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復盤:以統計學為基礎,我對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次調查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是一次調研復盤,作者對自己公司的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項深度研究,對平臺用戶的購課率、影響用戶購買在線課程的因素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和梳理,過程種設計到非常有價值的統計調研知識,與大家分享。

前段時間筆者對自己公司的在線教育平臺做了一項深度研究,主要方向是探究影響用戶購買在線課程有哪些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如何,希望以此結果指導平臺的運營方向。

這篇研究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採用了以統計學為基礎的商業研究方法,最後的研究成果也寫成了一篇論文。這裡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核心的內容。

本次調研分為三步:

通過問卷調研收集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出哪些因素會影響用戶的購買;通過分析結果能給運營策略帶來哪些指導和改進。下面將對每個環節進行詳細敘述:

一、 通過問卷調研收集信息

在問卷設計階段,根據前人理論研究+運營經驗總結+用戶深度訪談,最終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模型,提出了8個有可能影響用戶購買課程的假設因素,包括:

感知有用性——用戶對學習課程產生效果的預判;感知信任——對平臺和老師的信任程度是否影響;感知成本——課程定價是否有影響;感知風險——風險因素:比如買了沒時間聽課之類會浪費;社會影響——廣告和媒體宣傳、朋友推薦等;使用習慣——有沒有用過在線課程類似產品,有沒有知識付費習慣;時間匹配——線上課程時間與在校時間是否衝突;內容質量——課程內容設計和課程質量。每個假設影響因素我設計了3-5道題目,最終形成一共有39道選擇題的用戶問卷。

關於問卷設計體系我在之前一篇文章裡寫過,這裡就不再複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另一篇文章裡面看:《如何設計在線教育用戶調研問卷?藉助消費行為學理論》

問卷設計好之後,通過我們產品的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投放,最終收集了637份問卷。經過數據清洗,最終從回收的637份答卷中,共獲得有效數據樣本536份。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對回收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了。分析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一下本次研究的目的。我們需要通過問卷和數據分析來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這些假設因素哪些有影響?哪些沒影響?有影響的因素,哪些影響程度更高?不同畫像的用戶對這些因素影響有什麼差異?

二、通過SPSS數據分析驗證假設因素影響的有效性和程度

首先對問卷的第一部分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大概了解這次調研的用戶畫像是怎樣分布的?最終統計分析如下:

在本次526份樣本數據中,從未購買過在線課程的人數、購買過低價體驗課的用戶、與購買過正價課的用戶比例為10:6:5,與我們平臺的用戶購買數據總體結構接近;樣本中初中生、高中生、初中生家長、高中生家長四個角色用戶佔比分別為:39.0%、32.8%、3%、25.2%,也與平臺總體用戶畫像結構接近(初中生家長人數略少)。

說明本次樣本結構比較接近總體的結構,能證明樣本的代表性誤差較小,調查準確性高。

接下來,用SPSS軟體對問卷的第二部分先進行數據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來檢驗問卷數據的可靠性,並可以根據分析結果合併一些假設因素。

然後再用多元回歸分析,來檢測幾個假設影響因素的顯著性。由於篇幅原因,我這裡不對分析過程詳細講解,只說一下結果:通過因子分析,最終把8個假設因素合併為7個,其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信任」合併為「感知價值」。

通過SPSS的多元回歸分析,最後7個影響因素的顯著性數據如下:

以上結果顯示, 真正有影響的因素只有3個:

感知價值(課程效果預判+用戶對平臺和老師的信任)社會影響(廣告媒體宣傳+同學朋友口碑推薦)內容質量(課程設計和課程質量)這3個因素對用戶購買在線課程意願影響顯著,且這三個影響因素的Beta值分別為感知價值0.215、社會影響0.157、內容質量0.334。

可知影響程度由強到弱依次為:內容質量>感知價值>社會影響。

而感知成本、感知風險、用戶習慣、時間匹配四個因素對用戶購買在線課程意願影響並不顯著。

這個結果一開始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但我們初步分析後認為也是合理的:用戶其實對我們課程的定價並不敏感,由於我們平臺在線課程的價格相對於線下補習班和其他競品相比,價格是比較低的,家長和學生所付出的成本相對較低,因此課程定價,在提升購買率層面不用太過於糾結;

對風險因素,因為在線課程產品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投入時間靈活、可以隨時隨地收聽或關閉,因此無論是從對比成本還是效果收穫上,用戶普遍沒有什麼風險,因此風險因素也可以不考慮。

