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2021-01-1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毫無疑問,在線教育是今年最瘋狂,也是最受矚目的行業。巨頭先後加碼入局,好不熱鬧。那麼,對於在線教育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本文作者從在線教育現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產品化三個方面分享總結了他對在線教育的看法,一起來看看~

最近觀看了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的「第二曲線」、「第一性原理」系列講座,後在樊登讀書中讀到了《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發覺自己對於在線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在此通過文字整理出來。

本文的核心內容在於通過對翻轉式學習理念的理解和產品視角,對現有在線教育產品進行思考。

一、短視頻+直播+教育,由連接端升級引發新火花

以「供需連」組合分析在線教育,供應端為課程、內容、老師,連接端為平臺、連接技術,需求端為家長、在校學生乃至每一個有學習需要的人。而連接端技術升級(短視頻、直播的繁榮)引發了在線教育新火花。

1.1 短視頻使教育內容創作全民化 ,直播帶來新的連接體驗

短視頻時代之前,教育內容的獲取方式主要通過文字(測題、資訊、搜索)、音頻(講課、聽書)、視頻錄播等,內容生產者通常為專業教育機構,以生產K12教育、職業教育內容為主。

伴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蓬勃發展,包括教育在內的所有內容生產門檻得以降低,提供了教育內容快速迭代的可能性,吸引大量「草根」內容創作者進入。與此同時,直播形式使師生互動更為便捷,解決了傳統線上教育互動困難的問題,使得線上課程的用戶體驗感大幅提升。

1.2 教育內容下沉,「泛娛樂教育」、「差生教育」等新需求浮出海面

目前快手平臺的DAU約3億,抖音官宣破6億,如此龐大的流量入口使在線教育的供需雙方大量聚集,短視頻低門檻、碎片化特性使部分教育內容有了「泛娛樂」傾向。在快手上我們看到做菜、健身、解數學題、每日英語等內容均有自己的受眾,內容從學前教育覆蓋到成人職業,其廣度是任何一家教育機構無法達到的。

另外一點是,與學而思、猿題庫等「培優」的教育定位全然不同,在短視頻平臺上,我們發現「差生」、「低價」的教育需求有大量未被滿足,快手平臺上諧音記單詞、零基礎樹葉畫畫等「草根」內容吸引大量關注。

事實上優生在二八定律中佔少數,差生是絕大多少,這部分人群同樣有著學習的意願,此前由於「聚集難」、「支付意願低」等原因,他們的需求並沒有被滿足,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是否可以降低課程內容、改造課程結構,以低價換取用戶增量,或許是教育下沉帶來的增長機會。

1.3 短視頻對個體賦能,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斜槓青年」

短視頻降低教育內容創作門檻,幫助個體賦能。快手上一位年僅9歲的小學生網紅SAM,通過情景英語教學吸引大量粉絲,並在快手課程中上傳了自己閱讀兒童繪本的音頻,面向幼兒到初中生,售價幾十到幾百元不等。微博、小紅書等平臺上,各領域KOL也形成了粉絲經濟,玩偶圈改妝大神二十天教學課程高達38000元,依然供不應求。

短視頻流量和內容創作工具賦能,讓傳統教育機構沒能滿足的低價、小眾學習需求,在斜槓青年們興起後成為了可能。對於泛娛樂教育內容來說,平臺的定位並不一定是自主研發,低價化、娛樂化、多元化的連接平臺也有存在必然性,目前快手已實現了從發現內容到線上授課的基本閉環。

二、「在線」+「教育」,何為重點?

