生購物行為的概率。而學者Ajzen給購買意願的定義是,消費者在實際選擇購買某個商品某個抉擇之前的決策。

近年來,在各個領域的研究中,把購買意願作為因變量,來測量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越來越多。

通過研讀一些理論,你會發現很多理論基礎是可以與我們日常運營中總結出的主觀經驗對標的——例如:用戶會判斷課程的價值與其付出的金錢和時間是否匹配;用戶對平臺、老師的信任感也應該是其購買的影響因素…..

不過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想,最終這些因素到底有沒有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少,才是我們做用研的意義所在。

2. 用戶深度訪談

通過這些理論研究,加上日常的運營經驗總結,我們可以進行下一步:用戶深度訪談。通過跟少量用戶深度交流,來初步驗證我們假設是否成立,並從用戶那裡獲取一些可能遺漏的因素。

用戶深度訪談也是一項嚴謹的工作。

首先是用戶選擇,我們首先採用的是分層抽樣,根據我們平臺用戶的身份角色和學段,把用戶共分為不相交的四層,分別為:初中生、高中生、初中生家長、高中生家長。並在這四層用戶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每層抽取10名用戶進行初步溝通,確認其訪談意向。

最終成功訪談21位用戶。包括4名在讀高中生、6名高中生家長、5名在讀初中學生、6名初中生家長。他們覆蓋了我們產品的全部對象身份。

訪談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了解用戶的基本情況,以及是否購買過平臺的在線課程。進行結構化訪談,也就是選擇題,對已經購買過在線課程的用戶進行可能性因素的引導交流;對未購買過在線課程的用戶引導其選擇未購買產品的可能性影響因素。深度訪談,以開放式的交流為主,讓用戶自行表述想法。最終把訪談的結果整理成表格如下:

通過整理訪談結論發現,被訪談用戶提及的多個影響因素與理論基礎的結論一致,包括課程的內容質量(感知價值)、對我們平臺品牌的信任(感知信任)等等。

通過合併相似問題發現,可以提煉出於理論基礎相匹配的幾個因素分別為:感知有用性、內容質量、感知成本、感知風險、感知信任、社會影響、使用習慣等。

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增的影響因素,因為我們的在線課程是直播模式,因此很多用戶表示購買在線課程時,對在線課程的授課時間較為關注。這是因為中學生的課業繁重,絕大部分中學生在課外還參加了補習班。

而時間因素作為影響因素在前人的相關研究中幾乎未被提及。通過訪談的結論,筆者決定將課程時間匹配因素,加入假設影響因素之一。

第二步:提出影響因素假設

通過前期大量的信息收集和準備工作,我們已經可以將影響因素提煉出來並做一個簡單的假設模型。

一共總結歸納了8項影響因素,假設中除了H2,H3對購買意願是負向相關;其餘6項均假設與購買意願正相關。

第三步:根據假設設計問卷

接下來,就要根據以上8項假設,結合用戶對產品的使用場景,設計開發問卷量表。設計問卷的目的在於檢驗以上的影響因素假設是否成立,並分析其影響程度。

在初始測量量表開發完成後,筆者邀請公司內用研部門的專家和高校商業研究的教授,就問卷的設計、用語及問題範圍進行了修正和優化,最終完成了包含8個影響平臺用戶對課程付費意願的潛在變量,39個指標問項的測量量表。(基於篇幅考慮,下圖只截取了量表的部分內容)

在回答選項上,問卷採用5級李克特量表進行問卷數據的收集。賦值標籤分別為:不同意1分;不太同意2分;一般3分;比較同意4分;完全同意5分。

最終成型的問卷設計包含2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個人信息,包含性別,身份角色,購買經歷。這部分數據主要為了了解樣本分布情況,並且對身份等統計變量可進行單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就是是本次問卷的主幹部分——39道測量問題。(截選部分)

至此,一份來源完整且邏輯清晰的用戶調研問卷量表就製作完成了。

小結

一份優秀的用戶調研問卷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要做到每個問題都有邏輯,並運用統計學和商業研究方法,來進行科學的體系設計。