對於時間因素,雖然在線課程都是直播課,但是如果沒時間看直播也可以看回放,很多用戶在時間無法匹配卻又想購買課程的情況下,依然會選擇購買在線課程。因此課程排期的具體時間也不用做太多運營調整。

那我們接下來要重點說說,已經驗證出的三個有效影響因素,在運營策略上應該如何改進。

三、運營指導建議

指導建議不僅要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更要對標自己平臺現有的長短板,結合現有問題一起討論運營改進策略。

1. 感知價值的運營改進

(1)通過課程策劃包裝提升用戶價值感知

在用戶購買課程前,讓用戶最直觀感知課程價值——是課程的包裝。包括課程的主題、課詳頁文案和視覺,均應更加重視用戶對課程有用性和信任的感知。

例如,從課程主題策劃上,平臺現有課程的策劃較為傳統,與線下教學類似。可以針對用戶對在線課程輕巧靈活的特點,將課程主題策劃的更加精緻,避免一個課程想講的內容過多。

每節課一定要解決一個問題,並在課程標題中讓用戶感受到通過購買一節課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或學習到一個知識點,提升用戶對該節課的價值感知;

(2)提升用戶對授課老師專業度的認可

用戶對平臺在線課程的價值感知也體現在授課老師的認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操作:

首先對全職老師增加培訓及考評機制,促使授課老師提升內在專業性;對兼職邀請老師提升其學歷背景、教學經歷、知名度等門檻;

其次在課程頁面設計上,儘可能多的展示授課教師的專業性,增加老師頭銜,背景介紹,個人特色,成功案例等。

(3)關注用戶效果反饋,包裝成功案例

跟蹤學生在聽課後的成績是否有提升。比如對聽課後成績得到大幅度提升,或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用戶,打造成案例,展示給更多用戶看,提升用戶對課程的價值感知。

2. 內容質量的運營改進

(1)打造課程體系專業性和特色

專業的課程體系能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知識,將知識點關聯,舉一反三,有效提升學習效果。並呈現給用戶,因此設置一套符合線上課程特色的課程體系,並全面展示給用戶,能夠有效提高用戶對在線課程的內容質量感知。

傳統學校的教學經過教研工作者常年研究積累,已有非常完整的教學課程體系。但是線上課程由於網絡教學鬆散、靈活的特點,普遍缺乏較為嚴謹的課程體系。

因此課程體系和課程設計上,教研團隊應該更多研究線上教學的特點,比如加入數據統計和分析,深入開發線上用戶和線上教研的課程。

(2)提升課程內容質量監管

本研究的結論表示,在線課程的內容質量,對用戶的購買意願影響顯著。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質量的把控上,需要管理上進一步提升,可以藉助數據考核:比如出勤率、完課率、作業完成率等多維數據分析,綜合評價老師的課程質量。

在內容質量監管方面,結合目前市場上其他平臺的在線課程產品現狀,確實存在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宣傳與實際內容反差較大的情況。因為在線課程這類虛擬產品的內容質量概念相對於實物產品較為抽象,目前行業也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

因此,想長久發展的平臺,更應結合實際管理經驗和數據分析,擬定一套內部內容質量管理體系,確保在線課程這種虛擬商品也有較好的內容質量監管方式。

3. 提升社會影響的運營策略

本研究的結論表明,社會影響對用戶購買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管理上結合實際情況,在課程運營推廣方面給出以下三點管理建議:

(1)巧妙借力學校和老師

出於權威性和信任感,老師和學校對學生的社會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平臺線上課程產品如果能深入學校,建立與校方的合作,通過學校和老師推薦課程,讓學生使用和購買在線課程是非常完美的方案。

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監管嚴格,學校對補課等話題非常敏感,一般不會同意直接推薦。但可以曲線救國,比如結合學校自身需求,策劃為學校定製的免費公益課,促使學生免費體驗線上課程產品。再進一步通過其他線上運營策略,讓用戶進行轉化。

(2)策劃運營活動,促進學生和家長間的相互傳播

社會影響中也包含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家長之間的相互影響,提升社會影響對用戶的影響,可以從促進學生和家長間的傳播為主要目的,策劃線上活動,如利用微信、H5活動等進行拼團購買在線課程、推薦同學購買課程送代金券等活動。

目的使用戶影響身邊的同學一起購買在線課程,通過提升社會影響因素的作用,進一步提高用戶購買意願。

(3)選擇合適的媒體和廣告宣傳

本研究的已經論證社會影響因素對用戶購買意願有顯著影響。在本次測量題項中,社會影響包含了媒體和廣告投放等環境影響。而我們的平臺由於專注做好口碑,以前甚少進行廣告投放。

因此本次研究後建議,可以提升媒體宣傳投放的規劃和預算,進行精準投放,提高社會影響因素對用戶購買在線課程的影響。

總結

藉助統計學和商業研究分析方法得出的調研結果,相對更科學和嚴謹,可以避免憑經驗和拍腦袋得出的結論出現的誤差。

但其實類似的分析可以有更深入的延展:例如還可以分析這幾個因素的影響,對不同畫像下的用戶,會有什麼不同?