之前提到了連接技術升級帶來在線教育改變,在「在線」和「教育」之間,誰是更重要的一?我認為是教育的供應端,也就是教育內容、教學者、教學方式。

我們的教育需求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泛娛樂的興趣類內容,內容獲取方式更多樣,短視頻平臺、B站、信息檢索等都可以獲取;一類是相對嚴謹的學業職業內容,後者更為標準化,需要一定方法和體系才能提升,也是目前各大在線教育平臺改造的重點。

在K12教育平臺中,好未來(原學而思)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市值已超過新東方一百億美元。之所以有這麼高的估值,是由於好未來在線下到線上化的教學模式探索中,通過不斷嘗試,最終成功跑通雙師模式,形成公司的第二發展曲線。

好未來本身擁有培優+教研的企業基因,在發展之初專注於四五年級數學的培優教學,「北京優秀學生俱樂部」曾是學而思早期的宣傳口號。在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探索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線下小班培優):以小升初奧數培訓為契機,專注於固定年級優生培優;教師方面,通過標準化教研打破名師束縛,使普通老師也能保持一定課程交付水準;小班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兩次公平的提問機會;隨時退費,好口碑帶來好傳播。第二階段(線上名師錄播):在線教育探索初期,學而思採用名師錄播的形式連接更多學生,但由於需求端由優生變為全部學生,普通學生需要督促和互動才能保證學習效果,所以完課率和續費率並不理想。第三階段(線上直播):為提高師生互動,好未來開始探索直播模式,直播互動提升了學生學習熱情,但能夠面對眾多學生網絡直播、並且保證教學質量的老師是有限的;錄播能覆蓋更多學生,直播教師資源有限,兩種模式如何平衡,線上化遭遇這一瓶頸。第四階段(直播+輔導):這一階段學而思將學習拆分為「學」和「習」,學的部分由名師線上直播,習的部分由輔導員線上或線下小班指導。名師直播能連接更多學生,小班輔導保證學習質量。2018年,雙師模式跑通,完課率和續費率超過面授,至此學而思開始對網校飽和式宣傳。

什麼內容滿足學生所需?用什麼方式傳遞內容?線上教育產品如何設置授課流程?學而思網校不斷迭代的過程,可以歸結為線上場景「如何傳遞好的教育」。

三、什麼是好的教育?

既然教育供應端才是最為重要的一,我們不妨把問題回歸到教育本身。什麼是好的教育,現有的教育方式會一直不變嗎?現代教育有局限性嗎?

此處對《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中提到的觀點進行整理,書籍作者均是教育領域的卓越學者和實踐者。

3.1 人類教育史回溯

現代學校並不是人類一開始就有的,回溯人類教育發展歷史,可以看到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教育的內容、老師、教授方式、授課場景一直在改變;教育方式也不只有被動接受一種,主動探索、實踐教育同樣穿插在教育歷史中。

現代教育萌生的基礎是為了滿足社會工業化需要,如何將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大量國民快速改造出擁有基本讀寫算能力,因此需要標準化、分學科、便於規模推廣,製造適應工業分工的個人。

在《未來學校》、《翻轉式學習》、《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等書中提到現代教育的弊端。