本文主要講述問卷設計環節的流程和具體工作。如果大家有興趣,以後再對問卷收取後的數據分析方法做一些分享。

本文由 @路易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調研復盤:以統計學為基礎,我對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次調查
    本文是一次調研復盤,作者對自己公司的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項深度研究,對平臺用戶的購課率、影響用戶購買在線課程的因素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和梳理,過程種設計到非常有價值的統計調研知識,與大家分享。前段時間筆者對自己公司的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項深度研究,主要方向是探究影響用戶購買在線課程有哪些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如何,希望以此結果指導平臺的運營方向。
  • 實例解析:如何藉助共情力為用戶研究「降噪」?
    如果各細分用戶群的樣本量均能夠保證較小的統計誤差,則可以按照產品實際用戶群比例分布進行加權處理。如某在線學習APP開展需求調研,在域內投放問卷,總樣本量為2000,新老用戶各佔30%(N=600)和70%(N=1400),樣本量均能保證在95%的置信區間內抽樣誤差在5%以下,因此按照產品總體實際新老用戶比例(40%和60%)對樣本數據進行加權,得到更能代表總體情況的分析結論。
  • 二次元產業之消費群體問卷調研分析報告
    據艾瑞諮詢預估,2016年國內核心二次元用戶規模達7000萬人,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2億人。「二次元」總人數接近2.5億人。「二次元」正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逐漸成為「三次元」世界裡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末大陸人口13.82億為基數,意味著存在5%的核心二次元用戶、14.5%的泛二次元用戶,每20人中即有1位已入深坑的重度粉、有3位深坑邊緣的輕度粉。
  • 如何進行產品設計調研分析
    下圖為所有調研方法在四個象限的分布,橫軸區分了該方法得到的數據是客觀的(行為)還是主觀(目標和觀點)的,縱軸區分了該方法的類型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1.與產品生命周期對應的調研方法(1)產品開發期:這個階段還沒有用戶,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目標用戶的需求應該如何被滿足?」這可以通過用戶訪談(競品用戶,專家用戶)和二手資料研究之類的定性方法來解決。
  • 實用乾貨:如何製作一個「有效的用戶調查問卷」?
    因為現實中,很多人僅僅是會做調查問卷,但是做出來的調查結果是無效的。 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如何製作一個有效的調查問卷。 這個時候我們就發現有的人可能在第一道題上填寫了「我的孩子三歲」,但她在填寫第六道題的時候卻填寫了「在四年前生的孩子」,這樣就是前後矛盾的,所以這份問卷就是無效的,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排假來排掉薅羊毛的用戶。 設計了排假題之後,會發現做完用戶調研,甚至能排掉大概50%以上的無效問卷。這樣其實是在非常高效的情況下,提高了我們問卷的準確性。
  • 左雲鵬:商業洞察中臺化,「一問一答互動體驗」中快速完成問卷調研
    一、市場需要更敏捷、用戶體驗更好的問卷調研方式 隨著上遊客戶越來越關註定量分析結果,供給端的在線調研產品愈發難以滿足需求。簡單來說,客戶希望從一個調研項目中獲得的信息越多越好。然而,在當下的調研環境中,被調查者的配合度越來越低。
  • 詳細解析:「新產品」和「成熟產品」的調查問卷設計
    如果是定量調研的話,最好能夠收集一些真實的用戶反饋數據。 成熟產品:針對新產品的調查,主要是為了新的功能點是否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以怎樣進行優化設計。 所以呢,這兩種情況下的調查問卷的設計自然就是不同的。新產品的調查問卷相對來說更具發散性,而成熟產品的調查問卷則更具有針對性。
  • 基於MVP模型,進行問卷收集產品的基礎設計
    針對問卷收集產品,作者展開了MVP設計方案的分解,並結合產品特性以及自身了解,對某些要點進行關注與分析。三、宏觀認識為了從宏觀上認識「在線問卷收集」的產品,首先要搞清楚用戶使用「在線問卷」產品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使用「在線問卷」方式,有哪些用戶需要用也就是用戶是誰?1. 用戶使用「在線問卷」產品的目的是什麼?做用戶研究,低成本觸達用戶,精準定位目標用戶,做特徵分析。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產品經理如何做市場調研
    一部分跨國公司、國營寡頭、上市公司等財大氣粗的公司憑藉自己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尼爾森、TNS等大型市場諮詢公司合作,在消費者行為研究、產品概念產生、包裝設計、渠道試銷、廣告測試等階段進行科學的市場調研,有利於節省試錯與學習成本,提高產品開發的成功率,有助於迅速打開市場。
  • 如何創建用戶模型: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
    比如對於醫療產品,經過對用戶的訪談,我們簡略總結用戶關注度為:醫生的真實可靠性、醫生的負責程度、能否找本地醫生掛號、產品視覺、產品交互。為了舉例方便,我們簡單總結用戶關注的這5個特點。從而可知,我們得到5個變量,下面將設計問卷分析出對不同角色用戶對這5個變量的差異性。