更深度的分析,可以對用戶進行更加精準的分層運營,由於篇幅原因本文不做更多贅述,有興趣的下篇再更新分層運營用戶的數據分析方法。

本文由 @路易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設計在線教育用戶調研問卷?藉助消費行為學理論
    在線教育產品是一個需要深耕用戶的平臺,其終極目標是銷售課程產生收益。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用戶購買平臺的產品呢?這是每一個運營和產品都想知道的問題。本文筆者分享了設計用戶調研問卷的方式和具體的消費行為學理論,供大家參考與學習。
  • 英語在線一對一項目失敗復盤
    本文主要復盤一下,為什麼在做高中英語在線一對一項目會失敗?原因是什麼呢?18年1月,我來到現在的公司,做高中英語在線一對一項目,主要負責的是教研端和教師端的後臺開發。據同組的同事說,這個項目在17年初就開始開發,投入人力如下:開發6人、產品3人、測試1人、UI1人、教研3人、教務1人、銷售1人。
  • 統計學原理自考就業包括哪些方面?
    統計學原理包括: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統計學的基本範疇、統計組織和管理、統計調查的意義和種類、統計調查方案、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整理的意義和內容、統計分組、統計分布、統計表、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變異指標、綜合指標的應用、抽樣推斷的意義和內容、抽樣誤差、抽樣估計的方法、抽樣組織的設計、假設檢驗的意義與假設命題、假設檢驗方法、符合檢驗與秩和檢驗
  • 教育O2O平臺會不會是一次海市蜃樓?
    教育O2O平臺會不會是一次海市蜃樓?O2O平臺會不會是一次海市蜃樓?O2O融資的高歌猛進使之成為了在線教育中最熱門的話題。特別是最近研讀了很多人對這個板塊的判斷,受益良多,啟發也不少,但我也不想狗尾續貂,所以我想從教育O2O平臺交易成立的可能性這麼一個角度來拆解這個問題。從商業模式上看,大部分O2O去中介,平臺化是一個趨勢,但是單獨到每個品類上其實都各有不同。
  • B站快手抖音,爭搶在線教育平臺的年輕人
    網友王夢的回應可以代表非「薅羊毛」用戶的聲音:「喜歡在B站或者短視頻平臺上學習,主要還是喜歡這種氛圍,情景化的教學內容很容易理解和記憶。」爭奪這屆年輕人看似B站、抖音等流量平臺做教育並不靠譜,堅定做教育的快手馬宏彬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來解釋為何流量平臺能做成教育:去年發現平臺上有蠻多的老師和學生在互動。
  • 2015最受歡迎的考研專業:統計學專業
    一般統計主要是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經濟統計則是提供科學地調查、搜集經濟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經濟數據並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進行預測、監督的一門科學。統計學可以幫助生產者認識市場、認識自身,以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能幫助各級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經濟規律進行宏觀決策、調控、監測,以實現社會經濟良性運行。
  • 運營復盤:在線教育產品,少兒英語的拉新和變現
    本文作者從自己的工作出發,結合實際的運營案例來分享,如何通過運營,讓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產品轉正率提升4倍?過去3個月,我有機會接觸到少兒英語啟蒙的運營,針對APP運營售前、低轉正運營和低價課投放進行測試和運營。測試之前,原有0元低轉正轉率是2%左右,調整價格和運營方式之後,轉正率提升了4倍左右。那麼在這期間我們都做了哪些運營和測試呢?
  • 《經濟學人》解密在線教育平臺VIPKID增長奇蹟 學習效果明顯
    中新網4月17日電 近日,全球頂級雜誌《經濟學人》聚焦在線教育新業態,稱在線教育成為推動全球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報導稱,以VIPKID為代表的中國教育科技公司,用技術創新搭建連接北美老師和中國學生的新通道,在給中國學生帶來更優質的學習體驗的同時,也給北美老師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 2016考研熱門專業利與弊:統計學
    一般統計主要是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經濟統計則是提供科學地調查、搜集經濟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經濟數據並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進行預測、監督的一門科學。統計學可以幫助生產者認識市場、認識自身,以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能幫助各級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經濟規律進行宏觀決策、調控、監測,以實現社會經濟良性運行。
  • K12在線英語教育市場分析報告
    文章是關於K12在線英語教育市場分析報告,enjoy~一、調研目的 在綜合實力上(包括師資力量、產品體驗以及平臺滿意度等等),據艾媒網數據調查顯示abc360都是屬於佼佼者。在社會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非一線城市對英語教育需求將不斷增大。因此如何提昇平臺在非一線城市的競爭優勢,將是未來K12在線英語培訓平臺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 網際網路巨頭要做在線教育?蜻蜓點水而已