模糊了教育的重點,將教與學混為一談。教學的目的是學,而不是教;我們致力於研究老師如何授課更方便,而不是研究學生如何將知識學會。統一教材、重複刷題、考試選拔、劃分專業,是為了方便老師規模化授課,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效掌握知識。填鴨式學習,難以激發學習主動性。我們可能小看了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幫助。有人在印度貧民窟做了一個實驗,將電腦鑲嵌在牆裡面,留下攝像監控就離開了,等到半個月後發現這個街區的孩子都會玩電腦,能夠熟練打開網頁、文件、遊戲,並不需要課堂裡機械化地教學。我們回想大學學習的課程,是否微積分、統計學等很多學科知識都很模糊,反而是由於工作需要或是自主學習了解的知識更為深刻,一如我現在整理這篇文章。不考慮個體需要,將不同學生放在同一個標準中評判。一個課堂中,同樣年齡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這一現象並不合理。一部分學生早就學會了,一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合適這堂課節奏的學生也不過三分之一。而老師只能掌控班級的整體節奏,為此聽不懂的差生被放棄,學會的優生仍然要從最簡單的題目做起,將腦力勞動變為體力勞動。當前考試方式存在偏差,60分及格線是一道謊言。考試一定程度上檢測了對知識的記憶水平和理解程度,但它並不能反映你在這門功課上的潛力,理解得快並不一定就理解深入;考試也無法告訴你思維過程是不是正確。有的孩子考了七八十分就很高興了,其實這是有隱患的,這意味著有很多知識點根本沒有掌握,如同瑞士奶酪一般,表面看著光鮮完整,實際上內部全是漏洞。於是你會發現,高一的數學課落下了,高三的數學課一定會落下,因為知識的根基不牢固。知識之間需要聯繫,而不應分割。現代教育中我們常把知識割裂開,如同孤島,比如中學物理背後涉及很多數學知識,我們把它分割為幾何、代數、物理、力學,實際上如果能將知識之間建立聯繫,能更便於我們理解記憶。這一理論在神經學上也得到印證,我們接受教育的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突觸增多,信息傳遞的效率就更高,這些信息連結與其相關的內容交織,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理解」,因此知識樹、知識地圖的方式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現代教育的誕生之初是由於工業化的需要,目前社會變化周期已經越來越快,四年前學習的專業可能在畢業後就業環境就已大不相同;對企業來說,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來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

教育培養的應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從未來發展的角度,K12教育應教育的是學生的通用能力,比如數學、物理等學科培養邏輯化思維,哲學培養追尋問題本源的能力,藝術類學科培養創造性……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方式和知識結構都不一樣,讓學生可以形成完整的人格,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3.2 什麼是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模式並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但好的教育理念是相對穩定的。此處我想從更小的點出發,從書中整理一些好的教育方式/理念。

(1)學習應是自己的事,是主動的事

樊登讀書會的創辦者樊登提到他的小孩,因為對天文非常感興趣,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自主學到很多知識,入小學前一測試竟認識了2000多字,小學一年級會教授多少字呢?另一個案例是美國的澀谷學校,這是一個看似有著激進教育理念的學校,沒有班級的概念,由興趣小組組成,學生通過研究中世紀的鎧甲了解歷史、藝術,有的小組玩樂高、辯論時政、研究物理,到考大學階段聚在一起研究怎樣才能考上哈佛……這個看似混亂的學校,大部分學生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常春藤名校佔到了一大半。

這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影響。我相信這些學生對所獲得的知識一定印象深刻,並且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將學習歸為自己的事,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

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家長們陷入教育焦慮,給孩子報課、督促寫作業,仿佛教育是家長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高考填志願時才去了解都有哪些學科、學什麼,入學後又覺得不適合自己,實際上這個問題從五六歲時就已種下了。

(2)精熟教學法

這是由比爾蓋茨基金會資助的可汗學院提出的概念,解決的問題是前文提到「60分及格線是一道謊言」,在一個知識點上,學生連續做對10道題通過,一道做不對不通過。

可汗認為在進入更高難度的學習階段前,應確保以前學習的知識充分理解,只有通過、不通過兩種情況,不通過的問題學生可以去查錄播課、查課本、問老師,將學習知識點變為「闖關制」,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精準的「10道題」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負擔,避免重複刷題帶來的精力損耗。

(3)好的課程具有共性,學習是有趣的、不斷探索的過程

國內的教育機構有很多創新授課方式,比如新東方英語、迪斯尼英語。新東方英語的出現讓枯燥的英語單詞、語法變為有趣、詼諧的課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很有創新意識的,在明星講師演講下幫助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與自信。

迪斯尼英語是一家針對幼兒的線下教育機構,孩子們扮演卡通角色進行主題英語對話、玩遊戲,在玩耍中學習。好的教育內容、老師、授課方式是有共性的,即有趣、遊戲化、易接受、知識結構多元,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後,能進入更深入的學習。