  • 一文看懂|市場調研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調研避坑指南全在這
    ;基於二手資料總結分析得到的結論則具有局限性, 容易與現階段的市場和消費續期脫節;所以,科學的市場調研應該如何開展呢?首先,基於前文提及的幾項探索性調研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調研目標、初步了解調研內容,例如調研方向、調研形式、可能面向的目標人群等;其次,依據上述結論設計問卷、選擇數據收集渠道、執行調研計劃、監控調研過程;
  • 問卷調查:如何判斷設置的問題是有效的?
    當我們完成了問卷設計,如何判斷設置的問題是否有效呢?不妨先從問卷的質量的幾個標準來審視自己的問卷:1、我設置的問題和答案反映了理論變量嗎?2、多個答題者對問題的理解是否一致?3、答題者能否對問題作出可靠的答案?
  • 4000份問卷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醫療消費趨勢
    最真實的問卷調研,微觀趨勢來自民間以醫療消費為核心,來自全國共計4000份調研問卷,數據具有一定隨機性和代表性,真實不虛的來自民間的聲音。問卷內容保護填表人的年齡、性別、收入、婚姻、消費習慣等基礎部分,醫藥部分涉及到分級診療、連鎖醫療服務、品牌中藥和連鎖藥店等內容,以最真實的數據從微觀的角度,展示醫療作為大消費的重要元素,在人民生活中正在發生的變化。根據簡單測算,我們調查問卷研究對象收入水平相對較高,高收入人群的消費心理代表未來消費升級的趨勢,可以預判人民收入不斷增加後,消費習慣的轉變。
  • 想要做好用戶調研,你要學會這九種定量用戶研究的方法
    成本:中等收集難度:中等分析難度:中等方法類型:行為(用戶做了什麼?)使用的情境:基於任務儘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測試(有時也稱為可用性基準測試)與定性可用性測試其實非常相似:兩種方法都要求用戶使用產品去執行實際的任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定性可用性測試優先考慮如何觀察用戶行為,比如,識別可用性問題。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測試的重點則是收集數據指標,比如任務時間或者成功率。
  • 跟誰學:一個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
    編輯導語:在線教育在近幾年比較火熱,特別是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基本市面上的教育企業都開展了在線教育業務;在線教育跟傳統教育模式上有什麼不一樣?本文作者解析了「跟誰學」在線教育公司的商業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今年二級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在線教育公司,無疑是跟誰學。
  • 2020年中國移動應用趨勢洞察白皮書—在線教育篇
    、業務擴張和升級、打通產業鏈,通過自建和投資併購的方式投入網際網路浪潮;純在線教育創業企業也不斷湧現,在各個細分領域全面開花;BAT、今日頭條等消費網際網路公司看好在線教育行業,利用流量優勢進入市場;此外,移動通信公司、人工智慧科技公司等也藉助自身的渠道、流量、科技等優勢切入不同領域。
  • 紮根在線英語教育九年,阿卡索如何贏得用戶認可?
    紮根在線英語教育九年,阿卡索如何贏得用戶認可?  如果按照2013、2014在線教育的發展元年計算,線上外教英語培訓在中國不過短短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卻牢牢抓住中國家長的心。在這期間,國內英語學習需求不斷增加,中國在線英語教育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冒尖生長。作為在線英語教育行業的其中一員,2011年成立的阿卡索見證了這個行業的風雨發展,並在行業的發展浪潮中,抓住機遇,穩步發展,獲得了廣大用戶和投資方的認可。
  • 電子營銷與消費者行為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特殊議題
    早期的研究重點在於如何在電子營銷環境下進行消費群體的描述、定位及細分。然而,電子商務的總體擴張以及大規模應用網際網路作為營銷渠道的方式激發了一系列針對消費行為以及電子營銷的研究課題。其中包括了網絡購物選擇,網絡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以及對網絡購物的信任感研究。
  • 極光: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梯隊分化明顯,用戶向頭部品牌集中
    極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發布《2020年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從K12在線教育行業概述,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競爭格局、用戶洞察、品牌認知等方面洞察該行業現狀,展望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組織行為學真題_全國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教育在線
    ,屬於激勵因素的是A.人際關係良好  B.工作富有挑戰性C.企業政策公平  D.工資待遇高23.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即:個體心理與行為,群體心理與行為、領導行為和A.管理行為  B.組織行為  C.組織變革  D.組織學習24.科學管理理論側重於研究基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