    不過繁榮歸繁榮,大家有沒有覺得事情其實很奇怪,一方面行業熱炒在線教育概念,動輒就是「撬動萬億產業鏈」;而另一方面,有流量、有用戶的網際網路巨頭卻只圍著在線教育領域外圍打轉,即使涉足,也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具體表現在:  1.阿里只做交易平臺。
  • 極光: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極光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用戶每周使用在線英語平臺上課1次及以上,用戶對在線英語平臺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此外,45.1%的家長認為「30-40分鐘」的課程時長最為理想。據極光調研,64.0%的用戶願意在英語學習平臺花費5000元以上,用戶對在線英語學習平臺的付費意願較強。
  • 網絡在線教育的好處和壞處
    網際網路教育的好處網絡教育是遠程教育的現代化表現,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院校優秀教育資源,將院校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傳播到四面八方,學生無論是在近處還是遠方只要擁有網絡及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均可學習知識。
  • 統計學:從數據入手 探尋事物內在規律
    隨機現象的規律用概率模型描述;因此,統計學旨在準確刻畫和運用概率模型,包括模型建立、參數推斷、假設檢驗、預測預報等。」 統計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後,統計學教育發展也有一段有意思的歷史。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歸屬於數學,設在綜合性大學;社會經濟統計則劃歸經濟學,大都設在財經類院校。
  • 艾媒諮詢發布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報告:1對1最受家長認可
    藍鯨教育9月30日訊,2020年初的疫情讓在線教育得到了最大範圍的普及,滲透率也得以快速增長。據艾媒諮詢近日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市場規模達260億,用戶規模約580萬人,市場滲透率達22%。
  •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專科組總決賽圓滿落幕
    7月25-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統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商業統計學會共同主辦,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正大杯」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專科組總決賽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市場調查分析大賽大陸地區選拔賽在線上隆重舉行。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商業統計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勇進致開幕辭。
  • 在線教育的鯰魚「肥瘦不均」
    作為佔據了學生絕大部分日活躍時間的校園環境,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是教育活動必須去用心經營的,是很多教育活動中放在首位的矛盾。學生與老師(校方)之間的矛盾更好理解,常言道一流的老師做朋友、二流的老師做嚴父/母、三流的老師做企業管理,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知識的輸出主力與價值觀的引導者,老師在教育活動中立於中堅。
  • Excel調查問卷:調研千萬種,問卷是一種!調研不做好,分析兩行淚!
    周末帶兒子逛商城,碰到某英語培訓機構的市場調查促銷活動,這個英語培訓機構恰好是我已經種過草的,索性我就積極配合了她,只見她在手機上打開一個類似如下的調查表:另外,最近我參與到一個供應鏈協同雲平臺的項目中,需要針對這個平臺,在老客戶群裡做一些需求調研,所以要設計一份客戶需求調研問卷。那麼,我們要做這樣一份問卷,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 廈門大學: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
    有人調查分析了醫學院教師對在線教育的認可度和態度問題(張浩等,2018),研究對象局限在醫學院校;一項針對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用意願的調查發現,當前在線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學校的技術和制度支持,同時教師對自身技術素養也不夠自信(張鮮華,李越,2019);還有學者研究了教師對學校變革積極態度形成的策略(楊潤東,2019)。
  • 「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二、「在線」+「教育」,何為重點?之前提到了連接技術升級帶來在線教育改變,在「在線」和「教育」之間,誰是更重要的一?我認為是教育的供應端,也就是教育內容、教學者、教學方式。有人在印度貧民窟做了一個實驗,將電腦鑲嵌在牆裡面,留下攝像監控就離開了,等到半個月後發現這個街區的孩子都會玩電腦,能夠熟練打開網頁、文件、遊戲,並不需要課堂裡機械化地教學。我們回想大學學習的課程,是否微積分、統計學等很多學科知識都很模糊,反而是由於工作需要或是自主學習了解的知識更為深刻,一如我現在整理這篇文章。不考慮個體需要,將不同學生放在同一個標準中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