其它的一些方法,還包括學生之間應積極互動、重視教學反饋、建立知識樹結構等等。事實上網際網路對於教育的改變是巨大的,教學內容上,教科書早已不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混沌大學、樊登讀書、知乎、百度等平臺都在提供優質多元的知識信息和思維方式,教育方式上,每一個門類都有著各自創新,比如迪斯尼英語、親子遊泳教育等等。

有人提到「在線與教育的融合才剛剛開始」,其實教育內容、理念等也還在持續迭代中。

四、好的教育理念如何產品化

混沌大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做第一性原理:如果前提正確,長期結果一定正確。

亞馬遜創始人將以下三點作為公司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更多的商品選擇、更低的價格、更快的物流,以這幾個大方向作為公司決策的判斷標準。這幾個點看似簡單,卻是可以保持「十年不變」的方向。在線教育中,我認為把好的教育理念、內容、方式作為最重要的一,能避免我們在可能錯誤的方向上走的更遠。

那麼前文提到的好的教育理念,是否可以產品化?

4.1 底層思維的轉變

我認為第一步,是需要讓人們意識到什麼是好的教育,為此,面向家長的教育講座、音頻是非常值得推廣的內容,樊登讀書中《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講座就給我帶來挺大影響,目前播放量為1025萬人。

在此非常建議K12教育平臺將家長教育納入整個教學流程。在這一步我們需要考慮如何降低內容門檻,讓家長容易接受。樊登讀書是非常好的例子,把相對枯燥的閱讀過程變為講座音頻,可以通過微信私域等渠道,向家長傳遞教育理念。

4.2 教育方式的轉變

成人職業教育通常是主動行為,而目前K12教育更偏於填鴨式,缺乏主動性。在產品的角度如何讓現有課程更有趣、遊戲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動力?

在產品框架上,我們可以引入激勵機制,將課程分為學習內容和獎勵內容,通過達成目標可以解鎖高質量講座、動畫片段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精熟教學法,將重複刷題精簡為精準測題,「連續答對10道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確保每一個知識點真正理解;可以加入數據分析模塊,將每個知識點上的表現可視化,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可以建立知識樹結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關聯。

教學內容的交付環節也可以進行改造,比如課程直播是否可以引入遊戲機制?

直播中設置限時答題環節,連續通關者的可以提升直播間排名;未通關者可通過連線進行師生互動。通關獎勵。完成直播課程後根據最終排名獲得積分獎勵,用積分加入或創建興趣小組,解鎖高質量講座等等。K12教育中很大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學習興趣,我認為一是可以設置獎勵機制,將學習變為有趣的過程;二是將問題聚焦於學生如何高效學會知識,比如精熟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方式,用輕鬆有效地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和成就感。

在線教育產品與其他網際網路產品所不同的是,它承載了教育育人的職責。平臺遇到的轉化率、續費率不高的問題,最終都落實到「什麼是好的教育方式」中,如何讓學生確切感知到成長和效果。因此我們是否可以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反向改造產品結構,而不僅僅按照課程內容、教研備課等模塊劃分去設計產品,從而獲取用戶的高留存和付費率提升。

寫在最後

我從在線教育現狀、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能否產品化三個角度整理了我對在線教育的看法。引用戰略槓桿的概念,我認為泛娛樂教育中,目前的創新紅利是教育內容生產者倍速增長,作為平臺方的核心競爭力是能凝聚內容生產者,並通過完播率、互動率等數據篩選好內容,連接受眾用戶;

在產品功能上,需要向課程生產者提供工具賦能,例如音頻、視頻編輯等,並在內容創作者使用過程中獲得反饋,探索短視頻時代可行的課程傳播方式。例如文中提到的小學生SAM,用一分鐘短視頻錄製場景英語,在視頻中教學三至五個英語單詞,就是短視頻使用中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K12、職場教育等領域,目前的創新紅利是線上學生呈倍速增長,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是如何傳遞好的教學內容。好未來的教育模式探索中,通過對「學」和「習」進行拆分,將線上名師直播+普通老師小班輔導的雙師模式跑通,是非常有效的創新思路。

但之後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廣大「差生」是否能適應這一模式,能否通過在線課程獲得成績提升,為此我認為可以引入好的教育理念對產品反向改造,比如精熟教學法、遊戲化、激勵制度等等,站在學生如何學會的角度對授課細節深入打磨。

總之,在線教育產品首先需要滿足教育的價值,遵循什麼是好的教育,才能實現用戶認同。教育內容、方式是一,運營等應該起到輔助作用,以此來獲取優勢。

本文由 @荻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一對一退潮 在線教育「雙師大班」風起
    昔日在線教育上半場的明星機構學霸君沒能如願迎來2021年的第一縷曙光。據學霸君CEO張凱磊在朋友圈發表的公開信顯示,學霸君一對一和優學小班將要歇業。在線教育發展到現在,進入下半場還在堅持一對一業務為主營的教培機構已經不多,而雙師大班課正在逐漸成為業內新主流。
  • 健偉在線教育:健康教育學的重點內容,已為您整理好!
    所以,對於這章的學習,同學們要重點把握。健康教育學的思維導圖對於健康教育學這一章的學習,同學們重點掌握第一節健康促進5大領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聯繫、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的區別與聯繫;第二節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論、行為改變的階段理論;第三節健康傳播的常用方法幾個部分。
  • 作業幫融資7.5億美元 在線教育為暑假「囤糧」
    暑假將至,在線教育企業迅速「囤糧」。6月29日,作業幫宣布完成E輪7.5億美元融資,由方源資本、Tiger Global領投,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等跟投。
  • 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全文來了
    重點/示範學校教師的互動指數明顯高於一般學校,直轄市區教師的互動指數明顯高於鎮、村。教齡為5-10年的教師互動指數最高。 4 所調查老師對39個在線教育產品均有使用,超過10%使用率的從高到低依次是:微信、QQ等社交通訊軟體,釘釘移動辦公平臺,國家中小學網絡平臺,作業幫,騰訊課堂,好未來/學而思,人民教育出版社電子教材。
  • 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全文來了!
    3、在線教育產品。  本研究一共統計了39種在線教育產品,並根據各自主要特徵劃分為七類:社交工具型,通訊工具型,平臺服務型,教學具型,公共資源型,學科內容型,綜合輔導型。  6、學科內容型:以課程為主的各學科系統的在線學習資源。  7、綜合輔導型:由在線教育機構自主研發線上教學平臺、教學輔助工具與學科課程體系,集教研教學於一體,由機構教學團隊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學習體驗。
  • 網際網路巨頭要做在線教育?蜻蜓點水而已
    重點推廣的同時,淘寶同學卻堅決不做內容,而是將傳統教育機構作為供應商,自己只在其中起到交易平臺的作用。而對於授課所需要的視頻、語音等工具,淘寶同樣不打算進行開發,據了解,阿里目前正在業內廣泛尋找授課工具提供方,其主要談判資本就是上述的800萬UV。  2.百度為廣告費放棄相關業務。
  • 以版權為內核,在線教育為「飛翼」的庫客音樂衝刺美股市場
    庫客樂作為頂尖版權音樂集團打造智能教育第一股,昨日再次更新招股書,下周將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KUKE」,此次計劃募資5000-600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據招股書更新,承銷商團隊新增中信建投國際參與承銷。另外,現有股東華強資本有意向增持2000萬美金,中信資本有意向認購300萬美金份額。
  • 2020在線教育異軍突起?
    同時,多地暫停線下培訓活動,並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我國約有2.7億在校學生,要想滿足「停課不停學」,任務艱巨,為此,各級各類學校開始探索線上教學。有人說,這是一次國內在線教育大爆發的機遇。
  • 猿輔導在線教育被麻省理工「點名」,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孩子的教育及成長都備受青睞,關注青少年健康發展,教育的傳播方式,如何給孩子選擇正確未來,如何給孩子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如何才能讓孩子在愉悅中接受教育,都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關注。家長們的這些顧慮,而猿輔導在線教育恰巧都能滿足。
  • 網絡在線教育的好處和壞處
    網絡教育一般以在線輔導和面授相結合,在線輔導,通過學生與老師在線授課與學習,同時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解答疑問、完成作業、考試等,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教育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拉緊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師生的交流機會和範圍。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在線教育:「KPI」重壓自上而下,「營銷」決定生死?
    2020年,疫情為在線教育提供了天然的用戶習慣培育期,家長們對在線教育的接納門檻迅速減低,在線教師們可以迅速拉到註冊用戶或體驗用戶。但是,想要留住生源,卻更難了。百度指數搜索關鍵詞「網課」,2月巔峰的12061在4月底就跌落至1464。APP ANNIE的數據則顯示,自4月25日以來,在線教育類目在所有APP中的下載量排名幾乎清一色下滑。
  • 中國教育在線主編王健:英語或演化為社會化考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7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以「北京高考政策調整,對志願填報影響有多大」為主題的教育沙龍活動在清華大學圓滿舉行。多名高考專家和眾多考生家長齊聚一堂,對北京高考改革和志願填報等相關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快手投資火花思維,我國在線教育...
    中國平安旗下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升級為「平安好學」vipJr宣布品牌升級,正式啟用新品牌名「平安好學」。楊正大表示,vipJr品牌升級為「平安好學」後,將持續專注於打造全學科在線學習平臺,培養孩子們的語言應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
  • 在線教育紅海,夸克如何破題「自主學習」?
    2020年讓線上教育迎來新機遇,疫情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為在線教育帶來大批用戶流量,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在線教育行業吸引了眾多投資加入。猿輔導、作業幫、VIPKID、掌門一對一等頭部教育企業紛紛拿到巨額融資。在海量資本的扶持之下,各教育企業紛紛開啟了營銷投放大戰。
  • K12在線英語教育市場分析報告
    在國內,主要是指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教育系統。但隨著中國教育觀念的變化,K12群體年齡逐漸向著低齡化發展。K12在線英語教育:面向K12群體,以網際網路為介質d額線上英語教學活動。》顯示:38%的家長曾為孩子報名過在線英語課程,86%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為孩子 報名在線英語課程。
  • 2017在線教育公司排行榜
    隨著Coursera、MOOC、可汗學院等為代表的機構在美國掀起一輪在線教育的狂潮,中國的在線教育也於2013年拉開了革命性的一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在線教育之路在線教育是一種基於網絡的學習行為。
  • 鯨魚堡在線教育學院+技能復訓落地,緊跟品牌步伐走在市場前列
    鯨魚堡品牌運營中心,不斷細化服務,提供系統化的運營服務流程,只為讓門店運營發展更輕鬆;商學院不斷更新優化課程,只為提升門店競爭力,以實力鑄口碑、以專業謀發展。一成不變、止步不前的課程體系,在市場中所具備的競爭力會逐漸消減,顧客體驗感不強、課程重複性高,自然會造成顧客流失。
  • B站快手抖音,爭搶在線教育平臺的年輕人
    2018 年,他嘗試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網絡上,做了一期專門教學課程,硬核添加很多演唱知識點,引起大家的關注,很快積累了幾十萬粉絲。類似「鬼谷藏龍」、馮嵩等Up主/主播,都是因為在線上的教學視頻內容突然火了,很多粉絲開始關注自己,才意識到做「網教」是一門可長期從事的事業。
  • 在線教育的鯰魚「肥瘦不均」
    投稿來源:翟菜花今年是在線教育最為豐收的一年,根據艾瑞發布的《2020Q1&2020Q2e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數據發布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為4003.8億元,同比增長24.1%。